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面肌痉挛亦称面肌抽搐,是指一侧面部肌肉间断性不自主阵挛性抽动或无痛性强直。多于中年以后起病,女性较多。早期多以眼轮匝肌间歇性抽搐,  相似文献   

2.
面肌痉挛(或面肌抽搐)是一种常见病,在诊疗问题上必须掌握面肌痉挛的特点,找出病因,用中西两法治疗。一、面肌痉挛的特点 1.面肌痉挛是一种无痛性、不规则的阵挛性面部肌肉的抽动,通常先开始于眼轮匝肌收缩,抽动常局限于眼睑或口角,严重时可扩展至整个半侧脸部,包括颈阔肌。 2.常为一侧性,左侧较右侧多见,很少两侧同时发生。  相似文献   

3.
我们近年收治非血管源性面肌痉挛3例,分析如下。1病历摘要例1:女,18岁。以右侧面部肌肉间断抽搐10 a为主诉入院。患者于入院前10 a出现右面部肌肉抽搐,由右下眼睑开始并逐渐扩展至整个右面部。3 a来,右面部抽搐逐渐加重,查体:右侧颜面部频繁抽搐,先天性胸廓畸形。神经放射学检查:MRI显示枕骨畸形。入院诊断为右侧面肌痉挛,入院后局麻下行右侧面神经根探查术。术中见枕骨发育畸形,压迫面听神经根向脑干腹侧面移位,面听神经移至枕骨上缘,垫入Teflon棉。术后患者右侧面肌痉挛消失,出院前面肌抽搐消失,未出现并发症。随访6 a后,患者面肌抽搐消失。例2:女,19岁。于入院0.5 a前出现左面部肌肉抽搐,由左下眼睑开始并逐渐扩展至整个左面部。查体:左侧颜面部频  相似文献   

4.
面肌痉挛是发生于一侧面部表情肌的阵发性不自主的痉挛和抽搐,又称半侧颜面痉挛或面肌抽搐。虽不危及生命,但反复的面肌抽动常使患者处于尴尬境地,造成很大的生活不便和精神痛苦。因病因不明,治疗起来往往颇感棘手。中、西药、针灸、注射、疗效均欠满意。2002年至2004年,我院理疗科收治了12例面肌痉挛的病人,采用沈阳产CZT-8A电脑超声、中频治疗机治疗,取得较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面肌痉挛为临床常见病,多为一侧面部肌肉阵发性不自主抽搐,开始为眼眶周围的眼轮匝肌间歇性不规则轻微抽搐,之后以较慢的速度逐渐扩展到口轮匝肌、口角提肌、颊肌等半侧面肌,引起闭眼、露齿、口角及颊部抽搐等一些习惯性动作。本病病因不明,可因过度疲劳,精神紧张,情绪激动等因素而加重发作,睡眠后停止发作。笔者运用针刺疗法治疗面肌痉挛58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面肌痉挛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病,常表现为一侧或双侧面部肌肉(眼轮匝肌、表情肌、口轮匝肌)反复发作的阵发性、不自主的抽搐,在情绪激动或紧张时加重,严重时可出现睁眼困难、口角歪斜以及耳内抽动样杂音,可严重影响生活。西医在治疗面肌痉挛方面效果欠佳,熊继柏教授认为面肌痉挛发生多与风邪有关,所谓风胜则动是也。治疗“面风”多从风出发,风为阳邪。高巅之上,惟风可到,故风易扰动面部经络,出现面部肌肉跳动,故常以天麻止痉散为主方加减治疗。天麻止痉散主要由天麻、全蝎、蜈蚣、僵蚕组成,主要功效为祛风止痉。熊继柏教授诊治面肌痉挛患者屡获良效,现列举熊老治疗面肌痉挛案例3则,通过对案例的分析,总结其治疗面肌痉挛疾病方面的临证经验,为临床上治疗痉挛抽动案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面肌痉挛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周围神经疾患,表现为病变侧面部肌肉不自主阵发性抽搐,严重者可累及颈阔肌,给患者带来巨大痛苦.目前临床上治疗面肌痉挛的方法包括药物、面神经干阻滞以及显微神经血管减压术等.我们采用超短波联合直线红外偏振光治疗面肌痉挛患者32例,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正>面肌痉挛指一侧面部肌肉阵发性、节律性抽搐、痉挛或强直性发作,常起于下眼睑的眼轮匝肌,逐渐向下部肌肉扩展,严重者整个面部强烈痉挛。  相似文献   

9.
面肌痉挛是一种常见的面部肌张力障碍疾病,它是面神经支配的肌肉发生阵发性不自主的抽搐,常局限于一侧面部,是神经科常见而难治的一组疾病,以往多采取用药物封闭、针灸、理疗及手术矫形等方法治疗,但疗效均不明确。近年来,  相似文献   

10.
面肌痉挛(hemifacial spasm,HFS)亦称面肌抽搐,是一侧面神经受激惹而产生的功能紊乱症候群[1],表现为阵发性半侧面肌不自主抽动,痉挛开始多起于上、下眼睑,逐渐向面部发展,逆向发展少见。可因疲劳、紧张而加剧,尤以讲话、微笑时明显,发展到晚期肌力逐渐减弱,  相似文献   

11.
面肌痉挛是一种常见的面部肌张力障碍疾病,它是面神经支配的肌肉发生阵发性不自主的抽搐,常局限于一侧面部,是神经科常见而难治的一组疾病,以往多采取用药物封闭、针灸、理疗及手术矫形等方法治疗,但疗效均不明确.近年来, A型肉毒毒素治疗运动障碍行疾病被认为是神经科治疗领域的一个重要进展.本科于2006年11月~2009年4月采用A型肉毒毒素面肌内局部注射治疗95例面肌痉挛患者,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面肌痉挛为一阵发性不规则的一侧性面肌的不自主抽搐。通常仅限于一侧,无神经系统其它阳性体征。发病原因多不明确,少数病例为面神经炎、或外伤、手术创伤、化脓性感染的后遗症。我们采用木瓜丸联合超短波治疗5例面肌痉挛患者,收到令人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何敏  王芳  李曦光 《当代护士》2021,28(2):158-160
面肌痉挛是一侧或双侧面部肌肉(眼轮匝肌、表情肌、口轮匝肌)反复发作的阵发性、不自主的抽搐,不随患者意志所控制,大多数由颅内面神经在出脑干区时受异常血管压迫引起的面神经脱髓鞘病变引起神经冲动的短路,导致面神经异常兴奋所致[1].在情绪激动或紧张时加重,严重时可出现睁眼困难、口角歪斜以及耳内抽动样杂音.发病率11/100万,随着对该病病因的了解,微血管减压术是目前唯一针对病因并保存神经功能的治疗面肌痉挛的手段[2-3].  相似文献   

14.
面肌痉挛是阵发性不规则的一种面部肌肉抽搐,多发于中老年人,属中医筋急、瘛等病症范畴,多由气血不足、脉络空虚、风寒乘虚入中经络,或风挟痰湿阻滞络脉所致。本文选用梅花针、毫针配合特定电磁波治疗仪(TDP)治疗面肌痉挛30例,效果理想,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刘好文 《临床荟萃》2001,16(12):F004-F004
面肌痉挛指面肌不自主抽搐样收缩 ,多在 40岁左右发病。开始由眼眶下部出现不自主微小抽搐 ,继而波及全眼眶周围、口唇及面颊部 ,往往迁延不愈 ,随病程的延长 ,症状大多逐渐加重 ,由每日抽搐数次致抽搐数十次 ,由微小抽搐致大幅抽搐 ,不少患者为此痛苦不堪。引起面肌痉挛的病因有 :①血管压迫学说 :指椎动脉、小脑后下动脉等血管对面神经出脑干处的压迫 ,导致面神经根部的髓鞘脱失 ,血管的搏动造成对面神经核团的异常刺激 ,引起异常兴奋 ,导致面肌痉挛。②颅内的肿瘤 ,如胆脂瘤、听神经瘤等桥小脑角病变 ,压迫了面神经 ,而引起面肌痉挛。③…  相似文献   

16.
金巧芳 《护理与康复》2007,6(9):643-644
面肌痉挛是面神经受到刺激后的一种反应,主要表现为面部表情肌的不断痉挛,包括眼轮匝肌和口轮匝肌的痉挛.面肌痉挛用面部理疗和应用肌肉松弛剂,达不到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7.
面肌痉挛又称面肌抽搐,表现阵发性半侧面肌的不自主抽搐.常发生于精神因素,高血压脑动脉硬化、桥小脑角病变及脑干病变等,有时小部分病例为首发症状.80年代中期国外开始应用A型肉毒杆菌毒素注射治疗紧张性或痉挛性肌肉运动障碍性疾病,报道疗效确切[1],国内目前仅有少量的临床研究.  相似文献   

18.
面肌痉挛又称面肌抽搐,表现阵发性半侧面肌的不自主抽搐。常发生于精神因素,高血压脑动脉硬化、桥小脑角病变及脑干病变等,有时小部分病例为首发症状。80年代中期国外开始应用A型肉毒杆菌毒素注射治疗紧张性或痉挛性肌肉运动障碍性疾病,报道疗效确切[1],国内目前仅有少量的临床研究。本院近两年来应用A型肉毒杆菌毒素治疗面肌痉挛82例,取得了满意疗效,统计并分析了病因与疗效的关系,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本组82例,男31例,女51例。年龄21~52(平均39.5)岁。病程0.5~5年。82例病人均表现为一侧面肌的不自主抽搐,程度轻重…  相似文献   

19.
陈天芳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12(18):5078-5078
面肌痉挛是以阵发性、不规则的一侧面部肌肉无病性的不自主抽搐为特点的疾病,以中年后女性为多,多为神经炎的后遗病症。笔者于2005—2011—10采用火针治疗阵发性面肌痉挛18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王冰  田悦平  崔宁宁 《临床荟萃》2007,22(18):1344-1344
面肌痉挛为第7对颅神经支配的面部肌肉无痛性、不随意的阵发性抽搐,神经系统检查多无其他异常表现。目前,多数学者认为面神经出脑干区的微血管压迫是面肌痉挛的主要病因。我们采用磁共振血管成像结合Hosoya评分对面肌痉挛的血管压迫进行了量化评分研究。1资料与方法1.1病例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