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中国药房》2020,(4):413-422
目的:比较不同粒径天麻粉中天麻素、巴利森苷A、巴利森苷B、巴利森苷C的肠吸收特征,探讨粒径对上述成分肠吸收的影响。方法:采用大鼠外翻肠囊模型,以累积吸收量(Q)和吸收速率常数(K_a)为指标,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不同剂量(2.5、5、10 g/L)和不同粒径(细粉146μm、极细粉52μm、超微粉37μm)的天麻粉中天麻素、巴利森苷A、巴利森苷B、巴利森苷C在不同肠段(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结肠)中的吸收情况。结果:2.5 g/L天麻极细粉中天麻素和巴利森苷B的Q、K_a值(全肠段),巴利森苷C的Q值(结肠)和K_a值(回肠、结肠);2.5 g/L天麻超微粉中天麻素的Q、K_a值(全肠段),巴利森苷B的Q、K_a值(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巴利森苷C的K_a值(结肠);5 g/L天麻极细粉中天麻素的Q值(十二指肠),巴利森苷A和巴利森苷B的Q值(全肠段),巴利森苷C的Q值(十二指肠、空肠);5 g/L天麻超微粉中天麻素的Q值(十二指肠、空肠、结肠)和K_a值(全肠段),巴利森苷B的Q值(十二指肠、回肠、结肠),巴利森苷C的Q值(十二指肠、回肠);10 g/L天麻极细粉中巴利森苷B的Q、K_a值(空肠、回肠),巴利森苷C的Q值(空肠、回肠)以及10 g/L天麻超微粉中天麻素的Q值(结肠)和K_a值(十二指肠),巴利森苷B的Q值(十二指肠、回肠、结肠)和K_a值(十二指肠、结肠),巴利森苷C的Q值(十二指肠、回肠)和K_a值(十二指肠)均较同剂量天麻细粉显著升高(P<0.05或P<0.01)。2.5 g/L天麻极细粉中巴利森苷A的K_a值(空肠),巴利森苷C的Q值(十二指肠);2.5 g/L天麻超微粉中巴利森苷A的K_a值(空肠、回肠),巴利森苷C的Q、K_a值(十二指肠、空肠);5 g/L天麻极细粉中天麻素的K_a值(空肠、回肠、结肠),巴利森苷A的K_a值(结肠),巴利森苷B的K_a值(回肠),巴利森苷C的K_a值(空肠、回肠);5 g/L天麻超微粉中天麻素和巴利森苷C的K_a值(空肠、回肠、结肠),巴利森苷A的Q值(空肠、结肠)和K_a值(结肠),巴利森苷B的K_a值(空肠、回肠);10 g/L天麻极细粉中巴利森苷A的Q、K_a值(回肠);10 g/L天麻超微粉中巴利森苷A的Q值(十二指肠)和K_a值(空肠),巴利森苷C的K_a值(空肠)均较同剂量天麻细粉显著降低(P<0.05或P<0.01)。2.5 g/L天麻细粉中天麻素的Q值(结肠),巴利森苷A的Q值(结肠)和K_a值(回肠、结肠),巴利森苷B的Q、K_a值(空肠、结肠),巴利森苷C的Q、K_a值(回肠、结肠);2.5 g/L天麻极细粉中天麻素的Q、K_a值(结肠),巴利森苷A的Q值(回肠、结肠)和K_a值(空肠、回肠、结肠),巴利森苷C的K_a值(结肠);2.5 g/L天麻超微粉中巴利森苷A和巴利森苷C的Q值(结肠)和K_a值(空肠、回肠、结肠),巴利森苷B的Q、K_a值(回肠、结肠);5 g/L天麻细粉中天麻素、巴利森苷A和巴利森苷C的Q、K_a值(结肠),巴利森苷B的K_a值(结肠);5 g/L天麻极细粉中天麻素和巴利森苷A的Q、K_a值(结肠),巴利森苷C的Q、K_a值(空肠、回肠、结肠);5g/L天麻超微粉中天麻素的Q、K_a值(回肠、结肠),巴利森苷A的Q值(空肠、回肠、结肠),巴利森苷B的Q、K_a值(空肠、结肠),巴利森苷C的Q值(空肠、结肠)和K_a值(空肠、回肠、结肠);10 g/L天麻细粉中天麻素的Q值(结肠)以及巴利森苷A、巴利森苷B、巴利森苷C的Q、K_a值(空肠、回肠、结肠);10 g/L天麻极细粉中天麻素的Q值(结肠),巴利森苷A和巴利森苷C的Q、K_a值(空肠、回肠、结肠),巴利森苷B的Q、K_a值(结肠);10 g/L天麻超微粉中天麻素的Q值(结肠)和K_a值(空肠、回肠、结肠),巴利森苷A和巴利森苷C的Q、K_a值(空肠、回肠、结肠),巴利森苷B的Q值(空肠、回肠、结肠)和K_a值(回肠、结肠)均较同组十二指肠显著降低(P<0.05)。2.5 g/L天麻极细粉中天麻素的Q、K_a值(空肠),2.5 g/L天麻超微粉中天麻素的Q值(空肠、回肠)和K_a值(空肠),5 g/L天麻细粉中天麻素的Q、K_a值(空肠、回肠);2.5 g/L天麻极细粉中巴利森苷B的Q值(空肠、回肠)和K_a值(空肠),5 g/L天麻细粉中巴利森苷B的K_a值(空肠、回肠),10 g/L天麻极细粉中巴利森苷B的K_a值(回肠)均较同组十二指肠显著升高(P<0.05)。5 g/L以及10g/L天麻细粉、极细粉、超微粉中天麻素、巴利森苷A、巴利森苷B、巴利森苷C的Q、K_a值(全肠段)均较同肠段同粒径2.5 g/L天麻粉显著升高(P<0.05或P<0.01)。结论:天麻中的4种有效成分在4个肠段均有吸收,且主要集中于小肠。天麻中的天麻素可能为被动吸收,巴利森苷类则可能为主动转运;粒径可影响上述4种有效成分的肠吸收特性。  相似文献   

2.
《中南药学》2019,(5):687-691
目的考察β-蜕皮甾酮的肠道吸收特性,探究β-蜕皮甾酮生物利用度低的原因。方法采用大鼠在体单向肠灌流模型,运用HPLC法测定药物浓度。分别考察小肠吸收部位(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结肠),药物浓度,灌流液pH值,肠道菌群对β-蜕皮甾酮吸收的影响。结果β-蜕皮甾酮在不同肠段的吸收速率常数(K_a)由高到低依次为回肠、结肠、空肠、十二指肠;以β-蜕皮甾酮浓度为50、100、200μg·mL~(-1)的含药缓冲液在空肠进行吸收实验,K_a和小肠有效渗透系数(P_(ef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药物的吸收程度在空肠随pH值升高而增加;大鼠肠道菌群失衡会干扰β-蜕皮甾酮的吸收。结论β-蜕皮甾酮在各个肠段均有吸收,但在肠道下部吸收较好;吸收机制为被动扩散;药物在碱性环境下吸收较好;肠道菌群对β-蜕皮甾酮吸收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3.
盐酸去氢骆驼蓬碱大鼠肠吸收动力学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盐酸去氢骆驼蓬碱在大鼠胃肠道各段的吸收动力学特征 ,为其剂型设计提供生物药剂学依据。方法 采用大鼠在体肠循环法分别研究盐酸去氢骆驼蓬碱在大鼠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及结肠中的吸收动力学特征。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循环液中的药物浓度。结果 盐酸去氢骆驼蓬碱在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及结肠中的吸收速度常数Ka分别为 :( 0 .30 92± 0 .0 5 9) ,( 0 .2 0 6 4± 0 .0 4 4 ) ,( 0 .2 85 8± 0 .0 81) ,( 0 .2 0 0 9± 0 .0 80 )h-1。结论 盐酸去氢骆驼蓬碱在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及结肠中均能较好地吸收  相似文献   

4.
盐酸氯米帕明大鼠在体肠吸收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盐酸氯米帕明在大鼠肠道的吸收特性。方法采用大鼠在体肠灌流实验方法,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肠回流液中药物及酚红的浓度,通过酚红的浓度校正相应时刻供试液的体积。结果盐酸氯米帕明浓度为5、10、25μg/ml时小肠的吸收速率常数(ka)为(0.74±0.04)、(0.78±0.03)、(0.77±0.05)h-1;在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和结肠的ka分别为(0.590±0.026)、(0.670±0.032)、(0.680±0.030)和(0.560±0.031)h-1。结论盐酸氯米帕明在大鼠肠道均有良好的吸收。盐酸氯米帕明在小肠的吸收呈表观一级动力学过程,吸收机制为被动扩散。  相似文献   

5.
目的 考察柚皮素、橙皮素在大鼠肠道的吸收特性,并考察P-糖蛋白(P-gp)对这2种成分吸收的影响。方法 采用大鼠在体肠灌流模型,以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测定灌流液中柚皮素、橙皮素的含量,计算有效渗透系数(Peff*)及10 cm肠段吸收百分比。结果 20 μmol·L-1柚皮素在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结肠4个肠段的Peff*值分别为2.77±0.43,2.39±0.30,1.90±0.53,3.15±0.30;20 μmol·L-1橙皮素分别为2.51±0.18,2.29±0.12,1.99±0.14,3.38±0.20。当两者加了P-gp抑制剂维拉帕米后,柚皮素、橙皮素在4个肠段的吸收均显著增加(P<0.05)。结论 柚皮素、橙皮素在大鼠肠道内吸收较好,但两者均可被肠黏膜上的P-gp外排。  相似文献   

6.
目的考察酮洛芬在大鼠各肠段的吸收动力学特征。方法采用大鼠在体单向灌流法进行肠吸收实验,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酮洛芬的含量,从药物浓度、吸收部位、灌流速度3个方面考察酮洛芬的各肠段吸收动力学特征,利用质量法计算动力学参数。结果酮洛芬浓度在1.4~9.8 mg/L范围内,吸收速率常数K_a和表观吸收系数P_(app)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小肠段和结肠段的K_a和P_(app)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肠段的K_a和P_(app)值较小,但小肠各段(十二指肠、空肠、回肠)K_a和P_(app)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灌流速度下,K_a和P_(app)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酮洛芬主要以被动扩散机制吸收进入体循环,在全肠道吸收均较好。随着灌流速度的增加,K_a和P_(app)值均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7.
马来酸曲美布汀大鼠肠吸收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马来酸曲美布汀在大鼠不同肠段的吸收动力学特征,为其剂型设计提供生物药剂学依据。方法采用大鼠在体肠循环法研究马来酸曲美布汀的吸收部位和吸收动力学特征,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和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分别测定肠循环液中酚红和甲硝唑浓度。结果马来酸曲美布汀在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及结肠中的吸收速度常数分别为0.230±0.023、0.084±0.051、0.202±0.021、0.170±0.038(h-1),不同药物浓度(10、20、25μg/ml)在小肠的吸收速率常数分别为0.393±0.044、0.354±0.017、0.365±0.075(h-1),胆总管引流与不引流时药物在小肠的吸收速率常数分别为0.354±0.017、0.370±0.014(h-1)。结论马来酸曲美布汀在全肠段中均有吸收,吸收在10~25μg/ml浓度范围内符合一级动力学特征,吸收机制为被动扩散,胆汁排泄对药物吸收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8.
银杏总黄酮苷在大鼠体内的肠吸收动力学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考察银杏总黄酮苷(TFG)在大鼠体内的肠吸收动力学特征。方法 对大鼠的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和结肠4个部位分别进行在体肠吸收实验,计算和比较TFG在各部位的吸收速率常数(Ka)和2h的累积吸收量。结果 TFG在大鼠肠道各部位的Ka 按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结肠依次下降;在10 0~4 0 0mg·L-1浓度范围内,各肠段TFG的吸收量与浓度有良好线性关系(r>0 .994 4 ) ,Ka 值基本不变。结论 TFG在大鼠肠道内的吸收呈现一级吸收动力学特征,其吸收机制为被动扩散  相似文献   

9.
目的考察去氢骆驼蓬碱衍生物DH-004大鼠在体肠吸收动力学特征,探讨其可能的吸收机制。方法建立UPLC法测定灌流液中DH-004浓度,用大鼠在体单向肠灌流模型考察不同质量浓度的DH-004在不同肠段的吸收特征。结果 DH-004在全肠段均有吸收。20.0μg·mL-1 DH-004在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和结肠的吸收速率常数(K_a)分别为(11.66±3.84)×10-2,(10.85±2.65)×10-2,(7.48±1.70)×10-2和(4.75±1.14)×10-2 min,药物表观渗透系数(Papp)分别为(1.47±0.33)×10-2,(1.55±0.20)×10-2,(1.25±0.10)×10-2和(0.98±0.22)×10-2 cm·min-1。DH-004在十二指肠段与空肠段的K_a均明显大于其在回肠和结肠的K_a(均P<0.05)。结论 DH-004在大鼠小肠全段有不同程度地吸收,十二指肠和空肠可能为其主要吸收部位。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二氢杨梅素(dihydromyricetin,DMY)在大鼠胃和肠道中的吸收行为,为DMY新制剂的研究与开发提供依据。方法:运用在体胃研究模型和在体肠单向灌流模型,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研究DMY在大鼠胃和不同肠段的吸收情况,并考察药物浓度(20,40,80 μg·mL-1)对DMY肠吸收的影响。结果:DMY的胃吸收百分率为(2.3±0.9)%。在各肠段的吸收中,DMY的Peff<5.0×10-5cm·s-1,其中在空肠和结肠中的KaPeff大于十二指肠和回肠(P<0.05)。以空肠为吸收肠段,与低、中浓度组相比,高浓度组中DMY的KaPeff明显降低(P<0.05)。结论:胃部不是DMY的主要吸收和代谢部位。DMY为低渗透性药物,其在空肠和结肠部位的吸收较好。另外,DMY在吸收过程中存在高浓度饱和现象,表明DMY在肠道的转运可能有载体参与。  相似文献   

11.
芍药苷微乳溶液在大鼠在体肠的吸收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考察芍药苷微乳溶液在大鼠在体肠吸收动力学特征,并与其水溶液进行比较,研究芍药苷微乳溶液在各肠段的吸收情况。方法采用大鼠在体肠吸收实验方法,用HPLC和UV法分别测定循环液芍药苷和酚红的浓度。结果在2~20mg.L-1浓度范围内芍药苷微乳溶液的吸收量与浓度成线性关系,吸收速率常数(Ka)值基本保持不变,芍药苷微乳溶液吸收药量和Ka均高于其水溶液;各肠段吸收有差异,结肠吸收药量和Ka明显高于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Ka值依次为(0.501±0.031)、(0.086±0.003)、(0.108±0.017)、(0.114±0.006)h-1。结论芍药苷微乳溶液在肠道的吸收呈一级吸收动力学,吸收机制为被动吸收;芍药苷微乳溶液在空肠和结肠段吸收较好,且在肠道吸收好于芍药苷水溶液。提示可将芍药苷制成微乳制剂,以提高其生物利用度。  相似文献   

12.
利巴韦林大鼠肠吸收动力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利巴韦林在大鼠各肠段的吸收动力学特征。方法应用大鼠在体灌流肠吸收实验考察其吸收动力学 ;采用HPLC法测定利巴韦林在大鼠体内肠吸收回流液中的药物浓度 ;采用UV法测定回流液中酚红浓度的变化。结果利巴韦林在小肠中上部吸收较好 ,吸收速率按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结肠依次下降 ,吸收速率常数依次为 0 0 970 0、0 0 15 0 0、0 0 0 110、0 0 0 0 0 5h-1;回流液中吸收药物的量与利巴韦林的浓度成正比。结论利巴韦林在肠道的吸收呈一级吸收动力学特征 ,吸收机制为被动吸收 ;主要吸收部位为十二指肠和小肠上部 ,结肠几乎无吸收 ;提示该药适合制成日服 2次的缓释制剂  相似文献   

13.
目的建立大鼠口服及静脉注射3-正丁基苯酞(NBP)的药动学研究方法。方法以雄性Wistar大鼠为实验对象,分别采取静脉注射和口服给药2种方式,于给药后不同时间点取血,采用高效液相反相色谱检测法(RP-HPLC)测定大鼠血浆中NBP的含量,选用Hypersil ODS色谱柱(250 mm×4.6 mm,5μm),以0.05 mol·L~(-1)醋酸钠溶液-乙睛(50:50,V/V)为流动相,流速为1.0 mL·min~(-1),检测波长为228 nm。应用3P97药动学软件处理血药浓度数据,获得药动学参数。结果 NBP在0.050 38~21.23μg·mL~(-1)(r=0.999 7)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其中定量下限为0.050 38μg·mL~(-1);日内和日间精密度均小于4.8%,低、中、高浓度的NBP提取回收率均在80%以上。NBP药动学过程符合双隔室开放模型。大鼠静脉注射NBP 5、10、20 mg·kg~(-1)的主要药动学参数分别为t_(1/2)(2.67±0.72)h、(2.23±0.92)h、(2.27±0.52)h;AUCo_(0-t)(8.15±1.46)mg·h·L~(-1)、(7.23±1.55)mg·h·L~(-1)、(14.05±1.67)mg·h·L~(-1)。口服60、240和360 mg·kg~(-1)NBP的主要药动学参数依次为P_(max)(2.90±0.94)μg·mL~(-1)、(5.46±0.56)μg·mL~(-1)、(9.46±1.61)μg·mL~(-1);AUC_(0-t)(7.11±2.90)mg·h·L~(-1)、(14.00±0.82)mg·h·L~(-1)、(24.33±2.86)mg·h·L~(-1)。结论本法灵敏度高、专属性强、易操作,结果准确可靠,可用于NBP的药动学研究。  相似文献   

14.
目的建立豚鼠肺组织样品中羟基喜树碱酯型(C-HCPT)和盐型(0-HCPT)HPLC-FLD含量测定方法。方法以5 mg·kg~(-1)剂量给豚鼠雾化吸入羟基喜树碱注射液,于不同时间点取肺组织,样品处理后,分别测定酯型和总酯含量,减量法得到盐型的含量。色谱柱为Lichrospher C_(18)柱(250 mm×4.6 mm,5μm),C_(18)预柱(10mm×4.6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01 mol·L~(-1)缓冲液(0.075 mol·L~(-1)醋酸胺,冰醋酸调pH至6.4)=32:68(V:V);流速为0.9 mL·min~(-1);激发波长为363 nm,发射波长为550 nm,柱温:30℃。结果豚鼠雾化吸入羟基喜树碱注射液(5 mg·kg~(-1))后,0、5、10、20 min时豚鼠肺组织中的酯型浓度分别为(8.8±s0.8)、(4.5±2.0)、(2±3)、(1±4)μg·L~(-1);盐型浓度分别(4.6±1.4)、(6.8±0.9)、(3.0±2.7)、(1±5)μg·L~(-1)。结论本法简便,专属性好,定量可靠,可满足羟基喜树碱不同构型定量研究的需要。  相似文献   

15.
2种舒他西林片的人体生物等效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比较口服2种舒他西林片的相对生物利用度。方法:20名健康男性受试者采用随机交叉试验设计。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单剂量口服2种舒他西林片750 mg后的氨苄西林、舒巴坦血药浓度。DAS程序计算药动学参数,AUC,c_(max)对数转换后进行分析。结果:口服舒他西林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氨苄西林的c_(max)分别是(10.8±s 1.9),(10.4±1.8)mg·L~(-1);t_(max)分别是(0.68±0.14),(0.66±0.12)h;AUC_(0-t)分别为(22±4),(22±4)mg·h·L~(-1);AUC_(0-∞)分别为(24±5),(23±4)mg·h·L~(-1);t_(1/2)分别是(1.07±0.26),(1.13±0.25)h。口服舒他西林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舒巴坦的c_(max)分别是(7.4±1.3),(7.3±1.2)mg·L~(-1),t_(max)分别是(0.66±0.12),(0.70±0.10)h,AUC_(0-t)分别为(13.7±2.8),(13.2±2.3)mg·h·L~(-1);AUC_(0-∞)分别为(14.2±2.9),(13.7±2.5)mg·h·L~(-1);t_(1/2)分别是(0.97±0.19),(0.87±0.24)h。结论:2种舒他西林片具有生物等效性。  相似文献   

16.
尼莫地平大鼠在体肠吸收动力学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研究尼莫地平在大鼠各肠段的吸收动力学特征。方法采用大鼠在体肠段灌流实验 ,主要从吸收部位、药物浓度、pH值等 3方面对尼莫地平的肠段吸收特性进行研究。结果尼莫地平在大鼠肠道内无特定吸收部位 ,各肠段吸收速率常数按十二指肠、空肠、结肠、回肠顺序依次下降 ,吸收速率常数分别为 0 0 6 87、0 0 6 2 0、0 0 5 97、0 0 4 89h-1。在 4 8~ 14 3μmol·L-1浓度内药物吸收量与浓度呈线性关系 ;在 pH 5 0~ 7 4内药物吸收不受 pH值影响。 结论尼莫地平在大鼠全肠段均有吸收 ,吸收符合一级动力学特征 ,吸收机制为被动扩散 ,适于制备日服 1次缓释给药系统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环糊精包合作用对P-糖蛋白底物药物体内吸收的影响。方法以P-糖蛋白底物盐酸小檗碱为模型药物,使用大鼠在体单向肠灌流装置,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别测定灌流液中盐酸小檗碱和酚红的浓度变化;研究2-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yD)对盐酸小檗碱肠道吸收的影响,以此评价环糊精包合作用对P-糖蛋白药泵的影响。结果盐酸小檗碱、盐酸小檗碱/HP-β-CyD物理混合物及盐酸小檗碱/HP-β-CyD包合物在大鼠空肠的吸收速率常数(Ka)分别为(0.45±0.029)、(0.70±0.087)、(2.39±0.119)×10-2·min-1,有效渗透系数(Peff)分别为(0.43±0.028)、(0.63±0.098)、(2.17±0.145)×10-3min·cm-1。HP-β-CyD对盐酸小檗碱的包合作用促进了大鼠肠道对盐酸小檗碱吸收。HP-β-CyD与盐酸小檗碱混合给药也能促进药物的吸收,但其作用远低于包合作用。结论环糊精的包合作用将有可能成为提高P-糖蛋白底物药物生物利用度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8.
多廿烷醇与普伐他汀治疗高脂血症的疗效和安全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多廿烷醇治疗高脂血症,特别是高胆固醇血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多甘烷醇组(试验组,多廿烷醇10mg·d~(-1))和普伐他汀组(对照组,普伐他汀10 mg·d~(-1))各119例。进行随机、双盲、双模拟、阳性药物平行对照试验。观察2组降脂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经过12 wk治疗,多廿烷醇组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 HDL-C、载脂蛋白B_(100)(Apo B_(100))、脂蛋白(Lpa)治疗前分别为(6.6±s0.7)、(4.0±0.6)、(0.10±0.03)、(3.3±0.5)mmol·L~(-1)、(260±184)mg·L~(-1),治疗后分别为(6.0±1.3)、(3.5±0.8)、(O.09±0.04)、(2.7±0.8)mmol·L~(-1)、(130±130)mg·L~(-1),治疗后各指标较治疗前均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普伐他汀组TC、LDL-C、TC-HDL-C/HDL-C、Apo B_(100)、Lpa治疗前分别为(6.7±0.8)、(4.1±0.7)、(0.10±0.03)、(3.4±0.5)mmol·L~(-1)、(279±240)mg·L~(-1),治疗后分别为(6.0±1.3)、(3.5±0.9)、(0.09±0.03)、(2.8±0.8)mmol·L~(-1)、(182±213)mg·L~(-1),治疗后各指标较治疗前均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但2组相比较,调脂作用相似,无显著差异(P>0.05)。不良反应方面,多廿烷醇组(9.2%)明显少于普伐他汀组(18.5%),2组有显著差异(P<0.05)。不良反应大多较轻微,不需停药能自行缓解。结论多廿烷醇10 mg·d~(-1)降脂效果与普伐他汀10 mg·d~(-1)的疗效相当,均能明显降低TC、LDL-C、TC-HDL-C/ HDL-C、Apo B_(100)、Lpa。多廿烷醇的安全性优于普伐他汀,不良反应轻微,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建立莫达非尼血药浓度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测定法,进行单、多剂量在人体的药动学研究。方法采用HPLC-UV法测定健康受试者口服莫达非尼片(单剂量含莫达非尼100,200,400 mg和多剂量)后血浆中莫达非尼浓度。结果单剂量口服莫达非尼(100,200和400 mg)后,估算的莫达非尼的药动学参数:t_(1/2β)分别为(15.7±s 1.0),(16.4±1.2),(15.6±1.3)h;CL分别为(2.2±0.3),(2.02±0.28),(2.2±0.4)L·h~(-1);t_(max)分别为(1.5±0.3),(1.7±0.3),(1.58±0.29)h;c_(max)分别为(3.0±0.5),(5.5±0.9),(11.4±1.5)mg·L~(-1);V_d分别为(56±20),(61±20),(57±11)L;AUC_(0~60)分别为(42.0±2.9),(74±6),(144±15)mg·h·L~(-1);AUC_(0~∞)分别为(50.4±2.4),(83±5),(154±15)mg·h·L~(-1);MRT_(0~60),兮别为(16.8±0.9),(17.4±1.0),(15.7±1.5)h。多剂量口服莫达非尼(100 mg,bid×7 d)血药浓度达稳态后估算的莫达非尼的药动学参数c_(max)~(ss)为(4.9±0.7)mg·L~(-1),t_(max)为(1.6±0.5)h,c_(min)~(ss)为(2.01±0.24)mg·L~(-1),c_(ax)为(3.2±0.4)mg·L~(-1),波动系数DF为(0.92±0.17),AUC_(0~12)~(ss)为(38±5)mg·h·L~(-1)。结论本方法准确、灵敏、可靠,莫达非尼在大部分人体内的过程符合二室开放模型,其主要药动学参数与国外文献报道数据一致,可为临床给药方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的人体药动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rh-endostatin)注射液在健康受试者和肿瘤病人体内的药动学特征。方法:24名健康受试者随机分为3组,单次静脉滴注rh-endostatin剂量分别为60、120和180 mg·m~(-2)。10名恶性肿瘤病人,每日给药剂量10mg·m~(-2),连续7 d。用酶联免疫试剂盒(ELISA)测定人血浆中rh-endostatin浓度。采用DAS 2.0药动学软件进行药动学参数的分析和计算。结果:单次静脉滴注不同剂量rh-endostatin后,c_(max)分别为(4.9±s 1.3)、(6.5±2.0)和(8±4)mg·L~(-1);AUC_(0~72)分别为(18±5)、(28±10)和(36±10)mg·h·L~(-1);t_(1/2β)分别为(8±19)、(6±9)和(27±27)h。Rh-endostatin连续给药7 d,c_(min)~(ss)为(0.86±0.16)mg·L~(-1),c_(min)~(ss)为(0.17±0.05)mg·L~(-1),c_(av)~(ss)为(0.27±0.09)mg·L~(-1),AUC~(ss)为(6.5±2.2)mg·h·L~(-1)。结论:国产rh-endostatin注射液在人体内表现为线性药动学特征,药时曲线符合二室模型,连续给药未发现药物在体内蓄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