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脑梗塞后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对400例脑梗塞患者采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进行焦虑抑郁状况筛查,共筛查出合并焦虑抑郁症状者216例,随机分为干预组126例和对照组90例,两组均予以经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及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心理干预治疗,观察6周。于心理干预前及干预6周末,采用焦虑白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评定焦虑抑郁状况,对评定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脑梗塞后抑郁发生率为38.00%,焦虑发生率为41.25%,焦虑抑郁共病率为26.50%。干预组心理干预后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均较心理干预前有显著下降,且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脑梗塞后患者焦虑抑郁障碍问题严重,心理干预能有效地减轻脑梗塞后患者的焦虑抑郁状况,改善躯体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有利于促进患者的全面康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父母的情绪状况及心理干预效果。方法将72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父母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36例。于入组时采用焦虑自评量表及抑郁自评量表评定焦虑抑郁情绪,研究组根据测评结果予以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对照组仅提供一般性指导,观察4周;于干预后再次采用上述量表进行测评分析。结果干预前两组焦虑自评量表及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均显著高于常模(P<0.01);干预后两组各量表评分均较干预前显著降低( P<0.05或0.01),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或0.01)、与常模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对照组仍显著高于常模(P<0.01)。结论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父母存在明显的焦虑抑郁情绪,心理干预可显著缓解其焦虑、抑郁情绪。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对酒依赖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将60例酒依赖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和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有1名责任护士负责患者的综合护理干预,观察时间为8周,于入组时及治疗后2、4、8周末均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和焦虑量表评定。结果:两组患者汉密尔顿抑郁量表、焦虑量表评分在第4、8周末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对照组干预前后变化不如实验组显著,并且两组之间比较,第4、8周末评分实验组较对照组下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对酒依赖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有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支持-教育干预对广泛性焦虑症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将64例广泛性焦虑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34例和对照组30例,研究组采用抗焦虑药物治疗加支持-教育干预,对照组采用药物治疗及常规护理措施。在入院时及治疗4周后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症状自评量表(SCL-90)分别评测1次,观察2组各量表因子分的变化情况。结果入院时2组患者HAMA及SCL-90各因子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经过4周治疗,研究组的躯体焦虑、精神焦虑、躯体化、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恐怖等因子较对照组显著好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支持-教育干预能明显改善焦虑症患者的负性情绪并促进其社会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将80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两组均接受冠心病临床常规药物治疗及健康教育,观察组联合心理干预。观察2周。于治疗前及治疗2周末,采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评定焦虑抑郁情绪。结果治疗2周末两组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心理干预能显著改善冠心病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  相似文献   

6.
彭莹 《当代护士》2014,(9):184-185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癌症患者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安徽省某医院2011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60例癌症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增加心理护理。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SF -36健康调查量表(SF -36)比较2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和生活质量的情况。结果干预后实验组焦虑、抑郁情绪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干预后实验组 SF -36的8个维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心理护理可以减轻患者的心理不适,改善患者部分躯体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心理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抑郁情绪及糖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抑郁情绪及糖代谢的影响。方法:将67例2型糖尿病伴抑郁情绪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34例和对照组33例,对照组单独采用药物治疗。研究组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心理干预。采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第6周末评定临床疗效,同期实验室检查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结果:治疗第6周末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评分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研究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第6周末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心理干预能有效改善糖尿病患者的抑郁情绪及血糖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应用团体心理辅导方式对精神科开放型病房患者情绪干预的作用和效果。方法选取60例本院精神科开放型病房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30名)和对照组(30名),对实验组进行团体心理辅导干预,对照组不给予团体心理辅导;实验组进行共4周,每周2次,共8次团体心理辅导。前后采用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对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况进行评价。结果团体心理辅导干预后实验组焦虑、抑郁水平显著降低(P0.05),对照组焦虑、抑郁的前后测结果差异不显著。结论团体心理辅导可对精神科开放型病房患者不良情绪有正性调节作用,能有效缓解患者焦虑和抑郁情绪。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综合干预对老年冠心病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将8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两组均接受冠心病临床常规药物治疗及健康教育,观察组联合综合干预。观察2周。于干预前后采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评定焦虑抑郁情绪。结果综合干预后两组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均较干预前显著降低(P<0.01),观察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显著( P<0.01)。结论综合干预能显著改善老年冠心病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心理干预对白血病的影响。方法:对30例白血病患者采用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进行评估,并根据患者心理情况,采取针对性的心理指导。结果:心理干预前病人有明显的焦虑、抑郁等情绪,心理干预后病人的焦虑、抑郁情绪明显改善。结论:心理干预是减轻白血病病人焦虑、抑郁情绪障碍的方法,促进疾病的康复,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声带息肉患者的个性心理特征及其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声带息肉病人的个性心理特征,研究其与疾病的相关性。方法将声带息肉病人75例(观察组)与正常人群83例(对照组)分别进行艾森克个性问卷,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的测试,将问卷结果输入心理测评软件系统进行自动分析比较。结果除P量表得分外,观察组E、N、L各量表及SDS、SAS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声带息肉的病程与其个性心理特征和抑郁、焦虑等负性情绪,不稳定的个性特点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脑肿瘤患者家属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120例脑肿瘤患者家属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应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评估患者家属的负性情绪,干预组予以心理干预措施,对照组按常规进行。结果两组患者家属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评分结果比较,干预组心理干预后焦虑自评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理干预能改善患者家属的负性情绪。  相似文献   

13.
心理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理状态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理障碍的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通过对76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进行Zung自评焦虑、自评抑郁量表测定,进行焦虑和抑郁的评估。采用随机对照原则将76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8例进行常规护理,干预组38例患者进行针对性心理干预,分别在干预前、干预4周、干预8周进行焦虑、抑郁自评量表测定,判断患者心理障碍的改善情况。结果: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53.95%)、抑郁(46.05%);对干预组进行针对性心理干预后,患者在干预4周和干预8周时相对于干预前和对照组标准分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存在着严重的心理障碍,心理障碍的产生与社会因素、心理因素和病情有密切关系。采用针对性心理干预后患者心理状况显著改善,对患者治疗效果、生活质量的提高有较大帮助。  相似文献   

14.
孙亚超 《中国康复》2014,29(4):250-252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脑卒中长期卧床患者照顾者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选择脑卒中长期卧床患者照顾者52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26例,2组均给予药物维持治疗,应用照顾者压力指标(CSI)及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患者照顾者的负性情绪及压力源,并针对性给予干预组心理护理干预。结果:52例照顾者的负性情绪的压力源主要来自于患者家属(82.7%)、照顾者自身经济状况(75.0%)及身体素质(71.2%)等。干预1个月后,干预组焦虑及抑郁例数均较干预前及对照组明显下降( P<0.05)。对照组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心理干预能够改善脑卒中长期卧床患者照顾者的负性情绪。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分析声带息肉患者术前术后的个性心理特征,研究与疾病的相关性。方法将第一组声带息肉患者65例(观察组)与正常人群83例(对照组),第二组声带息肉患者术前65例(术前a组)与术后58例(术后b组)纳入本研究,分别进行艾森克个性问卷、抑郁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的测试,将问卷结果输入心理测评软件系统进行自动分析比较,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第一组:除P量表得分外,E、N、L各量表得分均值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5.240,5.137,3.029,2.023,2.358;P〈o.05或P〈o.01),观察组SDs和SAs得分均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2.023,2.358;p〈0.05);第二组:术前a组与术后b组513S、P、E、N、L各量表得分均值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分别为1.791,n523,1.423,1.158,1.820;尸〉0.05),术前a组SAS得分均值高于术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38,P〈0.01)。结论声带息肉的病程与其个性心理特征和抑郁、焦虑等负性情绪、不稳定的个性特点具有一定的相关性,术后患者的焦虑自评有明显好转。  相似文献   

16.
HIV/AIDS患者心理干预前后焦虑、抑郁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和艾滋病(AIDS)患者焦虑、抑郁情况的影响.方法:将被确诊为HIV/AIDS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传统常规护理措施,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规范化心理护理方案.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实验组40例HIV/AIDS患者心理干预后焦虑、抑郁情绪较对照组明显减轻(P﹤0.01,P﹤0.05).结论:心理干预可有效改善HIV/AIDS患者的焦虑、抑郁程度,明显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葛燕燕 《全科护理》2012,10(11):963-964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2型糖尿病伴抑郁、焦虑病人糖代谢及情绪的影响。[方法]将120例2型糖尿病伴抑郁、焦虑病人随机分为干预组、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病人进行认知、心理、行为等综合护理干预。应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汉密尔顿抑郁自评量表(HAMD)评定病人情绪,比较两组病人干预前后SAS、HAMD评分及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变化。[结果]护理干预后,干预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及HbA1c比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病人焦虑、抑郁情绪比对照组明显改善(P<0.01)。[结论]对糖尿病病人实施多层次、全方位、科学的护理干预,可明显改善病人的焦虑、抑郁心理,并有效改善糖代谢。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对原发性高血压病病人实施心理护理的效果。[方法]选Ⅰ期、Ⅱ期原发性高血压病病人30例,测定比较经健康教育、生活指导、心理疏导、心理放松训练等强化心理护理2周前后的焦虑自评量表(SAS)、忧郁自评量表(SDS)分值及血压变化。[结果]病人入院时SAS、SDS评分均高于正常,强化心理护理2周后SAS、SDS、收缩压、舒张压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心理护理可减轻高血压病病人的负性情绪,降低血压。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对创伤骨折患者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112例创伤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56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及护理,研究组给予心理干预,对照组给予一般健康宣教,观察住院全程.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干预前后采用焦虑自评量表及抑郁自评量表评定两组焦虑抑郁情绪,采用生活质量评价量表评...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自评量表的评价探讨精神心理因素在原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对符合原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PBRG)诊断的164例患者和72例慢性浅表性胃炎(CSG)患者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分别进行问卷调查,并根据年龄分为3组:A组小于30岁;B组30~50岁;C组大于50岁。分别比较分析各组评分的特点。结果 A组PBRG患者与CSG患者焦虑和抑郁状态患病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B组和C组PBRG患者与CSG患者焦虑和抑郁状态患病率分别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所有PBRG患者与CSG患者焦虑和抑郁状态患病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PBRG患者较CSG患者焦虑和抑郁状态的发生更高,尤其是年轻PBRG患者较CSG患者焦虑和抑郁状态发生更明显,提示精神心理因素可能是PBRG特别是青年患者发病原因并可能在发病机制中起到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