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分析不同人群2型糖尿病患者体脂含量百分比、体质指数与骨密度相关性。方法资料随机选自2013年7月至2014年7月本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150例,测量体质指数、体脂含量百分比、骨密度,分析各指标相关性。结果依据体质指数进行分组,肥胖组体脂含量百分比、体质指数高于正常组与超重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脂含量百分比、体质指数和骨密度密切相关,相较于2型糖尿病男性患者,女性患者的骨密度下降较为明显,患者保持适当体质量可能利于骨质疏松的预防。  相似文献   

2.
2型糖尿病患者骨密度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了高精度的双能X线骨密度仪对30例2型糖尿病男性患者和30例年龄、性别和体重指数相匹配的非糖尿病健康者腰椎(L2~4)和股骨近端骨密度进行了检测,发现糖尿病患者腰椎和股骨近端骨密度明显降低(P<0.01~0.05),同时对其骨密度的变化与年龄、糖尿病病程的关系进行了分析。提示老年糖尿病患者骨丢失率增加,且随着病程的延长骨量丢失以腰椎椎体为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的体脂分布与胰岛素抵抗及下肢血管病变的相互关系。方法将我院从2006~2009年60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30例联合有下肢血管病变组和30例非联合有下肢血管病变组,对两组患者检测空腹血糖和空腹胰岛素及体质量、身高、腰围和臀围,计算体质量指数、腰臀比和脂肪百分比,总结分析相互关系。结果 2型糖尿病联合有下肢血管病变组患者的体质量指数、腰臀比和脂肪百分比明显高于2型糖尿病非联合有下肢血管病变组患者,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两组患者的体质量指数、腰臀比和脂肪百分比与胰岛素指数正相关(P<0.05),其中腰臀比与胰岛素指数的相关性最强(P<0.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体质量指数、腰臀比和脂肪百分比与胰岛素指数及下肢血管病变呈正相关,值得在临床诊断治疗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病变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109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下肢动脉病变组(LEAD组)、无下肢动脉病变组(NLEAD组),测血压、身高、体重、血脂、糖化血红蛋白、血清胰岛素,计算体重指数、胰岛素曲线下面积.结果 LEAD组的年龄、病程、收缩压、糖化血红蛋白明显高于NLEAD组(P<0.01),胰岛素曲线下面积明显低于NLEAD组(P<0.01).结论 2型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与年龄、病程、高收缩压、高血糖、内源性胰岛素不足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早期肾病与下肢动脉病变(PAD)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将135例确诊为2型糖尿病患者,按是否并发糖尿病肾病(DN)分为单纯糖尿病组66例、DN组69例,测定两组踝肱指数(ABI)及其他相关指标,研究两组PAD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结果 DN组PAD发生率(43.5%)高于糖尿病组(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DN组的年龄、病程、尿白蛋白/肌酐比值(UAlb/Cr)、空腹血糖(FPG)、纤维蛋白原(Fib)、24h尿蛋白定量、肾小球滤过率(GFR)、踝动脉压/肱动脉压(ABI)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纤维蛋白原、病程、24h尿蛋白量是DN组发生PAD的危险因素。结论及时筛查纤维蛋白原和24h尿蛋白定量检测,可能对早期发现糖尿病患者PAD的发生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骨密度变化与大血管及微血管病变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 随机选取2011年1月~2012年11月在河南省油田总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T2DM患者180例,全部受试者均检测正位腰椎及左侧股骨骨密度,并行相关血管超声、头颅CT或MRI、眼底及生化指标等检查,并记录每位患者的糖尿病治疗史.按照患者血管病变部位不同分为无血管病变组、大血管病变组、微血管病变组、大血管合并微血管病变组.应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所有数据以(x)±s表示,计量资料两组间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双变量PearSon相关分析,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探讨4组患者骨密度变化与大血管及微血管病变的相关性,为防治T2DM所并发的骨质疏松症与大血管及微血管病变提供理论依据.结果 T2DM大血管及微血管病变与骨密度变化密切相关(P<0.05);年龄、绝经年限、体重指数(BMI)、糖尿病病程、糖化血红蛋白(HbA1c)是影响Tt2DM患者骨密度变化及血管病变的共同因素(P<0.05);使用口服降血糖药物可能加重T2DM血管病变.结论 T2DM患者骨密度变化与大血管及微血管病变密切相关,合并骨质疏松的患者更易并发大血管病变,且年龄、绝经年限、BMI、糖尿病病程、HbA1c是影响T2DM患者骨密度变化及血管病变的共同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骨密度(BMD)与代谢综合征(MS)的相关性.方法:将172例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有无MS分为MS组、非MS(NMS)组,检测、比较2组患者腰椎(L2~4)BMD,并分析其与MS各临床指标的相关性.结果:MS组的BMD显著高于NMS组[(0.84±0.14) g/cm2 vs (0.77±0.13) g/cm2,P < 0.01].MS组体质量指数(BMI)、腰围、TG均显著高于NMS组,尿钙水平显著低于NMS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或P < 0.01).BMD与腰围、BMI呈显著正相关(r分别为0.253、0.235, P < 0.01),与尿钙呈显著负相关(r =-0.234,P < 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BMD与腰围呈独立正相关(P < 0.01).结论:伴MS的2型糖尿病患者BMD明显增加,中心性肥胖可能是BMD增加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增厚(intima media thickness,IMT)与并发下肢动脉病变(1ower limbs arterial diseasel,LEAD)的相关性。方法:对65例T2DM患者进行颈动脉、下肢动脉彩色多普勒检查,分析比较病程、颈动脉IMT与LEAD的关系。结果:①T2DM患者颈动脉IMT发生率为69.2%,LEAD发生率为56.9%,颈动脉IMT与LEAD呈正相关(P〈0.01)。②在按病程分组统计结果显示病程超过5年者并发LEAD明显增加(P〈0.05)。结论:对T2DM患者病程超过5年者应常规联合进行颈动脉、下肢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腰围(WC)与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下肢血管病变是否有关。方法本研究选择T2DM患者200例,全部受试者均采用高分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判定下肢动脉病变程度,按下肢血管病变严重程度进行评分,所有入选病例分为T2DM下肢血管病变组与非病变组,比较病变组与非病变组间腰围是否有差异;同时根据WC又分为腹型肥胖组和非腹型肥胖组,分析两组患者的下肢血管病变发生率及病变严重程度情况。结果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组WC显著高于非病变组(P<0.05),而糖尿病腹型肥胖组较非腹型肥胖组的下肢血管病变发生率显著增加,病变程度更重(P<0.05)。结论腰围是T2DM下肢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尿酸(BUA)与下肢血管病变的关系,探讨其在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中的作用.方法 82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踝肱指数(ABI)分为外周动脉疾病组(PAD)组和非外周动脉疾病组(NPAD),同期选择重庆南川宏仁医院健康体检35例作为正常对照(NC)组,采用常规生化学方法测定BUA水平,并分析BUA与ABI、WHR、血糖血压、HOMA-IR等相关代谢指标的关系.结果 PAD组、NPAD组BUA水平均高于NC组(P<0.01);PAD组BUA水平显著高于NPAD组(P<0.01).2型糖尿病患者ABI与WHR、BUA、FBG和HOMA-IR呈负相关(r=0.220、0.369、0.281、0.347,P<0.01或<0.05).HOMA.IR和BUA为影响T2DM患者ABI的独立相关因素.结论 BUA与T2DM患者ABI有密切相关,可能在T2DM下肢血管病变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李文静  张雅静  赵伟  刘倩  宋旭臣  张宏 《天津医药》2011,39(11):1003-1005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合并下肢动脉病变程度的影响因素。方法:对455例住院的T2DM患者行下肢多普勒超声检查,根据下肢动脉超声检查结果分为对照组109例、轻度狭窄组(狭窄<30%)113例、中度狭窄组(30%≤狭窄<70%)118例和重度狭窄组(≥70%组)115例,分析各组下肢动脉疾病程度及其影响因素。结果:重度狭窄组的年龄、病程、体质指数(BMI)、腰围(WC)、腰臀比(WHR)、腰围身高比(WHtR)、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收缩压(SBP)、糖化血红蛋白(HbA1c)高于其他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中、重度狭窄组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于轻度狭窄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下肢动脉病变与WHtR、HbA1c、病程、年龄、LDL-C、WC、SBP呈正相关(P<0.01),与HDL-C呈负相关(P<0.01);多项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WHtR、HbA1c、LDL-C升高均为下肢动脉病变发生的危险因素(P<0.01或P<0.05),HDL-C升高为下肢动脉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WHtR可能为预测T2DM患者合并外周动脉疾病的一项经济、简便、有效的人体测量学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的临床诊断价值及意义。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分别对65例糖尿病患者(观察组)和65例非糖尿病患者(对照组)进行超声检查,观察其声像图特点及血管病变情况。结果观察组下肢动脉管腔斑块,狭窄、闭塞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均〈0.05);观察组下肢动脉血流内径较对照组明显变细,下肢动脉IMT值、血流量、阻力指数(RI)较对照组明显增加,各参数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均〈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能客观评价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程度,准确判断出患者下肢动脉的内膜、IMT、斑块及血流改变情况,具有无创、简便、重复性好等优点,是目前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检查的一种较佳方法。  相似文献   

13.
付秀立  赵湜  毛红  李竞 《天津医药》2011,39(3):224-226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牙周病与慢性血管并发症的关系。方法:将166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糖尿病并发症分为糖尿病无血管并发症组(A组)、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组(B组)、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组(C组)、糖尿病大血管和微血管并发症组(D组),健康者54例作为对照组(E组)。所有研究对象进行口腔检查。检测患者龈炎指数(GI)、临床附着丧失(CAL)均值、牙周袋深度(PD)。结果:(1)糖尿病各亚组PD、GI、CAL值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B、C、D组高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糖尿病患者HbA1c与PD、GI、CAL呈正相关(r分别为0.617、0.593、0.468,均P<0.01)。(3)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PD、GI、CAL均是影响糖尿病血管并发症发生的因素。结论:牙周病与糖尿病、血糖控制情况及慢性血管并发症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下肢血管动脉硬化病变与冠心病和(或)糖尿病发生的关系及预测价值。方法:因心律失常、胸痛等症状入院的患者353例,根据有无冠心病和有无糖尿病分为糖尿病不合并冠心病组、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组、无糖尿病不合并冠心病组和无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组。于冠脉造影前进行下肢血管超声检查,观察斑块形成和血管内径(D)。结果:糖尿病患者较非糖尿病患者股动脉粥样硬化检出率增高,无糖尿病亦无冠心病患者股动脉斑块发生率极低,糖尿病不合并冠心病患者与冠心病不合并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情况相似(P>0.05),斑块发生均明显高于无糖尿病亦无冠心病的患者(P<0.01),但明显低于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患者(P<0.01或P<0.05),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其冠状动脉狭窄程度重,多为多支血管病变。结论:检测下肢血管动脉硬化斑块,对糖尿病和(或)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硬化程度的预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吴燕萍 《首都医药》2012,(12):33-34
目的 观察前列地尔联合西洛他唑治疗2型糖尿病(T2DM)合并下肢动脉病变(PAD)早期疗效.方法 86例T2DM合并PAD早期患者在血糖控制良好基础上(糖化血红蛋白<7.0),给予静脉滴注前列地尔20μg/天,共3周;同时口服西洛他唑100mg,2次/天,连续6个月,治疗前后分别监测无痛行走距离和最大行走距离、踝/肱指数(ABI)及患者自觉症状及体征的变化.结果 联合治疗后患者无痛行走距离和最大行走距离、ABI均显著增加,间歇性跛行、下肢疼痛、麻木明显好转.结论前列地尔联合西洛他唑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下肢动脉病变早期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血糖波动与下肢血管病变的关系。方法以2012年3月-2013年6月在北京军区总医院内分泌科住院治疗且行72h动态血糖监测的57例T2DM为研究对象,按超声检查结果分为T2DM合并重度下肢血管病变组10例(A组)、T2DM合并轻中度下肢血管病变组15例(B组)、单纯T2DM组32例(c组)。对3组的临床资料及动态血糖参数进行比较。结果A、B组病程、收缩压、LDL均显著高于c组(P〈0.05)。日内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日间血糖平均绝对差(MODD)、平均餐后血糖漂移幅度(MPPGE)均比c组明显增加(P〈0.05),A组血糖标准差(SDBG)比c组明显增加(P〈0.05)。A组病程、MAGE、SDBG、MODD均比B组明显增加(P〈0.05)。结论血糖波动与T2DM下肢血管病变程度关系密切,制定临床方案时除降压、降脂,控制糖化血红蛋白之外,更应重视平稳降糖。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伴不同程度血管病变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sICAM-1)水平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91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无血管并发症组22例(A组)、微血管病组13例(B组)、大血管病组31例(C组)和同时合并大血管和微血管病组25例(D组)。并设正常对照组35例。采用125^Ⅰ-sICAM-1放免分析(RIA)方法测定血清sICAM-1水平。结果:C组、D组血清sICAM-1水平高于A组、B组和对照组(P〈0.05),A组、B组及对照组之间.C组、D组之间血清sICAM-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sICAM-1与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均呈正相关(ra分别为0.210和0.219,t分别为2.392和2.499,P〈0.05)。结论:血清sICAM-1主要与糖尿病大血管病变有关。可作为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病情变化的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18.
血尿酸水平与2型糖尿病患者血管并发症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徐蓉  孙丽荣 《天津医药》2011,39(11):1006-1008
目的:探讨血尿酸(SUA)水平与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管并发症的关系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收集1040例T2DM患者,根据患者血尿酸水平分为高尿酸血症(HUA,男性≥420μmol/L,女性绝经后≥420μmol/L,绝经前≥360μmol/L)组117例和正常血尿酸(NUA)组923例,比较2组间主要临床指标以及血管并发症发生情况的差异。结果:(1)HUA组糖尿病肾病(DN)、高血压、脑血管病变发病率均高于NU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HUA与NUA组间体质量指数(BMI)、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3)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示BMI、TG、HDL-C、HbA1c为血尿酸水平的影响因素。结论:T2DM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更高,应重视血尿酸这一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蒋乐 《黑龙江医药》2010,23(2):273-274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81例糖尿病患者及50例对照组的下肢动脉进行检查。观察血管内径、内中膜厚度、管壁有无斑块、管腔有无狭窄、血流有无充盈缺损等情况。结果:2型糖尿病组患者下肢血管管腔的粥样硬化斑块、狭窄、闭塞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2型糖尿病组下肢血管病变,以胭动脉以下的中小血管病变为主,尤以足背动脉为著。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是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检查的首选方法,对早期诊断、预防及治疗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对延缓初诊2型糖尿病( T2DM)患者下肢血管病变( lower-extremity arte-rial disease,LEAD)发生、发展的作用。方法选择2002年1月—2013年12月北京军区总医院内分泌科收治的初诊T2DM 患者524例,按初诊时是否应用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分为强化组( A 组,249例)和非强化组( B 组,275例),对两组进行回访,收集患者初诊及复诊时一般资料及相关实验室指标,同时按 LEAD 严重程度进行评分并比较。结果①初诊时 A、B 组年龄、BMI、FPG、TG、TC、HDL-C、LDL-C 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A 组 HbA1c 显著高于 B 组(P ﹤0.01)。复诊时 A 组 LDL-C 显著低于 B 组( P ﹤0.01),其余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②初诊时两组 LEAD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复诊时 A 组 LEAD 评分显著低于 B 组( P ﹤0.01)。③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LEAD 评分与患者年龄、病程、LDL-C 呈显著正相关(r =0.154、0.408、0.221,P ﹤0.05)。结论早期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可能通过改善代谢记忆效应延缓初诊 T2DM 患者 LEAD 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