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新的医护集体交班报告模式,提高护士的病情观察能力、评判性思维和表达沟通能力.方法:征求本专业的医护人员关于交班报告内容的意见,建立体现专科特点的SBAR模板,介绍SBAR报告模式在医护集体交班中应用的有效性,根据专业特点设计SBAR交班报告模板,培训、实施、以实施前后效果进行对比.结果:实施前后100例报告,交班内容的全面性提高22%、医生对交班报告的满意度提高25%.结论:SBAR报告模式的运用能够提高医护间的有效性,同时也提高了护士的病情观察能力、评判性思维和表达沟通能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SBAR[现状(situation)、背景(background)、评估(assessment)、建议(recommendation)]标准沟通模式在妇产科护理实习生晨交班能力培养中的应用效果,为提高实习护士晨交班能力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8年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临床实习的护理高职学生30人为观察组...  相似文献   

3.
罗曼  白冬梅  刘路  汪静  闵柳 《安徽医学》2019,40(9):1063-1065
目的探讨SBAR模式在规范重症监护病房护理交接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7年1~12月ICU住院患者604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别为观察组(n=311)和对照组(n=293),对照组采用常规交班,即口头交接、书面交班和床头交班相结合,观察组采用口头交接加SBAR交班指引单进行交接班。比较两组患者在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质量评分、不良事件发生率、病情掌握准确情况、护士临床评判性思维能力等方面的差异。结果对照组基础护理质量得分为(25. 16±2. 54)分,观察组为(27. 03±2. 16)分;对照组专科护理质量得分为(29. 32±3. 51)分,观察组为(32. 05±2. 93)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实施SBAR模式前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2. 87%,实施后为12. 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对照组病情掌握准确情况得分为(93. 50±2. 86)分,观察组为(95. 14±3. 28)分;对照组护士临床评判性思维能力评分为(262. 41±22. 53)分,观察组为(274. 62±25. 06)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SBAR模式可以有效规范重症监护病房的交接班流程,提高危重患者护理质量,降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同时提高护士的评判性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SBAR沟通模式在儿科医护交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2017年3月收治的690例患儿作为对照组,2017年4月~2017年6月收治的690例患儿作为观察组。对照组采取传统交班模式,观察组采取SBAR沟通模式进行交班。结果:观察组交班问题发生率4.64%,明显低于对照组交班问题发生率11.4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交班时间为(9.36±1.75)min,对照组交班时间为(12.03±2.16)mi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满意度97.39%和医生满意度94.49%,高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83.18%和医生满意度84.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儿科护理中应用SBAR沟通模式进行交班,可有效减少交班问题的发生,提升患者和医生满意度,提高护理质量,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我科自2000年3月起,在护理部的指导下规范了晨交班查房,通过4a的实践,使病区护理质量得到了较大的提高,现将具体做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正> 颅内压监护是采用传感器和监护仪以测定颅内压的一种方法。自从1951年Guillaume和1960年Lundberg先后报道将颅内压监护用于神经外科临床以来,对其意义已逐渐引起重视并不断发展和完善。目前在国内外已广泛应用该技术,国内首先由北京许百男、上海史玉泉及湖南曹美鸿等人研究并应用于临床。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进步,使颅内压监护装置趋于向小型化、无创化和多功能化方面发展,并提高了仪器精确度、灵敏度、稳定性与耐久性。在神经外科临床中,颅内压监护对疾病的早期诊断,指导治疗,判断预后,提高疗效有较大的帮助,已是必不可缺少的监测设备之  相似文献   

7.
熊弦  黄芸 《吉林医学》2010,31(23):3998-3999
目的:通过晨交班培养护生表达能力。方法:通过对27名轮转护生采取系统化、以晨会交班为主的培训方式培养护生表达能力。结果:27名护生经过培训后表达能力均取明显提高,并能胜任晨交班。结论:在以晨交班形式培养护生沟通能力的培训过程中,培养和提高了护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临床思维能力,促进了护生良好自学风气的养成。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品管圈对提高"现状-背景-评估-建议"(SBAR)标准化沟通模式晨交班依从性的效果。方法 2013年12月至2014年4月晨交班病例412例,设为品管圈管理前,2014年5—9月晨交班病例434例,设为品管圈管理后。成立品管圈小组,确立提高护士标准化沟通方式晨交班依从性为活动主题,对护士运用标准化沟通方式晨交班现状进行调查,找出标准化沟通方式晨交班依从性低的原因,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持续质量改进。比较实施品管圈管理前后标准化沟通方式进行晨交班依从性情况。结果护士标准化沟通方式晨交班依从性低的原因包括:专业知识缺乏、缺乏标准化晨交班表、检查力度不强等。实施品管圈管理后,护士标准化沟通方式晨交班汇报率提升至79.1%,明显多于管理前的4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3.586,P<0.05),说明实施品管圈管理后,护士标准化沟通方式晨交班依从性优于管理前。结论品管圈活动在提高护士标准化沟通方式晨交班依从性中效果显著,并且能提高圈员的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9.
邓悟  马桂芬  彭丽娟 《四川医学》2011,32(6):967-968
目的分析两种护理晨交班效果,改进交班模式,提高交班质量。方法采用对照组和观察组方法比较两种交班模式下护士对患者信息的掌握情况、办公室和床旁交班时间的分配、各层次人员对患者信息掌握的差异。结果新的交班模式在时间的分配上更合理;更有利于护士掌握病区动态和危重患者情况,对当日的护理指导意义更大;同时可见,同种交班模式下各层次护士对交班信息掌握程度有差异,低年资护士得分明显低于其他组别。结论新的交班模式更有效提高交班质量。  相似文献   

10.
随着人们物质文化需求日益增长,生活水平提高,人们的法律意识和精神追求也在不断提高,护理工作者是与病患者接触最多,最贴近的医务工作者,患者入院后由于焦急、不安、紧张等心理反应,情绪极不稳定,对医院各个服务窗口,如挂号、收费、检查,甚至医生的服务缺陷,都往往以护士为突破口来发泄自己的不满情绪,这就要求我们护理工作者要有严谨有序的工作态度、娴熟规范的护理技术、扎实全面的理论知识、恰如其分的交流与沟通技巧。在工作中始终贯穿责任明确,责任到人,责任到岗,严格履行岗位职责,执行工作流程,既要分工明确,又要团结协作,才能立足本职工作,避免工作中的疏漏、缺陷和差错事故,减少护患纠纷和矛盾,创造一个医护患之间和谐的工作氛围。  相似文献   

11.
12.
黄慧  戴玲 《吉林医学》2012,33(23):5137
<正>交接班是护士日常工作中必不可少而且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交接班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当天的医疗护理质量和医疗护理安全[1]。详细而全面的交班,一方面有助于交班护士评价本班工作完成情况,另一方面有助于接班护士合理安排本班的工作。在日常的交接班过程中通常存在着漏交、重复交接的情况。随着优质护理的开展,要求床位护士做到8小时在岗,16小时负责,从而就要求床位护士在做好本班工作的  相似文献   

13.
从1998年开展整体护理以来,我们运用护理程序进行晨交班,取缔了传统的叙述式交班模式,加强了理论联系实际,提高了护士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以病人为中心”的病房管理能力,增强了护理人员对工作的自信心和成就感,收到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SBAR联合床边交班在ICU危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预后情况.方法 选择2018年1月—2019年11月期间在本院ICU治疗的160例患者,根据床边交班模式分为对照组和SBAR组,各80例.对照组常规床边交班,SBAR组则采用SBAR联合床边交班,对比两组患者ICU治疗期间相关不良事件风险,同时对比两组交班效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新生儿病房规范化培训住院医生应用SBAR(situation background assessment recommendation )沟通模式交班效果分析。 方法 基于SBAR沟通模式,设计新生儿病房交班核查表,对2019年4月~2019年6月在新生儿病房轮转的规范化培训住院医师在进行交班技能培训,分别以培训前为对照组,培训后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在交班时间、交接问题发生率、考核评分、交班满意度、岗位胜任力的差异。 结果 观察组在交班时间、交接问题发生率、考核评分、交班满意度、岗位胜任力的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 <0.05)。 结论 SBAR交班模式可提高医疗质量及规范化培训住院医师的临床工作能力,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索新生儿病房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应用SBAR(situation, background, assessment, and recommendation)沟通模式交班的效果。方法 基于SBAR沟通模式,设计新生儿病房交班核查表。对2019年4月至2019年6月在新生儿病房轮转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67人进行交班技能培训2周,以培训前为对照组,培训后为观察组。考核指标包括交班时间、交接问题发生率、考核评分、交班满意度、岗位胜任力。其中交班满意度包括交接满意度和交班自我评价。共收集1 553位患儿的晨交班资料,采用SPSS 22. 0进行t检验和卡方检验。结果 对照组交班时间为(23.4±4.7)min,交接问题发生率为(43.6±6.6)%,交班考核得分为(6.3±0.7),交接满意度为(76.5±4.6)%,交班自我评价得分为(5.2±2.1);观察组交班时间为(15.9±3.2)min,交接问题发生率为(21.1±2.3)%,交班考核得分为(8.9±0.9),交接满意度为(94.1±2.9)%,交班自我评价得分为(8.9±0.8),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岗位胜任力方面,两组在临床技能和医疗服务能力[(2.2±0.1)vs.(3.8±0.3)]、人际沟通能力[(2.6±0.5)vs.(4.2±0.1)分]、团队合作能力[(3.1±0.2)vs.(4.6±0.3)]、信息与管理能力[(2.5±0.5)vs.(4.2±0.2)]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BAR交班模式可提高医疗质量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医生的临床工作能力,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27):163-165
目的探讨SBAR交流模式在临床病情汇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普外科病房24名护士纳入本研究,比较2016年1~6月SBAR交流模式实施前及2016年7~12月SBAR交流模式实施后医护工作情况,并对SBAR交流模式对护士工作质量的影响进行调查。结果 SBAR交流模式实施后护士沟通技巧考核评分、护士工作满意度评分、医生有效信息掌握度和医生满意度评分均显著提升,临床病情汇报时间显著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4名护士均认为SBAR交流模式可行,其中83.33%的护士认为SBAR交流模式实施后使工作条理更清晰、工作关注点更明确,87.50%护士认为提高了工作效率,79.17%护士认为提高了自身思维判断力,91.67%护士认为加强了医护人员间的交流。结论运用SBAR沟通模式进行病情汇报,内容精简且具有针对性,提高了医护沟通效率,提升了护士的综合素质和医生满意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 探讨SBAR模式在责任护士床旁交接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4年12月—2015年5月南昌某三甲医院一个临床科室,并采用简单随机抽签方法将科内责任护士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在试验前进行SBAR标准化沟通模式知识培训,并制定SBAR模式操作细则,在床头交接班过程中根据细则具体实施;对照组则延用传统交接班模式.对比2组责任护士的病情知晓情况、 专科知识掌握和患者满意度.结果 试验组责任护士的病情知晓情况、专科知识掌握、患者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责任护士床旁交接班中加强应用SBAR模式,能够提高责任护士的专业水平和患者满意度,利于提高护理质量,具有明显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SBAR标准化交班表的设计及其在心肌梗死患者交接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使用文献法及专家咨询法制定出《SBAR标准化心肌梗死患者护理交班表》,应用于心内科心肌梗死患者的交接班中。结果应用《SBAR标准化心肌梗死患者护理交班表》进行交接班后,护士交班问题发生率由33.93%下降到12.50%,护士交班满意度从80.36%提高到94.64%,护士患者病情"十知道"分数从(82.41±8.08)分提高到(92.50±6.53)分。结论 SBAR标准化交班表的设计及应用能有效减少护士较班问题发生,提高交班满意度和护士对患者病情的了解程度,大大促进了护士针对心肌梗死患者病情交接沟通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