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莉  喻姣花 《护理研究》2013,27(24):2654-2655
[目的]探讨"鲶鱼效应"对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将"鲶鱼效应"运用于护理质量管理,制定"鲶鱼护士"的选拔、培养、管理方法,建立科学有效的激励机制。比较实施"鲶鱼效应"前后各项护理质量标准的得分及护士对护理管理满意度得分。[结果]实施"鲶鱼效应",提高了护理质量和护士对护理管理的满意度(P<0.01)。[结论]"鲶鱼效应"运用于护理质量管理,激发了护士的潜能,提高了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2.
王莉 《护理研究》2012,26(4):353-354
[目的]将"鲶鱼效应"管理理论引入护理管理,旨在树立"鲶鱼"护士的榜样作用,正面影响其他护士的思想和行为,降低护士职业倦怠.[方法]对护士进行职业倦怠调查,运用"鲶鱼效应"管理,正面影响护士的思想和行为,激发护士的潜能,观察实施后的效果.[结果]通过"鲶鱼效应"的实施,护士职业倦怠各维度得分降低(P<0.01),医院护理质量提高(P<0.01).[结论]在护理管理中运用"鲶鱼效应"理论,实现了护理人员的自我价值、提高了护理质量、降低了职业倦怠,达到护理管理的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将"鲶鱼效应"管理理论引入护理管理,旨在树立"鲶鱼"护士的榜样作用,正面影响其他护士的思想和行为,降低护士职业倦怠。[方法]对护士进行职业倦怠调查,运用"鲶鱼效应"管理,正面影响护士的思想和行为,激发护士的潜能,观察实施后的效果。[结果]通过"鲶鱼效应"的实施,护士职业倦怠各维度得分降低(P〈0.01),医院护理质量提高(P〈0.01)。[结论]在护理管理中运用"鲶鱼效应"理论,实现了护理人员的自我价值、提高了护理质量、降低了职业倦怠,达到护理管理的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4.
王莉 《护理研究》2012,26(22):2085-2086
[目的]探讨"鲶鱼效应"理论在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鲶鱼效应"理论应用于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比较实施"鲶鱼效应"前后病人、护士满意度及临床护理质量改善情况。[结果]实施"鲶鱼效应"后,临床护理质量评分、护士及病人满意度均高于实施前(P均<0.05)。[结论]"鲶鱼效应"理论应用于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通过建立健全的激励机制,激发护士潜能,使护士在良性竞争中,实现自身价值,打造高效护理团队,提升优质护理服务内涵。  相似文献   

5.
“鲶鱼效应”对护士职业倦怠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鲶鱼效应"对护士职业倦怠的影响。方法:对全院护士进行职业倦怠调查,并运用"鲶鱼效应"影响护士的思想和行为,观察实施效果。结果:护士职业倦怠程度减轻且发生率明显下降;护理质量考核评分(基础护理、急救物品管理、护理文书质量、病房管理)均在95分以上,实施前后比较,P值〈0.01,差别具有高度显著性意义。结论:合理有效地运用"鲶鱼效应"管理,能充分调动护士工作潜能及积极性,从而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6.
王莉 《山西护理杂志》2012,(8):2085-2086
[目的]探讨"鲶鱼效应"理论在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鲶鱼效应"理论应用于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比较实施"鲶鱼效应"前后病人、护士满意度及临床护理质量改善情况。[结果]实施"鲶鱼效应"后,临床护理质量评分、护士及病人满意度均高于实施前(P均〈0.05)。[结论]"鲶鱼效应"理论应用于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通过建立健全的激励机制,激发护士潜能,使护士在良性竞争中,实现自身价值,打造高效护理团队,提升优质护理服务内涵。  相似文献   

7.
李艳芳  邵卫  李凤娇 《医学临床研究》2012,29(12):2431-2432
[目的]观察"鲶鱼效应"管理对神经内科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将实施"鲶鱼效应"管理前后各病区的基础护理、危重护理、专科护理、护理安全、护理文书、病房管理、患者满意度等方面的护理质量进行比较,评价"鲶鱼效应"管理在护理质量管理中运用的效果.[结果]实施"鲶鱼效应"管理后科室各方面的护理质量较实施前均有明显提高,且在危重护理、专科护理、护理安全、患者满意度等方面优于传统护理.[结论]"鲶鱼效应"管理方法可有效提高神经内科护理质量,且优于传统管理方法,管理方法易于量化,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李艳芳  王莉  卫慧敏 《护理研究》2012,26(19):1793-1794
[目的]观察神经内科实施"鲶鱼效应"管理对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将神经内科4个病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传统的护理管理模式,观察组采取"鲶鱼效应"管理,对各病区的基础护理、危重病人护理、护理安全、护理文书、病房管理、病人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实施"鲶鱼效应"管理的两个病区各方面的护理质量较实施前均有明显提高,且在危重病人护理、护理安全、病人满意度等方面优于传统护理管理法。[结论]"鲶鱼效应"管理方法可显著提高神经内科护理质量,且优于传统管理方法。  相似文献   

9.
新入职护士是临床护理队伍发展的后备力量。在新入职护士培训中,科学有效的培训效果评价是完善培训方案、测评预期目标完成度的必要环节,是培养新入职护士核心能力的方向标。该文就教育评价理念的发展、新入职护士培训效果评价的参考模型及应用现状进行系统梳理,以期为新入职护士培训的管理与完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目的]提高骨科新护士的岗位胜任力,以期规范新护士培训方法和理念,为新护士的培养模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以"胜任力"为理论框架,针对目前国内对新护士的培训形式、培训内容、培训指标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完善符合新护士的持续培训方案。对照组采取常规新护士培训方法,干预组采取新护士持续培训模式。观察两组分阶段培训效果(包括基础理论成绩、基本技能成绩、临床解决复杂问题能力、危重病人查房评价),两组护士心理压力评价,护理管理者对新护士的综合评价。[结果]1年后两组心理压力评价、护理管理者对新护士满意度的综合评价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胜任力的新护士持续培训模式能够增强新护士的岗位胜任力、减轻新护士的心理压力、规范新护士培训模式。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本科学历新护士的轮转培训,以培养新护士的临床、管理、教学能力.[方法]对23名本科学历新护士轮转培训1年,培训内容包括岗前培训、巩固"三基"、与病人交流和健康教育、专科理论知识与专科护理操作、危重病人管理及教学、临床管理能力等.[结果] 提高了新护士整体素质和综合能力,为护理部、科室选拔优秀的护理人才提供依据.[结论] 轮转培训对新护士自身专业发展和人才培养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综述了我国新护士规范化培训的研究进展,主要内容包括新护士培训的周期、培训管理模式、培训内容、培训方式、效果评价5个方面内容,认为新护士系统化、规范化培训是护理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重要部分,关系着护理专业人员成长发展和整体护理队伍素质的提高,制定一套内容详实、要求清晰、操作性强并适合我国国情的《新护士规范化培训方案》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3.
目的应用在线培训管理系统对新护士进行在线培训和信息化管理,探索提高新护士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模式。方法构建包括电子档案、通知公告、资料下载、理论考核、护理天地、意见反馈六大模块的在线培训管理系统,并将其应用于新护士的培训与考核,采用"护理人员自主学习能力评价量表"进行培训前后新护士自主学习能力的对比调查,应用质性研究方法,了解新护士使用本系统后的感受。结果使用在线培训管理系统后,新护士自主学习能力的得分有所提高,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线培训管理系统的应用培养了新护士自主学习能力,可有效促进临床护士培训与管理的信息化、科学化发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年轻护士素质提高行动方案"实施对护士核心能力的影响,以期为新入职护士培养方案的修订及深入开展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法,选取本院2012年新分配护士44名,按照江苏省"年轻护士素质提高行动方案"进行规范化培训、临床带教,应用中国注册护士核心能力量表(CIRN)对规范化培训不同时期,即新分配时、新手适应期末(6个月)、技能成熟期末(18个月)和临床轮转期末(36个月)进行问卷调查,比较培训各期护士核心能力提升有无差异性。结果:"年轻护士素质提高行动方案"的实施能提升护士核心能力,各期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新手适应期护士临床护理及法律实践能力提高较为明显;技能成熟期,领导能力、人际关系以及教育咨询能力提升幅度较大;临床轮转期,专业发展及评判性思维能力有较为明显提升。结论:"年轻护士素质提高行动方案"实施能够有效提高护士核心能力,是一种值得推广应用的培训方法,培训各期、护士核心能力各维度之间发展具有不平衡性,需结合临床不断修正。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新入职护士规范化培训的方法和内容,以提高培训效果、护理技能、满足临床护理工作需求。方法: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武汉协和医院224名新入职护士为研究对象。将2016年111名新入职护士设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新护士培训方案;2017年113名新入职护士设为观察组,根据《大纲》要求,重新制定新入职护士培训方案,培训后采用临床实境考核进行综合测评。结果:根据《大纲》重新制定的培训方案,观察组临床实境考核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重新制定的规范化培训方案提高了新护士的业务能力和水平,提高新护士岗位胜任力。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规范化培训对提高低年资护士核心能力的效果,为完善规范化培训方案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1年至2012年168名新入职护士为对照组,采用传统低年资护士培训方案;选取2013年至2014年185名新入职护士为观察组,采用规范化培训方案,包括组建专项培训队伍,制订新护士分层培训计划及考核要求,实施岗前培训和临床轮转培训模式,应用现场培训与在线学习相结合的培训方法。培训结束后,比较两组新入职护士核心能力得分情况及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新入职护士在临床核心能力得分及对培训内容、定科方案、培训形式、考核方案的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规范化培训对提升护士核心能力具有显著作用,护理人员对规范化培训的满意度较高。护理管理者需要进一步科学设计培训内容和方案,重视低年资护士培训需求,保障规范化培训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量化绩效考核在新入职护士全周期人才培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6年11月至2017年10月新入职护士89名设为试验组,采用量化绩效考核方案实施培训和考核;将2015年11月至2016年10月65名新入职护士设为对照组,采用传统培训方式。经为期1年的培训后分别进行"理论考试得分""技术操作得分""应急技能得分""培训计划实施率"4个方面的评价。结果试验组在理论知识、操作技能、应急能力方面优于对照组,培训计划实施率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量化绩效考核方案,可以有效引导新入职护士完成全周期人才培养方案,保证人才培养的有效性,有利于提升新入职护士的临床能力和整体素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学姐妹"带教模式在新入职护士人文关怀能力培训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方法选取2015年至2016年93名新入职护士为对照组,2017年至2018年92名新入职护士为观察组,对照组沿用传统导师制模式进行带教培训,观察组采用"学姐妹"带教模式,包括组建培训师资和"学姐妹"带教团队、制订培训体系、实施培训方案。培训结束后,比较两组新入职护士的理论成绩、操作技能成绩、临床护理能力及人文关怀品质。结果观察组新入职护士的理论成绩、操作技能成绩、临床护理能力及人文关怀品质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通过"学姐妹"带教模式在新入职护士规范化培训中的实施,不仅提高了新入职护士的临床护理能力和人文关怀品质,而且对稳定护理队伍、提升团队协作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为新入职护士的培训模式提供了借鉴,值得护理管理者关注和探索。  相似文献   

19.
江西省某肿瘤医院采用基于肿瘤护理岗位需求的调查问卷,对30名护士长及60名临床带教教师进行调查。以《新入职护士培训大纲(试行)》为基础,结合调查结果,制订新入职护士培训方案。方案包括2个阶段(院级培训和科室培训)4方面内容(专科理论、专科技能、人文素养、"临床护理安全实习月")。按照方案对33名新护士进行2年培训,培训中对其进行阶段性考核。护士综合评分为84.52~96.28(89.25±4.61)分,基本达到肿瘤护理岗位需求。  相似文献   

20.
张华  宋晴  崔菡斐  李婷  吴超  房晓杰 《全科护理》2021,19(32):4590-4594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室(ICU)新护士对亚谵妄综合征的认知及培训需求,为ICU新护士的规范化培训提供建议与依据.方法:运用质性研究中的现象学研究,对11名ICU新护士进行深入访谈,采取内容分析法进行资料的分析、编码、汇集、提炼主题及求证,确保主题准确.结果:从访谈结果中提炼出4个主题:ICU新护士缺乏对亚谵妄综合征的认知;ICU新护士对亚谵妄综合征管理持有不同态度;影响亚谵妄综合征管理因素多样化;ICU新护士渴望得到亚谵妄综合征知识的培训.结论:为提高ICU新护士对亚谵妄综合征的认知水平,需制定相关培训方案以加强对ICU新入职护士对亚谵妄知识的系统培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