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15):2849-2850
研究排龈术在修复牙龈下楔状缺损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抽选接诊的100例牙龈下楔状缺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复合树脂填充治疗;观察组应用排龈线技术排龈后填充复合树脂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与白细胞介素-1β(IL-1β)等炎症水平,菌斑指数(PLI)与龈沟出血指数(BI)评分及临床疗效。治疗前,两组PLI、BI、TNF-α及IL-1β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PLI、BI、TNF-α以及IL-1β水平均显著改善,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填充修复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牙龈下楔状缺损应用排龈术能有效降低填充修复后牙周组织的炎症反应,减少牙龈区菌斑,提高填充修复效果。 相似文献
2.
楔状缺损为临床常见牙体病,多采用光固化树脂或玻璃离子体水门汀充填修复。楔状缺损为位于唇颊侧牙颈部的硬组织缺损,缺损部位多可达龈缘以下。充填修复的质量对牙及牙周的健康有重要的影响。近2年来我科应用排龈线在楔状缺损充填前进行排龈,使缺损部位充分暴露,充填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调[牙合]在牙体修复中的临床应用及其价值。方法 对186例修复的牙体,周围邻牙及对[牙合]牙,受力较大的突出牙尖和陡峻边缘嵴,充填不佳等进行选择性调[牙合],并进行随访观察。结果 经5年随访177例患者调[牙合]牙后修复的牙体未出现充填材料松动与脱落,未见明显食物嵌塞,还有利于牙齿的自洁。未见继发龋及牙体拆裂等现象。结论 调[牙合]在牙体修复中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背景:排龈是标准牙体制备和精确印模制取的重要环节,对于患牙修复成功具有重要的意义。目的:评价编织排龈线在牙体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应用编织排龈线修复缺损牙体的患者进行随访观察,通过评估牙体修复的满意度以及龈缘出血、牙龈炎、牙周炎等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评价排龈线在牙体修复中的作用,同时比较不同结构特征的排龈线在牙体修复中的效果。结果与结论:应用编织排龈线修复牙体缺损的367颗前牙和64颗后牙,降低了患牙修复后牙龈变色、龈缘出血、牙龈炎和牙周炎等牙周并发症的发生率。国产排龈线因内含明矾,具有良好的止血功能,能够获得满意的修复效果,而进口排龈线因网状编织结构同样具有较好的止血功能以及获得满意的修复效果,二者在牙体修复过程中的满意率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量化调(牙合)法治疗食物嵌塞的效果.方法 选择牙间隙基本正常的垂直型食物嵌塞,通过少量调牙合将主咬(牙合)区移动,观察治疗食物嵌塞的效果.结果 146处嵌塞区治愈124处,明显改善17处,无效5处.结论 通过牙胶粒法量化调(牙合)是治疗食物嵌塞的一种好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排龈术联合3Mz350纳米复合树脂充填对双侧上颌前磨牙楔状缺损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4月至2015年11月该院双侧上颌前磨牙楔状缺损患者90例,按照治疗方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在排龈后给予3Mz350纳米复合树脂充填,对照组则直接采用3Mz350纳米复合树脂充填,分别在术前、术后3个月时检测两组龈沟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基质金属蛋白酶-8(MMP-8)水平和菌斑指数(PLI)、出血指数(BI)及牙周袋探针深度(PD),并在1年后进行随访,观察其充填成功率。结果术后3个月,两组龈沟液TNF-α、IL-1β、MMP-8水平明显高于术前(P0.05),观察组龈沟液TNF-α、IL-1β、MMP-8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PLI、BI、PD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1年,观察组充填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排龈术联合3MZ350纳米复合树脂充填治疗双侧上颌前磨牙楔状缺损,可有效提高其治疗效果,缓解牙周炎性反应。 相似文献
7.
两种排龈技术在老年人固定修复中的临床效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黎玉珍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2008,9(9):95-96
目的比较排龈膏和排龈线2种排龈技术在老年人固定修复中的的临床使用效果。方法选择门诊90例患者(191颗牙)进行金属烤瓷冠桥修复,随机分成2组:试验组46例(95颗牙),采用Expasyl排龈膏排龈技术;对照组44例(96颗牙),采用排龈线排龈技术。比较2组患者操作时间、排龈止血效果、印模和模型边缘清晰度和患者舒适度。结果2种排龈技术在牙龈止血、印模和模型边缘清晰度上都取得良好效果(P〉0.05),在总操作时间和产生疼痛程度上有明显差异(P〈0.05),试验组优于对照组。结论Expasyl排龈膏技术对老年人进行排龈操作,可减少椅旁时间,无痛,印模效果好,老年人易于接受。 相似文献
8.
对前牙烤瓷修复,许多学者认为固定修复体的边缘应位于龈上或平龈,因为龈上边缘最符合生理要求。但在前牙修复中龈上或平龈边缘不够美观,而龈下边缘能满足患者美观的要求。采用龈下边缘,会损伤到制备牙的牙龈并引起出血,从而影响印模的准确性。本科采用排龈技术,减少了牙龈损伤、出血,制取的印模肩台完整、清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探讨安氏Ⅱ类1分类(Ⅱ1)类错(牙合)患者下颌左侧方运动时髁突运动轨迹的特征及其与正常(牙合)之间的差异,并且应用髁突运动轨迹描记法评价(牙合)垫治疗的效果.方法:随机选择正常(牙合)40例(对照组)以及安氏Ⅱ1类错(牙合)患者40例(试验组),其中应用(牙合)垫治疗1个月者10例.应用髁突运动轨迹描记仪记录髁突运动轨迹.采用SAS统计学软件分析比较两组间是否存在统计学差异.结果:试验组左侧方运动中左右侧髁突最大空间位移[(12.19±2.12)mm和(13.36±1.31)mm]均显著大于正常组[(8.89±1.51)mm和(9.87±0.57)mm],P<0.05,非工作侧水平向和垂直向最大位移量[(3.07±0.64)mm和(8.18±0.51)mm]均显著大于正常组[(1.57±1.02)mm和(6.21±0.42)mm],P<0.05和0.01;髁突位移5 mm时左右侧矢状髁道倾斜度(sagittal condyle inclination,SCI)分别为(56.94±6.26)°和(60.64±8.04)°,左右侧水平髁道倾斜度(transverse condyle inclination,TCI)分别为(14.39±6.19)°和(15.21±6.89)°;均大于正常组[(45.27±6.53)°、(43.17±4.53)°、(3.01±1.39)°和(2.82±1.32)°,P<0.05和0.01.而在治疗前后工作侧及非工作侧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安氏Ⅱ1类错(牙合)患者下颌侧方运动过程中髁突运动轨迹与正常验有明显差异.验垫治疗在1个月期间并不能明显改善安氏Ⅱ1类错(牙合)患者的错(牙合). 相似文献
11.
12.
13.
蒋小勇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0,14(21)
1 病例与方法1.1 病例选择2002~2009年经笔者治疗的深覆(牙合)患者17例,男10例,女7例,平均年龄15.5岁(13~18岁),其中安氏Ⅰ类7例,安氏Ⅱ类1分类5例,安氏Ⅱ类2分类5例.下颌spee曲线较深,深覆牙 合Ⅲ度,全颌曲面断层片示无先天性缺牙,所有患者均做常规口腔检查. 相似文献
14.
本文报道采用夹层技术修复235颗楔状缺损患牙1年疗效观察。结果显示:成功率为91.5%,失败者97.6%发生在玻璃离子水门汀(GIC)与光固化复合树脂界面。扫描电镜观察GIC表面酸蚀后出现多孔状结构,复合树脂粘结剂渗入形成机械嵌合。夹层技术利用GIC与复合树脂性能上的互补作用,是修复楔状缺损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5.
上前牙缺失兼深度覆(牙合)患者,由于下前牙切缘咬在舌隆突上或牙颈部,严重者直接咬在上颌硬腭黏膜上.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即刻种植修复术联合口腔正畸对错畸形患者外在美观效果的影响。方法将本院诊治错畸形患者80例分为对照组(38例)、研究组(42例)。对照组接受即刻种植修复治疗,研究组接受即刻种植修复术联合口腔正畸治疗。比较外在美观效果、牙种植体稳定性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治疗后3、6个月,2组红色美学指数(PES)评分提高,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术后1、3、6个月种植体稳定性系数(ISQ)评分不断升高,且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略低于对照组,但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即刻种植修复术联合口腔正畸治疗错畸形的疗效确切,可长期稳定种植体,改善牙齿咬合功能,有较好的美观效果。 相似文献
17.
18.
硬(牙合)垫和软(牙合)垫治疗夜磨牙的效果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硬(牙合)垫与软(牙合)垫治疗夜磨牙的效果.方法记录10例夜磨牙患者不戴(牙合)垫--戴硬(牙合)垫--不戴(牙合)垫--戴软(牙合)垫--不戴(牙合)垫五个阶段的嚼肌肌电活动和肌肉活动时间.结果戴硬(牙合)垫时,10例患者中8例夜间肌肉活动有显著降低(P<0.01),2例无显著改变;戴软(牙合)垫时10例患者中5例夜间肌肉活动有显著的增加(P<0.01),1例减少,4例无变化.结论硬(牙合)垫治疗夜磨牙疗效显著,优于软(牙合)垫. 相似文献
19.
20.
夜磨牙症属磨牙症的一种类型,指患者夜间不自主地无功能性地牙齿磨动现象.其发病率较高,临床表现为牙齿过度磨耗,牙周创伤,咀嚼肌疼痛以及颞颌关节疾病等.笔者对夜磨牙患者采用殆垫治疗,疗效显著,无副作用,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