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体组织或器官由其正常解剖部位通过某些正常的或不正常的孔隙或缺损等薄弱区域进入邻近部位的情况统称为疝。发生于腹股沟区的腹外疝统称为腹股沟疝,有斜疝和直疝之分。斜疝是最常见的腹外疝,约占腹外疝总数的90%,或占腹股沟疝的95%。其手术治疗的方法有疝囊高位结扎、疝修补术、疝成形术等。传统手术方法效果虽尚称满意,但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例如用于修补或成形的自身组织可因胶原代谢有缺陷而不够坚强.[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腹股沟斜疝经腹修补术246例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通过小儿与成年人腹股沟斜疝 ,探讨手术方法 ,评价各种术式的优缺点。方法 总结该手术切口 ,寻找疝囊、高位结扎封闭内环及前后壁的修补。结果 本组 2 4 6例经腹修补术 ,除 8例急诊手术外 ,择期手术 2 38例 ,随访 2 36例 ,无 1例手术失败与复发。结论 经腹疝修补术既能达到彻底的高位结扎疝囊 ,又可修补内环的目的。符合解剖生理 ,适宜所有的腹股沟斜疝的治疗。  相似文献   

3.
人体组织或器官由其正常解剖部位通过某些正常的或不正常的孔隙或缺损等薄弱区域进入邻近部位的情况统称为疝.发生于腹股沟区的腹外疝统称为腹股沟疝,有斜疝和直疝.斜疝是最常见的腹外疝,发病率约占全部腹外疝总数的75%-90%,或占腹股沟疝的85%-95%,腹股沟疝发生于男性者占大多数,男女发病率之比约为15:1,右侧比左侧多见[1] .  相似文献   

4.
腹腔内脏器或组织连同腹膜壁层离开了原来的部位,经腹壁或盆腔壁的薄弱或缺损处向体表突出,在局部形成包块称腹外疝.腹外疝根据其发生部位分为腹股沟疝(腹股沟斜疝、腹股沟直疝)、股疝、脐疝、切口疝、白线疝等.其中以腹股沟斜疝最多见,占全部腹外疝的75%以上.减少和消除腹外疝复发,对需要手术治疗的患者做护理工作,以防止术后复发.  相似文献   

5.
腹外疝是普通外科常见病之一,是指腹内的某个脏器或者组织离开其正常生理部位连同壁层腹膜经腹壁的薄弱点或孔隙(婴幼儿脐环、腹白线、腹股沟管、股管、直疝三角等)向体表突出于腹壁范围之外的病理产物。典型的腹外疝由疝环(疝颈)、疝囊、疝内容物和疝外被盖组成。临床最多见的腹外疝是腹股沟疝,后者又据其发生部位和突出具体途径不同可分为腹股沟斜疝(约占全部腹外疝的75%~90%)和腹股沟直疝占全部腹股沟疝的85%~95%。  相似文献   

6.
林淮 《中国厂矿医学》1995,8(5):306-307
经腹腔修补小儿腹股沟斜疝18例体会贵矿职工医院林淮经腹腔修补个儿腹股沟斜疝是符合解剖生埋、操作简便而副损伤少的一种方法,已被广泛应用。因为小儿腹股沟疝为非后天性疝,不是由于腹压增高及腹股沟局部解剖薄弱所致,故经高位结扎疝囊即可达到去除病因的目的。如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利用自身的疝囊壁修复和加强缺损及薄弱的腹横筋膜以减少腹股沟疝手术后的复发.方法:在疝囊颈高位结扎的基础上,利用带蒂的疝囊壁修补缺损或薄弱的腹横筋膜治疗成人腹股沟疝11例。结果:本组全部治愈,手术时间45-100分钟,平均55分钟;伤口Ⅰ期愈合;住院时间7~9天;治疗费用明显低于补片修补术病人;随访1~3年均无腹股沟区的慢性疼痛、牵扯不适以及疝复发等并发症。结论:利用自身疝囊壁修复和加强缺损、薄弱的腹横筋膜来实施疝修补术,既可纠正局部病理解剖,避免组织反应,又能达到恢复局部正常生理功能的目的,能有效的防止复发疝发生。  相似文献   

8.
我院 2 0 0 0年 2月— 2 0 0 2年 12月采用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 31例 ,效果较好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31例 ,男 2 1例 ,女 10例 ,平均年龄 5 8岁 ,最大 82岁。单侧腹股沟斜疝 2 5例 ,股疝 5例 ,双侧腹股沟斜疝 1例。1.2 手术方法 本组均采用硬膜外麻醉。取常规疝切口 ,依次切开皮肤、皮下组织、腹外斜肌腱膜 ,游离精索 ,但不作广泛分离 ,注意保护髂、腹股沟神经 ,寻找疝囊并高位游离至显露腹膜外脂肪为止 ,游离的疝囊不作高位结扎 ,将其经疝环口回纳入腹腔。若疝囊体积明显大于疝环填充物 ,则…  相似文献   

9.
针对传统腹股沟疝修补术中只强调高位结扎疝囊颈部,加强腹股沟管前后壁,而忽视了腹横筋膜在预防疝的复发上所起的作用。近年来各大医院对腹股沟疝修补术有了新的观点,手术更趋合理化。而基层医院仍沿用传统方法。我院1993年—1997年对腹股沟疝21例实行腹横筋...  相似文献   

10.
李林双 《基层医学论坛》2010,(32):1051-1051
腹股沟斜疝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治疗以手术为主,手术有传统加强前壁、后壁的修补方法以及人工合成材料的应用。我院普外科2001年6月—2006年6月共收治538例腹股沟斜疝,其中314例采用疝囊高位结扎后行腹横筋膜修补内环口方法,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高文平  苏增强 《吉林医学》2010,31(17):2667-2668
<正>腹股沟疝中以斜疝最为多见。婴幼儿腹肌在发育中可逐渐强壮而使腹壁加强,单纯疝囊高位结扎常能获得满意的疗效。我院外科从2007年9月~2009年9月收住小儿腹股沟斜疝64例,均施行小切口单纯疝囊高位结扎术,通过回访,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小儿腹股沟斜疝术后复发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7月—2011年6月通过小切口疝囊高位结扎治疗的861例小儿腹股沟斜疝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12例术后复发,总结分析其复发原因。结果861例患儿中,12例复发,复发率1.4%。复发原因分别为:8例(66.7%)疝囊未做到确切高位结扎;1例(8.3%)误扎腹外斜肌筋膜,疝囊未处理;1例(8.3%)疝囊结扎线滑脱;1例(8.3%)滑疝未正确处理;1例(8.3%)疝内、外口偏大,疝后壁腹膜松弛。不同年龄患儿术后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住院医师手术患儿术后复发率显著高于主治医师以上手术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手术医生的技巧及熟练程度可能是影响小儿腹股沟斜疝术后复发的原因;确切疝囊高位结扎可以减少小儿腹股沟斜疝术后复发。  相似文献   

13.
腹股沟斜疝是一种常见病,除1岁以内的婴儿可用非手术方法治疗有可能治愈外,1岁以上小儿和成人多是症状越来越明显,需要手术治疗才能治愈,以往都是采用传统的经腹股沟切口的疝囊高位结扎、修补术,疗效经长期的临床实践得到肯定,但这种方法有损伤大、术后患者痛苦大、并发症多等缺点。我院自1995年开始行经腹腔腹股沟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斜疝,疗效满意,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腹外疝是指内脏器官或组织,经过栗一正常或不正常的孔隙进入腹壁突出体表的伴或不伴症状的疝出物。腹股沟区是前外下腹壁的一个三角形区域,其下界为腹股沟韧带,内界为腹直肌外侧缘,上界为髂前上棘至腹直肌外侧缘的一条水平线。腹股沟疝就是指发生在这个区域的腹外疝①。腹股沟疝分为斜疝和直疝,腹股沟斜疝是指疝囊经腹壁下动脉外侧腹股沟管内环(深环),向内、向下、  相似文献   

15.
基于小儿腹股沟管短,组织富于弹性,且不存在腹殴沟局部解剖薄弱的因素,故对于小儿腹股沟斜疝的治疗只须做疝囊高位结扎,无需修补,而从外环处提出疝囊,即可达到高位结扎的目的。我院采用自行设计的对应外环小切口,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80例,效果满意,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腹股沟斜疝是最多见的腹外疝,发病率占全部腹外疝的75%~90%,但男性多发子女性。输精管结扎术是男性绝育的主要手段之一。我站自2000年6月~2008年6月对选择输精管绝育同时患腹股沟斜疝患者56例进行斜疝修补和并输精管高位结扎术。现总结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腹股沟疝是指疝囊从腹壁下动脉外侧的内环突出,向内、向下进入腹股沟管,再穿出腹股沟管皮下环,可突入阴囊内或大阴唇前端的疝。它是外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腹股沟斜疝是最常见的腹外疝,约占腹股沟疝的90%,是由于腹内脏器或组织经腹股沟管突出形成。  相似文献   

18.
小儿斜疝是小儿外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对小儿斜疝的处理往往仅予疝囊高位结扎即可。但对小儿巨大型斜疝仅仅行疝囊高位结扎是不够的,往往还需修补腹股沟管前壁,多用Ferguson法。而笔者自1999年起对42例小儿巨大型斜疝予荷包缝合高位结扎疝囊加外环口缝扎的方法。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并与1997-1999年间的28例行Ferguson法修补腹股沟管前壁的病例相比较,现小结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改良Shouldice法修补腹股沟斜疝的效果.方法改良Shouldice法修补腹股沟斜疝58例,高位结扎疝囊后将腹横筋膜重叠缝合为第一道屏障修补,腹横筋膜内上叶与腹股沟韧带缝合为第二层加强后壁修补,再将腹外斜肌腱膜重叠缝合为第三层加强前壁修补.为了简化手术程序,术中不横断、剥离及切除疝囊.结果58例术后无1例切口区及阴囊血肿,亦无1例复发.结论改良Shouldice法强调加强腹横筋膜修补,从而有效地预防腹股沟斜疝术后复发.通过改良缩短了手术时间,同时也防止术后切口区及阴囊血肿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小儿腹股沟斜疝囊高位结扎微创手术治疗更简化术式.方法:回顾分析近2年来我院小儿腹股沟斜疝囊高位结扎腹腔镜简化式微创手术治疗56例临床资料.结果:本组56例,男52例,女4例,平均年龄11岁.其中单侧腹股沟斜疝48例,双侧腹股沟斜疝8例.单侧平均手术时间11min,双侧16min,平均住院3d,随访1年均未见复发.结论:简化式单孔小儿腹股沟斜疝囊高位结扎术手术时间更短、方法简便易操作,创伤更小,术后疼痛小恢复快,复发率低,除镜孔外几乎不留手术疤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