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脉冲电磁场(PEMFs)对老年妇女骨质疏松症的作用。 方法对36例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老年女性患者进行脉冲电磁场治疗,20 min/次,1次/d,连续30 d,同时每日补充元素钙500 mg和维生素D 800 U以上。于治疗前、治疗结束时及治疗后3个月用疼痛数字评价量表(NRS)测定疼痛值;用放射免疫法(RIA)检测血清骨钙素(OC);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血清I型胶原C末端肽(CTX-1)浓度;并于治疗前和治疗后3个月用双能X射线骨密度仪(DXA)检测骨密度(BMD)。 结果治疗后NR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C浓度治疗前、后没有明显变化(P&rt;0.05);CTX-1浓度治疗结束时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后3个月较治疗结束时亦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3个月,Wards三角区骨密度平均提高0.021 g/c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股骨颈骨密度和大转子骨密度有所提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rt;0.05)。 结论PEMFs能改善老年女性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疼痛症状,使骨密度增加,其机制主要为抑制骨吸收,且在治疗结束后仍能维持其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脉冲电磁场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疗效。方法:对300例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采用脉冲电磁场进行治疗。结果:治疗后腰椎(L1~L4)及股骨颈骨密度较治疗前均显著增加(P均〈0.05);250例患者临床症状改善。结论:脉冲电磁场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能取得较满意的疗效,维持时间长,无副作用,能明显缓解患者的疼痛,改善骨密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低频电刺激联合氙光照射治疗颈肩腰背部急慢性疼痛的临床疗效。 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67例颈肩腰背部急慢性疼痛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感应电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低频电刺激及氙光照射治疗。于治疗前、治疗10 d后分别对2组患者疼痛程度进行评定。 结果治疗10 d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4.8%)及疼痛评分[(2.47±1.09)分]、对照组总有效率(80.8%)及疼痛评分[(4.27±1.07)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并且上述指标均以观察组患者的改善幅度较显著,与对照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低频电刺激联合氙光照射对颈肩腰背部急慢性疼痛患者具有显著疗效,能明显缓解患者疼痛、提高其生活质量,并且该疗法还具有无痛、无创、不良反应少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脉冲电磁场疗法对绝经后骨质疏松(PMOP)患者疼痛、骨密度(BMD)以及骨转换生化指标的影响。 方法选择伴有疼痛症状的PMOP患者168例,随机分为脉冲磁场治疗组(治疗组)85例和对照组83例。2组均于治疗前、后测定BMD、骨碱性磷酸酶(BSAP)、骨钙素(BGP)、尿I型胶原N末端肽(NTX)及其与尿肌酐(Cr)的比值(NTX/Cr),并对每例患者进行疼痛分级。 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疼痛明显改善(P<0.01),BSAP、BGP较基线水平明显提高(P<0.05),但BMD、尿NTX/Cr与基线水平相比没有明显改变。 结论脉冲电磁场疗法能显著改善PMOP患者的疼痛症状,并能刺激骨形成。  相似文献   

5.
低频脉冲电磁场治疗骨痛的短期效果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目的:探讨低频脉冲电磁场治疗骨质疏松症骨痛的短期疗效。方法:62例骨质疏松症骨痛患者分为2组.均采用药物静脉滴注及适当体育锻炼等治疗.康复组患者加用低频脉冲电磁场治疗。结果:治疗后骨痛评分及疗效比较.康复组均优于对照组。结论:低频脉冲电磁场治疗仪可用于提高骨质疏松症骨痛的短期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低频超声治疗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病变性(DPN)疼痛的疗效。 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20例DPN疼痛患者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如口服降糖药或胰岛素治疗并结合饮食及运动训练,实验组在此基础上辅以低频超声治疗。分别于超声治疗1个月、3个月及6个月时进行疗效评定,并于超声治疗结束后对实验组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 结果实验组患者经超声持续治疗1个月、3个月及6个月时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3.3%、87.5%、100%,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水平(P<0.05)。经为期1年的随访发现,实验组患者经超声持续治疗1个月、3个月及6个月的疼痛复发率分别为35.7%、10.0%和8.3%,其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低频超声治疗能显著缓解DPN患者疼痛及相关临床症状,其疗效及预后与超声持续治疗时间具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低频脉冲电磁场治疗骨质疏松症的Meta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评价低频脉冲电磁场(PEMFs)治疗骨质疏松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数字医院图书馆全文数据库1994年1月-2004年12月、中国生物医学文献光盘数据库1995年1月-2004年12月。由两名评价者独立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并提取资料,如有分歧,通过讨论解决。采用RevMan4.2.5进行Meta分析:结果6篇文献、共204例患者符合纳入标准,其中随机对照试验2篇。结果:骨质疏松症患者经低频脉冲电磁场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较,加权均数差(WMD)=0.04,95%CI为[0.02,0.06],整体效果检验Z=3.46,P=0.0005,疗效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在森林图中,WMD的95%CI横线落在无效竖线右侧,故认为低频脉冲电磁场治疗骨质疏松症有效。低频脉冲电磁场与对照药物的疗效差异尚无显著性意义:结论:从现有的临床证据来看,低频脉冲电磁场治疗骨质疏松症有效,安全性较高,但还非常需要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来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低频脉冲电刺激治疗失眠症患者多导睡眠图的变化特点,探讨低周波治疗失眠症的机制。 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低频脉冲电刺激组(低频脉冲电刺激)和药物对照组(口服艾司唑仑片),每组患者40例。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3个疗程后检测2组患者睡眠指标的改善情况。 结果疗程结束后,低频脉冲电刺激组有效率为87.5%,药物对照组有效率为6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经治疗后,低周波治疗组S2期睡眠时间明显减少(P<0.01)且S3+S4期睡眠时间明显增多(P<0.01),药物对照组REM睡眠时间明显延长(P<0.05)。 结论低频脉冲电刺激治疗失眠症的疗效优于口服艾司唑仑,可更好地帮助患者维持正常生理性睡眠。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脉冲电磁场辅助治疗小儿肺炎的疗效。 方法小儿肺炎患儿1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80例)和对照组(80例),均给予常规抗感染、抗病毒、扩张血管、雾化吸入和对症治疗,治疗组增加脉冲电磁场辅助治疗。治疗1周后对2组患儿的体温、咳嗽、肺部罗音和X线片检查等进行比较。 结果治疗组患儿体温恢复、咳嗽消失、肺部罗音和X线片检查等恢复正常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且治愈率也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脉冲电磁场辅助治疗小儿肺炎方法简便、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15 Hz、1 mT脉冲电磁场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I型胶原表达的影响及其机制。 方法体外培养SD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取第3代细胞,用15 Hz、1 mT脉冲电磁场每日刺激8 h。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I型胶原mRNA的表达,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和细胞免疫组织化学等方法检测I型胶原的表达;加入环磷腺苷依赖的蛋白激酶A(cAMP-PKA)通路抑制剂和激动剂,并用ELISA和免疫组化的方法观察阻断和促进cAMP-PKA通路后脉冲电磁场对I型胶原表达的影响。 结果15 Hz、1 mT的脉冲电磁场每日刺激8 h可明显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I型胶原的表达(P<0.05),加入cAMP-PKA通路抑制剂H-89后,脉冲电磁场促进I型胶原表达效应明显减弱,加入cAMP-PKA通路激动剂8-Br-cAMP后脉冲电磁场促进的I型胶原表达效应明显增强。 结论15 Hz、1 mT脉冲电磁场可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I型胶原的表达,脉冲电磁场促进I型胶原表达的效应同cAMP-PKA通路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低频脉冲电磁场对糖尿病大鼠急性后肢缺血微循环血管再生的影响。 方法选取雄性SD大鼠60只,用60 mg/kg体重链脲菌素腹腔注射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后,制备大鼠急性后肢缺血模型。造模成功后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只,实验组术后第1天即给予低频脉冲电磁场治疗,每天治疗2 h;对照组除正常饮食外不予任何处理。于术后第1天及术后第7,14,28天,采用激光多普勒技术检测2组大鼠缺血右后肢肌肉血流,2组分别于术后第7,14,28天时每次随机处死10只大鼠,分离缺血后肢膝关节至踝关节肌肉,分别采用免疫荧光方法检测大鼠内皮细胞抗原-1(RECA-1)表达,ELSIA方法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FGF-2)的表达,并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VEGF、FGF-2及各自受体VEGFR2、FGFR1的表达。 结果术后第14,28天,实验组缺血后肢血流量和RECA-1阳性数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FGF-2及其受体在各个时间段实验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而VEGF及其受体无明显差异(P&rt;0.05)。 结论低频脉冲电磁场可以促进糖尿病大鼠急性后肢缺血的血管新生,机制可能为可以通过刺激血管内皮细胞释放FGF-2。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社区中老年骨质疏松症(OP)患者的生活质量状况,并对相关因素进行分析。 方法根据欧洲OP基金会生活质量问卷(QUALEFFO-41)结合我国实情制定OP调查表,对上海某社区152例OP患者进行生活质量问卷调查。运用单因素Kruskal-Wallis检验和多元逐步回归等方法对相关因素进行分析。 结果中老年OP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较低,为(62.58±14.06)分,年龄、文化程度、摄入牛奶量、骨折病史、合并疾病、OP分级及绝经年限对生活质量均有显著影响(P<0.05);逐步回归分析表明:骨折病史、合并疾病、文化程度及绝经年限与生活质量有线性回归关系。 结论开展有效健康教育、早期诊断、综合治疗是提高社区中老年OP患者生活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研究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通过鲑鱼降钙素联合低频脉冲电磁场进行治疗的方法以及治疗效果,为临床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3月至2015年3月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患者资料200例实施回顾性分析,将20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对照组患者通过鲑鱼降钙素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通过鲑鱼降钙素联合低频脉冲电磁场进行治疗,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2、4、8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将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治疗后骨密度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观察组治疗后视觉模拟疼痛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通过鲑鱼降钙素联合低频脉冲电磁场进行治疗效果安全可靠,应该在临床中大力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比观察综合康复治疗和单纯药物治疗老年膝骨性关节炎伴骨质疏松症的疗效。 方法选择58例临床确诊为老年膝骨性关节炎伴骨质疏松症患者,依照入选顺序按完全随机化分组方法分为康复组和药物组,药物组给予口服消炎止痛药、钙制剂和维生素D,康复组在药物治疗的同时进行规范化的康复训练。治疗前、后采用目测类比评分法(VAS)评定患者疼痛情况,采用西安大略与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WOMAC)评定患者关节功能,检测患者双股骨颈骨密度值(BMD)。 结果治疗4周后,2组的VAS、WOMAC评分均比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且康复组的VAS、WOMAC评分明显低于药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治疗24周后,2组的BMD与治疗前比较均显著增加(P<0.01),且康复组BMD明显高于药物组(P<0.01)。 结论综合康复治疗与药物治疗对老年膝骨关节炎伴骨质疏松症均有显著疗效,综合康复治疗在缓解疼痛、减轻僵硬和改善日常活动能力方面的疗效更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磁脉冲热疗联合肌力训练治疗中老年膝骨性关节炎(KOA)的疗效。 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78例中老年KOA患者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对照组给予磁脉冲热疗,治疗组则于磁脉冲热疗前辅以肌力训练。于治疗前、治疗8周后分别对2组患者患部疼痛程度及临床疗效进行评定。 结果2组患者分别经8周治疗后,发现治疗组患部疼痛评分 [(2.15±0.74)分]及对照组疼痛评分[(3.97±0.86)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并且治疗组疼痛评分也显著优于对照组水平(P<0.05);另外治疗组优良率(61.54%)亦较对照组优良率(38.46%)明显提高(P<0.05)。 结论磁脉冲热疗联合肌力训练治疗中老年KOA患者具有协同作用,能进一步缓解患者疼痛,提高膝关节功能,并且该疗法还具有简单易行、患者依从性好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针对低频脉冲电磁场对骨折治疗的效果,探讨低频脉冲电磁场治疗骨质疏松症的干预途径。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1990-01/2005-04的文章,检索词“osteoporosis,electromagneticfields”,并限定语言种类为英语。同时计算机检索万方数据库资料系统与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94-01/2005-04的文章,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检索词“骨质疏松,电磁场”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选取试验包括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文献,筛除明显不符合随机试验的研究,对剩余的文献开始查找全文,进一步判断为随机对照试验。纳入标准:①随机对照试验,采用单盲、双盲或非盲法。②试验包含平行对照组。排除标准:重复性试验研究。资料提炼:共收集到20篇关于低频脉冲电磁场治疗骨质疏松症的随机对照试验文章,17个试验符合纳入标准。排除的3篇为重复的同一研究。资料综合:介绍脉冲电磁场的作用原理和发展过程,并分别针对低频脉冲电磁场治疗骨质疏松症的17个试验给予评价。低频脉冲电磁场对原发性和继发性骨质疏松模型动物的骨密度治疗效果较好,可明显改善骨小梁的结构,与药物联合使用时治疗效果更加明显。低频脉冲电磁场对骨质疏松症的细胞生物学研究也进行了分析,发现低频脉冲电磁场可刺激成骨细胞增殖,促进骨形成,提高骨密度,并具有缓解骨质疏松性疼痛的作用。结论:低频脉冲电磁场具有提高骨质疏松症患者骨含量,从而提高骨密度的作用。但应用时还存在能否增加抗骨折能力和治疗规范化两大问题。  相似文献   

17.
运动训练对脑缺血大鼠PI3K/Akt抗凋亡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  徐丽丽 胡永善 吴毅等 649运动对1型糖尿病大鼠心肌肌浆网钙调控蛋白表达的影响  江卫华 罗达亚 余乐涵等 653不同脉冲超声参数及培养方式对细胞活力和细胞膜声孔作用的影响  陈智毅 谢明星 王新房等 659体外冲击波对家兔股骨头缺血坏死的骨修复作用  韩玉华 周宁 邵彬 664P2X3受体在神经源性膀胱大鼠背根神经节及逼尿肌中的表达  章慧平 陈忠 叶章群等 668颈脊髓急性压迫性损伤实验模型的神经电生理学分析  刘峰 朱海涛 范新成等 671 临床研究指屈肌腱损伤修复术后早期手内在肌训练的临床效果分析  王盛冬 冉春风 张子清等 677康复疗法结合手术治疗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  曹俊明 申勇 杨大龙等 680经皮电神经刺激治疗症状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随机对照研究的系统评价  金冬梅 徐芸 耿登峰等 682毫米波对乳腺癌患者术后创面愈合的影响  陈夏仙 李宁 朱民 686经纤维支气管镜分米波治疗对支气管内膜结核患者肺功能的影响  程真顺 邹世清 叶燕青等 688物理因子治疗对脑梗死患者血清hs CRP、TNF-α和脂联素的影响及其意义  阳小云 王小梅 陈昕等 692高压氧联合强化训练对恢复期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  吴玉玲 林建强 龚艳菲 695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脑卒中后认知功能改变的前瞻性研究  王悦 徐晓云 李刚 697中文版ODI对腰骶部慢性骨筋膜间隔综合征致下背痛患者手术疗效的评定  俞红 周璇 张春燕等 700综合康复干预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的疗效  钟杰 鲁凤琴 702具体指导下的家庭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疗效的影响  王潞平 田泽丽 704低频脉冲电磁场为主治疗骨质疏松症疼痛的影响因素分析  杨闯 周贤刚 何成奇 706术后病灶内经管注入药物及综合康复治疗对骨与关节结核的疗效观察  张跃萍 王和平 716综述针对下肢运动康复的功能性电刺激控制模式研究进展  周仲兴 胡霞 明东等 709强制性诱导运动疗法在偏瘫型脑性瘫痪患儿上肢功能康复中的应用进展  马海霞 刘雪梅 李红英等 714继续教育园地构建基于ICF残疾和功能评定的理论及方法研究  邱卓英 张君梅 陈迪等 718短篇论著体外射频透热疗法与超短波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对比研究  傅照华 江容安 657个案报道超短波辅助治疗乳糜样胸腔积液术后急性肾衰竭无尿1例  李忠 675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低频电刺激周围神经对脑梗死偏瘫伴偏身感觉障碍患者感觉功能、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的影响。 方法将61例急性脑梗死偏瘫伴偏身感觉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药物及康复治疗,治疗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采用低频脉冲电刺激偏瘫侧肢体周围神经(对感觉障碍显著部位重点刺激)。于治疗前及治疗14 d后分别采用简化Fugl-Meyer评分、Lindmark评分及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MBI)对2组患者肢体感觉、运动功能和ADL能力进行评定。 结果经14 d治疗后,发现2组患者肢体感觉、运动功能及ADL能力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均P<0.01或0.05),且治疗组患者上述指标的改善幅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 结论在常规治疗脑卒中偏瘫伴偏身感觉障碍患者基础上,如辅以低频电刺激患者偏瘫侧肢体周围神经,可进一步改善患者肢体感觉、运动功能及ADL能力。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早期脊髓损伤(SCI)患者住院期间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相关危险因素。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至2014年7月河南省人民医院康复科收治的发病1周内即入院的脊髓损伤患者49例,根据下肢静脉彩超的表现,将其分为伴DVT组(9例)和不伴DVT组(40例)。记录2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是否合并慢性病(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等)、是否合并并发症(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压疮等)、有无肿瘤病史、既往有无吸烟史、是否合并下肢骨折、有无气压治疗、是否早期康复干预、是否预防性抗凝治疗、有无静脉置管史、有无手术、有无输血史、下肢肌力、发病至转入康复科时间等临床因素。先采用单因素分析,再进行Binary 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脊髓损伤并发DVT的危险因素。 结果回归分析显示,女性(OR 6.87;95% CI 1.09~43.22)和未进行气压治疗(OR 12.47;95% CI 1.09~142.36)与早期脊髓损伤患者住院期间并发DVT有关(P<0.05)。 结论女性和未进行气压治疗是早期SCI患者住院期间并发DVT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针对低频脉冲电磁场对骨折治疗的效果,探讨低频脉冲电磁场治疗骨质疏松症的干预途径.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 1990-01/2005-04的文章,检索词“osteoporosis,electromagneticfields”,并限定语言种类为英语.同时计算机检索万方数据库资料系统与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94-01/2005-04的文章,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检索词“骨质疏松,电磁场”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选取试验包括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文献,筛除明显不符合随机试验的研究,对剩余的文献开始查找全文,进一步判断为随机对照试验.纳入标准:[1]随机对照试验,采用单盲、双盲或非盲法.[2]试验包含平行对照组.排除标准:重复性试验研究.资料提炼:共收集到20篇关于低频脉冲电磁场治疗骨质疏松症的随机对照试验文章,17个试验符合纳入标准.排除的3篇为重复的同一研究.资料综合:介绍脉冲电磁场的作用原理和发展过程,并分别针对低频脉冲电磁场治疗骨质疏松症的17个试验给予评价.低频脉冲电磁场对原发性和继发性骨质疏松模型动物的骨密度治疗效果较好,可明显改善骨小梁的结构,与药物联合使用时治疗效果更加明显.低频脉冲电磁场对骨质疏松症的细胞生物学研究也进行了分析,发现低频脉冲电磁场可刺激成骨细胞增殖,促进骨形成,提高骨密度,并具有缓解骨质疏松性疼痛的作用.结论:低频脉冲电磁场具有提高骨质疏松症患者骨含量,从而提高骨密度的作用.但应用时还存在能否增加抗骨折能力和治疗规范化两大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