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胡进  傅伟达  尤克  陆霞 《中华全科医学》2017,15(10):1694-1696
目的 本研究通过收集继发性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BPPV)患者和原发性BPPV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两者之间的残余头晕的发生率、持续时间及眩晕障碍量表(DHI)分数的情况,从而更好地指导继发性良性发作位置性眩晕的临床治疗。 方法 收集2012年5月—2015年12月在嘉兴市第一医院神经内科门诊及住院的确诊为BPPV并行耳石复位术成功复位的196名患者,根据BPPV的病因,将患者分为继发性BPPV组(73例)和原发性BPPV组(123例),比较2组之间的性别、年龄、复位前病程、残余头晕的发生率、持续时间及DHI分数。 结果 性别、复位前病程和年龄在2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继发性BPPV组相比原发性BPPV组的残余头晕症状发生率更高(65.75% vs.49.59%,P<0.05),继发性BPPV组比原发性BPPV组有更长的残余头晕持续时间[(11.54±4.15) d vs.(9.21±4.54) d,P<0.05],且继发性BPPV组相比原发性BPPV组的DHI分数更高(18.44±6.67 vs.14.79±6.00,P<0.05)。 结论 继发性BPPV组较原发性BPPV组残余头晕的发生率更高,持续时间更长,且DHI分数更高,在临床工作中,我们应更重视继发性BPPV患者的治疗,尽早干预残余头晕症状,改善BPPV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 旨在探索急性发作性孤立性眩晕(acute paroxysmal isolated vertigo, aPIV)的常见病因构成及临床特征。方法 从2019年1月—2021年8月在厦门市中医院脑病科及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诊治的头晕/眩晕患者中,选取每次发作时间<2 min、病程<24 h、年龄≥40岁的中老年PIV患者共计312人,依据既定方案收集其临床特征并对病因进行分析,采用卡方检验判断临床特征与良性位置性阵发性眩晕(benign positional paroxysmal vertigo, BPPV)和急性血管性PIV(acute vascular PIV,avPIV)的关系。结果 312例PIV患者中,BPPV占69.9%(n=218),其次是avPIV,占20.5%(n=64)。21例(9.6%) BPPV被诊断为后循环缺血,5例(7.8%) avPIV起初被诊断为BPPV。多数BPPV患者ABCD2评分<4,而多数avPIV患者ABCD2评分≥4,两组ABCD2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统计分析发现BPPV组体位诱发试验阳...  相似文献   

3.
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BPPV)是一种常见的前庭功能障碍性疾病,是眩晕病中最常见的一种,文献报道其发病率约占所有眩晕症的20%。我科于2007年1月至10月对17例BPPV住院病人进行综合治疗,收到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是指在某一特定头位时,诱发的短暂阵发性眩晕,首先描述了BPPV的特征,包括受累耳有关的临界头位试验,向患侧旋转性眼震这些特征是诊断BPPV的基本依据。常伴有发作性位置性眼震,多见于中年患者,BPPV为周围性眩晕最常见的疾患,约占眩晕患者的1/3,而其伴发的眼震亦为位置性眼震中最常见者,一般多为单侧发病,而双侧均受累者占15%~17%。BPPV中以后半规管受累最多见,此因后半规管是最具重力依赖性的部位。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双侧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眩晕(BPPV)的诊治思路。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12月我院神经内科眩晕专病门诊诊治的、双侧Dix-Hallpike诱发试验均出现扭转、向上、向地性眼震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诊治思路。结果 20例BPPV患者在Dix-Hallpike诱发试验时双侧均出现扭转、向上、向地性眼震发作,进一步行平躺试验和低头试验,其中6例患者平躺试验时出现垂直向上眼震发作而低头试验无眼震发作,判断为双侧后半规管BPPV,给予两侧颗粒手法复位后患者眩晕症状缓解;其余14例患者在平躺试验和低头试验时仍表现为扭转、向上性眼震发作,但此时二者眼震的扭转方向相反,判断为眼震带扭转、向上成分的单侧水平半规管BPPV,给予一侧Barbecue手法复位后患者眩晕症状消失。结论 对Dix-Hallpike诱发试验双侧出现扭转、向上、向地性眼震发作的患者,不应贸然诊断为双侧后半规管BPPV,应排除眼震出现扭转、向上成分的单侧水平半规管BPPV。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比较Brandt-Daroff锻炼法和改善脑循环药物治疗老年人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的效果.方法 109例60岁以上后半规管BPPV患者纳入研究.BPPV诊断依据患者有反复位置性眩晕发作史,Dix-Hallpike试验表现有诱发性眩晕和眼震.MRI及DWI排除中枢性病变.根据患者意愿将其分入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47例,住院后2周内接受Brandt-Daroff锻炼,每日上下午各锻炼10次;对照组62例,给予血栓通静脉点滴.2组患者原有的应用药物不变.在治疗后2周时,根据是否仍有位置性眩晕症状和Dix-Hallpike试验评价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位置性眩晕症状消失且Dix-Hallpike试验眼震呈阴性者认为其BPPV被治愈.结果 试验组患者BPPV治愈率为93.6%,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61.2%的治愈率(P<0.01).结论 Brandt-Daroff锻炼法治疗老年人BPPV较使用改善脑循环药物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7.
眩晕涉及各个临床学科,它作为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除了发热和头痛外,可以占第3位。眩晕性疾病又以位置性眩晕最为多见,约占全部眩晕患者的1/3。位置性眩晕是指患者头部迅速运动至某一位置时诱发的眩晕并多伴有眼震。位置性眩晕包括周围性位置性眩晕和中枢性位置性眩晕。周围性位置性眩晕有短暂的旋转性眩晕,多伴有短暂的不到1分钟的眼震,主要是指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  相似文献   

8.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31):19-21
目的 探讨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临床特征及反复发作的风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9 年1~12 月于我院就诊的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58 例,根据患者是否复发分为复发组(n=38)和未复发组(n=20),分析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特征,考察BPPV 患者复发的单因素分析,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BPPV 患者反复发作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及半规管类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半规管类型中后半规管占比最高;与未复发组比较,复发组患者的高血压和高脂血症例数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血压、高脂血症及脑卒中是BPPV 患者反复发作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以后半规管占比最高,高血压、高脂血症及脑卒中是诱导其反复发作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耳石复位法治疗的临床护理。方法回顾13例应用耳石复位法治疗的BPPV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耳石复位治疗BPPV的护理特点与疗效。结果本组13例,通过耳石复位治疗及针对性的护理,在2周内痊愈、改善12例,有效率90.3%。BPPV患者感受明显视物旋转,程度剧烈的躯体不适,往往不被确诊,而常常接受活血化淤、改善循环、钙离子拮抗剂、抗眩晕等治疗,也无任何改善,患者多有焦虑、恐惧情绪,耳石复位治疗简便易行、疗效可靠,复位过程中因可诱发眩晕、恶心、呕吐,产生惊恐、喊叫,甚至导致生命体征波动。复位治疗后体位的摆放,可能再出现眩晕、位置性眼球震颤,需要再次或改变手法复位,可能出现头昏、头痛等。疾病知识教育、心理支持、复位环境准备、复位治疗观察支持配合、与患者家属沟通等等的全程护理增强了患者战胜疾病信心,提高了配合治疗的依从性和耳石复位治疗BPPV的疗效。结论护理贯穿从接触患者到出院指导全过程,对患者进行护理评估,给予心理指导和支持,针对性的健康宣教,确保了手法复位治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牙颌手术后继发性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 BPPV)的临床特点、诊疗效果及预后。方法 选取2020年8月至2022年2月北京电力医院眩晕门诊收治的牙颌手术后继发性BPPV患者4例,对其临床特点、诊疗过程、治疗效果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 4例患者中男1例,女3例,年龄33~54岁。病因明确,均在牙颌手术后0~3 d发病,表现为典型的头位变化诱发的位置性眩晕症状,且反复发作,位置试验阳性并表现有特异性位置性眼震,明确诊断为牙颌手术后继发性BPPV。经1~2次复位治疗均得到治愈,复诊及随访3~18个月,均未出现BPPV复发。结论 通过详细询问病史,依据特征性的位置性眩晕症状和眼震表现,牙颌手术后继发BPPV不难诊断,并可通过复位治疗获得较好的疗效,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1.
神经科住院患者中,以眩晕为主诉的患者占很大比例,而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是病因之一.BPPV患者最初入院时往往被误诊为脑供血不足(VBI)、后循环缺血(PCI)、颈性眩晕等.现将我科从2010年11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47例BPPV患者临床特点、误诊原因及治疗回顾性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观察自研眩晕引颈试验在临床鉴别诊断颈性眩晕与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时的效果差异,研发一种具有特异性的颈性眩晕诊断方法.方法:收集2017年12月—2019年7月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门诊和住院部符合颈性眩晕或BPPV常规诊断标准的眩晕患者各50例.眩晕引颈试验前两组患者行眩晕残障量表评分(D...  相似文献   

13.
手法复位治疗老年人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又名耳石症,为头部运动到某一位置时引起的阵发性眩晕.BPPV也是老年人眩晕最普遍的原因之一[1].由于老年人常并发高血压、糖尿病、脑梗死、颈椎病、耳鸣、耳聋等与眩晕症状有关的疾病,老年人BPPV易被误诊或延缓治疗.手法复位目前被认为是治疗BPPV 最为有效的方法[2].本研究旨在探讨老年BPPV患者的手法复位治疗方案,为临床老年BPPV的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管石复位法治疗良性复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良性复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25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后半规管性BPPV患者204例;水平半规管性BPPV患者46例。后半规管性BPPV患者行Epley法管石复位治疗;水平半规管性BPPV患者行Barbecue翻滚法管石复位治疗。分别于术后一周及一个月后随访,记录患者的治疗情况。结果:一周后随访,后半规管性BPPV患者痊愈162例,好转30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为98.03%;水平半规管性BPPV患者痊愈31例,好转8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95.65%;250例BPPV患者中总有效率为92.40%。一个月后随访,后半规管性BPPV患者痊愈187例,好转12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99.02%;水平半规管性BPPV患者痊愈39例,好转4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7.83%;250例BPPV患者中总有效率为96.80%。结论:管石复位法治疗良性复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的疗效好。  相似文献   

15.
周桂锋 《当代医学》2016,(15):40-41
目的 分析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临床特点.方法 随机选取140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按有无接受手法复位治疗,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70例.研究组给予手法复位治疗,对照组则采取非手法复位治疗措施.治疗结束后,比较分析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并分析其特点.结果 治疗结束后,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7%,显著优于对照组的7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中后半规管BPPV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8.1%,显著优于上半规管BPPV及双侧后半规管BPPV的治疗总有效率88.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女性发生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比例较多,发病类型以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为主,医师应提高对BPPV临床特征的认识和掌握,通过对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采用手法复位治疗的方法,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h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是一种常见的周围性眩晕,其特点为特发性的、因头位改变诱发短暂眩晕发作、伴有眼震。其发病机制可能与椭圆囊囊斑上耳石脱落并沉积于半规管有关。根据这一机制,一些学设计尝试了各种不同的复位法,以清除半规管中的耳石颗粒,有的取得较好疗效。2001年3月~2002年12月,笔采用颗粒复位法治疗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posterior canal BPPV,PC-BPPV)13例。用Barbecue翻滚法治疗水平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horizontal canal BPPV,HC-BPPV)2例,取得较好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的临床特点和手法复位疗法的有效性。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8月至2013年4月确诊的92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的临床诊治资料,根据体位诱发试验判断BPPV的临床类型,给予相应的手法复位治疗,并随访观察疗效。结果:92例BPPV患者中,男36例,女56例,平均年龄(46.5±12.3)岁。其中单侧后半规管BPPV 55例,单侧水平半规管BPPV 30例,单侧前半规管BPPV 2例,混合型BPPV 3例,尚有少数主观性BPPV。手法复位1周及3个月总有效率分别为85.9%和95.6%。结论:BPPV患者有其自身的临床特征,须与其他眩晕性疾病相鉴别,手法复位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方法误诊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误诊为其他疾病的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确定为左后半规管BPPV 9例,右后半规管BPPV 7例,水平半规管BPPV 3例。予Epl-eyCRP方法或Barbecue翻滚法复位,痊愈15例,症状减轻但遗留头晕3例,无效继续药物治疗1例。结论凡是与头部或身体姿势变动相关的短暂眩晕发作,应常规行Dix-Hallpike检查、滚转检查。  相似文献   

19.
<正>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是一种以头位改变时发生的短暂眩晕发作为主要表现的内耳半规管疾病,是最常见的外周性眩晕疾病。管石复位(CRP)治疗是目前治疗BPPV的主要方法,虽能快速改善体位性眩晕,但有些患者常有一些残余、非特异性的头晕、漂浮感和焦虑残留。这些可能引起患者有躯体化病变或心理缺陷,并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及对治疗的满意  相似文献   

20.
白向东  魏欣  李玲  王利明 《宁夏医学杂志》2009,31(12):1161-1162
目的探讨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BPPV)的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对132例BPPV进行临床分析,治疗组68例行手法治疗,对照组64例予口服抗眩晕药物治疗。结果132例BPPV中后半规管BPPV92例(69.7%),水平半规管BPPV36例(27.3%),前半规管BPPV和混合型BPPV各2例(各占1.5%)。治疗组1周时治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之间1个月时治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手法治疗能更快地终止BPPV的发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