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通过对100例老年搭桥患者的术后监护,总结老年冠心病患者搭桥术后的监护和护理经验,主要包括严密监测呼吸功能、循环功能,加强肾功能管理和引流液的观察,合理使用抗凝药,预防桥血管狭窄及围术期心梗;做好术后护理:如管道护理、出入水量监测、血气结果的监测及处理,加强肺部护理、胸部物理治疗及呼吸功能锻炼,减轻患者肺水肿,改善肺顺应性,预防低氧血症及肺部感染;加强营养支持及消化道并发症的观察及处理,加强术后主被动运动及体温管理。认为术后严密监护和精细护理是保证老年冠心病患者术后康复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2.
随着人口老年化,各种慢性疾病特别是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慢性支气管炎等发病率逐年增高。由于历史、经济和观念等原因,目前国内接受手术治疗的冠心病患者年龄高,病史长,血管条件差,合并脏器功能不全者较多,术后护理的难度也相应提高。2003年5月~2004年10月对70岁以上行冠状动脉搭桥术者32例,通过术前对患者心、肺、肝、肾功能严格评估,对已存在脏器功能不全的患者对症治疗,使之最大程度改善。配合术前心理护理、健康教育、呼吸功能锻炼和术后对各脏器功能严密监护,提高了患者对手术的耐受,促进了患者术后顺利康复。 相似文献
3.
陈晓燕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6,12(13)
随着人口老年化,各种慢性疾病特别是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慢性支气管炎等发病率逐年增高.由于历史、经济和观念等原因,目前国内接受手术治疗的冠心病患者年龄高,病史长,血管条件差,合并脏器功能不全者较多[1],术后护理的难度也相应提高.2003年5月~2004年10月对70岁以上行冠状动脉搭桥术者32例,通过术前对患者心、肺、肝、肾功能严格评估,对已存在脏器功能不全的患者对症治疗,使之最大程度改善.配合术前心理护理、健康教育、呼吸功能锻炼和术后对各脏器功能严密监护,提高了患者对手术的耐受,促进了患者术后顺利康复. 相似文献
4.
冠状动脉搭桥术后的ICU监护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冠状动脉搭桥术后的ICU监护 ,对于减少术后并发症 ,提高手术成功率有重要意义 ,现将我们的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例 1女 ,6 6岁。发作性心慌 ,上腹部疼痛 1年余 ,劳累或情绪激动后发作 ,伴有左肩部酸痛 ,发作时间约10min ,早期休息可自行缓解 ,多次诊断为缺血性心脏病 ,长期服药。为进一步确诊 ,于 2 0 0 1年 5月 2 3日收入院 ,2 4日行冠状动脉造影。术中见右冠状动脉弥漫性病变 ,左主干前降支完全闭塞 ,2处狭窄 80 %以上 ,于2 0 0 1年 5月 2 6日转入心外科 ,血压2 7/ 1 3kPa,心脏多普勒超声心电图示三尖瓣中度返流。于 6月 2…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冠心病合并糖尿病行冠脉搭桥术患者的术后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对20例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行冠脉搭桥术治疗,并进行术后护理,观察术后护理对患者恢复的影响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本组20例患者全部恢复,其中发生术后出血1例,切口渗出感染2例,心律失常2例.结论:加强术后护理能促进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术后恢复,减少冠脉搭桥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OPCABG)后脑梗死、缺血缺氧性脑病和精神异常的发生率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96例行OPCABG治疗的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是否发生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分为无并发症组和并发症组,比较2组患者临床各项资料,并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OPCABG术后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196例患者中,术后发生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58例(29.59%),其中脑梗死6例(3.06%)、弥漫性缺血缺氧性脑病3例(1.53%)、精神异常(认知功能障碍、狂躁不安、抑郁、神志淡漠)49例(25.00%)。单因素回归分析结果发现,年龄≥65岁、伴饮酒史、糖尿病史、高血脂症病史、高血压病史、心律失常、梗死病变、颈动脉中重度狭窄及搭桥支数2支的患者术后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率明显较高(均P0.05),且并发症组体质量指数(BMI)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较无并发症组明显下降,手术时间较无并发症组明显延长(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发现,年龄≥65岁、伴糖尿病史、高血压病史、颈动脉中重度狭窄及搭桥支数2支均是OPCABG术后发生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OPCABG术后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发生占有一定的比例,且年龄≥65岁、伴糖尿病史、高血压病史、颈动脉中重度狭窄及搭桥支数2支是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伴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行冠脉搭桥术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并糖尿病(DM)是冠心病(CAD)患者行冠脉搭桥术(CABG)的危险因素之一。手术应激、情绪紧张、麻醉等都会使患者的血糖升高,造成糖代谢的紊乱。糖尿病患者抵抗力低,易出现感染、切口愈合慢及水、电解质代谢紊乱。所以对于伴有糖尿病的CABG患者,其围手术期护理有一定的特殊性和重要性。 相似文献
8.
4路冠脉搭桥加二尖瓣置换术后1例的监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心脏瓣膜病变合并冠心病能导致左心室功能受损,出现心源性休克。采用心脏瓣膜手术同期冠状动脉搭桥手术(CABG)时,因患者术前心功能较差,手术复杂,体外循环和心肌缺血时间长,手术风险较单一手术明显增加,死亡率约为2%~16%。术后早期监护可使临床治疗及预后达到最佳化。2008年2月,本院对1例急性心肌梗死、 相似文献
9.
微创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后康复期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创伤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MI-OPCAB)术是近几年来冠心外科出现的新技术,因其创伤小,术中出血少,不输血或输血少,术后并发症少,应用多种药物少,各种管道拔除时间短。病人恢复快,治疗效果肯定,已成为冠心外科发展的趋势。我院自1999年6月~2000年1月,在微创非体外循环下共作冠脉搭桥35例,现就术后患者康复过程中存在的诸多护理问题和我们的初步经验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急诊冠脉搭桥术(eCABG)的适应证.方法 回顾分析14例(文献9例+本组5例)eCABG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文献.其中术前急性心肌梗死(AMI)9例,急性心包填塞1例;不稳定性心绞痛不能控制4例.冠状动脉造影均提示三支血管病变或合并有左主干病变,经积极进行合理严密的围术期处理.结果 AMI到eCABG手术时间平均12.1±6.3 h;13例在体外循环下行eCABG,1例行不停跳搭桥.1例因升主动脉大出血术中死亡,其余13例全部生存.结论 eCABG术患者病情危急,合理选择eCABG适应证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外科手术技术及安全性的提高,接受冠状动脉搭桥手术的患者数量逐年上升。而微创冠状动脉搭桥术(OPCAB)是近年开展起来的一项新技术。冠心病是一种典型的老年性疾病,老年人各系统、脏器功能减退,机体对应激原的适应能力下降。OPCAB患者在某些方面也不同于其他心脏手术后患者,从而使得他们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因此,我们认为:护士应掌握老年患者的生理特点和OPCAB病情特点,对OPCAB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监护,提高对OPCAB患者的护理水平。本文对我科2001年1月至2002年10月收治的30例OPCAB患者的监护特点进行分析,以探讨适宜的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12.
13.
冠脉介入治疗的术后监护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1997年至 2 0 0 0年 8月 ,我们对5 4例冠脉介入患者术后进行了监护 ,从而提高了介入治疗的成功率 ,减少了并发症。现将其术后监护措施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5 4例患者中男 43例 ,女 11例 ,30~ 83岁 ,单纯冠脉造影 (CAG) 17例、CAG 左室造影 11例、PTCA 8例、AMI急诊PTCA 5例、PTCA CS8例 ,冠脉搭桥 (CABG) 5例 ;临床诊断陈旧性心肌梗死 7例、AMI 8例、冠心病 39例。术前均因心慌、胸闷或心绞痛反复发作而住院。结果 :急诊CABG 3例、死亡 1例 ,余均成功。2 术后监护2 1 掌握操作过程、用药与术后并… 相似文献
14.
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病人术后监护期临床路径的应用与效果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病人术后监护阶段临床路径的应用及其效果。方法实验组30例在术后监护期间实施临床路径,对照组34例接受常规监护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恢复指标和满意度。结果实验组病人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和首次排便时间显著早于对照组;两组术后主要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差异;试验组病人术后住院时间比对照组短、住院费用低;实验组病人对“护士沟通能力评价”、“术后配合介绍”、“ICU健康教育”、“康复知识教育”4项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临床路径应用于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病人术后监护期间,可有效降低术后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提高病人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老年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9例术后监护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OPCAB)的术后监护特点和护理方法。方法:收集2003年1月~2005年8月行OPCAB9例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术后血流动力学监测、血管活性药物应用、呼吸系统监护、出入量、电解质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9例全部治愈出院,无护理并发症发生,均未用升压药。心绞痛缓解率100%。结论:OPCAB术后可在常规体外冠状动脉搭桥术监护原则的基础上早期行康复活动,以提高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ntraaortic ballon pump,ⅠABP)作为可靠有效的循环辅助装置,正在成为危重冠心外科领域一个重要的治疗手段。我院最近对2例冠脉搭桥术后病人应用IABP辅助循环,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和结果 2例均为男性,年龄分别为59岁、63岁,体重66kg、72kg,2例病人均有心肌梗塞史,近期心绞痛明显,心功能Ⅲ级,冠状动脉造影显示三支、四支病变,心脏B超示心室壁活动度减弱,LVEF37%、42%。入手术室后常规监测ECG、SPO_2,行挠动脉、右锁骨下静脉穿刺监测MAP、CVP。全麻诱导插管后接麻醉机机械通气。以芬太尼、维库溴铵、异氟醚 相似文献
17.
21例非停跳冠脉搭桥术的麻醉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介绍非体外循环下不停跳冠脉搭桥术(OPCABG)的麻醉处理.方法 择期OPCABG患者21例,均采用全麻复合控制性降压麻醉.以依托咪酯、咪唑安定、芬太尼、罗库溴铵诱导插管,瑞芬太尼和异丙酚泵注维持麻醉.术中监测血流动力学各项指标,应用血管活性药物进行有效的心血管功能支持.术后常规呼吸支持和异丙酚镇静.结果 21例患者分别搭桥2~4支,全部患者麻醉手术经过均顺利,围术期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第1天均顺利拔管转入普通病房.结论 充分的术前准备和术前评估,严密的术中监测及良好的沟通,围术期维持心肌氧供需平衡和适当的麻醉深度,术后常规呼吸支持和监测是OPCABG麻醉处理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心房纤颤 (以下称房颤 )是冠状动脉搭桥 (CABG)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房颤尤其快速房颤 ,常引起血流动力学紊乱 ,甚至心源性休克 ,减少心肌供血 ,增加心肌耗氧量 ,诱发心肌梗死 ;有时因血栓形成和脱落还可导致脑卒中 ,延长患者在ICU的停留及住院时间 ,甚者影响病人预后[1~ 3 ] 。本文就其发生率、易患因素、发生机制和防治措施综述如下。1 发生率和发病时间 虽然近些年麻醉技术和手术技巧已有显著改善 ,但CABG术后房颤发生率并未明显降低。国外报告 ,发生率波动在 11%~ 4 1% ,多数在 2 0 %~ 4 0 %之间[1~ 7] 。我国阜外医院… 相似文献
19.
郑蒙叶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23,23(6):67-69,73
目的:观察胸部小切口冠脉搭桥术(CABG)治疗冠心病的应用效果。方法: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2018年3月至2022年3月治疗的80例冠心病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体外循环CABG治疗,观察组采用胸部小切口CABG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ICU入住时间、搭桥血管数量、桥血管流量及搏动指数、血清疼痛介质[神经肽Y(NPY)、P物质(SP)]、创伤应激指标[白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去甲肾上腺素(NE)、皮质醇(Cor)]、并发症及桥血管闭塞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及ICU入住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搭桥血管数量、桥血管流量及搏动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NPY、SP及IL-6、CRP、NE、Cor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肾脏替代治疗及新发心房颤动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均无二次开胸止血情况发生;术后随访6个月,观察组失访2例,对照组失访1例,两组桥血管闭塞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采用胸部小切口CABG治疗手术耗时短,有利于缩短ICU入住时间,降低NPY、SP、IL-6、CRP、NE及Cor水平,且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心脏不停跳冠脉搭桥术(OPCABG)的护理配合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1~11月500例非体外循环下行多支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护理配合方法。结果:本组500例手术均获成功。切口感染及液化15例,切口裂开4例,经换药、紧缩胸骨钢丝等治疗后治愈。术后发生急性肾衰竭死亡1例,其余患者均痊愈出院,术后随访,患者心绞痛症状消失,活动量增加。结论:积极的护理配合是手术顺利进行的保障,有利于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