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静脉滴注多巴胺是治疗儿科心力衰竭、心肌炎、休克等多种疾病的常用治疗方法之一,但因维持滴注时间长,药物对局部血管的刺激性强,血管局部反应较大,反射性痉挛、收缩,静脉穿刺局部常出现皮肤苍白,甚至坏死等缺血缺氧性改变,轻者局部疼痛,重者局部缺血坏死[1],极易导致医疗护理纠纷.我科2004年1月~2005年1月对住院静滴多巴胺的患儿25例进行预防性监控,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2.
妊娠合并急性肠梗阻的护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静脉滴注多巴胺是治疗新生儿心力衰竭、心肌炎、休克、寒冷损伤综合征等多种新生儿疾病的常用治疗方法之一。但因使用维持时间长,药物对局部血管刺激性强,血管局部反应较大,反射性痉挛、收缩,静脉穿刺局部常出现皮肤苍白,甚至坏死等缺血缺氧性改变,轻者局部疼痛,重者局部缺血坏死,甚至导致肢体残废,有的还可导致医疗护理纠纷,尤其是新生儿。我科从2003年11月起对静脉使用多巴胺的60例新生儿患者运用系统管理,取得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静脉滴注多巴胺的管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戴月映 《护士进修杂志》2007,22(17):1619-1620
静脉滴注多巴胺是治疗新生儿心力衰竭、心肌损害、休克、窒息、吸入性肺炎、缺血缺氧性脑病等多种新生儿疾病的常用治疗方法之一。但因药物使用维持时间长,对局部血管刺激性强、血管局部反应较大,静脉穿刺局部常出现皮肤苍白、甚至坏死等缺血缺氧性改变,轻者局部疼痛,重者局部缺血坏死[1],尤其是新生儿[2]。我们从2006年1月起对新生儿重症监护室静脉使用多巴胺的65例新生儿患者运用系统管理,取得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选择2006年1~12月我科NICU收治的65例新生儿患者,男42例,女23例,日龄15 min~16 d。早产儿36例,足月儿29例,诊断…  相似文献   

4.
多巴胺是治疗新生儿重度窒息、缺氧缺血性脑病、心力衰竭等多种新生儿疾病的常用药.由于多巴胺使用时维持时间长、药物对局部血管刺激性强、血管局部反应大、新生儿皮肤嫩弱等因素易引起静脉穿刺,局部皮肤苍白、淤斑,甚至皮肤坏死等缺血缺氧性改变.  相似文献   

5.
多巴胺和多巴酚丁胺临床上用于治疗器质性心脏病心肌收缩力下降时引起的心力衰竭,也用于治疗心脏外科术后所致的低心排血量综合征、洋地黄中毒及利尿药无效的心功能不全[1].由于使用时维持时间长,药物对局部血管刺激性强,血管局部反应大,甚至发生皮肤坏死等缺血缺氧性改变.2009年1月~2010年1月,我们收治的20例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在接受静脉输注多巴胺与多巴酚丁胺时出现不良反应,经精心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新生儿科静脉滴注多巴胺的管理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静脉滴注多巴胺是治疗新生儿心力衰竭、心肌炎、休克、寒冷损伤综合征等多种新生儿疾病的常用治疗方法之一。但因使用维持时间长,药物对局部血管刺激性强,血管局部反应较大,反射性痉挛、收缩,静脉穿刺局部常出现皮肤苍白,甚至坏死等缺血缺氧性改变,轻者局部疼痛,重者局部缺血坏死[1],甚至导致肢体残废,有的还可导致医疗护理纠纷,尤其是新生儿[2]。我科从2003年11月起对静脉使用多巴胺的60例新生儿患者运用系统管理,取得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选择2003年11月~2004年11月我科收治的60例新生儿患者,男44例,女16例,日龄15m…  相似文献   

7.
在新生儿病房,多巴胺是治疗新生儿心力衰竭、休克、寒冷损伤综合征等疾病的常用药。但由于多巴胺使用时维持时间长、药物对局部血管刺激性强、血管局部反应大、新生儿皮肤嫩弱等因素易引起静脉穿刺局部皮肤苍白、甚至坏死,从而引发护理纠纷。我科新生儿病房2004年6月-2005年12月使用多巴胺治疗的41例患儿采用合理的静脉保护,无一例严重并发症,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正>多巴胺是α、β肾上腺素受体和多巴胺受体激动剂,能使心肌收缩力增强,外周血管收缩,并扩张肾脏等重要脏器的血管,从而保证重要脏器的血流供应,是心力衰竭、抗休克等病人抢救时的常用药物。但多巴胺pH值低、对血管壁刺激性强、局部反应大、泵入时间长,易导致静脉穿刺局部苍白、坏死等缺血缺氧性改变~([1]),2018年5月6日我科发生1例抢救患儿在静脉微量泵入多巴胺治疗时发生输液部位苍白缺血,通过积极的针对性护理,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介绍如下。1 病  相似文献   

9.
多巴胺是α、β肾上腺素受体和多巴胺受体的激动剂,它可使心肌收缩力加强,外周血管收缩,从而升高血压,在新生儿病房中常用此药治疗新生儿心力衰竭、心肌炎、休克、寒冷损伤综合征、重症肺炎等。但在静脉微泵注射过程中因药物使用维持时间长,对局部血管刺激性强、血管局部反应较大,静脉穿刺局部常出现皮肤苍白、甚至坏死等缺血缺氧性改变。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2008年1~6月收治高危新生儿50例,采用多巴胺联合酚妥拉明持续静脉微泵注射减少了对皮肤的损害,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在新生儿病房,多巴胺是治疗新生儿心力衰竭、休克、寒冷损伤综合征等疾病的常用药。但由于多巴胺使用时维持时间长、药物对局部血管刺激性强、血管局部反应大、新生儿皮肤嫩弱等因素易引起静脉穿刺局部皮肤苍白、甚至坏死,从而引发护理纠纷。我科新生儿病房2004年6月-2005年12月使用多巴胺治疗的41例患儿采用合理的静脉保护,无一例严重并发症,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在重症监护病房,多巴胺是维持血压的首选药物。由于药物对局部血管刺激性强,药物浓度过大,应用时间维持较长等因素,使用中局部血管反应也较大,常规用量也可引起局部皮肤苍白、发红,甚至坏死,发生局部并发症甚至引发护理纠纷情况时有报道。我科于2004年7月-2007年7月,接受各类心血管疾病使用多巴胺治疗病人共41例,通过采用合理的静脉保护,无一例局部并发症发生,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多巴胺是一种血管活性药物,具有改善周围血液循环、增加心肌收缩力、加快心率、收缩血管、升高血压等作用,临床上用于治疗休克[1].但是在输液过程中如果发生药液外渗,局部皮肤组织会出现青紫、红肿甚至坏死[2].我科于2011年11月7日收治1例由多巴胺补液外渗致局部皮肤组织坏死的患者,经过积极治疗和护理,局部坏死组织基本愈合,现将护理方法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王红业 《全科护理》2011,(3):278-278
多巴胺是α、β肾上腺素受体和多巴胺受体的激动剂,作为一种血管活性药物,具有改善周围循环,增加心肌收缩力,加快心率,收缩血管,使血压升高等作用,是抗休克治疗的常用药。其α效应使外周(皮肤、肌肉)血管收缩,皮肤苍白。持续滴入多巴胺后,若局部血管药物浓度〉5μg/(kg·min),连续用药时间较长,刺激局部血管,可长时间发生痉挛,引起缺血缺氧,  相似文献   

14.
多巴胺为抢救休克时常用的升压药物,因其可选择性扩张冠状血管改善心肌的血供,改善微循环。近十多年来广泛应用于各种原因导致的低血压及休克的治疗。一般认为加大剂量并无任何副作用发生,即使药液外漏也不致引起局部组织坏死。但临床应用中因加大剂量,结果造成局部组织缺血坏死等不良后果发  相似文献   

15.
静脉输注多巴胺是新生儿监护病房(NICU)针对心力衰竭、心肌损害、休克、窒息、肺炎、新生儿缺氧缺血脑病(HIE)等多种新生儿疾病的常用治疗方法之一。而在治疗过程中,由于多巴胺属于强酸性药物,对血管刺激性强,加上新生儿血管细、皮肤薄、皮下组织疏松等因素,更易引起静脉穿刺局部皮肤缺血性苍白、淤斑,甚至坏死等组织损害[1]。因此,加强多巴胺输注过程中的风险管理是保证输液安全的重要措施。近年来,一些学者对新生儿静脉输注多巴胺的护理管理做了大量的研究。本研究旨在对这些研究进行整理归纳,并探寻其优缺点,为临床实践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李艳萍 《护理研究》2008,22(27):2512-2513
在重症监护病房,多巴胺是维持血压的首选药物.由于药物对局部血管刺激性强,药物浓度过大,应用时间维持较长等因素,使用中局部血管反应也较大,常规用量也可引起局部皮肤苍白、发红,甚至坏死[1],发生局部并发症甚至引发护理纠纷情况时有报道.我科于2004年7月-2007年7月,接受各类心血管疾病使用多巴胺治疗病人共41例,通过采用合理的静脉保护,无一例局部并发症发生,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在治疗休克患者过程中,当补充一定血容量,纠正酸中毒之后,血压仍未好转者,时常使用间羟胺、多巴胺静脉滴注以维持血压。但因这两种药均能使皮肤血管收缩,加之休克患者本身微循环障碍,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强,在静脉滴注中,若穿刺血管细小,或患者配合不好及护理操作不慎,均易发生外渗外漏,引起局部血管严重收缩,导致组织缺血甚至坏死。从1989年5月以来,我们在护理工作中,对34例间羟胺、多巴胺静脉滴注造成外渗外漏的患者使用酚妥拉明作局部封闭,收到良好的效果。封闭后一般在8小时之内局部组织完全恢复正常,34例患  相似文献   

18.
1例静脉输入肾上腺素导致新生儿皮肤坏死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肾上腺素的主要作用是收缩血管,兴奋心肌,升高血压。其中收缩血管主要是小动脉和小静脉血管收缩,皮肤黏膜收缩最明显,因此,肾上腺素能使营养静脉的小血管持续收缩,结果静脉壁缺血、缺氧,导致血管通透性增加,导致药液外渗,使该部位皮下小血管痉挛,易导致局部皮肤缺血坏死。2008年11月我院收治1例静脉输入肾上腺素导致皮肤坏死的新生儿,经及时治疗和精心护理,患儿痊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多巴胺作为一种血管活性药物,具有改善周围血液循环,增加心肌收缩力、加快心率、收缩血管、升高血压等作用,临床上常用来纠正病人的低血压.在输液过程中如果发生药液外渗,会出现局部皮肤组织的青紫、肿胀、苍白甚至坏死,给病人造成痛苦.对多巴胺外渗引起的损伤,过去常用局部热敷的方法,但效果并不理想.2004年6月-2007年3月,我科应用碘伏治疗静脉输注多巴胺外渗引起组织损伤的病人13例,取得较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我科近10年来用多巴胺静滴,20例发生外漏致局部组织缺血坏死。男性16例,女性4例,平均年龄48岁。多巴胺浓度20~30mg例,40mg%4例,5例起水泡,15例局部坏死。13例为手背,5例为内踝,2例为前臂。讨论:多巴胺10mg%主要兴奋β受体,可解除微循环痉挛,达到纠正休克改善微循环.20mg%则兴奋α及β受体,若大于30mg%则主要兴奋α受体,引起末稍血管收缩,局部组织缺血缺氧,若外漏易致组织坏死。故要求使用多巴胺时以10m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