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汶川地震医疗救援中,第二阶段的工作重点是康复治疗和护理,以最大程度地恢复和改善伤员的功能.规范组建护理团队,合理利用支援人员,优化工作流程避免重复性工作,突破常规病房管理,适时为地震伤员组织人性化活动,有效利用志愿者资源,充分调动伤员及家属的力量参与康复,可以确保康复医疗工作的高效运行,保障地震伤员的康复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2.
陈晓华  王立  陈群  魏毅 《华西医学》2009,24(3):745-746
目的:总结分析了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汶川地震伤员的院内转运情况,为未来重大突发自然灾害伤员院内转运提供参考。方法:根据汶川地震伤员情况,成立急救转运小组,合理配置转运人员,优化流程,采取预防感染,落实途中监护等措施。结果:共接诊地震伤员2598例,推送地震伤员行各种急诊检查4768人次,推送伤员人院住院治疗1771人次,院内转运伤员无交叉感染、无一例险情发生。结论:重大突发自然灾害发生后,作为承担转运护送工作的中央运输科应及时评估现有的医疗资源,采取有效的转运对策,对伤员实施安全的转运护送。  相似文献   

3.
汶川地震3周2621例急诊伤员分检流程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汶川地震发生后,根据接诊地震伤员的特点动态调整分检流程的意义与要点,为建立在大型灾害事件中的分检处理流程,及时合理配置医疗资源,启动应急预案,提高医疗救援水平提供思路。方法以华西医院在震后不同时段接收地震伤员的诊治信息数据为基本资料,分析不同时段伤员特点,对流程变化进行归纳分析。结果震后3周,华西医院共收治地震伤员2621例,伤员的伤情特点在不同时段有所改变,皮肤软组织伤和肢体骨折占总就诊量的45%,挤压伤占4.3%,气性坏疽5例,无一例院内交叉感染。结论根据急诊人数及病情的变化,急诊流程动态改变和调整有助于伤员早检早治,提高生存率和治愈率,从而提高医疗救援水平及效果。  相似文献   

4.
汶川地震医疗救援中的伤员接诊处置与转出管理   总被引:8,自引:5,他引:8  
汶川地震医疗救援中,华西医院作为四川省重症伤员集中收治医院,立即从常态转到双轨应急状态,充分调度人力、物力,扩大骨科床位至680张;按伤员伤情进程分期重点处理、优化地震伤员接诊处置流程,保证有效救治;建立地震伤员转出通道。截至2008年6月2日,医院共接诊地震伤员2618例,向就近基层医院转诊经治疗病情稳定的轻症伤员648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院内专业化救护路径在高原地区批量地震伤员救治中的应用。方法 2013年7月批量收治31例地震伤员,采用统一明确检查分类、实施救护小组负责制、开放绿色生命通道、批量地震伤员转运、提供个性化专科救治方案、对伤员有效心理支持等院内专业化救护路径对其进行院内急救、手术与术后处理及临床治疗。结果 31例伤员的抢救成功率为100%,无一例伤员因抢救不及时或接诊、分诊不及时而造成不良后果,无一起医患纠纷,31例伤员均康复出院或病情稳定后回当地医院继续治疗。结论院内专业化救护路径模式提高了医疗团队的高原护理能力及灾后护理能力,确保了高原地区的应急救护质量和效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在芦山和汶川地震伤员救治中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两种不同急诊接诊、分诊流程对大规模地震伤员急诊滞留时间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芦山地震后12小时内华西医院急诊科收治的65例伤员的诊治信息及在急诊科滞留时间,与汶川地震时批量伤员急诊滞留时间相对比,分析两种院内急诊接诊、分诊流程对大规模地震伤员急诊滞留时间的影响。结果芦山地震伤员按接诊、分诊流程在急诊滞留时间中位数为0.51h,而汶川伤员在急诊滞留时间中位数为2.13h,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芦山接诊、分诊流程是对汶川地震时的接诊、分诊流程的经验总结和改进,可作为类似灾后批量伤员院内急诊接诊、分诊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大批收治骨科地震伤员的护理管理方法,提高护理管理效能。方法成立紧急救治领导小组,加强新扩充创伤病房的护理管理,合理安排护理人力,调整轮班制度,重视护理质量管理及感染控制等工作。结果对1410名地震伤员施行了紧急救治,无并发症及院内感染发生;护理文书书写优秀率达到99.96%;伤员对护理质量和服务质量的满意度分别为100.00%和99.78%。结论医院建立有效的应急管理体系,在灾害医疗救援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为了使院内、院外爱心志愿者为地震伤员提供安全、有效的帮助,笔者所在病区制订并实施了地震伤员病房爱心志愿者的管理做法,主要包括成立院内、院外爱心志愿者小组,制订志愿者职责,规范工作内容、工作时间,合理排班,岗前培训等内容。该管理方法的实施是爱心志愿者为地震伤员及家属进行心理安抚的前提,也是促进伤员在地震后尽早平复心理创伤、早日恢复健康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突发性灾难性事故造成的成批伤员院内救治组织管理经验。方法对2008年5月12日以来我院收治412例地震伤员采用检诊分类、抢救观察、分流后送为一体的院内救护措施。结果缩短了检诊时间,加强救护配合,保障后援工作,优化工作流程,412例伤员抢救成功率99.5%,死亡率0.5%。伤员均恢复良好。结论科学、严密的院内救治组织管理是提高抢救成功率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汶川地震伤员救治过程中日间病房的医疗物资准备、管理经验,为日后应对突发事件中医院综合性病房医疗物资保障与管理提供参考。方法系统收集整理汶川地震伤员救治过程中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日间病房医疗救治数据、医疗队和护理模式、物资准备与管理等相关资料。结果在此次汶川地震医疗救援中,华西医院日间病房的医疗护理高效有序的物资服务流程管理与准备工作为其圆满完成大量地震伤员的救治任务提供了充分保障。5月12日至5月29日收治224例地震伤员均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结论日间病房作为以护理为中心的综合性病房,转型和管理具有灵活性,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首先腾出可收治病人的病床资源并快速有效地准备充足的医疗物资展开医疗救护,满足紧急救援伤员的需要。  相似文献   

11.
汶川地震医疗救援中华西医院的财务应急管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华西医院财物部在地震医疗救援中立即启动紧急预案,不仅确保了震时医院资金的安全,而且为地震伤员开辟急诊财务绿色通道,保证了2600余名地震伤员的急诊登记、紧急处置、办理入院、实施手术、使用药品等相关费用信息全面、准确、及时的记录,为政府制定医治地震伤员的财政补助政策提供基础数据和参考信息,并加强赈灾物资资金的财务监督管理。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公共突发事件中大批量收治伤员时的骨科护理管理流程。方法:对汶川地震期间,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骨科收治1410名骨科地震伤员时包括紧急组织管理、护理人力资源管理、护理流程革新以及信息管理等的护理管理进行总结、分析、评价。结果:通过高效的护理应急管理,保证了在汶川地震灾害救援中的医疗、护理质量,提高了伤员的整体救护水平。结论:医院建立有效的应急管理体系,通过各部门配合,再造护理管理流程,在灾害医疗救援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汶川地震医疗救援中华西医院安全保卫应急方案实施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地震医疗救援中,华西医院安全保卫部充分把握地震灾害中影响医院安全的因素,建立应急通讯平台和应急信息发布渠道,为抢救地震伤员开辟专用区域和通道,确保抢救通道畅通和医院秩序良好、加强对赈灾物资的安全守护,确保医疗救援环境安全、稳定。  相似文献   

14.
汶川地震后华西医院后勤应急保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汶川地震医疗救援中华西医院后勤为应对日常突发事件所做的系列保障准备工作,地震发生后采取的及时、科学的应对措施。其后勤保障工作流程,可为今后应对类似突发事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汶川地震医疗救援中华西医院急诊预检分诊的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汶川地震医疗救援中,为应对大量污染或感染伤员入院带来的医院环境污染和预防病人间交叉感染,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立即启动应急预案,改进急诊预检分诊流程,组建多学科融合的医院感染控制组,加强伤员的检伤分流和预检分诊处的感染管理,同时规范医务人员的个人行为,采取正确的个人防护措施,从而有效保障了伤员和医务人员的医疗安全。  相似文献   

16.
汶川地震医疗救援中,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科学指挥,迅速确定在此次地震医疗救援中的定位,确立并提出“保证院内病人安全,配合华西医院主战场,集合主力资源主动奔赴灾区救援”的总方针。医院管理模式迅速从常态进入双轨制应急状态,科学合理配置和调动资源,保证抗震救灾高效、有力地进行:截至6月2日,医院先后派出12批医疗队、共148人赴北川、什邡、都江堰等重灾区参与现场救治;共接诊地震伤员329例,其中住院132例,无一例伤病员死亡。  相似文献   

17.
目的:回顾性分析华西医院急诊科收治4·20芦山地震伤员来院前的不同转运方式及相关伤情特点,探讨地震救援现场进行院前转运所需要的医护人员调配,为今后相关重大灾害性事件发生后伤员的转运提供参考。方法:收集芦山地震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急诊科接受的地震伤员的受伤类型和伤情特点等基本资料,对救护车和非救护车转运伤员的特点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研究共有314例伤员纳入分析,其中经救护车转运的伤员共277例,经非救护车转运的伤员共37例,各占88.2%和11.8%,转运中的伤员均以四肢及骨盆骨折受伤类型为主,救护车的转运高峰期为第1天和第5天,非救护车的转运高峰期为第1天。救护车转运伤员中重伤以上患者的比例与非救护车转运伤员中重伤以上患者的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地震现场进行伤员分拣以后,就需要根据病情轻重迅速选择合理的转运方式,从而根据地震伤员的伤情特点合理配备相关急救物资和调配医护人员。  相似文献   

18.
汶川地震后及时评估建筑物安全,确保安全救治伤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基建运行部第一时间组织人手检查全院医疗业务建筑物的受损情况,并聘请院外专家对全院建筑物进行安全性评估,实时监控余震后建筑物受损程度变化,及时应临床需求,现场排查安全隐患,确保了一线人员放心救治伤员。  相似文献   

19.
目的回顾性分析四川大学华西医院1861例汶川地震住院和死亡伤员伤情与死因,为今后完善和健全地震灾害应急预案机制和建立国家级区域性医疗中心提供决策参考。方法从医院信息处系统收集震后至7月23日止收治地震伤员的相关资料,分析伤员基本情况和医院总体救治情况。资料录入采用EXCEL表格,统计分析采用SPSS 11.5软件。结果截至7月23日,共收治2728例地震伤员,其中急诊伤员872例,住院伤员1856例。住院伤员男性974例,中位年龄43岁;女性882例,中位年龄46岁。伤员入院时间集中在震后2周内(占82.4%),震后第8天住院伤员数达峰值976例;伤员出院时间集中在震后第9-18天(占60.2%);伤员来源最多的3个地区为德阳市、阿坝州和都江堰市。入院诊断前3位损伤依次为骨折(54.84%)、颅脑伤(含头面部外伤)(9.81%)和胸腹部伤(含脏器伤)(7.54%)。共死亡33例,其中院前死亡5例,急诊死亡1例,住院死亡27例。结论建立我国地震灾害医疗救援应急预案,是今后再遭遇特大灾害时提高医疗救援的应急反应速度、搜救能力,改善现场伤员分拣和外送、转运流程,合理配置与使用医疗资源的重要保证。全面总结华西医院汶川地震医疗救援指挥和救治经验,可为国家建立区域性医疗中心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