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8 毫秒
1.
目的:探讨偶测血压与24 h动态血压监测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在产科门诊新诊断的妊娠期高血压患者120例,分为初产妇组90例和经产妇组30例,进行偶测血压和24 h动态血压监测,将其监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2组孕妇偶测血压中的舒张压(DB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经产妇组偶测血压的收缩压(SBP)及24 h动态血压均高于初产妇组(P<0.05~P<0.01);偶测血压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诊断率为100.0%,明显高于24 h动态血压的诊断率25.0%(P<0.01);初产妇组采用24 h动态血压监测诊断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检出率为12.22%,明显低于经产妇组的63.33%(P<0.01).结论:24 h动态血压监测能连续记录24 h血压的变化情况,与偶测血压相比,能更方便更真实地反映全天血压水平,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诊断及筛查中具有优越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单用厄贝沙坦对轻、中度高血压的时间治疗学作用。方法:随机单盲选择30例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观察厄贝沙坦治疗前后的诊所偶测血压、24h动态血压、白昼及夜间的动态血压及其血压负荷。结果:单用厄贝沙坦能有效降低轻、中度高血压患者的诊所偶测血压:[(SBP(152±13.6)vs(117.8±8.7),DBP(96±11.0)vs(77.0±6.2),单位:mmHg]24h的动态血压,白昼及夜晚的动态血压。结论:对轻度高血压患者单用厄贝沙坦能达到24h全程平稳降血压,是符合时间诊疗学原理的理想降压药物。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动态血压监测在高血压诊治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0月到2014年10月我院接收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94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把患者依据1∶1的比例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分别有47例患者,对照组采用偶测血压监测,观察组采用动态血压监测,对比两组患者的检查效果。结果观察患者24 h动态血压监测值要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且观察组患者在白天与晚上不同时间段的血压监测值对比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采用动态血压监测,能够更加准确地监测患者血压,能够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拥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蔡丽芹  张燕  陈志强 《海南医学》2014,25(2):167-169
目的 通过动态血压监测结果分析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子代亲属与非高血压子代亲属间的差异,并评估高血压子代亲属中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服药后血压控制效果.方法 (1)对原发性高血压子代亲属72例(检测组)和非高血压子代亲属61例(对照组)分别进行动态血压监测,比较24h血压平均值、血压负荷值、血压变异性(BPV).(2)对确诊为原发性高血压的高血压子代亲属患者,经药物治疗8周后行动态血压监测,评价药物治疗疗效.结果 (1)检测组BPV、血压负荷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24 h血压平均值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经药物治疗后,检测组中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24 h血压平均值较用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7例收缩压谷峰比值(T/P)大于50%,6例舒张压T/P大于50%;6例收缩压及舒张压平滑指数(SI)大于1,3例收缩压及舒张压SI小于1.结论 (1)动态血压监测能对原发性高血压子代亲属血压状态做出早期评价,对该组高血压正常高值患者和高血压患者早期预防或控制血压有一定意义.(2)动态血压监测较好的评价原发性高血压子代亲属中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效果,帮助患者选择最佳药物和最佳用药方式平稳降压.  相似文献   

5.
糖尿病不同临床状态24h动态血压变化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颜哲仁  汪荣杰 《浙江医学》1998,20(5):273-274
为了解糖尿病患者不同临床状态24h动态血压的变化,对52例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进行了24h动态血压监测,并测定24h尿蛋白排泄量,其中糖尿病肾病伴高血压组20例、不伴高血压组17例,单纯糖尿病组15例。结果显示:偶测血压明显高于24h动态血压;24h均压、白昼均压、夜间均压糖尿病伴高血压组显著高于其他组(均P<0.01)。各组夜间血压下降幅度依次增加(P<0.01),昼夜血压节律正常比例有显著性差异(均P<0.01)。24h尿蛋白排泄量依次减少,与血压节律异常相关(均P<0.01)。提示24h动态血压监测能了解糖尿病患者不同临床状态的动态血压变化及昼夜节律异常。  相似文献   

6.
赵睿  陈涛  郭庆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05,30(3):447-448,451
目的:观察替米沙坦对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偶测血压及24h动态血压的影响,评介替米沙坦80rug每天1次口服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的24h降压效果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26例Ⅰ~Ⅱ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入院后停用降压药2周,服用替米沙坦80mg每天1次,于替米沙坦治疗前后各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结果:治疗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偶测平均血压、24h平均血压、白昼平均血压和夜间平均血压都有非常显著的降低(P<0.01),白昼血压负荷和夜间血压负荷均有非常显著的下降,收缩压和舒张压的谷峰比值(%)分别为63.5%和70.4%.结论:替米沙坦能24h平稳降压,谷峰比满意,阻遏清晨血压上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降压药物.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寻2~4h动态血压监测对正常体检人群高血压病初筛的意义.方法 随机抽取530例正常体检的人群作为受试者,分别采用偶测血压、2~4h动态血压监测及24h动态血压监测三种方法记录血压.结果 该人群2~4h动态血压监测的结果与24h动态血压监测结果相比,二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高血压痛检出率大致相等.而相对门诊偶测血压,检出率优势明显.结论 2~4h动态血压监测因其相对偶测血压较高的高血压痛检出率,相对24h动态血压监测费用较低;耗时较短;高血压痛检出率大致相当,在健康体检人群的常规高血压病初筛中,更容易被接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偶测血压与动态血压在诊断高血压方面哪个更有优越性。方法:对门诊新诊断的高血压患者110例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所得数据通过Foxpro数据库处理,得出2种方法诊断高血压病的符合率。结果:在选择的110例通过偶测血压诊断的高血压病患者中,动态血压监测诊断出高血压病的仅27例,其中男性22例,女性5例。2种方法的符合率约为24.5%。男性符合率34.4%,女性符合率10.9%。结论:偶测血压不能全面反映全天的血压水平及动态变化,存在较大的偶然性;动态血压能连续记录24 h血压变化,了解血压变异性和血压昼夜节律性变化,更具有优越性。因此在诊断高血压方面动态血压较偶测血压更为标准全面,尤其在诊断白大衣高血压方面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5动态血压监测的临床应用 5.1发现高血压或低血压病人 因24小时血压有波动性,偶测血压较易漏诊,而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则有助于发现和确诊高血压、临界高血压或低血压患者。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治疗后偶测血压(CBP)正常的老年高血压患者其24h动态血压情况。方法:对112例经过治疗、CBP正常的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动态血压监测(ABPM),行心脏彩超检查,并与正常血压老年人组对比分析。结果:CBP正常的高血压组在24h、白天、夜间,平均SBP、DBP、血压负荷、左室肥厚比例均高于对照组。昼夜节律存在者比例低于对照组。结论:老年高血压CBP不能完全反应血压实际情况,应根据ABPM调整用药,减少靶器官损害。  相似文献   

11.
卫琪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9,44(12):1608-1613
目的探讨维生素D水平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病人早期24 h动态血各指标变化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PCI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住院病人的临床资料。在病人入院时测量25-羟维生素D[25(OH)D]。使用美国DMS-ABP型动态血压监测仪监测入院时、术后1周及术后4周的24 h动态血压各指标。结果26例病人25(OH)D正常,21例病人25(OH)D不足,33例病人25(OH)D缺乏。白细胞计数水平为缺乏组病人高于其余2组病人(P < 0.05),CRP水平为正常组病人低于其他两组(P < 0.05)。对入院时、术后1周及术后4周的24 h动态血压组内比较显示,3组病人的24 h平均舒张压(24hDBP)、白昼平均收缩压(dSBP)、白昼平均舒张压(dDBP)、夜间舒张压(nDBP)4个指标在3个时间点的24 h动态血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组除上述4个指标外24hSBP在3个时间点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病人的其余各指标在3个时间点的24h动态血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P < 0.01);组间比较显示,25(OH)D缺乏组病人各时间点的24 h动态血压各指标均高于25(OH)D正常组病人(P < 0.05)。入院时25(OH)D水平与入院时、术后1周、术后4周的24 h动态血压指标均呈现负相关(P < 0.05~P < 0.01)。结论维生素D与PCI术后24 h动态血压各指标变化具有相关性。入院时常规补充维生素D可能有利于PCI术后血压调节,维持24 h动态血压平衡。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与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rachial-ankle pulse wave velocity,baP-WV)的关系。方法选择原发性高血压患者313例,根据baPWV值,将其分为两组:baPWV正常组(baPWV<1 400cm/s)87例,baPWV升高组(baPWV≥1 400 cm/s)226例。比较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构成比、血糖、血脂、血肌酐、血尿酸、血压及血压变异性。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baPWV升高组患者的年龄、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24 h平均收缩压、24 h收缩压变异性及24 h舒张压变异性均高于baPWV正常组(P<0.05),代入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24 h平均收缩压、24 h收缩压变异性及24 h舒张压变异性与baPWV呈相关性(P<0.05)。结论高血压患者24 h收缩压变异性和舒张压变异性是影响baPWV的独立因素。  相似文献   

13.
刘茜 《海南医学》2011,22(3):80-82
目的观察拜新同对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BPV)及微量尿蛋白的影响。方法 6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非药物治疗组及拜新同治疗组,用药的第2周末做动态血压监测及检测24h微量尿蛋白(MAU),观察BPV及对肾功能的影响。结果与非药物治疗组相比,拜新同治疗组的收缩压变异性下降(P〈0.05),舒张压变异性改变不明显(P〉0.05),24hMAU明显降低(P〈0.05)。24h收缩压变异性、白昼收缩压变异性与24hMAU含量均呈显著正相关。BPV与高血压性肾脏损害密切相关。结论拜新同可以降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收缩压变异性,且可以降低蛋白尿的水平,具有肾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对改善高血压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30例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5例。观察组患者进行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对照组患者为偶测血压。比较两组患者半年内的服药依从率、血压控制率、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以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服药依从率、血压控制率高于对照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监测1个月、3个月、6个月与监测前比较,观察组生活质量得分均升高(P<0.05),且观察组生活质量得分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 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为临床用药提供合理依据,有效监测血压、控制血压,降低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风险,有助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曹锐红 《吉林医学》2009,30(17):1902-1904
目的:观察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对高血压患者24h动态血压及血压昼夜节律的影响。方法:102例高血压患者根据多导睡眠仪监测结果分为单纯高血压组(53例),高血压合并轻度OSAS组(23例),高血压合并中重度OSAS组(26例),观察各组的动态血压及血压昼夜节律。结果:高血压合并中重度OSAS组、高血压合并轻度OSAS组与单纯高血压组比较,夜间平均舒张压、夜间平均收缩压升高,血压昼夜节律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加剧了高血压患者夜间血压的升高及血压昼夜节律异常,应重视对高血压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行24h动态血压监测。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慢性肾脏病合并高血压(HCKD)患者24 h动态血压的变化,探讨HCKD患者的血压特点。[方法]选择HCKD的非透析患者92例,肾功能正常的原发性高血压(EHC)患者34例,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并对两组患者的24 h、日间、夜间血压平均值、血压负荷值、血压变异性和血压昼夜节律性进行统计分析。[结果]HCKD组患者夜间SBP和DBP的血压平均值,24 h SBP和DBP、夜间SBP和DBP、日间SBP的血压负荷值,24 h、日间、夜间SBP和DBP的变异性均明显高于EH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SBP、DBP夜间下降率EHC组大于HCKD组[(11±12)%vs(2±12)%,(10±7)%vs(3±11)%],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夜间血压平均值、血压负荷值增高,血压变异性增大及血压昼夜节律消失是HCKD病患者的血压特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女性全膝关节置换(TKA)术后不同患肢体位对术后出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9月至2013年11月于本院关节外科行全膝关节置换术且符合实验要求的332例女性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三组。A组(102例):患肢术后髋关节及膝关节伸直位;B组(111例):患肢髋关节屈曲抬高45°,膝关节伸直位;C组(119例):患肢髋关节屈曲抬高45°,膝关节30°屈曲。三组患者均干预24小时并于术后24小时拔除引流,比较三组患者术后24小时和72小时总失血量、隐性失血量、24小时引流量和术后5天皮下淤斑率,并对比术后3天、5天膝关节活动度。结果三组患者术后24小时总失血量、隐性失血量、术后引流量差异有显著性(P〈0.05),三组术后72小时总失血量、隐性失血量差别有显著性(P〈0.05);三组术后5天皮下淤斑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三组患者术后3天、5天膝关节活动度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在女性患者中术后患肢屈髋位与髋关节伸直位相比可减少 TKA 术后总出血量、引流量及隐性失血量,相同屈髋角度下,屈膝30°较膝关节伸直位可减少隐性失血量。所以有理由认为患肢髋关节屈曲抬高45°,膝关节30°屈曲位相对有效地减少TKA术后出血。  相似文献   

18.
背景 血压监测能够帮助高血压患者了解自身血压情况和控制效果,同时也是早期识别高血压异常的一个重要环节。目前社区血压监测方式包括诊室血压、随访血压和24 h动态血压。目的 比较高血压患者24 h动态血压、诊室血压、随访血压的差异及诊断结果的一致性,为推广应用24 h动态血压监测提供经验借鉴。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2018年5月上海市金山工业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管的、接受24 h动态血压监测的169例高血压患者的病历资料。通过电子病历获得其24 h动态血压(昼间血压、夜间血压、24 h平均血压)、诊室血压、随访血压,比较其差异及一致性。结果 差异性分析结果显示,昼间血压、夜间血压、24 h平均血压、诊室血压、随访血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一致性检验结果显示,昼间血压、夜间血压、24 h平均血压、随访血压与诊室血压的一致性均较差(Kappa值<0.400)。结论 要精准监测社区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情况,需要诊室血压、随访血压与24 h动态血压相结合,并注意指导患者进行动态血压监测时正确的监测方法及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24 h动态血压与左心室肥厚及肾功能的关系。方法对52 例高血压患者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超声心
动图、肾功能检测,根据监测结果分为24 h、白昼、夜间平均血压正常和升高组及杓型血压组、非杓型血压组,比较各组超声心动
图各参数及肾功能的变化。比较左心室肥厚(LVH)组和非LVH组动态血压各参数的变化。结果24 h、白昼、夜间平均血压升
高组室间隔厚度(IVST)、左室后壁厚度(PWT)、左室心肌质量(LVM)均明显高于24 h、白昼、夜间平均血压正常组;24 h、夜间平
均血压升高组左室质量指数(LVMI)高于24 h、夜间平均血压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非杓型血压组左心室舒
张末期内径(LVDd)、LVM、LVMI 较杓型组略增大,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LVH组的24 h平均收缩压(24 h SBP)及夜
间平均收缩压(nSBP)均明显高于非LVH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尿蛋白与24 h平均血压的两变量相关性分析结果
显示,尿蛋白与24 h SBP 呈正相关( r= 0.443,P =0.001)。结论高血压患者的夜间血压,尤其是收缩压水平,与左心室肥厚及
肾功能损害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