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促进腹部手术后肠麻痹恢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术后肠麻痹(Postoperative Ileus,POI)是大多数腹部手术后常见的不良应激反应,能够加重术后病人不适感,延缓康复。在过去许多研究中,大量方法已证实能减少POI发生及持续时间,如胸段硬膜外麻醉镇痛,胃肠促动力药、缓泻药,腹腔镜技术, 咀嚼口香糖,外周阿片受体拮抗剂,术后早期经口进食以及避免常规鼻胃管减压、过量补液和阿片制剂的使用等。其中一些方法被快速康复外科(Fast Track Surgery, FTS)整合并应用后,使开腹及腹腔镜手术后的大多数患者POI时间缩减至24-48h。大多数上腹部手术以及急诊腹部手术,尚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3.
中西医结合腹部术后胃肠动力紊乱临床研究   总被引:25,自引:4,他引:21  
腹部手术可引起胃肠功能紊乱 ,出现暂时性肠麻痹 ,肠道功能抑制时间越长 ,肠道液体及积气越多 ,从而出现肠管扩张和腹胀 ,不利于机体的恢复 ,甚至引起肠粘连梗阻、吻合口瘘等严重并发症。而久置胃管行胃肠减压 ,又易造成咽喉、食道的损伤和呼吸道感染。因此 ,促进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的早期恢复、减少并发症是腹部外科医生的一项重要工作。任何腹部手术都可以导致腹腔内诸多脏器运动功能的紊乱。当前 ,除泌尿系统外 ,比较多的研究和报道还是集中在胃肠道和胆道运动功能的紊乱。现将近年中西医结合对腹部术后胃肠动力紊乱在临床方面的研究综述…  相似文献   

4.
红霉素促进腹部手术后肠蠕动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红霉毒作为抗生素应用于临床以来,其胃肠道的副作用从一开始就被注意到,作者利用它的副作用把它作为胃肠道的促动力药进行临床研究。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静脉输注利多卡因对开腹手术患者术后镇痛效果及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择60名ASA Ⅰ~Ⅲ级择期行腹部手术的患者,应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完全随机化分组分为3组,每组20人:L1组、L2组、S组.采用双盲法,诱导时,L1组诱导时静注1.5 mg/kg利多卡因后按2 mg·kg-1·h-1的速度维持至术毕,术后以...  相似文献   

6.
腹部手术后如何促进和加快胃肠功能的恢复是一个重要问题。为了使腹部手术后患者的胃肠功能尽早恢复,有利于胃肠黏膜功能的恢复,减少细菌移位引起的并发症,减少肠粘连的发生,我院2004年12月~2005年5月间,对术后患者予以泰士WCH型胃肠起搏器,观察胃肠起搏器对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肠动散敷脐促进腹部术后肠蠕动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肠粘连是腹部手术后常见并发症 ,有资料报道 ,腹部外科手术后约 90 %发生粘连 ,部分病人发生粘连性肠梗阻[1] ,粘连性肠梗阻的总死亡率 8%~13% [2 ] 。因此 ,尽早恢复肠蠕动功能 ,有助于腹部术后患者康复。目前临床方法多种 ,如针刺、理疗、按摩、注射药物等等 ,但均有不足之处 ,而用中药外治具有一定优势。 1998年 9月— 2 0 0 1年 10月 ,我院外科及妇产科应用自拟肠动散敷脐促进术后肠蠕动 ,取得明显效果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12 7例均为本院外科及妇产科手术后的患者 ,随机分为对照组、中药组、理疗组 ,见表1。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分析开腹消化道手术后发生延迟性肠麻痹(PPOI)对术后住院时间、医疗花费等的不良影响程度。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0月—2018年11月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友谊医院普外科行开腹消化道手术的126例消化道肿瘤患者资料,根据奥克兰大学提出的PPOI诊断标准,将纳入患者分为PPOI组( n=14)和非P...  相似文献   

9.
通肠汤对腹部术后恢复胃肠功能的观察武警河南总队医院外科(郑州050052)赵国强赵玉亭任德斌卫军李银华从1992年12月~1995年7月对100例腹部手术病人应用以大黄为主的通肠汤,观察对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治疗组...  相似文献   

10.
目的:讨论通腑汤配合中药足浴治疗妇科腹部手术术后肠功能恢复的情况。方法:80例妇科手术术后病人随机分为4组,A组应用通腑汤配合足浴治疗,B组应用通腑汤治疗,C组应用足浴治疗,D组应用西医标准治疗,比较各组疗效。结果:4组在肛门排气、排便时间上相比较,A组均明显早于B、C、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C组分别与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通腑汤配合足浴更能有效缩短妇科腹部手术后肛门排气、排便时间,从而促进术后肠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1.
肠运动存在昼夜节律,表现为白天活跃,夜间减弱或消失,这是一种内生性的、由时钟基因控制的生物节律。肠运动节律既可与中央节律保持高度一致,也可独立于中央节律而对外周环境刺激做出反馈。外科手术会破坏肠运动的昼夜节律,而围手术期合理使用褪黑素、五羟色胺(5-HT)受体激动剂和非甾体类解热镇痛药等药物则有助于促进此节律的恢复。外科医生了解肠运动节律的机制,有助于加深术后肠麻痹(POI)的认识,再基于时辰药理学,在合适的时机以适宜的剂量给药,或许能进一步缩短POI时间,促进肠运动功能尽早恢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胃肠起搏器对促进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将40例腹部手术病人随机分成两组,一组(17例)在常规治疗的前提下行胃肠起搏治疗,一组(23例)只行常规治疗,未给予胃肠起搏治疗.结果:两组首次肛门排气时间均值分别为X1=27.52h和X2=47.09h,标准差分别为S1=12.08和S2=21.49,在统计学上差异有显著性(P<0.001).结论:胃肠起搏可促进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如何促进老年患者腹部手术后胃肠动力的尽早恢复。笔者将63例老年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1)观察组,31例。胃、十二指肠消化性溃疡患者17例,胃癌患者14例。(2)对照组,32例。溃疡病和胃癌患者分别为14,18例。试验组术后分别给予胃复安、氯波比利及开塞露等协同治疗,对照组按一般术后常规处理。结果治疗组中的溃疡病和胃癌手术者肠鸣音恢复时间分别为(11.94±3.85)h,(16.92±2.89)h;对照组分别为(22.62±3.79)h,(25.78±3.52)h。治疗组的溃疡病和胃癌手术患者术后排气恢复时间分别为(28.32±9.66)h,(27.64±6.99)h,对照组分别为(40.11±5.18)h,(43.27±4.27)h,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提示合理的联合应用胃复安、氯波比利及开塞露可促进老年患者腹部手术后的胃肠动力早期恢复。  相似文献   

14.
腹部手术后应用西沙必利促进胃肠动力恢复的对比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腹部无胃肠吻合口的手术病例80例,随机分组,治疗组应用西沙必利(Cisapride)促进胃肠动恢复,对照组自然恢复。结果显示治疗组肠鸣音恢复时间平均提早21h,肛门排气时间平均提早22h,腹胀程度平均减轻0.8个等级,差异有显著性(P<0.001)。认为西沙必利对术后胃肠动力障碍有明显疗效。推测对预防肠粘连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不同麻醉下胆囊切除术后早期的胃肠动力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不同麻醉下胆囊切除术对术后胃肠动力的影响,采用胃肠测压法记录胃肠移行性动力复合波(MMC),对20例单纯胆囊切除术患者(全麻和硬膜外麻醉各10例)术后早期的胃肠动力变化进行了观察。结果:两组病例术后早期MMC活动均消失,术后胃肠动力的恢复远较传统认为的快。术后0.5~2小时小肠MMC重新出现,胃MMC在术后5.5~14小时恢复,术后22~43小时MMC完全恢复正常。进食能使术后早期MMC转变为消化期活动形式。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胃肠动力恢复的各项指标发现,在全麻或硬膜外麻醉下进行手术,其术后胃肠动力的恢复过程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6.
针刺加复方承气汤促进腹部术后肠功能恢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4年5月~1997年6月,我们以中药复方承气汤术后结肠给药结合穴位针刺,对比观察110例腹部术后肠功能恢复情况,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本组110例均行手术治疗,术后随机分为中医治疗组及对照组。1.1.1 中医治疗组 60例中,男40例,女20例,年龄25~74岁。其中胃癌36例,溃疡病12例,肝癌8例,胆石症2例,肠梗阻2例。1.1.2 对照组 50例中,男32例,女18例,年龄23~66岁。其中胃癌29例,溃疡病11例,肝癌6例,胰腺癌1例,肠梗阻3例。2 治…  相似文献   

17.
目前围手术期术后胃肠动力快速康复是临床研究的热点和难点,针对术后胃肠动力障碍处理的有效措施仍存在不足。Cajal间质细胞(ICC)是胃肠运动的起搏细胞,其特异性表达c-Kit蛋白。c-Kit是ICC存活、表型发育与维持功能所必需的,其表达减少可使ICC数量减少,引起胃肠平滑肌运动功能障碍。鉴于ICC在胃肠运动调控中的重要作用,近年来关于ICC在很多内科胃肠功能障碍性疾病中的研究已开展很多,但ICC在围手术期术后胃肠动力方面的研究却极少。与其在内科胃肠功能障碍性疾病的作用机制不完全相同,其主要区别是手术的影响、多种麻醉剂对肠道运动的抑制、术后全身状况改变如营养不良和炎症反应、感染等因素。本文主要对ICC与围手术期术后胃肠动力的关系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Meta分析的方法探讨中药外敷对腹部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期刊数据库(VIP)、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anfang)、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美国医学在线(PubMed)数据库关于中药外敷促进腹部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随机对照试验(RCT)研究文献,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21年11月1日,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对相关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后,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6篇文献,包括2 628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中药外敷组在缩短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方面,SMD=-10.06,95%CI [-11.56,-8.57],P<0.001;在缩短术后首次排便时间方面,SMD=-11.92,95%CI [-15.54,-8.29],P<0.001;在缩短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方面,SMD=-7.50,95%CI [-10.01,-4.99],P<0.001;在临床疗效方面,试验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RR=1.34,95%CI [1.21,1.47],P<...  相似文献   

19.
中药外敷促进术后胃肠动力恢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腹部外科手术后胃肠动力不足,甚至出现肠麻痹、胃扩张或胃瘫、肠梗阻等.中医认为"六腑以通为用",腹部大型手术后,病人元气受损,津液耗伤,气机不畅,促进胃肠动力、恢复胃肠蠕动是解决"通".的根本.近3年来,我们应用中药外敷的方法促进胃肠动力恢复,报告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