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早期干预对具有脑瘫高危因素患儿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干预对具有脑瘫高危因素患儿预后的影响。方法将2005-2006年120例伴有脑瘫高危因素患儿分为早期康复干预组80例,对照组(未进行早期干预)40例。他们初始情况有专人依据52项神经运动检查法进行评定,基本情况无显著性差异,待1岁时再次进行评价。结果干预组2例确诊为脑瘫,5例有轻度发肓落后,其余基本正常,而对照组8例为脑瘫,13例运动发肓落后,6例伴语言认知障碍。结论早期康复干预是预防或减少高危因素患儿脑瘫发生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神经行为检测(NBNA)及家庭干预对早产儿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选取240例早产儿,分为对照组120例,干预组120例。纠正月龄后对照组新生儿接受常规临床护理,干预组新生儿在此基础上进行NBNA检测并根据测定结果给予家庭干预,干预前后采用0~1岁52项神经系统检查及0~6岁小儿神经心理发育检查量表对两组早产儿进行评估。结果干预一周后干预组评估异常早产儿例数减少;对照组视反应、拉起竖头、肌张力增高、肌张力降低发生例数高于干预组,差异显著(P0.05);干预组在大运动、适应能力、发育商方面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神经行为检测能早期发现早产儿神经发育异常,有助于早期干预的进行;针对性的家庭干预可降低神经系统异常检出率,促进早产儿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0~6岁儿童发育筛查测验"(DST)方法和0~1岁52项神经运动检查方法在评估婴幼儿发育早期中枢神经系统发育异常情况方面的结果,从而确立更适合儿童保健门诊进行婴幼儿神经系统筛查方法的应用。方法分别应用"0~6岁儿童发育筛查测验"(DST)方法和0~1岁52项神经运动检查方法对30~90d的婴幼儿进行神经系统发育检查,重点对高危儿脑损伤程度进行评估。结果使用"0~6岁儿童发育筛查测验"(DST)方法评估婴幼儿1272例,其中有高危因素167例,检查出神经系统发育异常可疑45例,确诊2例。使用0~1岁52项神经运动检查方法评估婴幼儿2015例,其中有高危因素246例,检查出神经系统发育异常可疑46例,确诊8例。两种方法可疑率经卡方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381,P=0.0472);确诊率经卡方检验,χ2=3.8981,P=0.0483,说明52项神经运动测试评估确诊率高于DST方法。结论52项神经运动测试方法在早期婴幼儿神经发育异常诊断中更为有效,此方法适合在基层妇幼保健门诊中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早期干预及家庭干预对早产儿体格、智能、运动发育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102例早产儿随机分为观察组(n=58例)和对照组(n=44例),观察组按0~2 岁早期干预大纲进行干预训练,并于出院后常规出院指导基础上进行6个月的家庭护理干预;对照组按诊疗常规予常规治疗及护理,不实施干预,常规出院指导, 出院后不施加任何干预.每3~6 个月随访1次,2组均随访至2岁,观察由专人定期行体格发育与神经系统检查及智力测定.结果 观察组早产儿智力发育指数,运动发育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1) .结论 实施早期干预及家庭干预明显降低脑瘫发生率及早产儿发育落后,并促进生长发育, 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神经生长因子(never growth factor,NGF)治疗早产儿脑病的疗效。方法将确诊早产儿脑病的60例患儿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29例,NGF干预组31例。2组患儿均给予常规治疗,干预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NGF肌注治疗,1支/d,14d为1个疗程。治疗前和1月时行头颅磁共振检查及新生儿行为神经评分(NBNA),分别于患儿生后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时采用智力发育指数(MDI)和运动发育指数(PDI)进行评估。结果 NGF干预组头颅磁共振检查所示脑结构的恢复及NBNA评分,MDI、PDI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应用神经生长因子治疗早产儿脑病能改善患儿的智力和运动发育水平,降低神经系统后遗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早期干预对高危新生儿智能及运动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研究早期干预对高危儿智能及运动发育的影响,从而提高其生存质量。方法将NICU收治的高危儿213例,其中123例作为干预组,90例作为对照组(非干预组)。干预组在治疗原发病的同时采取早期干预措施。对照组则按照传统的方法进行治疗和护理。干预方法按照《0~3岁早期干预大纲》进行干预和指导。结果2组高危儿分别在出生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做智能及运动发育的测试,其结果显示干预组高危儿分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干预组的CDCC测试MDI、PDI12个月的评分高于6个月,6个月的评分要高于3个月,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组高危儿MDI、PDI测评<70分的病例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对照组预后不良的病例较干预组多。结论早期干预可促进高危儿智能及神经运动的发育其干预措施坚持的时间越长效果越好,从而能更好的改善高危儿的预后,提高其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7.
早期干预对早产儿神经心理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早期干预对早产儿存活后神经心理发育的影响.方法 将92例早产儿分为有系统干预的甲组58例和未干预乙组34例,2组基本情况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均进行体格发育及神经系统检查;0~6岁小儿神经心理发育量表测定.早期干预即丰富环境、语言、视、听、触觉刺激,有脑损伤者同时给予药物治疗及物理治疗等综合疗法.结果 体格发育、神经心理发育:甲组明显高于乙组(P<0.01).结论 早期干预可增强早产儿体格、神经心理发育,降低早产儿发育落后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早期干预对高危儿智能及运动发育的影响,从而提高其生存质量。方法将NICU收治的高危儿213例,其中123例作为干预组,90例作为对照组(非干预组)。干预组在治疗原发病的同时采取早期干预措施。对照组则按照传统的方法进行治疗和护理。干预方法按照《0~3岁早期干预大纲》进行干预和指导。结果2组高危儿分别在出生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做智能及运动发育的测试,其结果显示干预组高危儿分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干预组的CDCC测试MDI、PDI12个月的评分高于6个月,6个月的评分要高于3个月,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组高危儿MDI、PDI测评<70分的病例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对照组预后不良的病例较干预组多。结论早期干预可促进高危儿智能及神经运动的发育其干预措施坚持的时间越长效果越好,从而能更好的改善高危儿的预后,提高其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Vojta姿势反射检查对脑瘫患儿早期诊断的价值。方法将我院神经专科50例出生高危儿随机分为2组:A组(25例)采用Vojta姿势反射检查,B组(25例)采用新生儿神经行为评估量表(NBNA)评估。结果应用Vojta姿势反射检查检出脑瘫高危儿的阳性可靠率达60%,而NBNA检出脑瘫高危儿阳性率仅24%。A组检出脑瘫患儿率明显高于B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Vojta姿势反射检查对脑瘫高危儿的诊断有极高价值,对指导治疗和判断预后有较大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宫内发育迟缓早产儿对早期神经发育的影响。方法选取于我院出生的86例早产儿,根据出生后检查结果分为宫内发育迟缓组(观察组)和早产适于胎龄儿组(对照组)各43例,对比分析早产儿出生后校正胎龄过程中生长迟缓率及早期神经发育情况,探讨宫内发育迟缓早产儿生后生长迟缓对其早期神经发育的影响。结果 2组出院、校正胎龄第3、6个月时体质量及身长生长迟缓率比较差异显著,观察组3个时期统计生长迟缓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随着校正胎龄时间越长2组生长迟缓率呈下降趋势;校正胎龄3个月时观察组大运动、精细动作、语言、适应性和个人社交五项行为发育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校正胎龄6个月时2组婴儿大运动、适应性和个人社交三项行为发育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精细动作和语言两项行为观察组仍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内发育迟缓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早产儿早期神经正常发育。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神经营养药物对脑损伤早产儿神经行为的影响和临床疗效。方法对2011-09—2012-06我院儿科收治的早产脑损伤患儿42例,男22例,女20例,分为2组(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对症支持治疗,共20例;治疗组在常规对症支持治疗基础上加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以下简称神经节苷脂)、脑蛋白水解物治疗,共22例。分别于校正胎龄40周和41周时予新生儿神经行为评分(NBNA),并于校正胎龄后4、8、12、16、36周行52项神经运动检查评估其神经行为并记录异常者累计例数。结果治疗组两次NBNA测评及五次52项神经运动检查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1)。结论脑损伤早产儿应用神经营养药物,对其神经行为发育有促进作用,可改善临床疗效,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脑瘫早期诊断一般是指对出生后0~6个月或0~9个月的脑性瘫痪(CP)的诊断(下称早期脑瘫),是由于出生前到出生后1个月内非进行性脑损伤所致的综合征。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尤为重要。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能够检测小儿神经功能发育状态,能客观反映脑损伤存在,对我院2002-01~2003-12收治的诊断早期脑瘫儿进行BAEP检测,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检测对象病例组:80例患儿均符合1988年全国小儿脑瘫座谈会纪要提出的临床诊断标准〔1〕。男45例,女35例,年龄最小者1个月,最大者9个月,平均5·6个月。均具有明确的高危因素,其中早产儿20例,双胎/多胎…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高危早产儿与高危足月儿脑性瘫痪(脑瘫)及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的异常率进行对比研究.方法 在脑瘫门诊选择10d~2个月早产儿出生前后有高危出生史为研究组188例,男107例,女81例;同期选择有高危出生史的足月儿97例为对照组,男58例,女41例.年龄0~7岁,平均(1.9岁±0.35)岁.2组脑瘫病残程度及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异常率进行研究.结果 研究组脑瘫病残程度,轻度11例(5.8%),中度62例(32.9%),重度115例(61.17%).对照组97例,轻度37例(38.14%),中度29例(29.87%),重度31例(31.95%).2组重度所占比例,经统计学分析,χ2=4.35,P<0.05,研究组重度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研究组188例,正常26例(13.82%),轻度33例(17.53%),中度40例(21.27%),重度89例(47.30%),异常率为89.11%.对照组:正常者36例(36.08%),轻度22例(22.68%),中度24例(24.47%),重度15例(15.46%),异常率为62.88%.2组经统计学分析,χ2=20.37,P<0.05,异常率明显大于对照组.结论 高危早产儿、脑瘫的致残程度比足月儿病残程度重,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比足月儿异常率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早期康复干预对早产儿智能、发育影响。方法 2005-01~2009-12在我科住院的早产儿,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干预组在新生儿期即开始给予干预治疗,定期随访,以Gesell智能发育量表进行发育评估,根据结果进一步指导干预。结果干预组动作能、应物能、应人能、言语能差异及脑瘫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结论早期康复干预可改善早产儿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儿童运动发育迟缓的临床特点和干预措施。方法对50例儿童运动发育迟缓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经过综合干预措施,对其中30例进行跟踪筛查,10例患儿运动发育水平恢复正常,10例未能达到正常儿童水平者,确诊为儿童运动发育迟缓,10例有明显姿势异常及运动障碍者,确诊为脑瘫。结论坚持跟踪、观察,早期发现及干预是预防儿童运动发育迟缓的关键,采取综合措施可降低儿童运动发育迟缓的发生率、改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儿童运动发育迟缓的临床特点和干预措施。方法对50例儿童运动发育迟缓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经过综合干预措施,对其中30例进行跟踪筛查,10例患儿运动发育水平恢复正常,10例未能达到正常儿童水平者,确诊为儿童运动发育迟缓,10例有明显姿势异常及运动障碍者,确诊为脑瘫。结论坚持跟踪、观察,早期发现及干预是预防儿童运动发育迟缓的关键,采取综合措施可降低儿童运动发育迟缓的发生率、改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曾鹏 《卒中与神经疾病》2017,24(3):234-236+240
目的 探讨高危儿运动发育迟缓的早期识别及低频脉冲电治疗对其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本院出生的100例高危儿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儿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50例)进行常规肢体综合训练,观察组(50例)在常规肢体综合训练基础上根据需要增加低频脉冲电治疗,治疗1、2、3、6个月后,分别对2组患儿采用Alberta婴儿运动发育量表进行运动评估,观察干预后的变化。结果 干预前观察组与对照组仰卧位、俯卧位、坐位和立位的AIMS评分、AMIS 总分的差异不明显(P>0.05); 观察组患儿干预的时间越长,AIMS总分越高,而对照组的AIMS总分无显著差异,2组患儿在经过1、2、3、6个月的干预后有明显差异(P<0.05); 2组患儿在干预前的AIMS百分位数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明显大于对照组,观察组的运动发育异常患儿发生率明显降低,2组的差异明显(P<0.05)。结论 早期发现高危儿存在运动发育迟缓并给予早期康复训练能改善患儿远期生存质量,低频脉冲电治疗是治疗运动发育迟缓患儿的有效治疗方法,能帮助患儿早期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高危新生儿脑损伤筛查及早期干预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00例高危新生儿进行新生儿神经行为评分法(NBNA)评分,共筛查出≤35分的脑损伤新生儿46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进行早期干预,对照组仅做常规检查,2周后再次对2组进行神经行为评分法评分,并在患儿1岁时采取Gesell婴幼儿发育评估量表对神经认知能力评估,比较2组分数。结果 300例高危新生儿中46例脑损伤,占高危新生儿中的15.3%,试验组神经行为评分≤35分的例数(5例)明显少于对照组(11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Gesell婴幼儿发育评估量表评估的发展商数≤85分的例数(2例)明显少于对照组(8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高危新生儿进行脑损伤筛查可以使脑损伤患儿做到早发现、早干预,以便能够降低脑损伤患儿后遗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高危儿早期干预,是指对于存在高危因素(早产儿、低出生体质量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窒息等)的小儿在发育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神经发育学的异常,早期发现,早期给予一系列的刺激和训练活动,以促进其发展。根据统计,脑性瘫痪是发生在婴幼儿时期主要的运动性致残疾病,给家长造成极大的心理压力和经济负担。由于婴儿早期脑组织尚未发育成熟,脑的可塑性大,代偿能力强,异常姿势运动尚未固定下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随着围生医学的发展及产科、新生儿重症监护技术的提高,新生儿病死率明显下降,高危新生儿(如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颅内出血、重度窒息、新生儿胆红素脑病等)的存活率大大提高,由此所致脑瘫的发生率也相应增多.脑瘫是指出生前到生后1个月内各种原因所致的非进行性脑损伤,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1].因此,对这些高危儿的追踪观察,早发现、早干预是预防脑瘫的关键,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可降低脑瘫的发生率,提高小儿脑瘫的治疗率和生活质量,本文就这方面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