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血府逐瘀汤是清·王清任<医林改错>中活血化瘀法的代表方剂,是由桃红四物汤合四逆汤加桔梗、牛膝演变而成,该方即具桃红四物汤之活血化瘀而养血之功,又兼四逆汤之行气和血又舒肝之效,加之桔梗、牛膝配合其中使血行气达,方之始创主要用于治疗"胸中血府血瘀"所致诸证,因其具有活血而不伤血,舒肝解郁而不耗气的特点,而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瘀血引起的各科杂证,如胸痹、外伤头痛、腰痛、精神抑郁等证.笔者以此方应用于妇科临床治疗经前诸证30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血府逐瘀汤出于王清任《医林改错》,药用:桃仁四钱,红花二钱,当归三钱,川芎一钱半,生地三钱。赤芍二钱,枳壳二钱,柴胡一钱,桔梗一钱半,甘草二钱,牛膝三钱。方中桃仁、红花、川芎、赤芍活血化瘀,配合当归、生地养血活血,使瘀血去而又不伤血:柴胡、枳壳疏肝理气,使气行则血行;牛膝破瘀通经。引瘀血下行;桔梗入肺经,载药上行,使药力发挥于胸(血府);甘草解毒通百脉以调和诸药。  相似文献   

3.
血府逐瘀汤出自<医林改错>,是作者王清任诸方中应用较为广泛的一首方剂.方中桃仁、红花、赤药、川芎活血化瘀,配合当归、生地活血养血,使瘀去而不伤正;柴胡、枳壳疏肝行气,气行则血行;牛膝破血通经,引瘀血下行;桔梗为引经药,且能载药上行,使药力直达病所;甘草调和诸药.其方之妙在于柴胡、桔梗二药上行,而牛膝、枳壳二药下行,互相配合,使气机上通下达,气机通,则瘀血行.笔者在临床实践中,遵古人"诸法不效,唯活血化瘀"之古训,用本方加减治疗疑难病,每获奇功.  相似文献   

4.
血府逐瘀汤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临床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血府逐瘀汤出自清代王清任<医林改错>一书,由桃仁、红花、当归、川芎、赤芍、生地、柴胡、枳壳、牛膝、桔梗、甘草组成,其中桃仁、红花、川芎、赤芍活血化瘀,配合当归、生地活血养血,使瘀去而不伤血;柴胡、枳壳疏肝理气,使气行血亦行;牛膝破血通络,引瘀血下行;桔梗载药上行,开胸膈滞气;甘草缓急,调和诸药,全方具有活血化瘀、行气止痛的功效,是当代中医学行气活血的代表方,并广泛应用于内、外、妇、儿等各科疾病.现将其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临床应用及药理研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血府逐瘀汤出于王清任《医林改错》,药用:桃仁四钱,红花二钱,当归三钱,川芎一钱半,生地三钱,赤芍二钱,枳壳二钱,柴胡一钱,桔梗一钱半,甘草二钱,牛膝三钱。方中桃仁、红花、川芎、赤芍活血化瘀,配合当归、生地养血活血,使瘀血去而又不伤血;柴胡、枳壳疏肝理气,使气行则血行;牛膝  相似文献   

6.
血府逐瘀汤出自清代名医王清任《医林改错》一书,由桃仁、红花、当归、赤芍、川芎、生地、牛膝、枳壳、桔梗、柴胡、甘草组成.桃仁、红花活血祛瘀为主药,辅以归芍地芎以增强主药和血之功;牛膝祛瘀通脉,引瘀下行,佐以枳壳、桔梗、柴胡行气开胸,疏肝解郁;使以甘草解毒,调和诸药.本方以活血与理气药配伍治疗瘀血证,效果喜人.现举验案三则,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血府逐瘀汤方源于《医林改错》,清代医学家王清任的代表方剂,其主要成分为桃仁、红花、川芎、赤芍、当归、生地、枳壳、柴胡、牛膝、桔梗、甘草。桃仁性平味苦,活血祛瘀;红花、川芎性温味辛,红花活血祛瘀通络;川芎活血行气,祛风止痛;赤芍性微寒味苦,清热凉血,祛瘀止痛;当归性温味甘平,补血活血止痛;生地黄性寒味甘苦,清热凉血,养阴生津;以上共为君药,活血化瘀而养血。柴胡、枳壳性微寒味甘辛,二药行气活血而疏肝解郁为臣药。桔梗性平味苦辛,载药上行,合枳壳则升降上焦之气而宽胸;牛膝性平味苦酸,通利血脉,引血下行,二者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  相似文献   

8.
1行气散瘀法 《素问·调经论》云:"五脏之道,皆出于经隧,以行血气,血气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因为血的运行靠气来推动,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涩."血随气行,气为血帅",气机不畅或停滞,就会影响血液运行而致瘀血.临床一般出现胸胁脘腹胀痛,甚至胁下、少腹郁结症瘕等一些气滞血瘀症状.治则主要是畅通气机,佐以活血化瘀.方剂如《医林改错》中的血府逐瘀汤(柴胡、桔梗、枳壳、牛膝、生地、赤芍、川芎、当归、桃仁、红花、甘草),膈下逐瘀汤及《医学发明》中的复元活血汤等.代表药物除血府逐瘀汤之药外,尚有延胡索、郁金、姜黄、降香、月季花等.  相似文献   

9.
血府逐瘀汤源于清代名医王清任所著《医林改错》,为五逐瘀汤之一。用以治疗“胸中血府血瘀”所致诸证,为活血化瘀的代表方剂。原方由当归、生地黄、桃仁、红花、赤芍、枳壳、甘草、柴胡、川芎、桔梗、牛膝组成,具有活血化瘀而不伤血,舒肝解郁而不耗气的特点。现将本方的临床应用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血府逐瘀汤是清·王清任所著《医林改错》中用治胸中血府瘀血证的方剂,方用四逆散和桃红四物汤二方行血分之瘀,解气分之郁,寓行气于活血之中,加桔梗之性升,牛膝之性降。从而使气血升降有度,达到疏理气血,令其条达而致和平之境,共奏活血祛瘀,行气止痛之功。以胸痛、噎痛、不寐、呃逆、多梦、头痛、心悸为适应证。近年来对血府逐瘀汤的临床应用日益广泛。本人在临证中应用血府逐瘀汤治疗内科及妇科的一些病证取得明显效果。现举例如下。  相似文献   

11.
血府逐瘀汤出自清代医家王清任的《医林改错》,原方治瘀血凝滞,闭经不行,或头痛胸闷,或呃逆日久不止,或内生烦闷,方由桃仁、红花、当归、生地黄、赤芍、川芎、牛膝、桔梗、柴胡、枳壳、甘草组成,有活血化瘀、行气止痛之效,笔者用该方治疗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收到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2.
血府逐瘀汤如自清·王清任《医林改错》,是王清任诸方中应用最广泛的一首名方,该方由枳壳、赤芍、川芎、桃仁、红花、柴胡、牛膝、桔梗、生地、当归、甘草组成,具有活血化瘀、行气止痛的功效,用以治疗"胸中血府血瘀"之症,除可治疗属于血府血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血府逐瘀汤及桔梗、牛膝配伍对血清NO、血浆ET-1的影响。方法:健康成年SD大鼠90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全方组、全方无桔梗组、全方无牛膝组、全方无桔梗牛膝组、桔梗牛膝组、桔梗组、牛膝组。造模后,将药物治疗组分为7组,各组分别灌胃中药水煎浓缩液,每天1次,连续7天。血瘀模型组、空白对照组分别灌胃0.9%NS。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NO含量降低,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均有升高大鼠NO含量的趋势,其中以无桔梗组作用明显,有显著性差异(P〈0.05)。各给药组之间比较,无桔梗组与全方组、无桔梗牛膝组、桔梗牛膝组、桔梗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他各组之间,虽有差异,但无统计学意义。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浆ET-1含量升高,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给药组对大鼠ET-1含量均有降低趋势,但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血府逐瘀汤及方中桔梗、牛膝配伍各用药组的确能通过对抗内皮功能紊乱,从而改善血瘀状态。同时桔梗与牛膝配伍又是全方必不可少的,可以增强全方活血化瘀之效。  相似文献   

14.
血府逐瘀汤出自《医林改错》 ,由桃仁、红花、当归、生地、川芎、赤芍、柴胡、枳壳、甘草、牛膝、桔梗组成。方中用桃红四物汤活血祛瘀而养血 ,四逆散行气和血而疏肝 ,桔梗开宣肺气而上行 ,牛膝通引血脉而下行。全方合用具有气血兼顾 ,活中寓养 ,升降兼施的配伍特点 ,功能活血祛瘀 ,行气止痛。主治血瘀胸痛 ,临床应用广泛 ,疗效显著。本人运用血府逐瘀汤加减巧治疑难病 ,疗效满意 ,现报告如下。1 丛集性头痛患者 ,王某 ,男 ,35岁。2 0 0 3年 11月 4日就诊 ,头痛伴右侧鼻塞、眼眶胀痛 7天。 2年前头痛曾发作一次。患者于 7天前无明显诱因突…  相似文献   

15.
血府逐瘀汤由桃仁、红花、当归、生地黄、川芎、赤芍、牛膝、桔梗、柴胡、枳壳、甘草等组成,具有活血化瘀,行气止痛之功,临床上所遇一些疾病,虽病名不同,症状各异,但只要辨证有血瘀证的存在,就可使用该方加减。血府逐瘀汤治疗胸中血府血瘀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6.
血府逐瘀汤是清代王清任《医林改错》中的一个重要方剂.主要治疗胸中血府血瘀之症.近年来不少资料介绍,用本方治疗瘀血所引起的肋间神经痛、下肢疼痛、慢性肝炎、肝脾肿大、溃疡病、腹痛、风心病、冠心病、脑震荡后遗症、妇科疾病等,均获得一定疗效. 方药组成当归10克生地10克赤芍6克红花9克川芎9克桃仁12克牛膝10克柴胡3克枳壳6克桔梗6克甘草2克.方中红  相似文献   

17.
血府逐瘀汤始见于清代王清任的《医林改错》,该方由桃仁四物汤、四逆散和牛膝、桔梗等组成,是治疗胸肋部瘀血的名方。许多医生应用本方治疗各类瘀血瘀病证而屡收奇效。近年来,笔者在临床中体会到,对一些久  相似文献   

18.
血瘀学说之源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血瘀学说始于《内经》.如《灵枢》中“恶血”即为瘀血最早的记载.《素问*缪刺论》说:“人有所堕坠,恶血留内,腹中满胀,不得前后,先饮利药.”《灵枢*五邪》说:“邪在肝则两胁痛,寒中,恶血在内,月行善掣节,节时肿”,“寒独留则血凝泣,凝则脉不通”.《素问*脉要精微论》说:“夫脉者,血之府也,……涩则心痛”.所以,《内经》虽无瘀血一词,但有恶血、留血之称,并在一些篇章里谈到瘀血产生的原因及瘀血导致的症状.在治疗上,《内经》也提出了基本原则——以疏决通导为主.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指出:“血实者宜决之”,《素问*至真要大论》提出:“疏其血气,令其调达,而致和平”,“坚者削之”、“结者散之”、“留者攻之”,这些记载给后世医家有很大的启发,一直指导着临床和科研工作. 与《内经》同时期的《治病百方》(甘肃武威汉墓出土)第5方即“□瘀方”,该书还记载了早于《本草经》的许多中药,其中有活血化瘀的当归、丹皮、大黄、牛膝、川芎、虫等.可见活血化瘀法,在此之前已被用于临床.我国第一部中药书籍《神农本草经》记录了至今仍经常使用的活血化瘀药约30余种. 汉代张仲景是血瘀学说的奠基人.他在《金匮要略》“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病篇”中总结前人的经验,首先提出了“瘀血”这个名称,并在治疗蓄血、血痹、虚劳、症瘕、产后腹痛等疾病中,叙述了瘀血的几种主要症状及脉象,在其他篇章中谈到了瘀血产生的原因和治疗;在《伤寒论》的太阳和阳明病篇中,对血瘀证作了比较详细的阐述.他首创了瘀血的辨证论治和方剂,制定了桂枝茯苓丸、下瘀血汤、桃仁承气汤、抵当汤、鳖甲煎丸等方剂,开拓了杂病、伤寒和妇科瘀血论治的新领域,为后世应用活血化瘀药树立了典范.这些理论和实践对后世医学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19.
血府逐瘀汤始见于清代王清任的《医林改错》,该方由桃仁四物汤、四逆散和牛膝、桔梗等组成,是治疗胸肋部瘀血的名方。许多医生应用本方治疗各类瘀血瘀病证而屡收奇效。近年来,笔者在临床中体会到,对一些久治不愈或反复发作的难证。尽管瘀血的证象不显著,同样可以使用...  相似文献   

20.
血府逐瘀汤系清代名医王清任<医林改错>之名,由桃仁、红花、当归、生地黄、川芎、赤芍、牛膝、枳壳、桔梗、柴胡、甘草组成.具有活血化瘀、行气止痛之功效,主治头痛、胸痛、急躁、呃逆、失眠、小儿夜啼等心胸上焦之病证.近年来,作为临床常用的理血方剂,血府逐瘀汤的现代药理研究巳取得很大的进展,这为该方的临床运用与研究找到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