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双水平气道正压(BiPAP)通气无创机械通气(NIV)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C0PD)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 60例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BIPAP组,每组30例,对照组常规药物治疗,BiPAP组常规药物加NIV治疗.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BiPAP组患者的动脉血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PH值以及呼吸频率和心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9.65±1.08 kPa比10.97±1.21 kPa,6.57±1.23 kPa比7.68±1.49 kPa,7.40±0.07比7.31±0.05,20.5±4.0次/分比24.3±3.5次/分,90.3±6.9次/分比93.2±7.6次/分),P<0.05],血压无明显改善(P>0.05).结论 BiPAP加NIV治疗COPD呼吸衰竭患者,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但对治疗后病情继续恶化的患者应及时改为气管插管有创机械通气.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在急诊中应用双水平正压通气(BiPAP)呼吸机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急性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39例急性呼吸衰竭的患者常规抗感染、解痉平喘、脱水、降压、控制心力衰竭、补液、纠正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呼吸兴奋剂,经鼻导管给氧治疗后,症状及血气分析未能改善者,给予BiPAP通气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患者心率(HR)、呼吸频率(RR)和动脉血气分析pH、PaO2、PaCO2、SaO2指标变化.结果 加用BiPAP呼吸机治疗能提高PaO2,降低PaCO2,减轻呼吸机疲劳,使呼吸频率和心率减慢,症状缓解.结论 急诊救治中早期使用BiPAP无创通气对急性呼吸衰竭患者的血气有明显改善作用,是救治此类患者的有效手段.BiPAP无创通气可减少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及其相应并发症,减少患者痛苦和医疗费用,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BiPAP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AE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本院住院治疗的120例AE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入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BiPAP呼吸机。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气管插管率及死亡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AE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应用BiPAP呼吸机治疗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无创双水平气道正压(BiPAP)在糖尿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加重辅助治疗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对比15例2型糖尿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加重的老年患者使用无创BiPAP治疗前后临床参数(呼吸频率、指脉氧饱和度、血压、心率、血气分析、脑钠肽、心功能NYHA分级等)的变化,统计气管插管率、呼吸机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无创BiPAP治疗后指脉氧饱和度、动脉血氧分压、动脉血氧饱和度升高[0.9793±0.0219比0.9187±0.0594、(112.48±24.20) mm Hg(1 mm Hg=0.133 kPa)比(84.90±32.49) mmHg、0.9828±0.0106比0.9359±0.0544],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呼吸频率、心功能NYHA分级、脑钠肽、空腹血糖下降[(121.33±15.29) mm Hg比(144.00±29.28)mm Hg、(70.20±8.32) mm Hg比(78.33±16.35) mm Hg、(75.00±14.74)次/min比(100.00±29.41)次/min、(18.40±3.40)次/min比(23.33±6.31)次/min、(2.13±0.64)级比(3.87±0.52)级、(1981.00±2083.68) ng/L比(3897.77±2531.68) ng/L、(6.65±1.23) mmol/L比(8.87±3.44) 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或<0.05);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H值、碳酸氢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气管插管、死亡病例;无呼吸机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 无创BiPAP在糖尿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加重的辅助治疗中能够显著改善患者心力衰竭的症状和多项临床参数,降低气管插管率及病死率.  相似文献   

5.
柳开忠  蔡洪流  章渭方 《中国医师杂志》2006,8(8):1096-1096,1099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治疗剖胸术后并发急性呼吸衰竭的临床应用。方法剖胸术后并发急性呼吸衰竭患者56例均采用辅助/控制及压力支持模式机械通气治疗,视病情调节呼吸机参数,均采用压力支持模式撤机法,并采用其它综合治疗。结果治愈40例(71.4%),放弃治疗9例(16.1%),死亡7例(12.5%)。结论机械通气是治疗剖胸术后并发急性呼吸衰竭的有效方法,合理应用机械通气,可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6.
黄小英 《中国医师杂志》2009,11(10):1379-1381
目的探讨应用经口/鼻面罩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对重叠综合征并发呼吸衰竭患者的治疗价值。方法选择住院的重叠综合征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36例,分为两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BiPAP通气,对照组仅常规治疗。分析两组气管插管率、死亡率、住院时间、动脉血气(pH、Pa02、PaC02)、肺功能(FEV1%、FEV1/FVC和FVC%)及多导睡眠图(PSG)检测结果。结果治疗组住院时间、动脉血气(pH、Pa02、PaC02)、肺功能(FEV1%、FEV1/FVC和FVC%)及PSG监测均优于对照组(P〈0.05),气管插管率及死亡率较对照组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iPAP治疗重叠综合征合并呼吸衰竭优于单纯常规治疗效果,疗效肯定,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加强气道管理的气囊上滞留物清除技术对急性有机磷中毒(AOPP)呼吸衰竭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择中重度AOPP呼吸衰竭气管插管患者74例,随机分为加强气道管理组(38例)和常规管理组(36例),对两组患者呼吸道感染发生率、插管时间、感染菌的种类及耐药菌的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加强气道管理组和常规管理组呼吸道感染发生率分别为28.9%和38.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插管时间分别为(3.64±0.24)d和(6.29±0.32)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加强气道管理组以革兰阴性杆菌占主要地位;常规管理组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感染增多,且多种细菌混合感染和继发的真菌感染也增多.结论 加强气道管理能提高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治疗AOPP患者呼吸衰竭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无创正压通气(NIPPV)应用于危重症甲型H1N1流感所致的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LI/ARDS)的可行性.方法 20例危重甲型H1N1流感患者应用NIPPV治疗,观察不同时间PaO2、PaCO2、pH、呼吸频率(RR)的变化.结果 应用NIPPV治疗H1N1流感所致ALI/ARDS,在通气2 h后可提高PaO2,降低呼吸频率;通气24 h后,PaO2、RR显著改善;病情恶化气管插管2例,无死亡病例.结论 对危重症甲型H1N1流感患者早期积极应用NIPPV治疗可改善缺氧,降低呼吸频率,改善呼吸肌疲劳,降低气管插管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无创呼吸机对老年急性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2007年3月至2010年7月收治的98例老年急性期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58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行常规综合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无创呼吸机治疗.并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动脉血气分析、心率、呼吸频率、住院时间、气管插管次数、病死率以及改良Borg评分进行比较.结果 试验组患者治疗后的动脉血气分析结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住院时间(12.1±3.2)d,气管插管(3±1)次,病死率3.4%(2/58),对照组分别为(21.8±3.9)d、(9±1)次、15.0%(6/40),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治疗后5d改良Borg评分为(4.6±0.2)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6±0.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老年急性期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采用无创呼吸机联合常规综合治疗可有效提高患者预后,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联合氧雾化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 选择2019年6月至2021年7月海盐县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4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 对照组患者连接BiPAP无创呼吸机, 采用S/T模式进行无创机械通气;观察组在通气过程中给予雾化吸入药物, 两组均连续治疗7 d。于治疗前及治疗后7 d检测血气指标、生命体征指标, 采用COPD患者自我评估量表(CAT)及DECAF量表评估临床症状改善情况, 测定血清白细胞介素(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D4+/CD8+水平, 统计治疗转归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动脉血氧分压、血氧饱和度高于对照组[(73.41 ± 5.26)mmHg(1 mmHg = 0.133 kPa)比(65.11 ± 4.33)mmHg、0.921 ± 0.052比0.884 ± 0.039], 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低于对照组[(45.20 ± 5.33)mm...  相似文献   

11.
无创通气治疗开胸术后低氧血症的临床观察(附28例报告)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无创机械通气治疗开胸术后持续低氧血症的近期疗效。方法28例开胸术后经常规治疗仍持续血SaO2≤92%的低氧血症患者,应用B iPAP呼吸机实施无创正压通气,对比观察治疗前后血气分析、心率和临床症状等方面的变化。结果应用无创通气治疗后好转24例(85.7%),表现为血SaO2及PaO2明显升高,心率减慢(P均<0.05),呼吸困难减轻。因低氧血症进行加重改为气管插管通气4例(14.3%),最终好转2例,死亡2例(7.1%)。结论无创机械通气能够迅速改善胸部手术后早期低氧血症,缓解呼吸肌疲劳,有利于减少呼吸衰竭的发病率以及降低死亡率,方法简便易行,且无明显的呼吸机相关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对比正常人群,探讨面罩双水平正压通气(BiPAP)对呼吸衰竭患者血浆脑利钠肽(BNP)水平的影响.方法 入选23例急性呼吸衰竭患者(观察组)给予BiPAP.同期入选25例体检正常者(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所有入选者血浆BNP水平,记录观察组使用BiPAP前及使用BiPAP后2 h血浆BNP水平的变化.结果 观察组使用BiPAP前血浆BNP水平为(639.83±163.33)ng/L,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9.04±79.43)ng,L(P<0.01);使用BiPAP后2 h血浆BNP水平为(257.08±126.93)ng/L,明显低于使用BiPAP前(P<0.05);使用BiPAP后2h HR、PaCO2均明显低于使用BiPAP前(P<0.01),PaO2明显高于使用BiPAP前(P<0.01).结论 急性呼吸衰竭患者血浆BNP水平显著增高,使用BiPAP可明显降低该人群血浆BNP水平,从而间接判断出Bi-PAP能有效减轻急性呼吸衰竭人群的心脏负荷.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误吸导致急性呼吸衰竭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 对33例重度COPD误吸导致急性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3例重度COPD误吸均发生在进食过程中,误吸会引起致死性的急性呼吸衰竭发作(pH值、PaO2较误吸前明显下降,PaCO2较误吸前明显上升);误吸后有24例患者痰培养阳性;混合细菌感染11例;12例需要使用双水平无创正压(BiPAP)呼吸机面罩辅助通气治疗,13例需要气管插管使用BP-840呼吸机进行机械通气治疗;死亡6例.结论 重度COPD误吸导致的急性呼吸衰竭与进食不当有关,临床表现为致死性的呼吸衰竭发作,病死率高,应采用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治疗早产儿轻度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临床疗效及对患儿早期肺功能的影响,为BiPAP应用于早产儿轻度RDS的治疗提供临床参考。方法 选择2016年6月-2018年1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收治的76例早产儿轻度RDS为观察对象,生后即予无创呼吸支持,随机分为BiPAP组(38例)与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组(38例),比较两组无创模式治疗早产儿RDS的治疗效果及对早期肺功能的影响情况。结果 1)与CPAP组比较,BiPAP组气管插管率明显降低(5.26% vs.26.32%,P<0.05),但平均无创通气时间、平均氧依赖时间、肺泡表面活性物质(PS)的重复应用、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死亡率及平均住院时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早期潮气肺功能参数中,与CPAP组比较,BiPAP组呼吸频率明显降低[(42.98±4.26)次/min vs. (46.13±4.58)次/min]、潮气量明显升高[(6.50±1.29)ml/kg vs. (5.55±1.03)ml/kg]、每分通气量明显增加[(0.50±0.66)L/(min·kg) vs. (0.45±0.47)L/(min·kg)] (P<0.05),而达峰时间比、达峰容积比、呼气峰流速及75%、50%、25% 潮气量时呼气流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CPAP相比,BiPAP治疗早产儿轻度RDS更加安全有效,同时可提高肺的顺应性,改善患儿早期肺功能。  相似文献   

15.
有创与无创序贯性机械通气治疗术后呼吸衰竭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有创与无创序贯性机械通气策略在手术后急性呼吸衰竭的应用效果及评价其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气管内麻醉术后急性呼吸衰竭应用呼吸机的患者23例,分为序贯治疗组和对照组,序贯治疗组采取适应性支持通气(ASV),当通气功能改善时,拔除气管插管,改用无创呼吸机辅助呼吸直至完全撤离机械通气;对照组采用ASV通气模式辅助呼吸,直至完全撤离机械通气。分析2组患者血流动力学、血气分析、总机械通气时间与有创通气时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住ICU天数、院内死亡率等。结果序贯治疗组的总机械通气时间、有创通气时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住ICU天数均较对照组低。结论有创与无创序贯性机械通气治疗手术后急性呼吸衰竭疗效显著,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比较常规治疗与BiPAP无创呼吸机治疗Ⅱ型中-重度呼吸衰竭病人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随机将58例Ⅱ型中-重度呼吸衰竭病人分为对照组28例和治疗组30例,对照组仅给予常规鼻导管给氧、抗感染等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再用BiPAP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比较治疗后1周2组病人呼吸功能变化.结果 治疗组治疗1周后的意识、心率、呼吸、血气、SGRQ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BiPAP无创呼吸机治疗Ⅱ型中-重度呼吸衰竭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呼吸衰竭缓解期患者经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无创呼吸机机械通气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20年6月在广西江滨医院接受治疗的124例呼吸衰竭缓解期且仍需留置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的患者,采用数字奇偶法分为观察组(奇数)与对照组(偶数),各62例.对照组接受有创呼吸机机械通气治疗,观察组接受Bi...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无创呼吸机辅助治疗呼吸衰竭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将本院2017年8月—2018年8月收治的90例呼吸衰竭患者分为两组,每组45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行无创呼吸机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pH值、心率、呼吸频率、动脉血氧分压(partial pressure of oxygen,PaO2)及动脉二氧化碳分压(arterial carbon dioxide tension,PaCO2)分别为(6.98±0.04)、(98.07±7.56)次/min、(30.18±2.57)次/min、(57.16±2.53)mmHg、(76.25±5.49)mmHg;观察组分别为(7.48±0.06)、(82.41±7.17)次/min、(23.21±2.08)次/min、(69.55±2.78)mmHg、(63.62±6.05)mmHg;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创呼吸机辅助治疗呼吸衰竭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比较不同治疗模式的应用效果.方法:将94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S/T+AVAPS治疗模式)和对照组(S/T治疗模式)各47例,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水平[(48.15±4.36)mmHg<(55.86±4.74)mmHg]、呼吸频率[(20.39±2.08)次/min<(23.71±2.94)次/min]、心率(HR)水平[(81.18±4.05)次/min<(89.86±5.34)次/min]以及并发症发生率(4.26%<17.02%)相对更低(P<0.05),而血氧分压(PaO2)水平[(98.02±4.84)mmHg>(89.16±4.08)mmHg]、血氧饱和度(SaO2)水平[(94.08±4.32)%>(82.67±5.69)%]相对更高(P<0.05).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呼吸衰竭患者接受无创呼吸机治疗的过程中,治疗模式的选择十分重要,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疾病的治疗效果.相比之下,ST+AVAPS治疗模式是一种良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20.
吕燕平  张艳莉  刘勇 《中国医师杂志》2010,12(10):1359-1360
目的 探讨无创正压通气(NIPPV)应用于危重症甲型H1N1流感所致的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LI/ARDS)的可行性.方法 20例危重甲型H1N1流感患者应用NIPPV治疗,观察不同时间PaO2、PaCO2、pH、呼吸频率(RR)的变化.结果 应用NIPPV治疗H1N1流感所致ALI/ARDS,在通气2 h后可提高PaO2,降低呼吸频率;通气24 h后,PaO2、RR显著改善;病情恶化气管插管2例,无死亡病例.结论 对危重症甲型H1N1流感患者早期积极应用NIPPV治疗可改善缺氧,降低呼吸频率,改善呼吸肌疲劳,降低气管插管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