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无障碍通气面罩在肥胖患者麻醉诱导期通气中的应用效果.方法:90例择期手术全身麻醉BMI>26 kg/m2的患者,随机分为普通面罩组(A组)、普通面罩+口咽通气道组(B组)、无障碍通气面罩组(C组),每组30例.在麻醉诱导后气管插管前进行面罩通气,评估面罩通气效果,并记录发生低氧的情况.结果:3组患者的一般情况没有差异.B组和C组发生面罩通气困难者均为1例,明显少于A组的4例(P<0.05).B组出现低氧者为1例,C组未出现低氧,明显少于A组的4例(P<0.05).结论:无障碍通气面罩在肥胖患者全麻醉诱导期通气效果确切,容易维持氧合,更好地保证全麻诱导期的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2.
高频喷射通气治疗呼吸衰竭方法的改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减轻高频喷射通气治疗呼吸衰竭时,气管切开、气管插管、环甲膜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痛苦,根据高频喷射呼吸道通气原理,我们改用了鼻导管法和鼻塞法进行高频喷射通气治疗,克服了“有创伤通气法”的不足之处,临床治疗77例次患者,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经鼻咽通气道吸痰的临床疗效、呼吸道粘膜损伤情况及病人耐受性.方法 选择ICU病人120例,随机分为经鼻咽通气道吸痰组(鼻咽组)及常规吸痰组(常规组)各60例.常规组采用中央负压吸引,吸痰管常规经口腔、鼻腔吸取呼吸道分泌物;鼻咽组在设置了鼻咽通气道后同样采用中央负压吸引,吸痰管经鼻咽通气道吸取呼吸道分泌物;观察吸痰前及吸痰后20 min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血氧饱和度、吸痰间隔时间、有无粘膜损伤及病人耐受性.结果 两组患者吸痰前PaCO2、SaO2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PaCO2吸痰后下降,SaO2升高,与吸痰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鼻咽组PaCO2下降、SaO2升高程度大于常规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鼻咽组吸痰间隔时间、粘膜损伤发生率及病人不耐受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经鼻咽通气道吸痰在临床吸痰效果、降低粘膜损伤及病人耐受性等方面均优于常规方式吸痰,而且可以解除上呼吸道阻塞,置入方法 简单,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经鼻蝶窦垂体腺瘤切除术患者应用鼻咽通气道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英  马燕  程立欣 《护理学报》2007,14(7):76-76
对21例内窥镜下经鼻蝶窦垂体腺瘤切除术后患者,双侧鼻孔插入鼻咽通气道,观察血氧饱和度及呼吸障碍是否得到改善.除常规护理外,加强对鼻腔周围皮肤的护理,防止逆行感染.及时清除鼻咽部的分泌物,保持鼻腔清洁,保证呼吸道通畅.术后24~72 h根据患者病情拔除鼻咽通气道.21例患者术后应用鼻咽通气道后,有效地改善了通气功能,提高了舒适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两种声门上通气道在小儿手术中的应用效果及两者对患儿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3-6岁,ASAI-Ⅱ级的拟行腹股沟斜疝手术的患儿78例,并随机分配到面罩复合鼻咽通气道组(面罩组)和喉罩通气道组(喉罩组)。观察并记录麻醉诱导前(T_0)、置入声门上气道即刻(T_1)及拔出声门上气道即刻(T_2)患儿的SBP、NBP、MAP、HR、PetCO_2、SpO_2、麻醉复苏清醒时间及拔除后声门上气道表面带有血迹的例数。结果:两组T_1时SBP、DBP、MAP、HR均明显低于T_0及T_2时(P0.05)。与喉罩组相比,面罩组T_2时SBP、DBP、MAP较低(P0.05),HR、SpO_2及其余时点观察值无明显差异(P0.05)。喉罩组通气道拔出后表面带有血迹的例数明显高于面罩组(P0.05)。结论:在小儿短小手术中,两种声门上气道均安全有效,但面罩复合鼻咽通气道较喉罩通气道对血流动力学波动更小,拔除后粘膜损伤发生率更低,总体优于喉罩通气道。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改良鼻咽通气道机械通气预防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患者无痛胃镜检查术中缺氧的效果。方法 将90例行无痛胃镜检查术的OSAS患者随机分为3组:鼻导管吸氧组(C组)、改良鼻咽通气道吸氧组(N组)和鼻咽通气道机械通气组(M组)。C组经鼻导管吸纯氧5 L/min;N组置入改良鼻咽通气道,并吸纯氧5 L/min;M组置入改良鼻咽通气道,并连接麻醉机行机械通气。主要观察指标为术中缺氧的发生情况;次要观察指标为:亚临床呼吸抑制和重度缺氧发生情况,缺氧事件处理措施(抬下颌、面罩加压通气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使用情况,术中和术后体动、呛咳、鼻出血、咽痛和口腔干燥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麻醉医师、操作医师和患者的满意度评分。结果 与C组比较,N组缺氧发生率降低(P <0.05),M组缺氧发生率、亚临床呼吸抑制发生率、抬下颌使用率和呛咳发生率均降低,胃镜医师和麻醉医师满意度升高(均P <0.05)。与N组比较,M组缺氧发生率降低(P <0.05)。3组患者体动、鼻出血、咽痛和口腔干燥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改良鼻咽通气道机械通气可有效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和总结环甲膜穿刺与环甲膜切开在急救中的应用与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年1月~2008年7月期间对25例Ⅳ度呼吸困难患者采用环甲膜穿刺或环甲膜切开开放气道的临床资料.结果:25例Ⅳ度呼吸困难患者采用环甲膜穿刺或环甲膜切开开放气道,全部患者均成功开放气道,为进一步抢救赢得宝贵时间.结论:正确选择及合理应用环甲膜穿刺或环甲膜切开开放气道,抢救过程医护密切配合,可大大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比球囊气管插管通气与球囊面罩通气抢救心跳呼吸骤停患者的成功率.方法:回顾性抽取2019年1月-2019年9月与2020年1月-2020年9月在我院接受抢救的共66例心跳呼吸骤停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入院时间先后分为面罩组与插管组各33例,面罩组患者进行球囊面罩通气,插管组患者进行球囊气管插管通气,对比两组患者抢救成...  相似文献   

9.
焦文芝 《大医生》2022,(8):84-87
目的 回顾性分析慢性阻塞性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接受面罩机械通气技术治疗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 选取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高唐县中医院收治的76例慢性阻塞性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参照组,各38例.参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气管插管治疗及呼吸机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面罩机械通气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面罩复合鼻咽通气道与喉罩通气模式下实施静脉全身麻醉对输尿管钬激光治疗输尿管结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到该院进行输尿管结石治疗的患者160例,均行静脉全身麻醉下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采用随机、双盲法将其分为面罩复合鼻咽通气道组(S1组)和喉罩组(S2组),每组80例。比较并分析两组患者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手术时间、术后康复时间、不良反应率、结石清除率、治疗优良率及患者满意度等。结果组内比较,两组患者置入喉罩或者鼻咽通气道(面罩)时刻(T1)的MAP、HR均明显低于麻醉诱导前时刻(T0)和拔出时刻(T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时刻Sp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S1组T1时刻MAP较S2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R、Sp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不良反应率及患者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康复时间、结石清除率以及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喉罩相比,面罩复合鼻咽通气道静脉全身麻醉应用于输尿管钬激光治疗输尿管结石,对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小,能明显减少术后黏膜损伤等并发症,提高患者的满意度,且通气效果明显,实施简单易行。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鼻咽通气道在婴幼儿七氟醚复合超声引导下臂丛阻滞的临床观察。方法随机从我院2017年4月~2019年3月期间收治的手外伤手术患儿中抽取120例,按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观察组接受鼻咽通气道面罩七氟醚复合超声引导下臂丛阻滞麻醉,对照组接受喉罩七氟醚复合超声引导下臂丛阻滞麻醉,观察比较两组麻醉效果,如SpO2、PETCO2、HR、置入鼻咽通气道和喉罩的时间、苏醒时间等。结果观察组置入鼻咽通气时间、苏醒时间低于对照组置入喉罩时间、苏醒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保留鼻咽通气道时间、一次性置入鼻咽通气道成功率高于对照组保留喉罩时间、一次性置入喉罩成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0时MAP、HR、PETCO2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t1、t3时MAP和HR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1时PETCO2、t2时MAP和HR、PETCO2以及t3时PETC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咽通气道七氟醚复合超声引导下臂丛阻滞麻醉用于婴幼儿手外手术中,患儿循环功能仅受轻微影响,麻醉效果比喉罩方式更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不同面罩通气分级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临床指标的差异.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博兴县人民医院收治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麻醉后使用纤维支气管镜、喉镜,并使用口咽通气道进行通气,比较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在不同面罩通气分级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总结麻醉诱导期不能插管不能通气(CICV)患者的临床特征,探讨其处理方法。方法 2014年12月—2023年3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麻醉诱导期发生CICV 5例。例1麻醉诱导后可视喉镜发现舌根淋巴滤泡明显增生,无法显露会厌和声门,顺序采用多种气管插管方法均未成功,随后发生面罩通气困难,立即插入喉上通气装置维持通气至自主呼吸和意识恢复。例2麻醉诱导后面罩通气可行,但直接喉镜显露声门困难和气管插管失败,面罩通气时气道阻力增加、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降低,插入喉上通气装置后通气明显改善、SpO2逐渐升高,随后经喉上通气装置完成气管插管。例3麻醉诱导后可视喉镜无法显露声门和气管插管失败,行面罩通气、可视喉镜联合可曲支气管镜气管插管均失败,行紧急气管切开术。例4麻醉诱导后面罩通气时气道阻力较大,潮气量低,气道峰压高,可视喉镜联合可曲支气管镜插管失败,双人三手理想面罩通气后应用可视硬管镜气管插管成功。例5麻醉诱导后喉上通气装置插入顺利,但术中气道峰压反复升高,拔除喉上通气装置后应用可曲支气管镜引导气管插管,喉水肿明显,无法显露声门和通过...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口咽通气道用于肥胖患者全麻诱导面罩正压通气的效果。方法选择择期全麻气管插管手术60例,美国麻醉协会分级(ASA)Ⅰ~Ⅱ级,体重指数>30 kg/m2,随机分为两组(n=30):面罩+口咽通气道组(A组)和单纯面罩组(B组)。在全麻诱导前和气管插管后分别用超声测量胃窦部横截面积(CSA),它们之间的差值来计算气体进入胃内的量,记录诱导通气过程中发生低氧血症者和气管插管后机械通气时第二个波形出现时的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 CO2)。结果 A组未发生低氧者,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9,P<0.05);A组患者气管插管后机械通气时第二个波形出现时的Pet CO2为(42.36±2.81)mm Hg,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2,P<0.05);A组患者麻醉诱导期进入胃内的胃窦部CSA差值为(6.71±5.56)mm2,低于B组的(20.85±8.24)m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6,P<0.05)。结论肥胖患者全麻诱导面罩正压通气时置入口咽通气道,即可以防止低氧血症的发生和二氧化碳蓄积,又可以明显减少进入胃内的气体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口、鼻咽通气道在缓解重症脑卒中患者的呼吸道阻塞、改善呼吸功能方面的治疗效果.方法 30例重症脑卒中并发呼吸暂停事件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5例,观察组采用安置口、鼻咽通气道辅助氧疗的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单纯氧疗的治疗方法.两组分别于入院时、氧疗时及治疗1周后去除治疗措施时3个时间点进行多导睡眠仪(PSG)监测,监测指标包括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最长呼吸暂停时间、最长低通气时间、最低血氧饱和度(LSpO2)、平均血氧饱和度(ASpO2).结果 氧疗时与入院时相比较,对照组患者LSpO2和ASpO2明显提高,但AHI、最长呼吸暂停时间及最长低通气时间无明显变化.治疗1周后,两组患者的AHI、最长呼吸暂停时间、最长低通气时间、LSpO2较1周前均有明显改善,观察组的指标改善更为明显,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1周后两组ASpO2的提高与入院时相比则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口、鼻咽通气道辅助氧疗和单纯氧疗均可即时改善患者的血氧饱和度,但单纯氧疗不能即时缓解患者由呼吸道阻塞或其他原因引起的呼吸暂停事件等呼吸障碍.持续治疗1周后,两种手段改善重症脑卒中患者的呼吸功能的作用均能持续,但与单纯氧疗的方法 比较,采用口、鼻咽通气道辅助氧疗治疗,持续效果更为肯定,是一种切实有效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总结鞍区病变经蝶手术中鞍底生理重建和鼻咽通气道的应用经验和体会.方法 本组垂体腺瘤37例,Rathke囊肿5例,垂体无功能腺瘤经蝶术后瘢痕形成1例,垂体脓肿1例,颅咽管瘤1例,鞍区生殖细胞瘤1例.方法 均采用经单鼻孔蝶窦显微手术方式,术中争取采用手术入路中获得的自体骨质重建鞍底,以自制简易带球囊鼻咽通气道进行鼻腔填塞.结果 45例患者在经蝶手术入路中能获得较完整的自体骨片.38例患者术中做到了自体骨质鞍底重建,鞍底骨质重建的来源分别为:骨性鼻中隔4例,蝶窦腹侧壁骨质26例,蝶窦纵隔6例,蝶窦横隔2例.经蝶手术中脑脊液漏者14例均做到了术中自体骨质重建鞍底,术后均无脑脊液漏.上述鞍底骨质重建病例术后1d均可起床下地活动.40例患者非手术侧鼻腔置入带球囊鼻咽通气道,6例患者双侧鼻腔均置入带球囊鼻咽通气道,上述病例术后均可经鼻腔呼吸.结论 绝大部分鞍区病变尤其是垂体腺瘤经蝶窦手术中可以做到自体骨质重建鞍底.无论术中是否有过脑脊液漏,鞍底生理重建病例术后起床下地活动时间早.自制简易带球囊鼻咽通气道填塞鼻腔是一种简单易行的鼻腔填塞方法,可以满足经蝶窦手术的鞍区病变患者鼻腔填塞和正常呼吸生理的需要.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放置口咽通气道和鼻咽通气道的不同血流动力学变化。方法:24例美国麻醉学会(ASA)分级Ⅰ-Ⅱ级的病人,年龄16~65岁,接受标准的麻醉方法,随机分配至口咽通气道组和鼻咽通气道组。结果:两组病人在年龄、体重和性别方面无显著差异。所有两组病人在麻醉诱导之后有显著的血压降低(P<0.01),在鼻咽通气道放置的过程中,病人的收缩压较放置前有明显的升高(P<0.001),与诱导前血压相比无明显升高(P=0.808);而口咽通气道组的血压较放置前没有显著变化(P=0.619),在放置后1 min,鼻咽通气道组平均动脉压为122±21.6 mm Hg,明显较口咽通气道组103±15.3 mm Hg高,有显著差异(P=0.017),舒张压具有同样的变化情况。心率(HR)在诱导后明显下降,放置导管的过程中HR进一步下降,在放置后4 min后HR较置管前和诱导前明显下降,而在两组之间并无显著差异(P=0.372)。结论:在麻醉诱导后的病人中,鼻咽通气道的放置较口咽通气道的放置具有更加明显的血流动力学变化,不超过诱导前的水平,因此比口腔插管和鼻腔插管引起的血流动力学变化要缓和。  相似文献   

18.
困难气管切开的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困难气管切开的原因和对策。方法回顾2005年9月至2006年9月经治171例困难气管切开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临床经验进行总结。结果171例困难气管切开病例均成功进行气管切开术,其中环甲膜切开7例,气管切开成功率100%,无术中死亡病例发生。结论合理选择手术时机,熟练掌握手术操作及技巧,相关学科密切配合是困难气管切开手术成功的保证。  相似文献   

19.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常具有反复急性加重的特点,易合并呼吸衰竭,临床上常规给予持续低流量鼻导管给氧、呼吸兴奋剂等治疗往往难以达到满意效果,重症患者需行气管插管或气道切开,但有刨机械通气可增加多种并发症,增加患者痛苦,易出现呼吸机依赖造成脱机困难。BiPAP是一种经鼻罩或面罩的无创伤性机械通气方法,可改善呼吸衰竭患者的肺氧合功能,改善肺通气量,  相似文献   

20.
无创机械通气抢救危重患者的护理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目的评价危重患者应用无创机械通气的护理效果。方法103例危重患者经呼吸机连接ZS-MZ-A、B型随弃式硅胶面膜通气鼻、面罩,进行无创机械通气治疗。结果103例患者经正确指导佩戴鼻、面罩,治疗中严密观察和精心护理,无1例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无创机械通气简便易行、依从性好,减少了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的危险因素,降低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