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世纪70年代中期,吡喹酮的问世开启了血吸虫病化疗的新篇章[1,2].吡喹酮不仅对感染人体的5种血吸虫,即日本血吸虫、埃及血吸虫、曼氏血吸虫、间插血吸虫和湄公血吸虫均有效,而且疗程短(1~2d)、疗效高、不良反应少[ 3].尽管吡喹酮用于治疗血吸虫病长达30余年,但其确切杀虫机制迄今尚未阐明14,5].随着吡喹酮在世界许多国家血吸虫病流行区的长期大量反复使用,虫体是否会在药物选择压力下下产生抗药性引发了广泛关注[6-10].本文从吡喹酮的理化性质、测定方法、抗寄生虫作用、抗血吸虫作用机制、抗药性以及不良反应等方面对2010年吡喹酮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曼氏血吸虫病仍是许多国家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业已报道曼氏血吸虫对最常用的化疗药物吡喹酮可产生部分抗药性。因此,作为控制血吸虫病的途径之一的疫苗应用将对该病的根治发挥巨大作用。迄今为止已鉴定几种候选疫苗对尾蚴攻击感染显示显著的  相似文献   

3.
本文概述了针对在北塞内加尔地区曼氏血吸虫已对吡喹酮产生抗药性这一假设所做的深入现场调查的结论.  相似文献   

4.
吡喹酮对血吸虫成虫有很强的杀伤力,但对虫卵的作用尚未取得一致的意见。脑型血吸虫病,主要与虫卵毒素的分泌及虫卵肉芽肿的形成有关。为此,作者研究了吡喹酮不同疗程对曼氏血吸虫虫卵的影响,并探讨了吡喹酮用于脑型血吸虫病的可行性。实验用小鼠,每鼠感染曼氏血吸虫波多黎各株尾蚴200条,7周后,选择每克粪便虫卵在100个以上的阳性鼠作为观察对象。将感染度相似的动物分配在同一实验组内。实验一:共4组,每组10个鼠。1.吡喹酮60mg/kg  相似文献   

5.
本文概述了针对在北塞内加尔地区曼氏血吸虫已对吡喹酮产生抗药性这一假设所做的深入现场调查的结论。  相似文献   

6.
自 1918年临床上首次用酒石酸锑钾治疗血吸虫病 ,至 80年代早期 ,先后有锑类、硫杂蒽酮类、硝唑咪、奥杀尼喹、硝基呋喃类、六氯对二甲苯、敌百虫、吡噻硫酮、吡喹酮和青蒿素等药物应用或试用于治疗血吸虫病 ,但迄今仍在应用的只有奥杀尼喹和吡喹酮两种。奥杀尼喹仅有抗曼氏血吸虫作用 ,且易诱导抗性 ,而吡喹酮不仅对人体 5种血吸虫病均有效 ,而且疗效高、疗程短和不良反应少 ,故吡喹酮已成为目前治疗各种血吸虫病的首选药物。吡喹酮的有效性基本解决了血吸虫病的化疗问题。但近年来 ,继实验室成功地诱导曼氏血吸虫产生吡喹酮抗性后 ,在非洲…  相似文献   

7.
业已证实,吡喹酮治疗曼氏、埃及和日本血吸虫病具有良好疗效。为了进一步评价吡喹酮治疗间插血吸虫病的效果,作者在加蓬对吡喹酮与当地常用的药物硝唑咪治疗间插血吸虫病的效果进行了比较。观察对象为感染间插血吸虫的住院患者及在校儿童。患有  相似文献   

8.
国外吡喹酮临床研究的一些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吡喹酮已广泛用于各种吸虫病和线虫病治疗。现将近几年来国外临床研究方面的进展综述如下。 一、血吸虫病 吡喹酮对寄生人体的五种血吸虫——日本、埃及、曼氏、湄公与间插血吸虫,均有良好疗效,对不同地理株血吸虫的疗效无明显差别。埃及与曼氏血吸虫混合感染、尿中排间插血吸虫与埃及血吸虫杂交卵的患者和耐羟氨喹和/或海蒽酮的巴西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发现经羟氨喹反复治疗的病人中分离出的曼氏血吸虫株对羟氨喹已产生抗性,而对吡喹酮敏感;因此作者对吡喹酮作为治疗晚期肝脾型血吸虫病的替代药物进行了评价。作者用吡喹酮治疗15名10~55岁男性埃及人。治疗对象的选择标准是脾在肋缘下超过5cm,2次曼氏血吸虫虫卵计数的平均数≥100个/g粪便。除1例肝萎缩外,所有  相似文献   

10.
目前虽采用化疗药吡喹酮控制曼氏血吸虫感染,但考虑到吡喹酮的耐受性及耐药性问题,临床上仍须有新的治疗药物。蒿甲醚是抗疟药青蒿素的衍生物,能杀死日本血吸虫未成熟的虫卵,使感染率下降。实验研究表明它具有抗曼氏血吸虫感染的作用,本文报道了用蒿甲醚预防曼氏血吸虫感染的随机双盲对照试验。该实验在科特迪瓦西部的一个曼氏血吸虫病流行区进行,有354名学龄  相似文献   

11.
锌和铜是两种主要的微量元素,它们在肝组织中的浓度相对较高。本文作者观察了曼氏血吸虫对慢性曼氏血吸虫病人血中铜和锌微量元素的作用及吡喹酮对其血中水平的影响。 将40例伴有或不伴有肝脾肿大的曼氏血吸虫病患者分成A、B两组。一次口服40mg/kg吡喹酮,A组为20例单纯性肠道  相似文献   

12.
目的测定日本血吸虫中国大陆主要流行区现场分离株虫卵、毛蚴和尾蚴阶段对吡喹酮的敏感性,为建立日本血吸虫吡喹酮敏感性检测技术提供基础。方法分别从中国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苏和云南6省日本血吸虫病流行区病人粪便标本中分离虫卵,建立日本血吸虫现场分离虫株;采用实验室已有的3株曼氏血吸虫株为对照。将各虫株虫卵分别孵育于5×10-6、10-6、5×10-7、l0-7mol/L吡喹酮溶液中24 h后移至清水孵化,观察虫卵的孵化率。将各虫株毛蚴分别暴露于5×10-6、   10-6、5×10-7、10-7mol/L吡喹酮溶液中,0、1、5 min后观察比较毛蚴的运动及形态学变化。将各虫株尾蚴分别暴露于 10-5、6×10-7,4×10-7、10-7 moI/L吡喹酮溶液中,0、20、40、60、80、100 min后,解剖镜下观察尾蚴的泳动、收缩和断尾率的变化。并将结果与曼氏血吸虫株进行比较。结果 经10-6,5×10-7、10-7 mol/L吡喹酮溶液中24 h后,日本血吸虫虫卵的孵化率分别为0. 52%、11. 90%和49.15%,曼氏血吸虫分别为4.17%、31. 37%和92. 53%。当暴露于10-6 mol/L 吡喹酮1 min后,日本血吸虫毛蚴的变形率为100.00%,曼氏血吸虫为55. 73%;当分别暴露于5×10-7、10-7mol/L吡喹酮5 min后,日本血吸虫毛蚴的变形率为96. 82%和21. 80%,曼氏血吸虫毛蚴为21. 80%和0。当暴露于10-5 mol/L吡喹酮中40 min,日本血吸虫尾蚴的断尾率为96. 75%,曼氏血吸虫为28. 30%;暴露于4×10-7mol/L吡喹酮中100 min,日本血吸虫尾蚴的断尾率为95. 82%,曼氏血吸虫为11. 40%;当暴露于l0-7mol/L吡喹酮中80 min,日本血吸虫尾蚴的断尾率为29. 65%,曼氏血吸虫尾蚴为0。结论 日本血吸虫各现场分离株间在虫卵、毛蚴和尾蚴阶段财吡喹酮的敏感性无明显差异,但均明显高于曼氏血吸虫。研究提示,将毛蚴移人5×l0-7mol/L吡喹酮溶液中1 min,镜下观察其变形率,可作为日本血吸虫对吡喹酮敏感性的观察指标,可用于现场判断病人化疗失败的原因是否是由于吡喹酮不敏感株产生所引起。将尾蚴移入 4×10-7 mol/L吡喹酮溶液中80~100 min,镜下观察其断尾率,可用于螺体内虫株吡喹酮敏感性监测。  相似文献   

13.
Rogers和Buedjng(1971)曾报告感染曼氏血吸虫的小鼠和仓鼠对海蒽酮产生抗药性。最近作者看到两例经过海蒽酮和硝唑咪治疗的血吸虫病患者亦有这种现象。  相似文献   

14.
目前已有大量文献报道了吡喹酮,但有关低于30mg/kg的小剂量治疗曼氏和埃及血吸虫病效果的报道则很少。作者在位于津巴布韦东南部的一个埃及和曼氏血吸虫并存的高流行区的一所学校  相似文献   

15.
血吸虫对吡喹酮的抗药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吡喹酮是高效、低毒的口服抗血吸虫首选药物,自1970年代研制出至今,已被大规模反复用于现场30余年。血吸虫是否会在药物选择压力下对吡喹酮产生抗药性已引起了高度关注。该文对血吸虫抗药性的定义、吡喹酮抗药性的实验和现场研究近况、抗药性产生机制、血吸虫对吡喹酮敏感性的检测、抗药性产生的相关因素及控制措施等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吡喹酮是一种对人体5种主要血吸虫病(曼氏、埃及、湄公、间插与日本血吸虫病)都非常有效的药物。全球已对1亿多例血吸虫感染者及有疫水接触史的可能感染者用吡喹酮进行了治疗,积累了极为丰富的经验。该文概述自吡喹酮问世以来国外用吡喹酮治疗几种血吸虫病的效果、副反应及吡喹酮在几个主要流行国家(埃及、巴西、老挝、印度尼西亚、菲律宾)防治规划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索曼氏血吸虫吡喹酮抗性的遗传性状和传播规律。方法 以 W1特异性序列为引物 ,采用直接 PCR技术鉴别出单性克隆尾蚴的性别 ;用曼氏血吸虫吡喹酮抗性株和敏感株单性尾蚴感染远交系 CD1 鼠 ,进行血吸虫抗性株与敏感株的杂交实验 ;采用体外虫卵、毛蚴和尾蚴吡喹酮敏感性检测法 ,评价 F1 和 F2 代虫体吡喹酮抗性水平。结果 吡喹酮抗性株和敏感株杂交 F1 和 F2代均表现出抗性株特征。结论 曼氏血吸虫吡喹酮抗性性状可能系显性遗传  相似文献   

18.
曼氏血吸虫感染是一个世界性的公共卫生问题。巴西约有 80 0 - 1 0 0 0万人被感染 ,约 30 0 0万人受感染的威胁。约有 4 %的未治愈的曼氏血吸虫病患者会发展成肝脾型患者。在曼氏血吸虫流行区 ,化疗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在非洲和美洲 ,奥沙尼喹和吡喹酮是目前仅有的治疗血吸虫病的药物。但经其治疗后 ,通过粪检和直肠活检 (定量卵谱 )两种不同的方法评估的治愈率有很大的差异。该研究主要有两个目的 :一是与安慰剂对照 ,通过前瞻性的 3组随机临床实验比较奥沙尼喹和吡喹酮对曼氏血吸虫的临床治疗情况 ;二是通过定性和定量方法比较病原学粪检方…  相似文献   

19.
新近研究显示,曼氏血吸虫成虫糖脂提取物可被曼氏及埃及血吸虫感染者血清特异性IgG抗体识别,表明这些糖脂可能在对血吸虫的免疫应答中起着积极作用。为了解血吸虫感染者对血吸虫糖脂的抗体应答特征,以及进一步阐明针对这些糖脂的抗体在保护性免疫应答中的作用,作者检测了埃及血吸虫病人及经吡喹酮治疗后2年对再感染易感和具抵抗力的患者血清特异性抗体。  相似文献   

20.
作者应用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了吡喹酮(消旋吡喹酮,译者注)、左旋吡喹酮和右旋吡喹酮对日本血吸虫和曼氏血吸虫雌雄虫的皮层及生殖器官超微结构的损害。取5周龄的雄性ICR小鼠,每鼠经皮肤感染30条日本株的日本血吸虫尾蚴,或通过浸尾法每鼠感染100条波多黎各株曼氏血吸虫尾蚴。动物于感染后35天,分别一次口服左旋吡喹酮、右旋吡喹酮或吡喹酮,剂量为500mg/kg,并于服药后1、3和7天处死,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