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利用鼻中隔和下鼻道黏骨膜瓣对前颅底缺损的修补。方法:对9例鼻腔、鼻窦肿瘤患者和1例自发性脑脊液鼻漏患者,根据肿瘤性质及病变范围,经鼻侧切开行上颌骨部分截除(或全部截除)加筛窦切除术,或上颌骨部分截除(或全部截除)加眶内容剜除术。应用鼻中隔和下鼻道黏骨膜瓣对颅底缺损进行修补。结果:10例患者中,筛骨水平板破坏5例,筛顶破坏2例,眶顶壁破坏2例,筛骨水平板和蝶窦顶壁联合破坏1例,均在手术切除肿瘤后同步修补成功。结论:在鼻腔、鼻窦肿瘤的手术中,当前颅底骨质受到肿瘤侵蚀、切除肿瘤后形成脑脊液鼻漏时,可转移适当的鼻中隔和下鼻道黏骨膜瓣同步修补前颅底骨质缺损。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在开放式中耳乳突手术中应用缩小乳突术相关的耳后肌骨膜瓣效果.方法 总结2005年7月~2007年8月之间,在开放式中耳乳突手术中应用耳后肌骨膜瓣、耳道后壁皮瓣、耳甲腔成形治疗中耳炎患者36例的临床资料,其中,慢性化脓性中耳炎4例;胆脂瘤中耳炎32例;术前500、1 000、2 000 Hz气导平均听阈58.5 dB HL,骨导平均听阈25.5 dB HL;行开放式中耳乳突病变切除加鼓室成形术34例,其中Ⅰ期鼓室成形听骨链重建的患者15例;Ⅱ期鼓室成形术的患者19例;行开放式乳突病变切除术的患者2例.结果 术后全部患者术腔均上皮化,术腔平滑,无死角,乳突腔明显缩小甚至消失,半年后测量外耳道的总容积平均≤1.8 ml.15例时行鼓室成形听骨链重建的患者,术后半年500、1 000、2 000 Hz气导平均听阈28.3 dB HL,骨导平均听阈19.5 dB HL.结论 应用耳后肌骨膜瓣在开放式中耳乳突手术中,缩小术腔维持外耳道的正常生理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介绍鼻内镜下纽扣式鼻中隔黏软骨膜一软骨瓣修复颅底硬脑膜缺损的方法,总结其疗效,并探讨其应用适应证。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纽扣式鼻中隔黏软骨膜-软骨瓣鼻内镜下修复颅底肿瘤手术后硬脑膜缺损病例16例,其中嗅神经母细胞瘤5瘤,颅咽管瘤2例,垂体瘤5例,脑膜瘤3例,生殖细胞瘤1例。依据颅底缺损范围的大小,设计鼻中隔取材组织瓣的切取范围,将一侧的部分黏软骨膜及软骨作为整体一并切下,对组织瓣进行修整并环形缝合防黏骨膜撕脱,利用软骨自身的弹性将软骨完全嵌入缺损骨壁的内层,而将黏软骨膜平铺于缺损骨质的外壁,从而形成一种夹层修复。结果所有病例均一次性重建成功,无脑脊液鼻漏和颅内感染发生;5例嗅母细胞瘤和1例生殖细胞瘤患者术后辅助放射治疗,随访6个月以上;其余病例随访6个月至5年,均未发生脑脊液鼻漏及颅内感染。结论鼻内镜下经鼻入路采用纽扣式鼻中隔黏软骨膜-软骨瓣修复颅底肿瘤术后硬脑膜缺损是一种可靠的颅底重建方法。  相似文献   

4.
对病变较广泛的胆脂瘤型中耳炎行乳突根治术时,我们用耳后肌骨膜瓣缩小乳突术腔,提高了手术一次性干耳率,为同期行鼓室成形术创造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5.
颞肌筋膜瓣在颅面部肿瘤术后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颞肌筋膜瓣(TMF)在修复颅面部肿瘤术后缺损中的应用。方法:根据缺损大小和部位 设计TMF,对10例颅面部肿瘤术后缺损患者进行修复,其中3例修复颅底缺损,5例修复口咽部缺损,2例修复 眶。结果:随访8~50个月,10例TMF全部成活;修复颅底者,未出现颅内感染及脑脊液漏;修复口咽者,语言、 吞咽功能无明显障碍;修复眶者解剖形态基本恢复,外观满意。结论:TMF是修复颅面部肿瘤术后缺损的理想选 择。  相似文献   

6.
发生于鼻咽部、翼腭窝、颞下窝、颞骨、腮腺及眶部的肿瘤均可侵及中颅底或进_步侵及颅内。中颅底位置深在,解剖关系复杂,同时有重要大血管及神经穿行其间,因此选择相应的手术入路非常重要。我科1980-2002年共收治132例中颅底外侵及颅底肿瘤患者,取得了良好的手术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使用游离黏膜瓣与带蒂黏膜瓣在鼻咽癌放疗后颅底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三维重建颅底肿瘤及周围的组织结构,获取颅底肿瘤及其周围结构的解剖参数,铸造并打印个体化三维模型,研究3D打印技术在颅底瘤性病变手术治疗中的作用及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2019年5月—2021年1月天津市环湖医院收治的15例复杂颅底肿瘤(包括脑膜瘤、垂体瘤、嗅神经母细胞瘤、颅咽管瘤、神经鞘瘤、脊索瘤)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根据患者术前影像学,如CT、 MRI、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CTA)、三维重建的原始数据,利用“MINICS”软件读取患者影像学原始图像,应用3D打印软件及三维重建技术,个性化设计颅底占位的手术方案。结果 三维重建并打印15例患者的颅底肿瘤及其周围结构的个体化模型。依据三维重建模型分析肿瘤周边重要血管的分布及走行,术中加以保护及预防损伤。15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其中14例获得全切除,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未见肿瘤复发及术后并发症;1例大部分切除患者(梭形细胞恶性肿瘤)术后复发,予手术+放疗结合的综合性治疗后好转。结论 利用3D技术打印的个体化颅底肿瘤三维模型,可用于设计和规划颅底肿瘤切除及术后修复重建,对于指导临床彻底切除肿瘤组织、保护毗邻神经、血管及术后修复缺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前额带蒂帽状腱膜骨膜瓣在前颅底外科中应用及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带蒂帽状腱膜骨膜瓣重建前颅底的治疗效果。方法:15例前颅窝底、眶、副鼻窦、鼻腔区肿瘤,经额眶鼻前颅底入路切除,术中采用额眉弓颅底一次性整块骨瓣成形开颅和带蒂帽状腱膜骨膜瓣重建颅底。结果:术后无颅内感染、长期脑脊液漏、颅底积液及脑膜脑膨出等并发症。结论:带蒂帽状腱膜骨膜瓣重建前颅底能有效地防止前颅底手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探讨核磁共振(MR)与内镜检查在带血管蒂鼻中隔黏骨膜瓣颅底修复术后管理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应用带血管蒂的鼻中隔黏骨膜瓣内镜下修复颅底硬膜缺损的资料。其中7例术后(术后5~7d)和近期随访(术后3~7个月)MR和内镜检查资料完整,1例因金属植入物而行CT和内镜检查。2种检查方法配合应用,掌握与颅底重建成败相关的信息,包括术后颅内及颅底修复局部、组织瓣供区和鼻腔鼻窦黏膜术后转归状况,以掌握愈合规律,提高重建成功率。结果:MR结合内镜检查可以准确获取带血管蒂鼻中隔瓣重建颅底术后颅内和修复局部的关键信息。MR可以排除术后常见的颅内并发症如颅内血肿、脑水肿或气颅,显示颅底缺损的位置及大致范围,提示组织瓣的位置及其与硬膜缺损边缘之间的重叠覆盖状态,定位术后脑脊液漏口。在术后和近期随访加强MR中,中隔瓣在颅底大致呈"C"形,7例中隔瓣均匀强化明显,提示血供佳。术后内镜检查证明7例中隔瓣无缺血坏死。6例组织瓣同颅底骨质愈合佳,1例内镜检查发现MR提示的脑脊液漏口并处理。中隔瓣在术后有一定程度的水肿和充血,近期随访时消失,组织瓣有缩小、变薄的征象,1例行CT和内镜检查者,中隔瓣发生坏死,因内衬人工硬膜完好,颅底一期愈合。内镜随访鼻腔鼻窦黏膜水肿在术后近期随访时明显减轻或消失,中隔瓣供区处裸露的中隔软骨在2个月左右被黏膜覆盖。结论:MR结合内镜检查可获取血管化中隔瓣重建颅底术后颅内外关键信息。排除术后并发症,掌握与修复成败密切相关的信息如组织瓣位置,血供及缺损处愈合情况,定位术后脑脊液漏的位置等,为及时处理并发症提供准确信息。所得结果可以提高外科和放射科医师对中隔瓣修复颅底缺损术后康复过程的认识,提高对修复失败情况的辨识和处理能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应用影象导航技术施行前、中颅底的手术,避免损伤颅底周围重要的神经血管组织,降低手术并发症,提高手术疗效。方法 在影象导航下共施行前中颅底手术112例,其中外伤性视神经管骨折19例;脑脊液鼻漏15例;中颅底肿瘤26例(骨纤维异常增殖症3例、翼腭窝中颅底鳞状细胞癌6例、鞍旁神经纤维瘤1例、后筛窦颅底骨瘤4例、垂体瘤12例);累及颅内的蝶窦囊肿17例;霉菌性蝶窦炎11例;孤立性蝶窦炎18例;后组筛窦、蝶窦炎鼻息肉6例。结果 112例患者在影象导航的引导下,顺利找到骨折、漏口、或者窦口位置;确定肿瘤边界,精准确定周围重要结构的位置,避免损伤;顺利准确地进行配准。结论 影象导航技术在前中颅底外科手术中的应用有定位准确、标志清楚、降低手术并发症、最大限度地切除病变等优点,可以弥补鼻内窥镜下操作缺乏层次感的局限。影象导航的基础是手术前的影象,不能反映手术中的变化,而配准精确是导航手术的关键所在,一旦对应关系破坏将出现严重后果,手术中要定时检查配准情况。  相似文献   

13.
耳后乳突肌骨膜瓣是一种用途很广的组织 ,可用于多种耳显微手术的修复和重建。包括乳突腔肌骨膜瓣填塞、上鼓室外侧壁重建 ,术后裸露面神经的保护以及乳突切除术后外耳道后骨壁的营养等。本文收集了自 1991年 1月~ 1995年10月耳显微手术 6 3例的资料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6 3例中 ,男 2 7例 ,女 36例。年龄 6~ 6 8岁。 49例行开放式鼓室成形术 ;2例行改良乳突切除加鼓室成形术 ,并行上鼓室外侧壁重建 ;5例行面神经减压或移植手术 ;5例行内淋巴分流术 ;2例因双耳全聋行后鼓室径路电子耳蜗植入。49例开放式鼓室成形术患者的临床表现…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耳后双蒂肌骨膜瓣在乳突根治术中,填塞乳突腔对干耳及听力疗效的观察。方法对慢性中耳炎患者行乳突根治术、鼓室成形术和耳甲腔成形术78例(耳)中,进行耳后双蒂肌骨膜瓣填塞乳突腔。结果78例患者中,患耳干耳时间缩短至10~15天,58例听力较术前提高(17.2±4.9)dB。结论耳后双蒂肌骨膜瓣填塞对术后乳突腔的迅速上皮化、易干耳、重建外耳道后壁以及术后听力的提高具有一定的疗效。  相似文献   

15.
耳后瘘管过大往往造成修补上的困难。笔者1975年至1996年7月在突尼斯让都巴地区医院和西迪布吉德地区医院工作期间曾遇巨大耳后瘘管11例,其疾孔前后径均12mm以上,应用双蒂皮肌骨膜瓣进行修补均1期愈合,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11例中,男7例,女4例;年龄15~32岁。瘘管原因:6例为耳源性颅内并发症乳突凿开术敞开引流后、第2次行乳突根治术时耳后缝合困难所遗留,2例为耳后瘘管修补失败所遗留,3例为耳后骨膜下脓肿穿破时间过长而瘘扎过大于乳突手术时缝合困难所遗留。瘘孔位置:耳后中部9例,耳后中上部2例。瘘孔面积均超…  相似文献   

16.
目的:介绍改良外鼻锥体侧翻术在颅底肿瘤手术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研究改良外鼻锥体侧翻术治疗的20例颅底肿瘤的诊断及外科手术治疗结果。结果:20例颅底肿瘤均累及鼻腔、双侧筛窦、蝶窦及眶内侧壁。侵犯翼腭窝、颞下窝2例,侵犯颅内者2例;均行改良外鼻锥体侧翻术治疗,其中2例鼻咽纤维血管瘤患者同时行额颞颧开颅及大部分上颌骨移位手术;2例行颅面联合入路手术。术后10例患者行放疗。患者术后无手术并发症,随访8~60个月,有6例肿瘤复发。结论:改良外鼻锥体侧翻术是治疗鼻腔、筛窦、蝶窦肿瘤累及颅底的一种安全、有效的外科治疗方法;在肿瘤向翼腭窝、颞下窝及颅内侵犯时应辅以其他手术入路。  相似文献   

17.
鼻锥翻转进路在鼻及颅底肿瘤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鼻锥翻转进路切除鼻腔鼻窦及前、中颅底区肿瘤62例,其中良性肿瘤12例,恶性肿瘤50例,恶性肿瘤的3年生存率为61.7%,5年生存率为44.0%,介绍了手术方法并对此手术进路的优缺点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8.
19.
术中导航系统在鼻和颅底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术中导航系统是鼻和颅底外科学中崛起的一项微创新技术,本文就术中导航系统的历史及其类型和意义作一综述 。  相似文献   

20.
游离组织瓣修复晚期颅底肿瘤术后组织缺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总结游离皮瓣在晚期颅底肿瘤术后组织缺损中修复的效果及适应证.方法 回顾性分析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头颈外科1999年3月-2009年3月颅底手术后组织缺损修复的游离皮瓣共25例,其中背阔肌肌皮瓣9例,腹直肌肌皮瓣6例,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4例,股前外侧皮瓣3例,前臂皮瓣2例,腓骨骨肌皮瓣1例.颅底缺损类型分别为颅骨25例次,脑膜10例次,脑组织3例次,鼻腔鼻窦13例次,黏膜14例次,皮肤20例次.结果 23例(92%)游离皮瓣全部成活,1例皮瓣坏死,1例部分坏死.5例(20%)患者出现术后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其中脑疝死亡1例,颅内感染2例和脑脊液漏2例.结论 游离组织瓣修复技术可靠,适用于晚期颅底复发肿瘤,同时涉及皮肤或黏膜手术缺损的修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