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探讨CT与MRI导向立体定向活检手术在颅内疑难病例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我院2011年2月-2012年3月收治的46例临床表现不典型且影像学上较难诊断的多发疑难占位患者分别施行CT与MRI导向立体定向脑活检手术,比较2种方法的诊断结果。结果:螺旋CT引导下立体定向脑活检手术总阳性诊断率为81.82%,术后靶区少量出血2例;MRI引导下立体定向脑活检手术总阳性诊断率为95.83%。本组患者术后均恢复良好,未出现靶区出血、肢体瘫痪等并发症。经统计学分析,2组患者的总阳性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立体定向手术可操作性强,靶点选择精确,定位准确,手术过程微创省时,是简单方便、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MRI导向立体定向活检手术在准确性上明显优于CT导向活检手术;对于颅内疑难病例的诊断是一种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活检术在颅内多发病变诊断中的临床价值,研究手术方法、技术要点及降低手术并发症的方法.方法回顾性总结2009年1月至2013年6月间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二科收住院并行立体定向活检术的23例病例,患者年龄11~73岁(平均34.6岁),其中男性患者12例,女性患者11例;手术采用螺旋CT薄层扫描、ASA-602S和Leksell-Frame-G高精度脑立体定向仪、Sedan侧方开口的活检针、Backlund活检针、STORZ神经内窥镜;活检标本术后行常规病理学检查,必要时行免疫组化检查.结果病理诊断阳性率91.3%(21例),其中炎性肉芽肿1例,感染性病变1例,钙化1例,胶质增生6例,星形细胞瘤WHOⅠ~Ⅱ级1例,星形细胞瘤WHOⅡ级2例,星形细胞瘤WHOⅡ~Ⅲ级1例,混合型少突-星形细胞瘤WHOⅠ~Ⅱ级1例,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WHOⅣ级3例,生殖细胞瘤1例,转移瘤1例,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1例,颅内肉芽肿性动脉炎1例,阴性2例.无术后昏迷、偏瘫、感染、颅内出血等严重并发症.结论立体定向活检术是颅内多发病变诊断的重要方法之一,定位精确、创伤小、安全可靠、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采用CT/MRI引导下的立体定向技术对脑部病灶行立体定向活检术的方法和结果。方法:使用Leksell立体向定位头架。在CT/MRI引导下行立体定向穿刺活检。结果:肿瘤375例,脓肿15例,无病理结果3例(0.76%),活检总阳性率99.24%,肿瘤检出率95.42%,并发颅内出血2例(0.51%),癫痫发作3例(0.76%)。无死亡病例,结论:脑立体定向活检术诊断阳性率高,安全、可靠,不权可达到定性诊断的目的,还可为下一步治疗提供可靠的病理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CT引导的立体定向脑内病灶活检术的组织病理学诊断结果,并对手术操作方法和技术要点进行总结。方法 将CT与脑立体定向技术相结合,在CT引导下对12例脑内病灶进行立体定向活检术。结果 7例为各类脑肿瘤,2例为寄生虫性肉芽肿,1例为脓肿,1例为结核,1例诊断无明确结果,阳性率为91.7%。无并发症和死亡病例。结论 CT引导的立体定向脑内病灶活检术操作简单、安全可靠,组织病理学诊断的阳性率高。  相似文献   

5.
为总结CT辅助下脑立体定向活检的临床应用价值,对16例颅内深部小病灶,临床神经影像学难以确诊病例,经辅助立体定向活检后得以明确病理诊断,且病检阳性率高。认为对于颅内深部病灶,应用CT辅助立体定向活检方法,可以取得创伤小,并发症少,诊断阳性率高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脑深部病变立体定向活检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Liu Z  Yu X  Li S  Chen L  Du J  Liu R  Yu X 《中华医学杂志》2002,82(4):225-228
目的 探讨用脑神经成像技术引导的立体定向脑深部病变活检术获取组织病理学诊断的可靠性和正确性。方法 采用CT、MRI与立体定向相结合,进行了脑深部病变的靶点活检手术,共605例,其中450例用CT或MRI片目测靶点坐标定位,155例采用计算机辅助的立体定向手术(CAPN)工作站,自动计算靶点和规划活检手术。结果 537例(88.75%)获得脑肿瘤的组织病理诊断,30例(4.96%)为炎性病理,18例(2.98%)为其他组织,20例(3.31%)未能提供可供确诊的病理,阳性诊断率为96.69%,死亡2例(0.33%),并发症13例(2.14%)。结论 用成像技术引导的立体定向对脑深部病变活检是神经内外科获得定性诊断安全及可靠的手术方法,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磁共振引导下立体定向活检术在颅内病变诊断中的病理诊断结果及其手术方法与技巧。方法对46例经 CT、MRI、MRA、MRS 等影像学检查难以明确病变性质且常规开颅手术治疗难以达到的脑深部病变,或由于各种原因不能耐受开颅手术而又必须明确病变性质的患者,于磁共振引导下使用 Leksell 立体定向仪行立体定向活检术,标本送病理学检查。结果病理结果提示:胶质瘤16例,转移瘤13例,淋巴瘤9例,生殖细胞瘤、胶质增生各2例,脑炎、肉芽肿、多发性硬化各1例,诊断不明1例,诊断成功率97.83%。并发颅内出血2例(4.35%),癫痫发作1例(2.17%),无死亡病例。结论立体定向活检术较为安全高效,对于明确颅内病变性质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1991年1月~1996年12月采用CT引导立体定向技术对386例脑深部或脑功能区病灶进行了活检手术,男232例,女154例,年龄4.5~71岁,平均40.5岁。病变位于脑深部90例,鞍区74例,基底节区73例,三脑室后部46例,多发病灶45例,脑室内23例,小脑半球19例,脑干内14例,斜坡2例。结果共有372例作出了病理诊断,总活检阳性率为96.37%,其中肿瘤327例(肿瘤检出率84.72%),炎性病变32例(8.29%),其他病变13例(3.37%)。未作出病理诊断者14例(3.63%)。共发生手术并发症7例(1.81%);其中出血5例(1.3%),癫痫1例,中止手术1例。认为立体定向脑深部病变活检术是一种明确颅内占位病变的组织学诊断的可靠方法。文章还对立体定向活检术的并发症及预防,如何提高阳性率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立体定向活检术在诊断艾滋病(AIDS)伴发颅内病变诊断中的经验,探讨手术方法及技术要点、如何降低手术并发症以及提高阳性诊断率。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行脑立体定向活检术AIDS伴发颅内病变患者(男4例,女3例;年龄15-49岁),病史1月-1年。均行核磁共振定位立体定向脑活检术,活检标本术后行常规HE染色及免疫组化病理学检查。结果:7例患者手术顺利,病理结果示:脑弓形虫病2例,隐球菌脑炎2例,巨细胞脑炎2例,结核性脓肿1例,星形细胞瘤1例,其中1例为脑弓形虫病和隐球菌脑炎共同感染。诊断成功率100%,术后并发症率14.3%(1/7),无死亡。术后随访6月-6年,1例完全康复,4例症状明显好转,2例死亡。结论:立体定向活检术是诊断AIDS伴发颅内病变安全、有效的方法,有助于协助诊断、制定治疗方案和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立体定向脑活检术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对17例中枢神经系统疑难病例,应用宝石CT及MRI融合定位后行立体定向脑活检手术并行病理学检查。结果术后病理学结果为肿瘤性病变8例,其中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3例,非霍奇金淋巴瘤1例,低级别胶质细胞瘤(WHOⅡ级)1例,间变性星形细胞瘤(WHOⅢ级)3例;非肿瘤性病变9例,其中炎性病变5例,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1例,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病1例,脑组织脱髓鞘假瘤1例,不能明确诊断者1例,考虑为胶质细胞增生。本组阳性诊断率为94.1%(16/17)。结论立体定向脑活检术是一种有效的诊断手段,其定位准确、创伤小、并发症发生率低,活检准确率高,可为制订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CT引导微侵袭立体定向术在诊断颅内深部病变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CT引导微侵袭立体定向术在确定颅内深部或功能区病变中的诊断及治疗作用。方法自 1 989- 1 999年采用CT引导微侵袭立体定向术诊断或治疗 58例颅脑疾病。结果 在治疗 2 8例震颤麻痹 ,9例金属异物及 3例颅内深部血肿中取得良好效果。 1 8例经CT引导微侵袭立体定向活检病理学诊断结果为脑肿瘤 7例 ,炎性疾病 5例 ,血管性病变 3例 ,非瘤性囊肿 2例 ,1例未能获得阳性病理学诊断 ,总阳性诊断率为 94.44% ,无并发症及死亡发生。结论 CT引导微侵袭立体定向术是一种诊断及治疗颅内深部或功能区病变的可靠方法 ,并能为其它临床治疗方法提供依据。微侵袭立体定向术安全、可靠、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2.
CT-guided stereotactic biopsy of deep brain lesions: report of 310 case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Tguidedstereotacticbiopsyofdeepbrainlesions:reportof310casesYuXin于新,LiuZonghui刘宗惠,TianZengmin田增民,LiShiyue李士月,HuangHongyun黄红...  相似文献   

13.
EnhancementablationforthetreatmentofundercorrectionafterexcimerlaserinsitukeratomileusisforcorrectingmyopiaYangBin杨斌,ChenJiaq...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对肺部病变的诊治价值。方法对98例肺部病变患者(局限性病灶89例,弥漫性病灶9例)进行研究。在CT引导下行经皮肺穿刺活检术,分别行组织学检查及细胞学涂片检查。以术后病理诊断为标准,分析经皮肺穿刺活检的成功率及病理学资料,观察气胸、咯血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利用此技术对6例患者进行穿刺植入放射性粒子进行治疗,观察其治疗效果及并发症等的发生率。结果穿刺后病理诊断为:98例肺部病变中恶性肿瘤81例占82.7%,良性病变13例占13.3%,无确定诊断4例占4.1%,穿刺成功率为95.9%(94/98)。穿刺并发症:除气胸8例,咯血3例外,无其它严重并发症。6例植入放射性粒子进行治疗的病例全部植入成功,成功率为100%(6/6),1例出现气胸,无其它严重并发症。结论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可为肺部病变的定性诊断提供可靠的细胞学、组织学和病原学依据;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确诊率高,并发症少;术者的操作及所选择的穿刺器材是阳性检出率的关键;此技术可为肺部病变的治疗提供一种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CT引导下经胸膜外径路纵隔肿瘤穿刺活检的临床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2011年间本院21例纵隔病变,在cT引导下经胸膜外径路的经皮穿刺活检。所有病例行组织学或细胞学检查,并分析其准确性和并发症。结果21例娲例中,前纵隔穿刺14倒,后纵隔穿刺7例,15例注射了生理盐水在壁层胸膜外脂肪间隙内(胸内筋膜和壁层胸膜之间);18例得到了病理诊断,包括淋巴瘤5例,转移性肿瘤4例,气管鳞癌1例,胸腺瘤2例,结核3例,结节病1例,神经纤维瘤和神经鞘瘤各1例。3例病检为炎性组织。1例出现前纵隔血肿,所有病例均未发生气胸,并发症发生率4.76%(1/21)。结论CT引导下,经胸膜外径路纵隔肿瘤的穿刺活检是一种安全和简便的定性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6.
辛红梅  仇红 《中国医药导报》2013,10(10):104-106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在肺肿瘤定性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山东省青岛市骨伤科医院2009年1月~2011年12月诊治的肺部病变患者137例,均行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对活检取材行细胞学检查和病理组织诊断,分析其在肺肿瘤定性诊断中的准确性。结果患者的病灶直径为1.3±10.2cm,平均(3.9±0.5)cm,其中直径为3~5cm的患者居多,其次为超过5cm和不足3cm。病灶分布于右下叶的患者最多,其次为右上叶、左上叶、左下叶、右中叶。胸膜穿刺次数1~4次,平均(2.1±0.6)次,其中胸膜穿刺2次的患者居多,其次为1、3、4次。恶性肿瘤中,确诊99例,诊断准确率为92.5%,其中腺癌最多,其次为鳞癌、小细胞癌、细支气管肺泡癌、转移癌,8例未见恶性细胞后经术后病理确诊,为假阴性,假阴性率为7.5%。良性病变中,炎性假瘤居多,其次为结核、错构瘤、硬化性血管瘤。其他疾病中,纤维组织增生居多,其次为坏死血管。经统计学分析,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气胸患者15例,发生率为10.9%,其中13例为少量气胸未经处理于1周后吸收.2例患者气胸量超过30%经胸腔闭式引流治愈。病灶及针道周围出现实质性出血患者13例,发生率为9.5%,经静卧、止血、补液处理后治愈。结论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是一种安全有效、准确性高、并发症少的诊断方法.在肺肿瘤定性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穿刺取肾脏活组织的取材成功率、并发症的发生率,评价其对临床诊断的价值。方法62例肾疾病患者采用Phlipls—iE33彩色超声诊断仪,在带穿刺导向的线阵探头指引下用自动活检针快速肾活体组织取材,取材分别送检病理光镜、电镜及免疫荧光。结果62例全部穿刺成功,2例因取材不足无法做出病理诊断,60例均取得正确临床病理诊断,占96.7%。62例患者肾穿刺活检术后出现并发症3例,其中肉眼血尿2例(3.2%),肾周血肿1例(1.6%)。结论超声引导下经皮肾穿刺活检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成功率高,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