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中心静脉置管常见并发症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心静脉置管系指将导管置于上腔静脉或下腔静脉作为监测或治疗通路的技术。近几年来,中心静脉置管术在临床上应用已非常广泛。然而,此项技术毕竟不同于周围静脉穿刺,如果操作护理不当,可造成各种并发症的发生,严重时可影响对病人的抢救、手术、治疗等,甚至导致插管失败。为了提高中心静脉置管术的成功率,避免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通过临床应用情况,对可能发生的并发症进行了探讨,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目前在临床已广泛应用,适用于肿瘤、老年、婴幼儿。特别是肿瘤患者,由于化疗周期长,化疗药物对血管刺激性大,临床上已普遍应用中心静脉置管。由于PICC对血管完好性要求高,我科大部分患者只能行经颈内及锁骨下静脉中心静脉置管。但在置管护理过程中,  相似文献   

3.
经不同静脉导入中心静脉置管静脉炎发生率的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邹艳  符黎虹  陈丽琴 《现代医药卫生》2004,20(15):1534-1535
肿瘤患者在化疗中大多数抗肿瘤药物需经过静脉途径给药,同1例患者要完成几个疗程的治疗,需多次静脉给药,长期大量高浓度给刺激性药物的输注,常使患者难于承受,为临床治疗带来困难。近年来,临床上推出了经外周导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以其流置时间长、经济、可靠、安全,受到患者及医护人员的青睐。但由于长时间的静脉留置,其静脉炎的发生率较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新生儿经外周静脉留置中心静脉导管( PICC)置管护理进行探讨。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4月至2015年4月经外周静脉留置中心静脉导管置管的92例新生儿作为观察对象,按照抽签法随机分为实验组( n=46)和对照组( n=46),对实验组的新生儿采用综合护理,对照组的新生儿则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两组中新生儿的恢复情况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通过对两组中新生儿的护理,实验组中新生儿的术后恢复情况较好,新生儿的置管部位局部静脉红肿消散速率为(22.3±4.7)min,明显快于对照组的消散速率(30.4±5.2)min,具有统计学意义(t=7.8377,P<0.05);同时,实验组患者的并发症总发生率8.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6%,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8421,P<0.05)。结论采用综合护理来对新生儿经外周静脉留置中心静脉导管置管进行护理,能够加快新生儿的身体恢复速率,同时有效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对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患者的护理,及时发现并发症,找到处理方法和预防措施。方法对50例PICC置管患者的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并发症的防治。结果 50例患者中一次性置管成功46例,成功率92%,至化疗结束发生静脉炎1例、导管堵塞1例、静脉血栓形成1例、导管相关感染1例。并发症发生率总计8%。结论 PICC置管后的并发症如能及时发现,并根据其发生原因及时正确处理,一般均可解除。但应以预防为主。  相似文献   

6.
袁菲  吕琪  郭宏 《青岛医药卫生》2006,38(4):305-306
经外周穿刺置人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s,PICC)是一种从周围静脉导入且末端位于中心静脉的深静脉置管技术,适用于长期静脉输液、肿瘤化疗、肠外营养(PN)的病人。我们于2004年3月~2005年11月在我院共经外周置人中心静脉导管30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外周中心静脉置管并发症的防止与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琳 《现代医药卫生》2008,24(23):3609-3609
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是一种从周围静脉导人且末端位于中心静脉的深静脉置管技术.该技术不受年龄、性别、疾病种类的限制,适用于长期静脉输液、肿瘤化疗、肠外营养、老年患者输液等[1].尽管PICC有许多优点,但仍存在一些并发症和危险,本文就防止PICC并发症的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留置,在临床上已较广泛应用。我院自2007年3月至2008年5月应用PICC给予乳腺癌患者化疗,取得了良好效果。现对其并发症出现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将护理对策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实施的经外周静脉中心静脉置管(P ICC)护理卡进行效果评价。方法:对2008年12月—2010年4月P ICC置管患者实施护理卡前后的对比。一方面随机提问护士对所护理患者P ICC管路的了解程度,进行效果评价;另一方面对应用P ICC护理卡前后发生导管堵塞采用再通技术的成功率进行比对。结果:实施P ICC护理卡后护士对所管患者P ICC管路的掌握程度高于实施前(P<0.05);应用P ICC护理卡后导管再通率较前提高。结论:应用P ICC护理卡有助于护士动态观察P ICC管路,及时发现并处理问题,为堵管患者导管再通创造良好时机。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应用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的护理体会及并发症的防治。方法对100例PICC置管患者的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并发症的防治。结果通过对PICC护理,及时观察和发现护理问题,采取有效护理措施,减少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延长置管时间。结论采用PICC技术结合针对性护理,保护外周血管,避免反复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痛苦,保证各种药物及营养物质的供给,在临床中适应性好。  相似文献   

11.
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一般适用于需长期进行补液及外周静脉反复穿刺不耐受患者,其优势在于能够使药物迅速进入静脉中,同时大静脉血流速度快可在短时间内使药物稀释,减少治疗药物对患者血管所产生的刺激性。对于长期需持续静脉输液的白血病患者来说,尽管PICC置管有许多优势,但由于导管需长期置于体内,诸多原因导致置管后发生的各类并发症使患者承受巨大痛苦。本研究选取50例PICC管置管患者临床资料.分析白血病化疗患者使用PICC管置管后所引发并发症的原因及相关护理对策,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外周中心静脉置管技术(PICC)在20世纪90年代初引进我国,并在临床普遍应用,它是由外周静脉(常用头静脉、肘正中静脉,贵要静脉)穿刺插管,其导管的尖端定位于上腔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用于为患者提供中、长期的静脉输液及化疗用药等。由于其创伤小,操作便捷,穿刺成功率高,留置时间长和并发症少的特点,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并可由护士单独操作。它减少了患者因频繁穿刺所致的局部出血和感染,减少了静脉炎的发生率,避免了刺激性药物外渗导致的严重后果,为患者提供了一条方便、安全有效的静脉通路[1-3]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判断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是否通畅的方法。方法对360例PICC置管患者随机分组进行观察,观察组:每次静脉输液、给药前均按无菌原则脱下肝素帽回抽,观察有无回血和凝块,再注入生理盐水冲管并将肝素帽注满液体旋紧再接输液系统;对照组:每次静脉输液、给药前按无菌原则先接上头皮针插入肝素帽内再回抽观察。结果观察回血成功率:对照组82.22%,观察组96.67%,经χ2检验,两组具有显著性差异(χ2=19.88,P<0.005),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脱下肝素帽回抽观察回血方法安全有效,成功率高,正确冲管是保证导管通畅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14.
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Hcc)是由外周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穿刺插管,其尖端定位于上腔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的导管,为病人提供中期至长期的静脉输液及化疗用药等。它能为病人建立一条好的静脉通道,可以减少病人重复静脉穿刺的痛苦,减少化疗药物对血管的刺激。2004年4月起我科对90例行PICC置管病人进行观察及护理。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护理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经外周导入中心静脉置管(PICC)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输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1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按入院时间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8例。观察组采用PICC,对照组采用浅静脉留置针置管。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护理。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平均穿刺次数明显减少,平均留置时间明显延长;观察组非计划拔管、置管后机械性静脉炎和药物外渗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PICC用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输液,可减少患者因反复穿刺带来的痛苦,缩短护士输液操作时间,提高工作效率,且减轻患者的血管损伤。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化疗患者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导管常见并发症及其影响因素,制定相应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选取胃肠外科行PICC置管联合便携式化疗泵大剂量静脉化疗患者60例,观察其留置PICC导管期间发生的并发症及其相关因素。结果60例患者均一次性穿刺置管成功,成功率为100%,其中出现静脉炎3例(5%),感染1例(1.67%),导管堵塞4例(6.67%),导管脱出2例(3.33%)。结论PICC置管为患者提供了一个可靠的静脉输液通道,提高了患者对PICC置管的信任,同时保障了患者的安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综合护理对危重患者经外周静脉置入的中心静脉导管(PICC)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92例PICC的危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予常规护理,观察组予综合护理,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并发症比较,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满意度比较,观察组97.8%显著高于对照组8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危重患者PICC导管进行综合护理,可降低并发症,促进康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在神经外科应用的方法;方法将323例神经外科危重病人采用经肘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进行临床应用;结果置管成功率98%,留置时间3~54天;结论PICC操作简便,置管时间长,并发症少、感染发生率低,为神经外科危重患者提供了一条方便、安全、有效的救治通路。  相似文献   

19.
外周静脉中心静脉置管(PICC)经肘前外周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使导管头端到达上腔静脉的下1/3,靠近上腔静脉与右心房入口处,为患者提供中、长期的静脉输液治疗。PICC置管操作快速、方便;维护简单,不限  相似文献   

20.
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并发症的原因及护理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远玲 《现代医药卫生》2009,25(7):1050-1052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作为一种仝新的临床静脉输液技术.具有维护简单、留置时间长等特点.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化疗、肠外营养、长期间歇式输液及5天以上的连续输注目。但作为一种侵入性操作及导管在血管内的异物特点,PICC在临床应用中仍不可避免地发生各种并发痱,其发生的原因及护理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