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目的:探讨喉癌患者未被癌组织侵蚀的喉内肌肌纤维形态结构的变化,为科研工作选择对比材料提供依据.方法:3例正常成人和5例喉癌患者病变对侧或与之不同分区的甲杓肌、环杓侧肌及环杓后肌(肉眼及镜下均未见癌组织侵蚀,喉返神经亦未受侵蚀)制成切片,HE染色,光镜下观察肌纤维的形态;应用显微图像分析仪测量肌纤维的横截面积、最大宽度和数量.结果:与正常成人相比,喉癌患者各喉内肌肌纤维形态变化较大;肌纤维横截面积、最大宽度显著增加(P<0.01),增加的幅度以环杓后肌为最大;肌纤维数量两组无差异.结论:肌纤维横截面积和最大宽度是反映肌肉功能状态的较为可靠的指标.在进行科学实验时,不能用喉癌患者未被癌组织侵蚀的喉内肌代替正常成人的喉内肌做为正常对照组.  相似文献   

2.
本文运用琥珀酸脱氢酶(SDH)显示法,对5例新生儿环甲肌(CT)、环杓后肌(PCA)、甲杓肌(TA)的肌纤维类型和构成比进行研究。发现新生儿各喉内肌均由三型纤维组合而成,即红肌纤维、白肌纤维、中间型肌纤维。得出三型纤维构成比,环甲肌分别为32.1%、23.5%、44.4%;环杓后肌分别为40.4%、9.1%、50.5%;甲杓肌分别为50.3%、15.4%、34.4%。不同的肌纤维构成,提示各喉内肌功能特点的不同。  相似文献   

3.
犬甲杓肌肌纤维型及其运动终板分布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甲杓肌肌纤维型及其运动终板分布情况。方法:取犬喉双侧甲杓肌,经琥珀酸脱氢酶染色及其与乙酰胆碱酯酶联合染色,光镜下观察,并用显微图像分析仪对肌纤维直径进行分析。结果:甲杓肌的横断面上可清晰分出红肌,白肌及中间肌3种类型肌纤维,它们的构成比分别为53.3%,17.8%,28.9%。运动终板沿肌纤维走行呈弥漫性分布,中间肌纤维含有多个运动终板。结论:甲杓肌肌纤维型构成比及其运动终板分布特点与其特定的发音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不同时限失神经状态下人环杓后肌成肌调节因子myogenin的表达变化,为喉神经修复时限的选择奠定基础.方法:取38例喉返神经完全离断患者的环杓后肌标本,按神经离断时限分为4组:失神经6~12个月(n=12)、1~2年(n=10)、2~3年(n=8)及>3年组(n=8),另取12例正常环杓后肌标本作为对照,各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比例具有可比性.免疫荧光染色、实时定量PCR法比较各组环杓后肌myogenin蛋白及mRNA的表达.结果: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myogenin阳性表达主要定位于失神经3年内的环杓后肌肌细胞核,对照组正常环杓后肌基本无阳性表达;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失神经6~12个月组肌细胞核myogenin表达程度及阳性细胞百分比升高,1~2年组表达最高,2~3年组逐渐下降,但仍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1),而3年以上组基本无阳性表达,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实时定量PCR结果表明:对照组myogenin mRNA未表达,失神经1~2年组myogenin mRNA表达水平为6~12个月组的4倍,失神经2~3年组为其64倍,失神经3年以上组仅为其1/2(P均<0.01).结论:失喉返神经支配的环杓后肌肌纤维3年内有较大的再生潜力.  相似文献   

5.
取新鲜人喉标本,对环杓后肌进行纵切片,应用银浸法研究其运动神经终末的形态特点。发现环杓后肌与四肢肌不同,除肌纤维纤细、排列比较松散外,运动终板数量较多,形态多姿,排成波纹状终板带。本研究为临床喉科研究环杓后肌的电位活动和病理提供有力的形态学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改良的舌骨肌瓣在一侧杓状软骨切除的部分喉手术中,用于喉癌术中修复的情况。方法:依据患者的病变范围为25例喉癌患者分别行5种喉部分切除术[1],全部采用改良的舌骨肌瓣进行喉重建。结果:患者拔管率100%,无呼吸困难,发音效果较理想,饮食无呛咳,痊愈出院,随访3年1例死亡,2例转移,2例复发,余20例未发现复发和转移,达到临床较好治疗效果。结论:在彻底切除癌灶的同时,用改良的舌骨肌瓣行一侧杓状软骨切除的喉功能重建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7.
神经肌蒂移植同时恢复麻痹声带内收、外展功能的实验研究(摘要)研究生陈贤明导师王正强(昆明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耳鼻喉科,昆明650101)关键词声带麻痹,神经肌蒂,喉神经再支配,环杓后肌,环杓侧肌中图分类号R767.4为寻找一种同时恢复麻痹声带内收、外展...  相似文献   

8.
颈阔肌肌筋膜及胸骨舌骨肌在喉重建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阔肌肌筋膜瓣及胸骨舌骨肌在喉重建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观察28例喉癌患者(声门型T2N0M0)行垂直部分喉切除术后用颈阔肌肌筋膜瓣及胸骨舌骨肌修复喉缺损的临床效果。手术时根据癌肿的大小与部位行垂直部分喉切除术,根据缺损的大小,切制相应的带蒂颈阔肌肌筋膜瓣植入喉腔。用同侧的胸骨舌骨肌直接与残喉的甲状的软骨外膜吻合修复缺损的甲状骨。结果:全部病例均痊愈,喉腔内移植筋模生长良好,喉腔无塌陷,未出现咽瘘,进食无呛咳,发音好。拔管率96.6%,3年生存率为85.7%。结论:颈阔肌肌筋膜质地坚韧,取材方便,血供较好,是一种很好的修复材料;胸骨舌肌有定的张力,不易塌陷,是修复部分甲状软骨缺损的好材料。  相似文献   

9.
目的:动态地观察单侧喉返神经切断后,健侧环杓后肌酶组织化学和结构的改变。方法:健康杂种犬9只,其中7只的右侧喉返神经切除2cm,近心端结扎并缝于皮下,分别取术后2、4、6、8、10、20周犬健侧环杓后肌与正常犬的环榴后肌进行对照,以观察健侧酶组织化学和结构的变化。结果:去神经后2、4、6、8、10周,健侧肌纤维直径增大,丁二酰脱氢酶(SDH)活性增加但无统计学意义;20周健侧肌纤维直径和SDH酶活  相似文献   

10.
环甲肌与假声形成有关,但环甲肌麻痹或其他喉内肌麻痹时假声的改变及其机制尚需研究。本文调查了127例声带麻痹病人的假声发声,发现各喉内肌麻痹对假声影响的程度依次为:环甲肌、甲杓肌加环杓后肌、甲杓肌、环杓后肌。本文还分别探讨了各喉内肌对假声影响的机制。  相似文献   

11.
新疆不同民族喉乳头状瘤与喉癌组织中不同类型HPV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新疆部分民汉族喉乳头状瘤(LP)和喉癌(LC)与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的(PCR)技术,对83例喉癌患者(维吾尔族27例,哈萨克族4例,汉族52例),63例喉乳头状瘤患者(维吾尔族33例,汉族30例),20例声带炎性息肉(LIP)患者(维、汉各10名),总共166例分别进行HPV6/11的9.6%(8/83)和LIP的0.0%(0/20)(P<0.05);(2)LC组织中HPV16/18感染的阳性率为37.3%(31/83)明显高于LP的6.3%(4/63)和LIP的0.0%(0/20(P<0.05);(3)民汉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民汉LP的发生主要与HPV6/11感染有关;LC主要与HPV16/18感染关系密切,HPV感染可引起细胞基因的异常调控,可能是喉上皮组织发展成为肿瘤病变的促进因子。  相似文献   

12.
喉外肌与甲杓肌同步肌电图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实验通过对狗喉外肌(甲状舌骨肌、胸骨甲状肌和胸骨舌骨肌)与甲杓肌同步肌电图的研究,观察到甲状舌骨肌与甲杓肌在平静呼吸、深吸气、发音及吞咽时肌电活动基本一致,胸骨舌骨肌主要在呼气及发音时放电,胸骨甲状肌以吸气期放电为主,深吸气时更明显,发音期亦放电。提示用支配甲状舌骨肌的神经再支配麻痹的甲杓肌,恢复声带内收功能更符合生理特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在喉鳞癌中的表达,探讨其与喉癌生物学行为之间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60例经病理证实为喉鳞癌的石蜡标本,收集详细病史资料,用免疫组化SABC方法检测VEGF抗原的表达,另选30例病理证实的声带息肉组织标本作为对照。结果:VEGF在喉鳞癌组的表达高于声带息肉组(P<0.05),其表达与患者年龄、性别、病变部位、T分期无关(P>0.05),而与分化程度和淋巴转移有关(P<0.05)。结论:VEGF与喉鳞癌细胞的分化、浸润、转移密切相关,可作为判断喉鳞癌患者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HPV与小儿喉乳状瘤发病及发展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46例小儿喉乳头状瘤96次手术的肿瘤组织及其HPV表达,另取8例正常小儿及成人的喉黏膜,10例成人喉乳头状瘤作对照,结果:小和和成人的正常喉黏膜无HPV表达,成人喉乳头状瘤2例有HPV表达,46例96人次小儿喉乳头状瘤,其中33例61人次肿瘤组织中有HPV表达,且与肿瘤的复发频率呈正相关。结论HPV在小儿喉乳头状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高龄喉癌围手术期处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 70岁以上喉癌患者手术的可行性及围手术期处理。方法 对 174例 70岁以上喉癌患者手术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5 3例术前有合并症 (87.9% ) ,以心血管系统疾患最多 (6 6 .1% ) ,其次为呼吸系统疾患 (39.1% )。全喉切除 115例 ,喉部分切除 11例 ,颈淋巴廓清术 4 8例。无手术意外及死亡。术后并发症 4 2例 (2 1.4 % )。结论 高龄不是喉癌手术禁忌 ,但应重视围手术期处理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螺旋CT仿真喉镜 (CTVL)、三维重建 ( 3D)和多平面重组 (MPR)在喉及下咽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 2例喉及下咽癌患者进行轴位螺旋CT扫描 ,同时做MPR、3D和CTVL成像 ,并与纤维喉镜、手术所见对照分析。结果 螺旋CT轴位结合MPR图像对术前肿瘤分期和诊断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准确性都是 95% ;2 3%的病例MPR显示肿瘤侵犯的范围优于轴位 ,3D重建可立体显示肿瘤的侵犯范围及其与血管、气管的关系 ;头端CTVL显示喉及下咽部腔内病变的部位、大小及侵犯范围与纤维喉镜所见相似 ,3例从足侧观察肿瘤与声带和前联合的关系弥补了纤维喉镜的不足。结论 螺旋CT轴位图像能很好地显示喉及下咽癌的部位、大小及其侵犯范围 ,MPR和 3D重建是轴位图像的有力补充 ,CTVL能清楚显示喉及下咽部的腔内结构 ,是纤维喉镜的很好补充手段。  相似文献   

17.
81例喉癌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单纯放疗及综合治疗对喉癌预后的影响 ,对 81例喉癌患者进行了分析。发现 :单纯放疗组和综合治疗组 (手术 +放疗 )的 5年生存率分别为 51 .6% ( 32 /62 )及 84 .2 % ( 1 6/1 9) ,其中Ⅰ、Ⅱ期喉癌单纯放疗组的 5年生存率为 85% ( 1 7/2 0 ) ,略高于综合治疗组的 50 % ( 1 /2 ) (P >0 .0 5) ,Ⅲ、Ⅳ期喉癌综合治疗组的 5年生存率为 88.2 %( 1 5/1 7) ,显著高于单纯放疗组的 35.7% ( 1 5/4 2 ) (P <0 .0 5)。提示喉癌病例Ⅰ、Ⅱ期应首选放疗方案 ,Ⅲ、Ⅳ期以综合治疗为佳。  相似文献   

18.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helical CT multiplanar reformation (MPR), three-dimensional reconstruction (3D) and virtual laryngoscopy (CTVL) in laryngeal and hypopharyngeal carcinoma. Methods Axial helical CT scans were performed in 22 patients with laryngeal or hypopharyngeal carcinoma, along with MPR, 3D and CTVL. These results were compared with the findings of fiber optic laryngoscopy and surgery. Results Combining axial and MPR images, both the accuracy in preoperative tumor staging and the diagnosis of metastatic lymph nodes were 95%. MPR demonstrated more information about the extent of tumor than axial images in 23% cases; 3D image displayed clearly the extension of tumor, the vessels and airway from multiple views. The location, size and extent of tumors found in cranio-caudal CTVL corresponded well with that of laryngoscopy, and CTVL demonstrat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umor and vocal cords and anterior commissure by caudo-cranial approach, which was inaccessible to fiber optic laryngoscopy in 3 cases. Conclusions Axial images of helical CT clearly demonstrate the location, size and extent of laryngeal and hypopharyngeal carcinoma, while MPR and 3D images are useful in displaying the three-dimensional images and anatomical relation of the tumor. CTVL can clearly display the mucosal surface structures of the larynx and hypopharynx and is a good complementary method of laryngoscopy.  相似文献   

19.
老年喉癌患者喉部分切除术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喉部分切除术在老年喉癌治疗中的意义。方法对1990年6月-1997年12月间29例60岁以上年喉癌的临床资料作回顾分析。结果术后3、5年生存率分别为77.78%、58.33%。一次拔管率是96.55%,无终生带管。一经拔管均能发音,全部恢复经口进食。结论老年喉癌有必要选择喉癌分切除术治疗,但对合并亚重慢性全身性疾病者宜慎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