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盐敏感性对青少年远期血压变化及高血压发生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索盐敏感性对青少年远期血压变化及高血压发生影响.方法 1987年在陕西汉中农村对4623名6~15岁在校学生进行血压等相关因素调查的基础上,选310名儿童经口服盐水负荷与速尿利钠缩溶试验方法,确定盐敏感性,其中盐敏感组101例,盐不敏感组209例,于2005年进行随访.结果 基线样本310例,共随访到223例(盐敏感者71例,盐不敏感者152例),总随访率71.9%,其中盐敏感者随访率70.3%,盐不敏感者随访率72.7%;盐敏感组儿童18年后血压增幅较大,无论收缩压还是舒张压均显著大于盐不敏感者[收缩压:(122.9±13.1)vs(117.3±12.4)mmHg,P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盐敏感性对青少年远期血压变化及高血压发生影响。方法 1987年在陕西汉中农村对4623名6~15岁在校学生进行血压等相关因素调查的基础上,选310名儿童经口服盐水负荷与速尿利钠缩溶试验方法,确定盐敏感性,其中盐敏感组101例,盐不敏感组209例,于2005年进行随访。结果基线样本310例,共随访到223例(盐敏感者71例,盐不敏感者152例),总随访率71.9%,其中盐敏感者随访率70.3%,盐不敏感者随访率72.7%;盐敏感组儿童18年后血压增幅较大,无论收缩压还是舒张压均显著大于盐不敏感者[收缩压:(122.9±13.1)vs(117.3±12.4)mmHg,P<0.01;舒张压:(78.2±10.4)vs(74.7±10.8)mmHg,P<0.05];盐敏感组随访远期高血压(≥140/90 mmHg)患病率显著大于盐不敏感者(15.5%vs 6.3%,RR=2.46,P<0.05)。结论盐敏感儿童远期随访血压增幅大,高血压发生率显著大于盐不敏感者,前者是青少年高血压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超重对青少年远期血压变化及高血压发生的影响。方法1987年在陕西汉中农村4623名6~15岁在校学生进行血压等相关因素调查的基础上,根据3次测量初始体质量指数(BMI)在其同年龄、同性别第90百分位(P90)以上者确定为超重肥胖组(42例),BMI在其同年龄、同性别第50百分位(P50)以下者为对照组(218例)。2005年对该队列组样本进行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8年。结果总随访率75.8%,其中超重组随访率71.4%,对照组随访率76.6%;无论基线还是随访血压,超重组均显著大于对照组,超重组18年后发生高血压(≥140/90mmHg)的几率有高于对照组的趋势但无显著性(30.0%vs13.8%,P>0.05);随访期间的BMI增加幅度在最高的4分位者,高血压发生率是最低的2个4分位者的4.5倍(37.9%vs8.8%,P<0.01)。结论青少年时期BMI增长过快者远期随访血压增幅大,高血压发生率显著增加,是青年高血压发病重要易患因素。  相似文献   

4.
超重对青少年远期血压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索超重对青少年远期血压变化及高血压发生的影响.方法 1987年在陕西汉中农村4623名6~15岁在校学生进行血压等相关因素调查的基础上,根据3次测量初始体质量指数(BMI)在其同年龄、同性别第90百分位(P90)以上者确定为超重肥胖组(42例),BMI在其同年龄、同性别第50百分位(P50)以下者为对照组(218例).2005年对该队列组样本进行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8年.结果 总随访率75.8%,其中超重组随访率71.4%,对照组随访率76.6%;无论基线还是随访血压,超重组均显著大于对照组,超重组18年后发生高血压(≥140/90 mm Hg)的几率有高于对照组的趋势但无显著性(30.0% vs 13.8% ,P>0.05);随访期间的BMI增加幅度在最高的4分位者,高血压发生率是最低的2个4分位者的4.5倍(37.9% vs 8.8%,P<0.01).结论 青少年时期BMI增长过快者远期随访血压增幅大,高血压发生率显著增加,是青年高血压发病重要易患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妊娠期高血压(HIP)对分娩后妇女远期血压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选择1976年10月至2014年12月在开滦医疗集团住院分娩并且参加了2006-2014年健康体检年龄30~60岁女职工4331人为观察队列,排除妊娠前有高血压病史者、健康体检之后分娩者以及健康体检时收缩压或舒张压缺失者,最终纳入统计分析者4072例。根据是否有HIP史将观察对象分为HIP组(n=602)与非妊娠期高血压(NHIP)组(n=3470),观察比较两组人群在2006-2014年健康体检时高血压的发生情况,并采用线性回归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HIP对整体及不同年龄段观察对象分娩后血压水平的影响。结果经过平均17.17年的随访,发现在4072例观察对象中共检出高血压患者789例(发病密度1.13/100人年),其中NHIP组589例(1.02/100人年),HIP组200例(1.64/100人年)。在整体观察对象中,校正其他混杂因素后,线性回归分析发现HIP对体检妇女收缩压、舒张压的影响分别为+4.37、+2.63 mm Hg;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与NHIP组比较,HIP组高血压的患病风险增加34%。对年龄进行分层分析结果显示,HIP对年龄30~40岁、40~50岁体检妇女收缩压的影响分别为+4.17、+3.81 mm Hg,舒张压分别为+3.08、+2.49 mm Hg;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与NHIP组比较,30~40岁、40~50岁、50~60岁体检妇女HIP组高血压的患病风险均增加,其RR值(95%CI)分别为2.06(1.35~3.16)、1.45(1.16~1.81)和1.23(1.01~1.50)。结论与NHIP妇女相比,HIP妇女分娩后高血压发病率增加。HIP是妇女分娩后发生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在30~60岁的观察对象中,HIP妇女高血压的患病风险随着年龄的增加逐渐降低,而在年龄30~50岁的观察对象中HIP妇女收缩压、舒张压升高幅度随着年龄的增加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6.
该研究旨在评估正常高值血压青少年发生发展为高血压的危险因素。方法 :2000-2007年进行了多次的以学生为对象,以学校为单位的血压普查,研究者对参与普查的学生进行二次检查。每次检查时,当血压值≥第95百分位时,即在3个不同时间重复测量身高、体质量和血压(2~4次)。初次普查发现高血压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prengnancyinducedhypertensionsvndrome,PIH)对远期高血压发生的影响。方法自制调研问卷.针对恩平市人民医院2005年1月至2011年1月妇科就诊的符合入选条件的800例患者进行调查,PIH50例,列入PIH组,非PIH750例,列入非PIH组。调查两组远期高血压发生的情况。结果PIH组确诊高血压的患者比例明显高于非PIH组(36.00%US.5.73%.P〈0.05),其高血压征兆患者比例明显高于非PIH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4.00%vs1.47%,P〈0.05)。两组高血压发病率均随年龄增长而上升.但在三个不同年龄段中,PIH患者高血压发病率均明显高于非PIH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IH可作为远期高血压发病的一个危险因素,对于分娩时发生PIH的妇女应加强高血压发病的预防。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于青少年高血压患者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清指标、血压变异性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128例青少年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分为常规治疗组与阿托伐他汀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治疗);治疗6个月后评估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动态血压、血压变异指标,及血清胱抑素C(CysC)、同型半胱氨酸(Hcy)、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水平。结果:阿托伐他汀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常规治疗组(96.88%比76.56%,P=0.001);治疗6个月后,与常规治疗组比较,阿托伐他汀组血清CysC[(1.19±0.29)mg/L比(0.78±0.25)mg/L]、Hcy[(12.04±2.02)μmol/L比(8.98±1.56)μmol/L]、SCr[(86.29±4.52)μmol/L比(83.42±4.16)μmol/L]、BUN[(7.15±0.42)mmol/L比(6.28±0.39)mmol/L]水平均显著降低,24h内血压水平与血压变异性指标、白天血压变异性指标、夜间血压变异性指标均显著下降(P<0.05或<0.01)。结论:阿托伐他汀具有辅助降低血压、改善血压变异性和降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血肌酐等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杨文  李燕玲 《心脏杂志》2010,22(6):868-870
目的:观察正常血压者不同血压水平的危险因素及其与相关疾病的关系。方法:对1 533例血压正常者按血压水平分为3组:血压120/80 mmHg组,(120~129)/(80~84)mmHg组和(130~139)/(85~89)mmHg组。观察分析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BMI)、腰围、脉压差、血总胆固醇、三酰甘油、空腹血糖以及患冠心病、脑出血和脑梗死的情况与血压水平的关系。结果:年龄、性别、BMI、腰围、脉压差、血总胆固醇、三酰甘油、空腹血糖和冠心病患病率在各血压组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多因素Linear regression分析发现年龄、BMI、腰围和三酰甘油是收缩压的相关因子(P0.05,P0.01),而只有腰围是舒张压的相关因子(P0.01)。结论:正常血压者随着血压水平的升高其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性也在逐渐增加,在预防血压升高的同时也要预防其危险因素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摘要:目的 了解徐州市12-17岁青少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波动的特征。方法 2018年10月至11月,采用整群随机抽样调查纳入徐州市12-17岁青少年高血压患者697例(男性451例,女性246例),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24hABPM),获取血压变异系数(CV)、晨峰血压以及血压昼夜节律等数据。结果 青少年高血压患者白天收缩压变异系数(SBPCV)大于及夜间(P<0.05)。与非晨峰高血压组比较,晨峰高血压组的白天心率[81.7±9.0比80.1±7.7次/min]更快;24h收缩压变异系数(24hSBPCV)[12.1%(10.7%~13.6%)比10.7%(9.3%~12.27%)]、24h舒张压变异系数(24hDBPCV)[19.5%(16.2%~21.5%)比17.2%(14.9%~20.4%)]、夜间收缩压变异系数(nSBPCV)[10.5%(8.7%~12.8%)比8.2%(6.3%~10.8%)]、夜间舒张压变异系数(nDBPCV)[16.1%(12.9%~20.1%)比14.4%(11.2%~18.2%)]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压昼夜节律呈杓型者最多(349例,50.1%),其次为非杓型(292例,41.9%),反杓型(34例,4.9%)和超杓型(22例,3.2%)较少。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B=-0.186、-0.178)和肥胖(B=0.532、0.736;均P<0.05)是24hSBPCV和白天SBPCV的影响因素;年龄(B=0.314、0.451;P<0.05)是夜间SBPCV和夜间DBPCV的影响因素;性别(B=-0.786、-0.945)、年龄(B=-0.697、-0.534)及肥胖(B=1.213、1.729;均P<0.05)是24hDBPCV和白天DBPCV的影响因素。结论 晨峰高血压者的白天心率更快。青少年高血压的昼夜节律以杓型、非杓型为主。年龄、性别、肥胖为青少年血压变异系数的影响因素。 关键词: 青少年; 血压变异系数; 晨峰血压; 血压昼夜节律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10~18岁儿童青少年进行T2DM筛查并评价美国糖尿病协会(ADA)推荐的儿童青少年T2DM筛查方案。方法采取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在北京市昌平区自然人群中抽取10~18岁在校中小学生3719人,对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进行血糖筛查:(1)超重/肥胖:BMI〉同年龄、性别第85百分位数者;(2)血压偏高:血压≥同年龄、性别第90百分位数者。对FPG≥5.6mmol/L者行OGTT进行诊断,并按2008年ADA推荐的筛查方案进行评价。结果T2DM确诊率0.98/1000,IFG确诊率30.3/1000。IFG患者中超重/肥胖伴血压偏高者占51.6%,单纯超重/肥胖者占6.5%,单纯血压偏高者占41.9%。如按ADA建议不筛查单纯血压偏高者,将有近半数IFG患者漏诊。结论单纯血压偏高儿童青少年进行糖代谢检查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2.
平均动脉压水平与血清脂联素浓度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不同平均动脉压水平与血清脂联素浓度的相关性。方法入选187例受试者,按不同血压水平以及治疗情况分为正常血压组、正常高值血压组、高血压未治疗组以及高血压正规药物治疗组。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脂联素浓度与尿微量白蛋白含量;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和尿微量白蛋白与肌酐比(ACR)。结果(1)比较正常血压组和正常高值血压组发现,两组间平均动脉血压水平[(89±6)mmHg比(102±7)mmHg,1mmHg=0.133kPa]和脂联素浓度(中位数值:15.58μg/ml比9.06μg/ml)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血压治疗组的脂联素浓度明显高于未治疗组(11.89μg/ml比5.37μg/ml,P〈0.01)。(2)Pearson相关分析也发现脂联素浓度与平均动脉血压呈负相关(r=-0.479,P〈0.001);按性别分层分析也得到类似的结果(r=-0.441,P〈0.001)。(3)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发现平均动脉血压和胰岛素抵抗指数是血清脂联素的独立影响因素,两者解释了57%的血清脂联素浓度的变异。结论平均动脉血压对脂联素浓度的影响独立于胰岛素抵抗状态和肾脏排泄功能;平均动脉血压水平高的患者,其血清脂联素浓度相对偏低。  相似文献   

13.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the degree of adiposity, assessed using the international reference values for body mass index (BMI) of the International Obesity Task Force (IOTF), the fat distribution pattern and the blood pressure (BP) profile in children. METHODS: Anthropometric indices and blood pressure were measured in 3923 children aged 6-11 years in southern Italy. RESULTS: The prevalence of overweight and obesity (by IOTF references) and pediatric hypertension was, respectively: 27, 21 and 10% for boys; 25, 21 and 14% for girls. Body mass index and waist z-scores were the strongest determinants of BP by regression analysis. Overweight and obesity were associated with a greater tendency for central fat deposition and higher BP (waist, cm; boys: 59.2+/-6.0, 69.5+/-7.9, 79.0+/-9.7; girls: 58.8+/-6.5, 68.2+/-7.4, 75.3+/-8.9; SBP/DBP, mmHg; boys: 94/60+/-12/9, 99/62+/-13/8, 103/64+/-15/10; girls: 93/59+/-12/9, 99/62+/-14/9, 101/63+/-14/9; normal weight, overweight and obese, respectively; P<0.0001; M+/-SD), and a higher risk of hypertension (overweight: RR=2.33; 95% CI 1.76-3.08; obesity: RR=3.69; 95% CI 2.78-4.90), independent of age, physical activity, birth weight, parental adiposity and education. Among normal weight children, 99% had waist <85th percentile and 93% were normotensive. CONCLUSIONS: Overweight and obese children, identified according to the IOTF growth charts, are characterized by a central fat distribution pattern and higher BP.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生活方式与踝肱血压的关系。方法:采用自主研发的KD-991型便携式踝肱血压同步测试仪对来自全国各地的2121名中国成年人进行踝肱血压测试,并分为吸烟组与不吸烟组、大量饮酒组与适量饮酒组、运动组与缺乏运动组,对相对应的组的踝肱血压指数(ABI)异常率进行组间对比。结果:ABI异常(ABI≤0.9或者≥1.3)率:吸烟组(15.3%)、大量饮酒组(13.6%)和缺乏运动组(10.5%),均明显高于相对应的不吸烟组(7.9%)、适量饮酒组(7.5%)和运动组(7.4%),P均〈0.05。结论:不良生活方式与踝肱血压异常相关,用ABI指导人们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对于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早发现和有效控制其发展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18-35岁年轻人体质馥指数(BMI)与血压的关系。方法对107例18-35岁年轻人测量血压、身高、体重并计算BMI等参数,按BMI值将其分为正常体重组、超重组及肥胖组,时三组年轻人的血压进行比较,片对BMI与血压进行相关分析。结果18-35岁年轻人随BMI增加血压升高,两者呈正相关(收缩压:r=0.400,P=0.000;舒张压:r=0.717,P=0.000)。三维间血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以肥胖组最高(P〈O.05)。结论18-35岁年轻人BMI与血压呈中度以上正相关。BMI可作为早期监测高血压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6.
广东省不同个体特征人群血压差别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了解广东省不同个体特征人群的血压水平差别及影响血压升高的主要因素。方法 对1991年广东省高血压抽样调查15岁及以上研究对象共42894人的资料进行分析。个体特征包括:年龄、性别、职业、化程度、吸烟、饮酒及体重指数。结果 收缩压和舒张压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长;男性的高血压患病率较女性高;在不同职业人群中经年龄标化后机关工作人员的高血压患病率最高,达12.9%;随着化程度的长高、高血压患病率增加,大学以上化程度高血压患病率达13.1%;吸烟较不吸烟患病率高;饮酒较不饮酒患病率高;体重指数高,高血压患病率明显升高。结论 在广东省不同个体特征人群中年龄、职业、化程度、吸烟、饮酒及体重指数均为升高血压的危险因素提示对这类人群需要减少社会精神压力,吸烟等致高血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以较大人群、较广的地理覆盖面的前瞻性队列研究结果提供中国人血压水平与心血管病发病危险最化关系的数据;探讨收缩压和舒张压作为危险因素标识或致病因素在与心血管病的发病危险的关系上存在的差别;分析血压对急性脑卒中和冠心病事件发病的影响是否存在差别及控制血压对预防这两种疾病的公共卫生意义;初步评价现行的高血压诊断、治疗和分级标准。方法:对1992年建立的11省市35-64岁队列人群共29488人基线血压水平和1992-1999年共138177.1观察人年中生心血管病(包括脑卒中和冠心病)事件发病的数据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对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别进行的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显示,两均可作为预测生心血管病事件发病危险的有效标识,但收缩压水平对急性心血管病事件,特别是脑卒中危险的影响强度明显大于舒张压,收缩压≥180mmHg(1mmHg=0.133kPa)组与收缩压<120mmHg组人群相比,生心血管事件发病危险单因素分析时高22倍(脑座中31倍,冠心病8倍),多因素分析时高11倍(脑卒中16倍,冠心病4倍)。血压对于与急性脑卒中事件和急性冠心病事件的影响无论在强度、影响方式和预防的公共卫生意义上存在明显差别,人群中79.7%的脑卒中事件可归因于血压的升高,但只有36.6%的冠心病事件可归因于血压的增高因血压各分级中,心血管事件的发病危险随其他危险因素存在的数量而上升。结论:高血压是目前中国人群最重要的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有效的防治高血压是减少我国心血管病负担最重要和最关键的环节。  相似文献   

18.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与高敏C反应蛋白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动态血压变异性与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关系。方法:运用24h动态血压监测并分析12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4h、白天及夜间收缩压和舒张压变异性,用酶标多克隆抗体夹心法测定血清hs-CRP,分析血压变异性与hs-CRP的关系。结果:在校正了平均血压及其他相关因素后,线性回归分析表明,夜间、白天及24h收缩压变异性与炎症因子hs-CRP呈正相关(r=0.265、0.359、0.386,P均0.05)。结论: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变异性与炎症因子高敏C反应蛋白密切相关,推测炎症可能是增加血压变异性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