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47 毫秒
1.
目的探讨体表胃肠蠕动刺激器在腹部术后病人的早期应用价值。方法将2007年1月至2008年12月收治的60例进行腹部手术的病人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研究组术后6h始予以体表胃肠蠕动刺激器治疗,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比较两组的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术后首次排便时间、术后腹腔内压、术后症状积分等指标。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的术后肠呜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术后首次排便时间、术后腹腔内压、术后症状积分分别为(27.7±9.4)h与(39.3±13.4)h、(48.4±9.3)h与(64.2±9.0)h、(53.4±4.3)h与(79.2±9.0)h、(0.3±0.1)kPa与(0.6±0.2)kPa、(10.2±5.7)分与(19.5±9.0)分,两组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部术后早期应用体表胃肠蠕动刺激器能有效促进病人胃肠动力的恢复。  相似文献   

2.
下肢屈曲活动和腹部按摩促进胃肠蠕动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44,自引:4,他引:40  
选择 132例粘连性肠梗阻再手术病人 ,随机分为观察组 (除常规护理外 ,采用下肢主动或被动屈曲活动和腹部按摩 )和对照组 (采用常规护理方式 )。观察两组病人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和炎性肠梗阻的发生率。结果表明 :观察组病人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和肛门排气时间较对照组明显提前 (P<0 .0 1) ;炎性肠梗阻的发生率明显降低 (P<0 .0 5 )。提示 :下肢屈曲活动和腹部按摩可阻止肠间袢的粘连 ,促进胃肠蠕动 ,减少粘连性肠梗阻的发生 ,从而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如何促进老年患者腹部手术后胃肠动力的尽早恢复。笔者将63例老年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1)观察组,31例。胃、十二指肠消化性溃疡患者17例,胃癌患者14例。(2)对照组,32例。溃疡病和胃癌患者分别为14,18例。试验组术后分别给予胃复安、氯波比利及开塞露等协同治疗,对照组按一般术后常规处理。结果治疗组中的溃疡病和胃癌手术者肠鸣音恢复时间分别为(11.94±3.85)h,(16.92±2.89)h;对照组分别为(22.62±3.79)h,(25.78±3.52)h。治疗组的溃疡病和胃癌手术患者术后排气恢复时间分别为(28.32±9.66)h,(27.64±6.99)h,对照组分别为(40.11±5.18)h,(43.27±4.27)h,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提示合理的联合应用胃复安、氯波比利及开塞露可促进老年患者腹部手术后的胃肠动力早期恢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舒适护理对促进腹部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随机将接受腹部手术的68例患者分为2组,每组34例。对照组围手术期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应用舒适护理干预。比较2组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胃管拔除时间及术后腹胀、便秘发生率和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及腹胀、便秘发生率均少于对照组,对护理工作满意率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适护理可促进腹部手术患者术后胃肠蠕动功能的早期恢复,减少患者术后腹胀、便秘发生率,提高手术效果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老年糖尿病患者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情况。方法:对5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组) 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状况进行观察,并随机抽取50例老年非糖尿病患者(对照组) 腹部手术患者进行对照。结果:糖尿病组患者术后肠鸣音恢复、肛门排气时间分别为(47.88±3.97)h,(77.20±4.52)h; 对照组分别为(35.10±2.18)h,(59.94±3.00)h; 两组排便、拔胃管、进食时间及食欲状况、腹胀发生率等,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P<0.05)。结论:老年糖尿病患者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长,且多有胃肠道症状,临床治疗应予重视。  相似文献   

6.
术后持续镇痛对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探讨术后持续镇痛对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将120例择期大、中型腹部手术后的病人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60例)采用硬膜外持续镇痛,对照组(60例)采用间断肌内注射镇痛剂,观察并记录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结果:实验组肠鸣音恢复时间为(50.50±2.48) h,对照组为(43.58±3.86) h;实验组肛门排气时间为(58.54±2.47) h,对照组为(51.27±3.80) h,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均P>0.05).表明术后持续镇痛不影响胃肠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腹腔镜直肠癌保肛手术中应用高频电铲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05年3月至2007年5月间使用高频电铲成功进行腹腔镜保肛手术的直肠癌患者28例,分别对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盆腔引流量、肛门排气时间、疼痛程度以及手术并发症等指标进行观察和记录。结果手术时间(178.6±25.3)min、术中出血量(62.6±40.5)ml、术后盆腔引流量:术后1d(90.5±27.1)ml、术后3d(5.4±4.6)ml、肛门排气时间(33.0±5.4)h、疼痛程度(VAS):术后1d(5.52±1.29)、术后3d(2.42±1.06)、吻合口瘘1例、切口感染1例。随访1~26月无肿瘤复发及肠梗阻患者。结论高频电铲是一种非常实用的工具,应用于腹腔镜直肠癌保肛手术是安全可行的,并可以降低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8.
腹部手术后应用西沙必利促进胃肠动力恢复的对比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腹部无胃肠吻合口的手术病例80例,随机分组,治疗组应用西沙必利(Cisapride)促进胃肠动恢复,对照组自然恢复。结果显示治疗组肠鸣音恢复时间平均提早21h,肛门排气时间平均提早22h,腹胀程度平均减轻0.8个等级,差异有显著性(P<0.001)。认为西沙必利对术后胃肠动力障碍有明显疗效。推测对预防肠粘连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艾灸疗法对开腹手术后肠蠕动功能恢复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艾灸疗法对促进开腹手术后肠蠕动功能恢复的疗效。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60例(艾灸足三里、涌泉、上巨虚、合谷),对照组60例(常规治疗护理组)。观察记录两组患者的肠鸣音出现的时间和肛门排气的时间及患者腹胀程度。结果实验组肠鸣音恢复时间和肛门首次排气时间分别为37.35±1.391h和50.05±2.523h,对照组肠鸣音恢复时间和肛门首次排气时间分别为56.25±1.250h和89.73±1.931h,实验组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艾灸疗法对促进开腹手术后肠蠕动功能恢复具有临床意义,方便易行,无副作用。  相似文献   

10.
[摘要]目的探讨超声药物透入治疗技术对结直肠癌手术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及护理策略。方法将180例结直肠癌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安慰剂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进行前瞻性对比研究。在常规治疗、基础护理相同的情况下,观察组使用超声药物(胃肠宁片)透入治疗,安慰剂组采用不加入药物的超声治疗,对照组未使用超声治疗,观察3组患者术后肠鸣音恢复、肛门排气排便等胃肠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安慰剂组和对照组的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首次排气、排便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其中观察组恢复最快,安慰剂组次之,对照组最慢。结论术后使用超声药物透入治疗可促进患者肠鸣音恢复及排气排便,加快肠功能恢复,加速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困难腹腔镜下肾切除手术进行探索,并观察转手助腹腔镜与转开放手术的术中与术后临床指标,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1999年12月至2006年11月行各类腹腔镜下肾切除手术273例,23例因出血、粘连、肿瘤侵犯周围脏器等原因改变手术方式。其中转手助腹腔镜手术组12例,男8例,女4例,年龄19-73岁,平均52岁,左侧7例,右侧5例;转开放手术组11例,男6例,女5例,年龄32-68岁,平均48岁,左侧5例,右侧6例。观察2组改变手术方式后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起床活动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等指标。结果转开放组1例死亡,其余病例均顺利完成。转手助腹腔镜组改变手术方式后手术时间为(40.1±12.5)min,术中出血量(377±311)ml,切口长度(6.2±2.7)cm,肛门排气时间(2.2±0.6)d,下床活动时间(2.2±1.1)d,术后住院时间(5.4±1.6)d;转开放手术组改变手术方式后手术时间(80.2±37.6)min,术中出血量(854士306)ml,切口长度(19.8士2.5)cm,肛门排气时间(2.5±0.5)d,下床活动时间(4.2±0.8)d,术后住院时间(10.2±2.9)d。与转开放组相比,转手助腹腔镜组在改变手术方式后手术时间、出血量、切口长度、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方面均有明显优势(P〈0.01)。结论腹腔镜下肾切除手术遇到困难时,转手助腹腔镜手术可作为一项安全合理的选择,较转开放手术出血少、创伤小,恢复快。  相似文献   

12.
腹腔镜和开腹结直肠癌根治术对胃肠功能影响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腹腔镜和开腹结直肠癌手术对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 149例结直肠癌患者,采用腹腔镜根治术73例,开腹手术76例,两组患者术后均未常规放置胃管,利用放射免疫法测定两组患者手术前和手术后24、48及72h血浆胃动素(MTL)水平,并观察术后肠鸣音恢复和首次肛门排气时间.结果 术前两组血浆MTL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手术组术后24、48h血浆MTL水平较术前明显下降(P〈0.001),术后72h基本恢复正常(P=0.353);开腹手术组术后24、48及72h血浆MTL水平均较术前明显下降(P〈0.01);腹腔镜手术组48、72h血浆MTL水平显著高于同时期开腹手术组(P〈0.05).腹腔镜手术组肠鸣音恢复时间及术后排气时间较开腹手术组明显提前(P〈0.01).开腹手术组术后需重插胃管的患者明显多于腹腔镜手术组(P=0.043).结论 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对胃肠功能的影响明显小于开腹结直肠癌根治术.  相似文献   

13.
腹腔镜手术治疗老年良性妇科疾病的价值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在老年妇科良性疾病中的应用价值及安全性。方法比较2001年1月~2006年12月27例腹腔镜手术(腹腔镜组)与25例开腹手术(开腹组)的临床资料。结果腹腔镜组手术时间(20.0±7.9)min明显短于开腹组(44.0±7.2)min(t=-11.419,P:0.000);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21.9±20.0)m1明显少于开腹组(62.6ml±29.4)(t=-5.875,P:0.000);腹腔镜组术后病率3例明显少于开腹组12例(,:8.606,P:0.001);腹腔镜组术后排气时间(13.9±2.9)h明显短于开腹组(23.4±4.3)h(t=-9.404,P=0.000);腹腔镜组住院时间(7.6±0.9)d明显少于开腹组(10.2±1.2)d(t=-8.882,P=0.000)。结论重视老年患者术前合并症的治疗,术中术后加强监护,腹腔镜是老年妇科疾病手术治疗理想的术式。  相似文献   

14.
腹腔镜与开腹全子宫切除术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腹腔镜全子宫切除(total laparoscopic hysterrectomy,TLH)的临床价值. 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5年11月~2006年10月38例TLH与40例开腹全子宫切除术的临床资料,比较2种手术方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病率、肠功能恢复、住院日情况. 结果 腹腔镜组手术时间(85.8±13.8)min明显短于开腹组(99.9±9.3 )min(t=-5.293,P=0.000);腹腔镜组出血量(105.8±32.4)ml明显少于开腹组(166.0±67.4)ml (t=-4.930, P=0.000);腹腔镜组术后病率3例明显少于开腹组15例(χ^2=9.270, P=0.002);腹腔镜组术后排气时间(26.2±4.2)h明显短于开腹组(40.5±4.9)h (t=-13.601, P=0.000);腹腔镜组术后住院时间(6.8±0.9)d明显短于开腹组(10.6±0.8)d (t=-19.612, P=0.000).术后6个月随访开腹组2例切口愈合不良,2例阴道残端肉芽增生,腹腔镜组1例阴道残端肉芽增生,余无并发症. 结论腹腔镜全子宫切除较开腹全子宫切除的优势明显,如果腹腔镜下操作技巧熟练,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是一种理想的术式.  相似文献   

15.
经尿道选择性绿激光汽化治疗前列腺增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尿道选择性绿激光前列腺汽化术(PVP)治疗BPH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川PVP治疗BPH患者156例,并对手术前后相关指标进行比较观察。结果:156例手术均顺利,手术时间平均(44.5±23.8)min,术中出血量(43.2±16.4)ml,无输血病例。术后32例未留置尿管,余124例留嚣尿管时间12~36h,平均(15.2±4.6)h;拔除尿管后排尿均通畅,无尿失禁等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4~14个月,围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由术前28.6±2.4下降至术后6.4±0.6,最大尿流率由术前平均(5.3±0.5)ml/s升至术后(19.1±1.8)ml/s;生活质量评分(QOL)由术前平均5.4±0.6下降至术后1.2±0.7,剩余尿量山术前(254.6±69.7)ml下降至术后(20.5±4.6)ml。手术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VP治疗BPH疗效显著,并发症少。安全性高,是一种理想的微创手术。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腹部手术之后为患者提供呼吸训练对于促进肛门排气的具体护理措施与效果。方法对于本院在过去一年之内所收治的接受腹部手术治疗患者资料100例施行分析,所选患者根据入院顺序对其施行分组,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给予研究组患者呼吸训练,对比两组患者手术之后的首次肛门排气时间以及肠鸣音恢复时间,将所的各项数据施行统计学计算。结果两组患者接受不同护理措施之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以及肠鸣音恢复时间对比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中给予腹部手术患者呼吸训练护理措施,能够显著促进患者手术之后肛门排气时间,对于腹部手术之后患者肠鸣音功能的恢复效果非常有利,应该给予大力的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不同的术后镇痛方法对术后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根据术后镇痛方式的不同将10 0例胃肠手术患者随机平均分为 4组 :传统哌替啶肌注组 (IM组 )作为对照组 ;另外 3组采用自控硬膜外镇痛法 ,B组用药为布比卡因 ;M组为吗啡 ;BM组为布比卡因复合吗啡。记录各组患者的术后镇痛效果、肠鸣音恢复情况、肛门排气时间、恶心、呕吐等。结果 M和BM组镇痛效果明显优于IM或B组 (P <0 0 1) ;B组布比卡因用量显著多于BM组 (P <0 0 1) ,术后肠鸣音恢复、肛门排气明显早于其他 3组 (P <0 0 1) ;与传统肌注哌替啶镇痛IM组比较 ,M和BM组患者术后肠鸣音恢复、排气时间基本相同 (P >0 0 5 )。结论 患者自控硬膜外吗啡或混合低浓度布比卡因用于胃肠手术后镇痛效果良好 ;与传统的肌注镇痛比较 ,对术后肠功能恢复无明显影响 ;自控硬膜外单纯低浓度布比卡因镇痛有促进术后肠功能恢复的效应 ,但术后镇痛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   

18.
【摘要】〓目的〓探讨微波热疗法在腹部手术术后康复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4年1月~11月在我院进行腹部手术的患者,分成治疗组(99例)和对照组(100例),治疗组在常规术后处理的基础上于术后24 h增加腹部微波热疗,记录两组术后肠鸣音恢复、肛门排气、切口愈合及住院时间,并观察记录两组患者切口疼痛评分、镇痛剂应用、切口感染及脂肪液化等数据。结果 ①治疗组上消化道溃疡穿孔、阑尾炎及胆结石/胆囊炎术后肠鸣音恢复、肛门排气及切口愈合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阑尾炎及胆结石/胆囊炎术后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治疗组腹部肿瘤术后切口愈合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而两组在腹部肿瘤术后肠鸣音恢复与肛门排气时间无明显差异,两组在上消化道溃疡穿孔及腹部肿瘤术后住院时间无明显差异。②治疗组各项术后切口疼痛评分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使用镇痛药物例数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除了治疗组仅阑尾炎术后切口脂肪液化及感染较对照组明显减少外,其余各项术后切口脂肪液化及感染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结论〓微波疗法对腹部术后切口疼痛、肠道功能恢复及切口愈合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光选择性汽化术治疗BPH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60例BPH患者行选择性光汽化术治疗,观察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留置导尿时间,以及记录并计算手术前后IPSS、QOL~Qmax及术后并发症等指标的差异。结果:手术时间32-86min,平均(55±20.1)min,术中出血量(30±15.1)ml,无一例输血,术后留置导尿管时间18-60h,平均(30±20.7)h,拔除导尿管后2例出现短暂的尿失禁,3例出现轻度的血尿。术后4周复查,Qmax由术前的(5.9±4.1)ml/s改善为(20.1±2.3)ml/s。IPSS由术前的(25.2±3.8)分降至(10.2±0.9)分,其中57例的平均住院时间为4.6天。结论:经选择性光汽化术(PVP)是治疗BPH的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手术,它具有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恢复快的优点。  相似文献   

20.
中药高位保留灌肠用于腹膜炎术后治疗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比较中药高位保留灌肠配合西医治疗急性弥漫性腹膜炎与单纯西医治疗疗效的差异。 方法 :随机选择2 8例急性腹膜炎手术病例作为治疗组 ,术后 6h开始运用中药大承气汤加减高位保留灌肠治疗 ,选择同期急性腹膜炎手术病例 2 6例为对照组 ,术后不用中药治疗 ,两组西医治疗方法相同。观察两组肠鸣音恢复时间 ,肛门排气、排便时间、术后并发症、MODS、MOF等情况。 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 ,治疗组肠鸣音恢复时间 (2 2 0 9± 7 82hvs 39.2 7± 9.5 6h)、肛门排气时间 (30 6 1±12 2 1hvs 5 4 73± 13 5 8h)及排便时间 (42 78± 15 6 8hvs 72 .3± 2 0 .2 8h)均有明显缩短 ,此外 ,治疗组术后肺部感染、切口感染、症状性肠粘连、MODS、MOF及死亡率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 结论 :中药高位保留灌肠配合西医治疗急性弥漫性腹膜炎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