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了解遵义市学龄前儿童口腔健康相关行为,为开展学前儿童口腔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遵义市14所幼儿园共计5 132名儿童,参照《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报告》中的5岁组儿童家长问卷,对儿童家长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68.2%的学龄前儿童3岁以后开始刷牙,51.9%的儿童每日只刷1次牙,17.9%的儿童很少或从不刷牙;知晓“窝沟封闭可以预防儿童龋齿”的家长仅占11.0%,70.2%的家长从不检查儿童的刷牙效果;家长口腔健康知识主要来源于电视/广播(26.2%)、报刊/杂志(17.3%);儿童到口腔科就医原因主要为急(慢)性牙痛(26.1%),定期进行口腔检查的儿童极少(15.8%).结论 遵义市学龄前儿童口腔健康行为不容乐观,家长口腔健康知识欠缺.应加强对家长、幼教人员及儿童口腔保健知识及行为的宣传教育,促进儿童建立正确的口腔健康行为.  相似文献   

2.
学龄前儿童口腔保健健康教育效果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健康教育对学龄前儿童及其家长口腔保健知识、行为的影响。方法:以181名学龄前儿童为研究对象,于健康教育前后,应用自制的调查问卷对家长的口腔保健知识和儿童口腔保健行为进行调查。结果:大部分家长都有口腔保健的常识,但对龋齿的饮食预防认识欠缺;通过此次健康教育,认识有所提高,大多数家长在此次健康教育活动中认识到了有效刷牙的重要性,因此在教育前后能够督导幼儿坚持早晨和睡前刷牙,能够做到有效刷牙的幼儿人数有所增加(χ2=4.2395,P=0.039 5)。结论:学龄前儿童预防龋齿的健康教育活动应以学校和家庭为主,教育的内容应重点放在饮食干预上,并且需要采取多种健康教育方式并长期坚持。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海口市学龄前儿童家长对儿童口腔健康的知识、态度以及行为认知现状,为进一步开展学龄前儿童口腔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随机整群抽样方法 ,抽取海口市8所幼儿园472名5岁儿童家长作为调查对象,对其进行口腔健康知识、态度及行为问卷调查。结果海口市学龄前儿童家长口腔健康知识认知水平较低,其中"窝沟封闭可以预防龋齿"的知晓率为12.29%,"牙菌斑是引起牙龈炎和龋齿的主要原因"知晓率为29.03%。绝大多数学龄前儿童家长对口腔健康持正向态度,均达80%以上,94.92%的家长认为"口腔健康对自己生活很重要,预防牙病首先靠自己",90.04%的家长认为"定期进行口腔检查很有必要",仅有29.45%的家长认为"母亲牙齿不好会影响孩子牙齿"。3岁前刷牙的儿童为61.65%,每天刷牙次数≥2次的儿童为28.39%,使用含氟牙膏的儿童为18.22%,家长每天帮助孩子刷牙为16.74%,每天检查刷牙效果为17. 80%。家长口腔健康知识和态度得分呈正相关(r=0.329, P0.05),知识和行为呈正相关(r=0.182, P0.05)。结论海口市学龄前儿童家长口腔健康认知水平较低,口腔健康态度较好,儿童口腔健康行为有待改善,应开展针对口腔健康知识、态度、行为的健康教育,促进儿童建立正确的口腔健康行为。  相似文献   

4.
深圳市3-5岁儿童家庭口腔保健现状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深圳市3~5岁儿童家庭口腔保健现状,便于针对性地进行口腔健康教育,提高口腔保健水平。方法选取3所幼儿园,对765名3~6岁儿童母亲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儿童口腔保健行为和家长对幼儿的口腔保健情况。结果52.16%的儿童每天刷牙1次;1岁以前开始刷牙的儿童占11.37%;每天帮助儿童刷牙的家长占29.02%;而每天检查儿童刷牙效果的家长仅占23.53%。结论深圳市家庭对儿童的口腔健康不够关注,需要大力开展口腔健康教育,以提高儿童的口腔保健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学龄前儿童的口腔健康情况及相关知识、态度、行为现状,进一步分析患龋的影响因素,为有效控制学龄前儿童的口腔疾病和加强学龄前儿童口腔健康宣教提供依据。方法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吕梁市某公立幼儿园4~6岁儿童874名,以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进行调查。结果吕梁市4~6岁儿童的患龋率为46.1%;进食甜食习惯或进食频率较高的儿童患龋率明显较高,3岁以前开始刷牙的儿童占35%,85.6%的儿童每天刷牙,49.7%的家长从未帮助孩子刷牙,69.6%的家长对乳牙坏了是否需要治疗持正确认识,而对窝沟封闭的重要性,仅有5.4%家长回答正确,家长对口腔健康评价的差异影响了儿童的患龋率。结论城市儿童患龋率低于农村,家长文化程度越高、家长对口腔健康的评价越好,儿童的口腔健康状况越好,应进一步加强儿童口腔健康宣教工作。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患龋学龄前儿童的口腔卫生行为习惯及其家长对口腔健康知识的知晓情况,为龋病儿童健康宣教提供指导。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方法选取2015年1至3月在西安交通大学口腔医院儿科就诊的400名学龄前儿童及家长作为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并对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不同年龄组学龄前儿童在甜食类食品、睡前进食、首次刷牙年龄、每天刷牙次数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0.761、11.403、12.579、13.577,均P<0.05)。饮食习惯:学龄前儿童58.64%喜欢甜类食品,睡前进食占54.67%;口腔行为习惯:3岁前首次刷牙为30.88%,每天2次刷牙为44.48%;就医情况:以牙齿有洞为主诉的患儿为59.49%,定期检查占13.03%,有18.98%做过干扰措施;家长的认知情况:态度积极,但口腔知识相对不足,有73.65%的家长关注预防保健知识,54.67%的家长通过网络、电视了解口腔卫生知识。结论患龋的学龄前儿童没有养成良好的口腔行为习惯,家长的保健知识有待提高,应通过多种措施提高儿童的口腔保健水平。  相似文献   

7.
了解家长对学龄前儿童龋齿的关注程度和对口腔保健知识的认知情况,为寻找相应的健康教育重点内容和正确方式提供依据.方法 随机整群抽取沈阳市9所幼儿园,自行设计问卷,调查家长对儿童龋齿的关注程度、儿童日常口腔卫生习惯的培养和家长的相关认知水平等.结果 92.8%的家长知晓自己孩子的刷牙方式,91.7%的家长知晓孩子患龋情况,分别有97.4%和92.7%的家长为孩子配备专用的牙刷和牙膏;家长对培养学龄前儿童养成良好口腔卫生习惯的报告率均较低,仅38.6%的家长知晓窝沟封闭的好处.结论 家长对学龄前儿童的牙齿健康状况关注程度较高,但忽视了培养儿童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应对家长加强儿童口腔保健方面的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8.
了解天津市城区幼儿园学龄前儿童口腔健康行为及家庭对口腔健康保健行为的认知,为学龄前儿童的口腔保健与健康教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天津市城区2所大型公立幼儿园528名3~6岁学龄前儿童,通过问卷调查收集数据,应用SPSS 17.0进行整理分析.结果 天津城区3~6岁学龄前儿童最常食用的含糖食品依次为酸奶/乳酸饮料、饼干/蛋糕/面包等甜点心、糖果/巧克力;仅30.7%的儿童有饭后漱口的习惯,20.8%的儿童有刷牙后睡前进食的不良习惯,48.3%的儿童不能做到每天刷牙2次,66.5%的儿童极少或从不定期做口腔检查.开始刷牙的年龄越小、家长的文化程度越高及家长自身的口腔健康状况越好,儿童的患龋率越低.55.1%的家长表示经常关注儿童的口腔健康,但对于口腔健康知识了解较少,获取口腔健康知识的重要途径为广播电视及网络(41.1%)、报刊杂志(19.3%)和医生及医疗机构(29.4%).结论 应加强对家长的宣传教育,帮助儿童建立正确口腔健康行为,并定期复查,提高儿童口腔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9.
奚玫 《现代医院》2008,8(11):149-150
目的通过对学龄前儿童的家长及其幼师的口腔保健知识的问卷调查,了解他们对儿童口腔保健知识的认知情况,以利于今后有针对性地开展口腔健康教育课,提高学龄前儿童的家长及幼儿园教师在口腔保健知识方面的整体素质。方法自行设计问卷,选取广州市第一幼儿园的教师及小班和中班的儿童家长,进行口腔保健知识问卷调查,收集资料,统计分析。结果幼儿园教师对口腔保健知识的认知情况较好98.6%~100.0%,而在刷牙时间的知晓率方面:老师为67.6%,中班的孩子家长和刚入学孩子的家长占38.0%和27.5%;对氟防龋和防病胜于治病的知晓率:老师为79.7%和89.2%;中班的孩子家长:73.10%和80.60%,小班的家长:37.60%和29.40%。结论老师及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普及口腔保健康教育,应从老师及家长做起,培养孩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以及学习口腔保健知识应从小抓起,学龄前儿童群体口腔预防保健综合模式应得到更加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0.
江门市直属幼儿园部分学龄前儿童健康教育现状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邱坚进 《中国健康教育》2004,20(10):935-936
为了解江门市学龄前儿童健康教育现状 ,有的放矢地开展学龄前儿童健康教育工作 ,促进儿童保健工作进一步发展 ,2 0 0 1年 3月至2 0 0 3年 3月江门市妇幼保健院组织开展对市直属幼儿园学龄前儿童健康教育现状调查 ,现报告如下。对象与方法1 对象 在江门市直属 2 7家幼儿园中随机抽取 6家幼儿园的学龄前儿童 93 3名作为调查对象。2 方法 采用问卷方式 ,由学龄前儿童及其家长共同完成 ,共发出问卷 1 646份 ,收回有效问 993份。内容包括健康知识、健康行为形成情况、个体健康状况和健康知识来源及其喜欢的健康教育方式等四大部分共 2 7道题…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学龄儿童口腔健康教育效果。方法:以菌斑指数(PLI)为指标,于健康教育前后分别对受试儿童作刷牙前、刷牙后的菌斑染色记数。结果:刷牙可以降低口腔中的牙菌班指数;通过健康教育,使儿童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可以进一步降低口腔中的牙菌斑指数;切牙的卫生状况和刷牙效果比磨牙好。结论:口腔卫生的重点是提高磨牙的刷牙质量,对学龄前儿童的口腔健康教育需要幼儿园、家长和儿童共同参与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沈阳市城乡学龄前儿童口腔健康知识及行为的现状,为制定口腔健康干预措施及口腔健康教育提供建议。方法 2017年9-11月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对沈阳市城区及乡镇各5所幼儿园学龄前儿童家长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城区与乡镇收回有效调查问卷分别为1048份与641份,乡镇儿童多与祖父母生活在一起,城区与乡镇儿童家长获取口腔知识来源主要是电视与网络媒体,城区儿童家长在乳牙是否需要保护(58.9%)、窝沟封闭(19.7%)、含氟牙膏(56.4%)、口腔不良习惯(17.6%)的口腔知识回答正确率高于乡镇家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城乡学龄前家长口腔行为问题上,城区儿童家长口腔行为习惯好于乡镇儿童家长。结论对城乡学龄前儿童家长进行口腔健康教育迫在眉睫,应该加强医务人员对乡镇地区的健康宣传。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改善我市学龄前儿童群体的口腔卫生状况,探讨基层开展学龄前儿童口腔保健的方法。方法:通过妇幼保健“三级网”,在城乡组织实施卫生部基妇司“学龄前儿童口腔保健技术合作项目”,进行学龄前儿童综合口腔保健。结果:快速改变了我市妇幼保健机构对城乡幼儿园学龄前儿童口腔保健的服务模式,提高了医院学龄前儿童口腔保健的服务能力;对幼儿园园长、幼师、家长及幼儿的口腔保健健康教育,改变了她们参与幼儿口腔保健的行为习惯;幼儿园1万5千多名幼儿的口腔保健知晓率96.19%;保健牙刷刷牙率94.96%;牙齿菌斑软垢等口腔卫生状况明显改善;6岁儿童无龋率上升36.76%;龋均下降了2.15只。结论:根据影响幼儿园儿童群体健康的主要因素,通过妇幼保健网对托幼园所的卫生保健进行有效的组织管理,发动幼儿园长、家长、幼儿参与,是开展儿童群体保健的有效途径;卫生部基妇司“学龄前儿童口腔保健技术”是有效提高学龄前儿童口腔保健水平的适宜技术;通过技术合作,使妇幼保健机构掌握规范的防治技术,保障群体口腔保健的质量,是迅速提升基层学龄前儿童群体口腔保健水平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杭州市江干区学龄前儿童患龋情况并分析相关危险因素,为杭州市江干区学龄前儿童的龋病防治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于2019年1月-2021年1月随机选取杭州市江干区10所幼儿园作为抽样点,随机抽取900例学龄前儿童进行患龋情况调查,并向家长发放问卷调查表。结果调查共发放问卷900份,回收有效问卷853份,有效率为94.78%。结果显示,学龄前儿童患龋率为54.63%,不同年龄段间患龋率(42.65%,47.37%、61.03%及67.79%)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4.722,P0.05)。左侧下颌第二乳磨牙、右侧下颌第二乳磨牙是龋齿好发牙位。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偏食、甜食、刷牙次数、牙膏含氟情况、家长最高学历、家庭经济水平、定期口腔检查及口腔健康教育等是龋齿发生的重要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杭州市江干区学龄前儿童患龋率较高,龋齿发生的影响因素众多,应加强口腔健康宣教,积极开展龋齿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绵阳市5岁儿童口腔健康现状,为进一步开展口腔健康教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抽样的方法,抽取绵阳市3所幼儿园285名5岁儿童家长,参照《全国第三次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方案》中5岁儿童家长问卷对儿童家长进行调查。结果家长对于"窝沟封闭能预防儿童龋齿"的知晓率为11.6%,口腔知识主要来源是电视/广播(64.9%)和报纸/杂志(55.4%);90.2%的家长认同"保护孩子六龄牙很重要";每天进食含糖食品的儿童为69.0%,75.8%儿童曾有睡前吃甜食行为;3岁以前开始刷牙的儿童占73.0%,每天帮助孩子刷牙和检查刷牙效果的家长占18.6%和19.6%;75.8%的儿童过去1年未进行任何口腔检查,其中46.7%的家长认为儿童牙齿没问题,不需要检查;最近一次口腔就诊的主要原因是急、慢性牙痛,定期检查牙齿的仅占4.2%;知识得分与态度得分之间存在正相关(r=0.285),同行为得分之间存在正相关(r=0.213)。结论绵阳市5岁儿童口腔健康行为有待改善,虽然多数儿童家长有较好的口腔健康态度和一定的口腔健康知识,但是转化为实际行动的能力较弱,仍需有针对性的开展健康促进活动,以使儿童形成正确的口腔卫生行为。  相似文献   

16.
韩惠兰  朱成男 《中国妇幼保健》2006,21(22):3119-3120
目的为了准确了解儿童家长对儿童口腔卫生健康教育内容及方式的需求,以便有效开展口腔卫生健康教育和儿童口腔疾病预防工作,降低儿童口腔疾病发生率。方法随机抽取320名就诊患儿家长,当场进行调查问卷。结果在内容需求上口腔保健知识及常见口腔疾病的防治需求分别达到97.60%和93.90%,而在健康教育的形式上普遍乐于接受的是治疗过程中的健康教育和候诊过程中的健康教育,分别占73.6%、62.8%。结论城市患口腔疾病儿童家长对健康教育的需求较高,农村儿童口腔疾病防治工作还很薄弱;儿童家长普遍乐于接受的儿童口腔健康教育方式是一对一的形式,因此要通过各种方式开展口腔卫生健康教育,以便有效预防儿童口腔疾病,提高儿童口腔卫生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深圳市光明区学龄前儿童家长健康素养的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开展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深圳市光明区13家幼儿园4 299名学龄前儿童家长进行健康素养现况调查.结果 被调查的4 299名学龄前儿童家长中,按评判标准有1133名具备健康素养,占26.4%;其中健康知识和理念、健...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学龄前儿童口腔卫生习惯,有利于针对性地开展健康指导.方法对来该院口腔科就诊的3~6岁儿童牙病患者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共356名.结果口腔健康行为中3岁以前开始刷牙占21.7%,每天2次及以上刷牙占29.5%,未进行任何口腔卫生预防措施的占82%.结论家长对学龄前儿童口腔保健意识有待提高,口腔健康教育工作需深入开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渭南市学龄前儿童患龋现况及口腔卫生习惯,分析二者之间的关系;了解家长口腔卫生知识知晓情况,以期通过健康教育使儿童形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 【方法】 采取整群抽样方法,对12所幼儿园在园儿童进行口腔检查,对家长进行口腔卫生知识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调查儿童783名,龋患率为14.94%;农村及4~5岁儿童龋患率较高;学龄前儿童未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家长口腔卫生知识普遍缺乏。看护人、年龄、居住地区、饮食习惯等因素对龋患率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刷牙方法、刷牙时段、漱口等因素对龋患率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渭南市学龄前儿童龋患率较低; 龋病防治工作的重点应放在农村和4~5岁儿童;进一步加强健康教育,培养儿童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北京市朝阳区托幼机构内儿童口腔卫生习惯及口腔保健健康教育人员的现状,为制定相关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分层整群抽取北京市朝阳区4所幼儿园小班和中班的1050名儿童以及164名健康教育人员,采用自编问卷进行调查。结果能每天定时刷牙、至少刷2次的幼儿占40.3%,刷牙时间可达到3分钟的比例仅为19.1%。孩子喜欢吃甜食、喝甜饮料的比例为59.4%,而每次吃甜食或饮料后刷牙或漱口的比例仅为38.6%。知晓自己牙齿颗数的幼儿占总儿童数的22.2%;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孩子会刷牙、每天定时刷牙的比例逐渐提升(χ^2=40.192,P<0.05)。有夜磨牙习惯的儿童占10.6%;有用口呼吸习惯的幼儿占8.2%;有偏侧咀嚼习惯的幼儿占8.0%;有咬上下唇习惯的幼儿占7.1%;有夜磨牙习惯、咬上下唇习惯的儿童随着年龄的增长呈增多的趋势(χ^2值分别为11.538和13.081,均P<0.05)。家长是否耐心教孩子正确的刷牙方法、家长是否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家长是否鼓励孩子刷牙均与孩子是否会刷牙呈显著正相关( r值分别为0.311、0.152和0.256,均P<0.05)。健康教育人员中兼职者占95.73%人,最主要是教师,其次为保育员,对儿童口腔健康知识掌握较少。结论朝阳区托幼机构内儿童口腔卫生习惯有待改善,应充分调动儿童、家长及口腔保健健康教育人员三方面的力量,改善朝阳区儿童口腔卫生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