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声门下吸引联合口腔刷洗减少和控制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影响效果。方法将80例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按住院号单双分成两组,实验组40例,采用声门下吸引联合口腔刷洗方法进行口咽部护理;对照组40例,单纯采用了口腔冲洗方法进行口咽部护理,观察两组机械通气患者VAP的发生率和机械通气时间。结果两组患者比较,采用声门下吸引联合口腔刷洗的方法进行口咽部及人工气道护理后,VAP的发生率和机械通气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声门下吸引联合口腔刷洗可以有效预防VAP的发生和缩短机械通气患者的上机时间。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两种声门下滞留物吸引法在ICU气管切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入住ICU行气管切开并机械通气的患者104例,按入院序号随机分为A组与B组,A组采用声门下间断吸引、冲洗的方法,B组采用持续声门下吸引加间断冲洗的方法,观察两组2周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例数,发生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及呛咳和吸引管堵管例数。结果:B组2周内VAP发生例数、机械通气时间及呛咳和吸引管堵管例数明显少于A组(P<0.05),B组VAP发生时间明显延缓于A组(P<0.05)。结论:对ICU气管切开行机械通气患者实行声门下持续负压吸引加间断冲洗方法,不仅能够达到清除气囊上方滞留物的目的,而且还能有效的降低VAP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密闭式吸痰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效果。方法将2013年9月~2014年3月急诊ICU和综合ICU收治的机械通气患者90例作为对照组,实施开放式吸痰;将2014年4月~2014年10月收治机械通气患者90例使用密闭式吸痰做为观察组,观察对比2组患者VAP发生率。结果观察组VAP发生率13.3%显著低于对照组4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7.5±4.3)d、治疗6d后CPIS评分(4.9±1.2)分、VAP发生时间(8.9±3.8)d,对照组机械通气时间(10.8±5.6)d、治疗6 d后CPIS评分(8.8±1.3)分、VAP发生时间(4.3±2.0)d,2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密闭式吸痰可避免外源性感染及交叉感染,降低VAP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干预措施对于预防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VAP)的有效性和实用性。方法选取2012年10月-2013年11月入住我科ICU的252例机械通气患者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实验组128例,采用集束化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124例,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措施。观察两组患者发生VAP的人数、机械通气(Mechanical Ventilation,MV)时间、入住ICU天数和住院费用。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VAP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接受MV治疗的时间及入住ICU天数明显缩短(P<0.05),住院费用明显降低(P<0.05)。结论把集束化护理干预措施应用于ICU行MV的患者,能够有效降低患者VAP发病率,缩短接受MV治疗的时间和ICU入住天数,降低住院费用,表明集束化护理干预措施是一种非常有效的综合性护理方法,值得在ICU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李娜 《当代医学》2016,(4):109-109
目的:探究口腔护理干预在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行机械通气患者60例,以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口腔护理,观察组采用口腔护理干预,护理后观察2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重症监护室(ICU)入住时长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和ICU入住时长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VAP发生率为13.3%,对照组患者VAP发生率为40.0%,观察组患者VAP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行机械通气患者护理中实施口腔护理干预,可有效预防患者口腔感染,降低VAP发生率,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和ICU入住时长,应用价值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ICU经口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患者合适有效的口腔护理方法,以减少患者口臭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发生率。[方法]将100例ICU经口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观察组采用一次性使用组合吸痰管加自制中药漱口水;对照组采用普通吸痰管加生理盐水。[结果]观察组在口臭、VAP方面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一次性使用组合吸痰管加中药漱口液能有效降低经口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患者的口臭及VAP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纤维支气管镜吸痰在胸廓成型术后机械通气患者辅助撤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多发肋骨骨折行胸廓成形术后需要机械通气的患者26例,将上述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3例。观察组给予纤维支气管镜吸痰治疗,对照组使用普通吸痰管吸痰治疗。记录2组患者的肺部感染控制窗(PIC)、有创通气时间、总机械通气时间、入住ICU时间和首次撤机成功率。结果观察组的肺部感染控制窗、有创通气时间、总机械通气时间、入住ICU时间及首次撤机成功率均优于采用普通吸痰的对照组,2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纤维支气管镜对胸廓成型术后机械通气患者进行吸痰治疗,可加快患者的撤机进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适时合理有效吸痰对老年病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的影响。方法分析120例入科无VAP且机械通气时间>48h的老年患者,其中57例采用传统的吸痰方式即按医嘱执行,每15-20min吸痰一次,作为对照组;63例采用适时合理有效的吸痰方式,作为实验组;相关人员用自制表格形式记录每例病人的相关资料,分析两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结果共调查120例机械通气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7例,有20例发生VAP,发生率为35.1%;实验组63例,有8例发生VAP,发生率为12.6%;明显低于对照组,说明适时合理有效吸痰能有效减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结论对机械通气的老年病人,通过采取适时合理有效吸痰方式大大降低了VAP的发生率。病人在插管过程中,气道管理是重点,同时口腔护理、尽量缩短呼吸机的使用时间、合理及尽量减少激素、抗生素的使用时间、积极治疗原发病、及时有效的合理的营养支持,也是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改良密闭式吸痰方法在ICU机械通气患者的研究影响。方法:选取收入ICU的84例机械通气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传统密闭式的吸痰方法进行吸痰,观察组使用改良方法,即在吸痰管插入气道内提前给予负压,直至吸痰结束;比较两组患者在吸痰前后2 min的心率、血氧饱和度的改变以及两组患者气道损伤、痰液喷溅及VAP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吸痰前后2 min的血氧饱和度、心率的改变明显优于对照组,气道损伤、痰液喷溅和VAP的发生情况低于对照组患者。结论:采用改良密闭式吸痰方法,不但可以发挥密闭式吸痰的优点,更能降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密闭式吸痰能否降低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方法:100例机械通气的新生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开放式吸痰)50例和实验组(密闭式吸痰)50例,比较2种不同吸痰方式对机械通气时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发生时间的影响?结果:密闭式吸痰组VAP的发生率为24%,开放式吸痰组VAP的发生率为44%,两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 < 0.05);密闭式吸痰组总机械通气时间(121.48 ± 92.02 h),开放式吸痰组总机械通气时间(140.2 ± 119.12 h),两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 > 0.05);VAP发生时间密闭式吸痰组为(80.0 ± 27.4 h),开放式吸痰组为(82.0 ± 26.0 h),两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 > 0.05)?结论:密闭式吸痰比传统开放式吸痰方式有助于降低VAP的发生率,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机械通气中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热湿交换细菌过滤器联合密闭式吸痰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2011年在本院ICU进行机械通气的158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试验组80例和对照组78例。试验组采用热湿交换细菌过滤器联合密闭式吸痰,对照组采用加热湿化器联合开放吸痰。两组患者均给予化痰止咳、解痉平喘、纠正内环境紊乱、抗感染、每日2次口腔护理和床头抬高30°及营养支持等对症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VAP发病率、28 d死亡率、机械通气时间和ICU住院时间的差异。结果:试验组的VAP发病率28.7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6.15%,且28 d死亡率18.7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4.6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机械通气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ICU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热湿交换细菌过滤器联合密闭式吸痰可以降低VAP发病率、28 d死亡率,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对ICU住院时间无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先口鼻腔后气管插管内吸痰对机械通气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及舒适度的影响。方法:选取行机械通气的患者88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按照先气管后口鼻腔的顺序吸痰,观察组采用先口鼻腔后气管的顺序吸痰,对比两组患者血气指标、相关吸痰指标、VAP发生率及预后。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PaCO_2及PaO_2水平均较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吸痰舒适度评分较高,吸痰间隔时间较长,机械通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均较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VAP发生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机械通气患者采用先口鼻腔后气管插管内吸痰,可有效改善临床指标水平,减少VAP的发生,提升患者舒适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集束化护理干预对预防ICU机械通气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影响。方法将2016年2月至2018年3月于我院收治的132例ICU行机械通气患者纳入研究样本,依据随机数据表法分为实验组(n=66)和对照组(n=66),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实施集束化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气管切开及VAP发生情况,记录两组患者ICU住院时间和机械通气时间。结果对照组患者气管切开及VAP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实验组(P0.05),实验组患者ICU住院时间和机械通气时间较于对照组均有所缩短(P0.05)。结论针对ICU机械通气患者给予集束化护理干预能明显减少患者VAP的发病率,较大的缩短了患者总住院时间和ICU住院时间,临床效益较高。  相似文献   

14.
《中国现代医生》2018,56(29):4-8
目的探讨锥形气囊气管导管预防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呼吸机相关肺炎(VAP)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160例AMI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并按照随机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8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经口气管插管接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的圆形气囊气管导管,观察组采用新型的锥形气囊气管导管。气管插管期间两组患者均实施VAP集束化护理策略。比较两组患者VAP发生情况、痰液变化量、声门下分泌物变化量、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IS)、机械通气时间、ICU停留时间及住院费用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VAP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平均诊断VAP时间则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痰液变化量和声门下分泌物变化量明显多于对照组,入科第7天时观察组患者CPIS明显低于对照组,且机械通气时间、ICU停留时间及ICU住院费用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锥形气囊气管导管能够明显减少声门下分泌物及误吸,降低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呼吸衰竭患者VAP的发生率,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并减少ICU停留时间,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间歇声门下吸引在机械通气(mechanical ventilation,MV)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72例行人工气道机械通气的患者随机均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吸痰方法吸引鼻腔、口腔滞留物,观察组进行间歇声门下分泌物吸引冲洗。比较2组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VAP)的发生率及发生时间,MV时间及重症监护治疗病房(ICU)驻留时间。结果: 观察组MV时间、ICU驻留时间、VAP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P < 0.01),观察组VAP发生时间明显迟于对照组(P < 0.01)。结论: 间歇声门下吸引可缩短MV时间,减少VAP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夏玲霞  李敏  陈琳 《安徽医学》2014,(8):1165-1166
目的探讨气管切开(以下简称气切)导管持续声门下吸引在ICU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根据是否行持续声门下吸引,将入住ICU行气切进行机械通气超过48 h的患者分为持续声门下吸引组(下称观察组)和非持续声门下吸引组(下称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VAP的发生,平均机械通气时间和ICU住院时间;观察持续声门下吸引组黏膜出血及刺激性咳嗽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平均机械通气时间、平均住ICU时间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持续声门下吸引可降低VAP的发生,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减少患者入住ICU时间,无明显不良反应,患者耐受性较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密闭式与开放式吸痰在急诊重症监护室(ICU)机械通气患者气道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该院ICU收治的76例机械通气患者临床资料,根据不同吸痰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8例。对照组采用开放式气管内吸痰,研究组采用密闭式气管内吸痰。比较两组吸痰总量和机械通气时间,血气分析指标[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血氧分压(PaO2)、呼吸频率、心率]水平,以及黏膜损伤发生率、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结果:研究组吸痰总量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机械通气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SaO2、PaO2水平均高于吸痰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两组PaCO2水平均低于吸痰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两组呼吸频率、心率均高于吸痰前,但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气道黏膜损伤发生率和VAP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密闭式气管内吸痰应用于ICU机械通气患者气道护理中,可提高吸痰总量,改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减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发生。方法:对2009年1月至2010年5月收住R ICU的177例机械通气患者进行集束化护理的前瞻性研究,所有患者均采取头高位、密闭式吸痰和吸引、严格洗手、定期更换呼吸机管道、加强口咽部管理、避免质子泵抑制剂等集束化护理措施。观察期血象、体温、胸部X线片及痰培养。结果:采取集束化护理后,患者VAP的发生率明显下降,入住R ICU时间缩短。结论:集束化护理能减少机械通气患者肺部感染的机会。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综合性干预措施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影响。方法将住院期间机械通气患者106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通过人工鼻、密闭式吸痰、声门下吸引、优化营养供给、加强口腔护理等综合性干预措施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结果总VAP的发生率为34.9%,实验组(24.3%)低于对照组(75.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VAP患者病死率为43.2%,实验组为43.8%,对照组为56.2%,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平均机械通气时间、平均住ICU时间短于对照组,死亡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是引起院内感染的主要原因之一,可通过使用人工鼻、密闭式吸痰、声门下吸引、优化营养供给、加强口腔护理等综合性干预措施降低其发生,提高医疗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运用集束化护理策略减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发生。方法对2011年1月至2011年10月收住ICU的60例机械,通气患者进行集束化护理的前瞻性研究,所有患者均采取头高位、密闭式吸痰和吸引、严格洗手、定期更换呼吸机管道、加强口咽部管理、避免质子泵抑制剂等集束化护理措施。观察期血象、体温、胸部x线片及痰培养。结果运用集束化护理策略后,患者VAP的发生率明显下降,入住ICU时间缩短。结论集束化护理能减少机械通气患者肺部感染的机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