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低氧诱导入肺腺癌细胞株A519发生G0/G1期细胞周期阻滞的分子机制。方法 将培养的细胞分为对照组、低氧21h组低氧48h组。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分布及p27蛋白表达,免疫细胞化学与原位杂交技术检测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 )蛋白表达及p27mRNA转录水平。结果①低氧21h组与18h组G0/G1期细胞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②HIF-1α蛋白在对照组有少量表达,随着低氧时间的延长,其表达增加(P<0.01);p27mRNA转录水平及p27蛋白表达均随低氧时间的延长而增高(均P<0.01);③低氧组HIF-1α表达与p27蛋白表达存在显著相关(r=0.958,P<0.01);低氧组p27蛋白表达与G0/G1期阻滞呈现著正相关(r=0.867,P<0.01);低氧组HIF-1α表达与p27mRNA转录呈显著相关(r=0.695,P<0.01)。结论 低氧能使人肺腺癌细胞株A549发生G0/G1期阻滞,HIF-1α对p27转录和表达的调控在其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检测pcDNA3.1-Egr.1p-p16质粒对胰腺癌细胞JF305凋亡和细胞周期变化的影响.方法 进行人胰腺癌JF305细胞培养,脂质体LipofectamineTM000转染pcDNA3.1-Egr.1p-p16重组质粒,6MV-X射线4 Gy照射(剂量率2.50 Gy/min),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状况.结果 pcDNA3.1-Egr.1p-p16质粒转染组和pcDNA3.1-Egr.1p-p16质粒转染 4 Gy照射组的JF305细胞中早期凋亡细胞分别占6.4%、10.4%,晚期凋亡或继发性死亡细胞分别占16.8%、33.8%,均较阴性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质粒转染 4Gy照射组总的凋亡率高于单纯质粒转染组(P<0.05).辐射明显导致JF-305细胞G2期阻滞.pcDNA3.1-p16质粒和pcDNA3.1-Egr.1p-p16质粒基因转染,可使JF-305细胞阻滞于G1期.当给予细胞4 Gy照射后,两质粒转染组,阻滞于G1期细胞变化不大,阻滞于G2期的细胞有所增加.结论 pcDNA3.1-Egr.1p-p16可致JF-305细胞凋亡,与放射联合增加了细胞凋亡率.转染pcDNA3.1-Egr.1p-p16可使细胞阻滞于G1期,联合辐射,增加了细胞的G2期阻滞.  相似文献   

3.
4.
目的:观察冬凌草甲素对人鼻咽癌细胞株CNE-2细胞的放射增敏作用,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用克隆形成实验计算药物的放射增敏比,流式细胞仪法分别检测、比较单纯药物组、单纯照射组、联合治疗组各组的细胞周期变化。结果:冬凌草甲素的放射增敏比为1.227,流式细胞仪法分析显示,联合治疗组的细胞周期变化以G2/M期阻滞为主(45.2%),与单纯药物组、单纯照射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冬凌草甲素对人鼻咽癌细胞株CNE-2细胞具有一定的放射增敏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改变细胞周期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苦参素注射液(matrine injection,MI)联合顺铂(cisplatin,DDP)对人肝癌SMMC-7721细胞增殖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细胞抑制率,流式细胞仪(FCM)检测细胞周期分布,半定量RT-PCR法检测c-myc mRNA表达,二步法免疫组化检测c-Myc、P27和CyclinD1蛋白表达.结果 MI、DDP单独应用均对人肝癌SMMC-7721细胞有抑制作用(P<0.01或P<0.05),联合用药具有协同效应.与单药组相比,联合用药组的细胞抑制率显著上升(P <0.0 5或P<0.01),G0/G1期细胞比例显著升高(P<0.05),S期细胞比例明显减少(P<0.05),P27表达显著上升(P<0.05),c-myc mR NA和蛋白、CyclinD1表达显著降低(P<0.05).结论 MI联合DDP具有明显的协同抑制肝癌SMMC-7721细胞增殖的作用,使细胞周期阻滞于G0/G1期,其机制可能与上调P27、下调c-myc基因和CyclinD1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原花青素(PC)预处理对体外人淋巴母细胞AHH-1和肠腺上皮细胞HIEC电离辐射损伤的防护效果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CCK-8法检测原花青素预处理对γ射线照射后AHH-1、HIEC细胞存活率的影响,Annexin-Ⅴ/PI染色和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凋亡及细胞周期的变化,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细胞Bcl-2蛋白表达变化。结果:PC预处理的细胞辐照后存活率明显升高(P<0.01),4 Gy照射用药组 AHH-1细胞凋亡率(11.78%)显著低于单纯照射组(26.38%,P<0.01),8 Gy照射用药组HIEC细胞凋亡率(5.32%)亦显著低于单纯照射组(12.45%,P<0.01)。PC预处理组AHH-1、HIEC细胞受照射后其Bcl-2蛋白表达下降受到抑制。 结论:PC预处理对细胞的辐射损伤具有较好的防护效果,可能与其促进受损细胞Bcl-2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7.
8.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单纯照射及照射联合吉非替尼对非小细胞肺癌细胞系 H358存活率、增敏比及细胞凋亡、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肺腺癌细胞 H358分为空白对照组、单纯照射组、单纯吉非替尼(Iressa)组、照射+Iressa组,照射剂量为0、2、4、6、8、12、16、20 Gy,药物浓度为1μmol/L。通过细胞克隆形成实验,观察4组 H358细胞存活情况,描绘细胞存活曲线;采用四噻唑比色试验(MTT)观察两组细胞生长受抑制情况,计算增敏比(SER);运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和细胞周期。结果(1)随着照射剂量增加细胞存活分数减小,单纯照射组单次剂量达到20 Gy时,细胞克隆集落形成率为0,照射+Iressa组单次剂量达到16 Gy时克隆集落形成率为0;(2)照射+Iressa 组与单纯照射组相比,两组 OD 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剂量=62.644,P <0.001,F药物=233.572,P <0.001),两组 OD值随着照射剂量的增高而减小,不同剂量之间 OD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未加药=354.972,P<0.001;F加药=231.740,P <0.001),两组细胞放射增敏比(SER)与药物显著相关(P <0.001),照射+Iressa组SER较单纯照射组明显增高;(3)随着照射剂量的增加,凋亡率增高(P <0.001),H358细胞凋亡率与Iressa药物作用相关(P <0.001),单纯Iressa作用后细胞周期阻滞主要出现在G0/G1期,照射+Iressa组及单纯照射组主要出现G2/M期阻滞。结论增加单次照射剂量可降低 H358细胞存活率,细胞凋亡与 Iressa药物之间存在相关性,照射+Iressa能够增加细胞凋亡率,照射前使用Iressa能够增强照射对细胞的放射敏感性。  相似文献   

9.
X射线对小鼠脾细胞内P16、cyclin D1和CDK4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X射线对小鼠脾细胞内P16、cyclin D1和CDK4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细胞间接荧光标记法、FACScan流式细胞仪检测不同剂量X射线全身照射后小鼠脾细胞内P16、cyclin D1和CDK4三种蛋白表达的时程变化和量效关系.结果:2.0 Gy X射线照后24 h小鼠脾细胞P16表达明显高于假照组;CDK4表达水平在照后8 h明显降低,持续至照后72 h仍低于正常水平.周期蛋白cyclin D1表达轻度下调.不同剂量照射后P16蛋白表达呈剂量依赖性增加,1.0~4.0 Gy组与假照射组相比显著增多(P<0.05,P<0.01);cyclin D1蛋白表达随剂量升高有降低趋势;CDK4亦呈剂量依赖性降低,0.5~6.0 Gy组与假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P<0.01).结论:P16/cyclin D1/CDK4/pRb通路在电离辐射诱导脾细胞G1期阻滞中可能起十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白首乌C-21甾体苷(CGB)体外抑制大鼠胶质瘤C6细胞生长的作用.方法:C6细胞在CGB处理24、48、72 h后,以MTT法检测细胞活性;AnnexinV/PI双染或用PI单染后,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及细胞周期.结果:CGB 30、60、120 mg/L显著抑制C6细胞活性(P<0.001),呈浓度、时间依赖性;CGB 60、120 mg/L显著提高细胞凋亡率(P <0.001),并能明显阻滞细胞周期,增加GO/G1期细胞比例(P<0.05),降低S期细胞比例(P<0.01).结论:CGB能显著抑制体外培养的大鼠胶质瘤细胞的生长,并能诱导细胞凋亡,阻滞细胞周期.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外源性毛细血管扩张性共济失调突变(ATM)基因对辐射诱导的细胞周期变化的影响.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技术,以源于正常人皮肤的纤维细胞系GM0639(GM细胞)和毛细血管扩张性共济失调症(AT)患者皮肤的纤维细胞系AT5BIVA(AT细胞)为对照,检测比较AT细胞、GM细胞、AT-ATM 细胞经60Co γ射线照射0、1、3、5、7、9 Gy后细胞周期的差异.结果 经0、1、3、5、7、9 Gy剂量照射后,AT细胞、GM细胞、AT-ATM 细胞均随受照剂量增加而使G1期和S期细胞比例明显降低(P<0.05),G2/M期细胞比例均随受照剂量增加而升高(P<0.05),AT-ATM 细胞G2/M期所占比例增幅程度介于AT细胞和GM细胞之间(P<0.05).结论 ATM基因在细胞遭受电离辐射后参与G2/M期阻滞修复DNA过程,AT细胞因ATM突变而导致细胞周期调控能力不足,是AT细胞高辐射敏感性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2.
丁酸钠对Hep-2细胞生长、凋亡及细胞周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丁酸钠(SB)对人喉癌Hep-2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探讨其对细胞凋亡及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以MTT法检测0.625~10.000 mmol/L SB对Hep-2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以TUNEL法检测1.250~5.000 mmol/L SB作用24 h、48 h、72 h后的细胞凋亡情况;以琼脂糖凝胶电泳法检测2.500 mmol/L SB作用24 h、48 h、72 h后的细胞DNA片段;应用流式细胞仪分析1.250 mmol/L、2.500 mmol/L、5.000 mmol/L SB作用24 h后细胞凋亡率和细胞周期变化;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2.500 mmol/L SB作用24 h、48 h、72 h后细胞抗凋亡蛋白Survivin表达的变化.结果:SB对Hep-2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具有时间和剂量关系(不同时间组、不同剂量组间比较,P均<0.01);细胞凋亡指数随SB剂量升高、作用时间延长而增加(P均<0.01);琼脂糖凝胶电泳可见特征性的凋亡细胞DNA梯状条带;流式细胞术显示细胞凋亡率随SB剂量升高而增加(P<0.01),细胞周期阻滞于G0/G1期;2.500 mmol/L SB作用72 h,Survivin表达阳性细胞的光密度值由作用前的0.164±0.009下降至0.045±0.006(P<0.01).结论:SB能有效抑制 Hep-2细胞的生长,其机制可能与抑制细胞Survivin蛋白表达进而诱导细胞凋亡以及参与细胞周期调控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麦冬提取液对人肺癌细胞株SPC-A1细胞放射效应的影响。方法实验分6组,空白对照组、单纯照射组、单纯药物组、照射前给药组、照射中给药组和照射后给药组。应用集落形成实验测定各组细胞的存活率,计算麦冬提取液的放射增敏比;流式细胞法分析比较各组细胞周期的变化。结果在2Gy照射剂量下,麦冬提取液与照射联合应用组的存活率低于单纯照射组,并以照射后加药组相对更为明显(P0.05);在放射前、中、后联用麦冬提取液的各组中,放射增敏比分别为1.11、1.46、1.29。流式细胞法分析显示,麦冬提取液与照射联合应用组G2/M期比例上升,与空白对照组、单纯照射组、单纯药物组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麦冬提取液对经照射的人肺癌细胞株SPC-A1细胞具有一定的增效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改变细胞周期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taurolidine联合X射线照射对小鼠恶性黑色素瘤(B16-4A5和B16-F10)细胞周期进程的影响,探讨其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发生机制。方法:选择B16-4A5和B16-F10细胞系按给药浓度随机分为4组,taurolidine剂量分别为0、25、50和100  μmol.L-1,同时进行1、2和4 Gy X射线照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和细胞周期,Western blotting分析cyclin B、cdc2和caspase-3的表达。结果:与25  μmol.L-1 taurolidine组比较, 50和100  μmol?L-1 taurolidine组诱导B16-4A5和B16-F10细胞发生G0/G1期阻滞,细胞数分别升高54.9%、73.7%和36.8%、55.5%(P<0.05); 50  μmol.L-1 taurolidine联合2和4 Gy X射线照射组,细胞G2/M期阻滞消除,细胞数分别降低52.1%、44.2%和59.3%、52.7%(P<0.05)。与对照组、单纯taurolidine组及单纯照射组比较,联合4 Gy X射线照射组cyclin B和cdc2的表达降低,caspase-3的表达升高(P<0.05)。结论:taurolidine联合X射线照射可去除G2/M期阻滞,可选择地抑制肿瘤细胞cyclin B和cdc2的表达、增强caspase-3的表达,共同诱导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5.
米非司酮促进早孕绒毛及蜕膜细胞凋亡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绒毛及蜕膜细胞凋亡及细胞周期动力学的变化与药物终止早孕的关系.方法对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早孕16例(米非司酮组)、负压吸引终止早孕16例(对照组)的绒毛与蜕膜,采用流式细胞技术进行DNA和细胞周期动力学分析.结果米非司酮组和对照组绒毛凋亡水平分别为(8.52±4.12)%、(4.24±3.93)%(P<0.05),蜕膜凋亡水平分别为(14.83±8.70)%、(6.27±5.80)%(P<0.01).米非司酮组绒毛滋养层G0、G1期细胞明显增加(P<0.01),G2、M期细胞明显减少(P<0.01),细胞增生指数明显降低(P<0.01).结论米非司酮通过诱导绒毛和蜕膜细胞凋亡终止早孕,可能机制为阻止滋养层细胞从G0、G1期向S期转化,从而使其增生与凋亡失衡.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索骨髓基质细胞增强白血病细胞抗凋亡、抗药特性的可能机制.方法应用Percoll分离骨髓单个核细胞体外培养骨髓基质细胞模拟骨髓微环境功能,与白血病细胞株Jurkat细胞体外共培养.0.5μmol/L DNR处理Jurkat细胞诱导凋亡,应用Annexin V/PI双标法流式细胞仪检测白血病细胞凋亡率.PI染色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分布.结果0.1~2.0μmol/L浓度范围DNR作用一定时间后,Jurkat细胞发生的凋亡率随药物浓度的增加与作用时间的延长而升高.共培养后骨髓基质细胞抑制药物诱导的白血病细胞凋亡,与单独悬浮培养组比较白血病细胞凋亡率有显著降低(8.39±4.08)%比(16.02±1.00)%,P<0.05.白血病骨髓基质对白血病细胞的屏蔽效应强于正常骨髓基质细胞(白血病细胞凋亡率分别是(5.73±1.78)%比(8.39±4.08)%,P<0.05.DNR处理共培养组Jurkat细胞G0/G1期比例高于悬浮培养DNR处理组,而正常与白血病骨髓基质细胞屏蔽的白血病细胞G0/G1期阻滞现象无显著性差异(47.96±5.88)%比(39.25±3.04)%,P>0.05.结论一定浓度的DNR在体外可诱导Jurkat细胞凋亡.骨髓基质细胞抑制化疗药物诱导的白血病细胞凋亡,提示骨髓微环境在骨髓白血病细胞获得耐药、抗凋亡特性以及残留白血病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促进作用.细胞周期分布实验结果显示骨髓微环境对白血病细胞的保护作用可能部分通过阻滞白血病细胞于G0/G1期实现.实验结果提示,白血病骨髓基质细胞对白血病细胞的屏蔽效应可能存在较细胞周期阻滞更复杂的机制.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索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对8.0 Gy 60Coγ射线照射小鼠长期存活率及远后效应的影响.方法 70只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照射对照及rhG-CSF大、中、小剂量治疗共5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他4组均接受8.0 Gy 60Co γ射线照射.治疗组小鼠于照射后0.5和24 h两次分别皮下注射rhG-CSF1000、500和250 μg/kg,随时记录各组动物存活率,照射后70、160和300 d进行外周血细胞计数分析,300 d时检测各组存活小鼠造血和免疫相关指标.结果 照射对照组动物照后19 d内全部死亡,平均存活时间(12.1±3.0)d;rhG-CSF 1000μg/kg治疗组照射后30、100和300 d存活率分别为86.7%、86.7%和80.0%,死亡小鼠平均存活时间较照射对照组明显延长(P<0.01).照后300 d时,rhG-CSF 1000μg/kg治疗组的外周血红细胞和血小板计数均与正常对照组没有统计学差异,骨髓混合细胞集落形成单位数量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rhG-CSF治疗组的CD4+/CD8+比值倒置且250μg/kg剂量组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rhG-CSF治疗组造血和免疫器官的组织病理切片结果显示仍然存在不同程度的病变.结论 rhG-CSF 1000μg/kg治疗可以显著提高8.0 Gy 60Co γ射线照射小鼠存活率,但照射后300 d造血和免疫系统相关指标尚未完全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硼替佐米( bortezomib,BTZ)对放射治疗U87胶质瘤裸鼠移植瘤的增敏作用和细胞周期分布的影响.方法 建立裸鼠U87胶质瘤模型.造模成功的裸鼠随机分为4组:空白组(C)、照射组(RT)、硼替佐米组(BTZ)和联合组( BTZ+ RT),裸鼠经8 MeV-β线照射治疗,联合组在照射基础上分别经腹腔注射BTZ,剥离瘤组织,称量计算抑瘤率,测定细胞周期分布、肿瘤生长延迟时间(TGD)、放射增敏比(SER),并比较各组裸鼠平均生存时间.结果 BTZ+ RT组抑瘤率为46.5%,优于RT组的31.5% (F=25.6,P<0.01);BTZ+ RT组生长延迟时间(TGD)长于RT组(59 d vs 38 d,P<0.01),BTZ+ RT使单独放疗的敏感性提高1.44倍;RT联合应用BTZ后,G0/G1期细胞比例下降(79.9% vs 66.0%,P<0.01),G2/M期细胞比例显著提高(3.2% vs 16.4%,P<0.01);BTZ联合RT对小鼠生存时间也有较大改善.结论 BTZ对放射治疗U87胶质瘤具有明显的增敏效应,能够有效逆转放射所致细胞G0/G1期进程阻滞,提高G2/M期细胞比例,延长带瘤小鼠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单宁酸(tannic acid,TA)对电离辐射所致巨核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巨核细胞株M07e,经0、0.5、1、2.5、5、10 μg/mL单宁酸预处理后给予10 Gy60Co γ射线照射,继续培养不同时间,采用MTT法、荧光酶标仪检测法和流式细胞术检测技术分别检测细胞存活率、活性氧(ROS)水平、线粒体膜电位(mitochondrial membrane potential,MMP)和凋亡率变化.给予BALB/c小鼠5 Gy60Co γ射线全身一次性照射,复制急性放射损伤实验动物模型,设置生理盐水对照组和TA灌胃预处理组,通过尾静脉外周血常规检测和骨髓病理切片观察,分析血小板水平和骨髓巨核细胞数目变化情况.结果 TA能够剂量依赖性地提高受照巨核细胞的存活率;与单纯辐照组相比,TA预处理可以显著降低细胞内总ROS水平(P<0.01)、提高细胞线粒体膜电位(P<0.05)和降低细胞凋亡率(P<0.05).动物实验结果显示,TA预处理能够显著抑制辐射损伤引起的骨髓巨核细胞数量减少,照后第7、12、15、19天时TA处理组血小板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P<0.01).结论 TA对电离辐射所致巨核细胞损伤具有显著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突出的抗氧化应激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全反式维A酸(ATRA)对肺腺癌细胞株H1299放射敏感性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MTT法检测ATRA对H1299细胞存活率的影响;平板克隆形成实验检测H1299细胞的放射敏感性;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Western blotting检测survivin与NF-κB的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不同浓度ATRA对H1299细胞均有抑制作用,浓度为10 μmol/L时最佳(P < 0.05)。相对单独ATRA处理,10 μmol/L ATRA联合不同剂量的射线照射后,细胞生长抑制率明显增加(P < 0.01)。ATRA作用和射线照射后的细胞凋亡增多(P < 0.01),ATRA联合射线照射作用后的细胞总凋亡率明显高于单纯射线照射(P < 0.01)。与对照组、放射组、ATRA组相比,ATRA+放射组G0/G1期比例明显增加(P < 0.01)。与放射组相比,ATRA+放射组的细胞存活分数值降低,ATRA可以增加肺腺癌H1299细胞放射敏感性,增敏比为1.406。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ATRA+放射组细胞survivin、NF-κB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 < 0.01)。结论ATRA对肺腺癌H1299细胞具有放射增敏作用,其机制可能与ATRA直接抑制H1299细胞增殖、促进H1299细胞凋亡,下调survivin及NF-κB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