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龋病是口腔主要疾病之一。在经济发达的国家可高达90%以上,我国患龋率在30%~80%之间,平均约50%左右。 Keyes氏提出细菌、食物和牙齿三个因素同时存在时龋病才能发生的“三环学说”。在这三个因素中,细菌的存在是龋病发生的主要因素。变形链球菌(Streptococ-cus mutans)(以下简称变链菌)可合成葡  相似文献   

2.
龋病是在以细菌为主的多种因素影响下,牙体硬组织发生慢性进行性破坏的一种疾病。牙菌斑生物膜是龋病发生的关键因素。正常情况下,菌斑内各微生物通过协同、竞争和拮抗作用来保持动态平衡,但当环境发生变化时,生物膜内平衡就会被打破,致龋菌特别是变异链球菌的数量明显增加,导致牙面上大量有机酸生成,牙齿发生脱矿,龋齿形成。因此如何通过选择性抑制变异链球菌进而恢复口腔微生物动态平衡是防治龋病的关键。本文综述了近年来研发的具有选择性抗菌作用材料的研究进展,以期对防治龋病药物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未来的研究应重点关注机制机理、临床有效性、化学改性以及安全性等几个方面,补充完善相关研究,推进龋病防治药物研发的进程。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检测、分析龋病与无龋儿童牙菌斑内细菌菌属的差异,初步认识牙菌斑菌属的改变与龋病的关系。方法:5~7岁的龋病儿童(龋齿牙面≥6)和无龋儿童(龋齿牙面=0)各20例,刮取牙表面牙菌斑,提取基因组DNA,16S rDNA扩增后与基因芯片杂交,检测牙菌斑中的细菌菌属。结果:从两组儿童牙菌斑生物膜样本中共检出86个细菌种系型,归为5个门类28个属类,龋病组细菌的种系型少于无龋组(P<0.05);其中戈登链球菌在龋病组中的检出率显著低于无龋组(P<0.05),韦荣球菌属在龋病组中的检出率则显著高于无龋组(P<0.05),而唾液链球菌在两组间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童牙菌斑生物膜中微生物结构富有多样性,菌群的改变可能导致了龋病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4.
龋病是在以细菌为主的多因素影响下,牙体硬组织发生的慢性感染性疾病。变异链球菌被认为是引起龋病的主要病原体。次级代谢产物是由变异链球菌合成的一类小分子化合物,包括细菌素和聚酮/非核糖体肽。目前已发现的变异链球菌聚酮/非核糖体肽类次级代谢产物主要有mutanobactin、mutanocyclin和mutanofactin,分别由mub、muc和muf基因簇合成,参与细菌菌种间竞争、氧化应激、生物膜形成等多项生理活动。本文就变异链球菌3种主要聚酮/非核糖体肽类次级代谢产物mutanobactin、mutanocyclin和mutanofactin的合成、功能和调控等方面进行综述,为进一步研究变异链球菌致龋机制和龋病防治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龋病是牙齿在细菌和其他外界因素影响下,牙体硬组织发生慢性进行性破坏的一种疾病. 病因 龋齿是一种多因素疾病,在龋病的发展过程中,与下列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6.
龋病的治疗     
龋病是牙齿在细菌和其他外界因素影响下,牙体硬组织发生慢性进行性破坏的一种疾病.  相似文献   

7.
龋病患病率居高不下,已成为累及全球社会公共卫生的重大负担。微生物是诱发龋病的主要原因,其中变异链球菌是目前公认的主要致龋菌之一。近年来,研究技术的进步使得学术界对变异链球菌致龋相关DNA、RNA和蛋白层面的研究更加深入,也对变异链球菌表面结构和细菌外基质组成有了新的认识。本文总结了近年来变异链球菌致龋机制相关研究的新进展,以期为未来开发以变异链球菌为靶标的防龋制剂揭示更多的靶点和可能途径,推动龋病预防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本文调查分析了320例60岁以上的党政老年干部的牙齿健康情况,本调查结果表明老年人牙齿缺失发病率较高,占82.5%,在失牙病例中女性高于男性,上颌高于下凳颌,后牙高于前牙。龋病、牙周病为主要失牙原因。在现存的牙齿中,楔状缺损、牙周病、龋病的发病率较高,是危害老年人牙齿健康的主要疾病。牙齿缺失的治疗率较低,占33.71%,牙列缺失的治疗率高于牙列缺损。  相似文献   

9.
龋病是小儿常见病、多发病之一。牙齿受内外环境因素影响,细菌作用引起牙体硬组织中无机盐脱钙,有机质分解,牙体组织的破坏和缺损。目前世界卫生组织已将龋病列于仅次于心血管病和癌症之后,为重点的第三位疾病。龋齿的存在不仅有碍牙齿的正常发育和儿童进食,严重者还会引起牙髓炎、根尖炎、颌  相似文献   

10.
窝沟封闭是指不磨除牙体组织,在牙齿的表面,特别是牙齿的窝窝、沟沟处,涂上一层黏结性材料,以保护牙齿不受细菌及代谢产物的侵蚀,达到预防龋病发生的一种有效防龋方法。  相似文献   

11.
口腔医学     
章魁华 《中华医学杂志》1996,76(12):929-931
口腔医学章魁华龋病和牙周病是最常见的口腔疾病,牙菌斑是重要的发病因素,而细菌的吸附和凝集是其形成的重要步骤。变形链球菌已被证实为龋病的主要病原菌,变链产生的葡糖基转移酶(GTF)介导变链对牙面的粘附面形成牙菌斑,为龋病的发生提供适宜的微环境。GTF有...  相似文献   

12.
龋病是一种以细菌为主的多因素作用下,牙体硬组织发生慢性进行性破坏的疾病。根据生态菌斑学说,龋病的发生不是单一致病菌作用的结果,而是口腔生态平衡失调的结果。益生菌作为调节菌群微生态系统的一类健康菌群,可与变形链球菌产生相关拮抗作用,分泌相应抑菌代谢产物,抑制其生长繁殖,减少唾液中变形链球菌数量,从而预防龋病。因此益生菌可能对龋病的预防起积极作用,在促进人类口腔健康中扮演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13.
通常,人们每天使用牙刷、牙膏等以抵抗引起龋洞的细菌。现在英国研究人员发现了另外一种方法可以击败这些微小的敌人,即用一种新的合成分子处理过的牙齿可以保持无需令人担心的细菌状态达4个月之久。大多数龋洞是由突变链球菌引起的,这种细菌与牙齿表面的受体蛋白结合并且聚集在牙斑的膜内。与口腔中其它细菌不同,突变链球菌可产生乳酸,乳酸腐蚀牙珐琅质。  相似文献   

14.
龋病是人类的常见病、多发病之一.它是牙体硬组织在以细菌为主的多种因素作用下,发生的慢性进行性破坏的疾病.致龋因素主要包括:细菌、食物及牙齿所处的环境.牙体硬组织所发生的病理变化涉及了牙釉质、牙本质、牙骨质,基本的变化是无机物脱矿和有机物分解.龋病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危害人类健康的三大疾病之一,其发病率在我国成人为50%,儿童则高达70%~80%.  相似文献   

15.
生物膜状态下变异链球菌生物学行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邱明  黄晓晶 《医学综述》2008,14(22):3422-3424
龋病是细菌性疾病,变异链球菌是公认的主要致龋菌。现代龋病学研究认为,浮游变异链球难以在口腔中生存,只有形成牙菌斑生物膜才可能生存并致龋。大量研究表明,生物膜细菌与浮游细菌在生长代谢、致病性、对药物的敏感性以及对抗宿主防御系统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本文就生物膜状态下变链菌的生物学行为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6.
龋病是一种细菌感染的可传播性疾病,变形链球菌群细菌是其主要致病菌,也是口腔中的主要常驻菌之一,在口腔正常菌群中占有一定比例。在世界上的不同种族、不同社会经济背景的人群中均可分离出此菌,但并非所有人均表现龋  相似文献   

17.
窝沟封闭技术是在易患龋牙的牙合面窝沟上涂布一层牯结性材料,保护牙釉质不受细菌及代谢产物侵蚀,达到预防龋病发生的一种有效防龋方法.窝沟封闭又称为点隙裂沟封闭是指不去除牙齿组织,在牙合面、颊面或舌面的点隙裂沟涂布一层黏结性树脂,保护牙釉质不受细菌及代谢产物侵蚀,达剑预防龋病发生的一种有效防龋方法.牙面窝沟封闭是世界卫生组织向全世界儿童推荐的一种简单有效的保护牙齿的方法.选取窝沟封闭术通过半口对照共200颗未封闭术的牙齿为对照面,进行窝沟封闭术疗效观察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龋病是造成牙体缺损与缺失的主要原因 ,是口腔科常见的多发病 ,也是严重危害人类身体健康的三大疾病之一。世界卫生组织已将龋病列为危害人类健康的三大疾病之一。根据我国各地调查资料的统计结果 ,我国总平均患龋率为37 3%。患龋者龋均为 2 4 7颗牙 ,因龋病拔除者约占5 6 6 %〔1〕。另一严重危害口腔健康的疾病是牙周病 ,因牙周病拔除者约占 31 1%。事实上牙周病患牙很多是自行脱落的 ,故事实上由牙周病而丧失的牙齿大于以上数字。由此看来 ,龋病和牙齿缺失是关系到我国广大人们身体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人们对龋病的治疗主要沿袭传…  相似文献   

19.
龋病是机体在内外环境因素影响下,在细菌作用的参与下,牙体硬组织中的无机盐缺钙,有机质分解,造成牙体组织破坏、缺损的一种疾病。患龋病的牙齿称为龋齿。龋齿无论是成年人还是儿童都是常见病、多发病,儿童患龋齿率更高。为了解承德市小学生龋齿患病情况,我们于2004年5月对412名小学生进行了口腔卫生检查。  相似文献   

20.
龋病(caries)是在细菌的作用下,牙体硬组织发生的慢性进行性破坏的一种疾病.临床表现为牙齿硬组织的溶解与破坏,形成不能为自体修复的龋洞.根据不同的分类方法,临床上常见的情况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