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8 毫秒
1.
(3) 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新概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病理生理机制,急性心肌梗死(AMI)是由于冠状动脉(冠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后,在血小板激活和聚集的基础上有血栓形成,致冠脉急性闭塞的结果.因此,治疗AMI的关键是尽早实施冠脉血运重建术,迅速使闭塞的梗塞相关冠脉(IRCA)再通,恢复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临床试验(TIMI)3级血流和心肌灌注,才能挽救缺血心肌,缩小梗死面积,保护心室功能,从而改善AMI患者的近期和远期预后.目前,AMI冠脉血运重建的方法主要是溶栓疗法和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  相似文献   

2.
<正> 急性心肌梗塞(AMI)伴发心电衰竭和泵衰竭是AMI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其伴发症的产生及严重程度与AMI的梗塞面积有关。因此AMI的治疗主要是降低心脏负荷、改善缺血心肌的代谢和恢复冠脉血流以缩小梗塞面积。前两种方法虽可缩小梗塞面积并改善临床症状,但只有使冠脉血流再通才能达到缩小梗塞面积、挽救频临坏死心肌和降低死亡率的目的。一、冠脉血栓形成在AMI中的意义随着冠脉造影技术的普及应用,人们对冠脉血栓形成在AMI中的作用的认识也逐渐深化。有人对517例确诊为AMI的患者进行了冠脉造影和左室造影检查,发现在症状发作4小时内,90%的患者冠脉有血栓形成,而在发作后12~24小时内,血栓形成率为54%;采用冠脉内注射硝酸甘油或钙拮抗  相似文献   

3.
急性心肌梗塞(AMI)的治疗,一般用减少心肌氧耗,增加冠状侧枝循环供血,减轻心肌缺血等治疗方法,其临床效果不令人满意。比较理想的方法是早期恢复闭塞冠状血管的血流,以使心肌梗塞的范围缩小。自开展冠状动脉造影以来,重新确立了冠状动脉血栓形成在AMI病因中的重要性。溶血栓疗法可使冠状血管再通和再灌注,从而可以挽救缺血的心肌、缩小梗塞面积、改善左室功能和降低死亡  相似文献   

4.
急性心肌梗塞溶栓治疗的新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急性心肌梗塞(AMI)溶栓治疗自50年代开始以来已近半个世纪,其间由于血栓形成与AMI因果关系的争论使其应用受到了影响。80年代冠脉内溶栓治疗的开展,证实了该疗法可使AMI病死率降低到大约10%。与此同时冠脉血栓形成为AMI发生的重要机理的理论确立使得静脉溶栓疗法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开展。大规模临床应用表明,溶栓治疗确实能使致心肌梗塞的相应闭塞冠脉血管再通,恢复血流再灌注,挽救濒死心肌,缩小梗塞范围,降低死亡  相似文献   

5.
自从60年代建立冠心病监护病室及大力防治致死性心律失常以来,心泵衰竭便成为急性心肌梗塞(AMI)住院死亡的主要原因。60年代后期,已认识到挽救趋于坏死的心肌,缩小梗塞范围可以降低泵衰所致的死亡率。通过用药以消除冠状动脉(冠脉)内血栓使冠脉再灌注,增加缺血心肌氧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比较了AMI患者接受尿激酶治疗(溶栓组)与接受常规治疗(对照组)的住院病死率,结果是溶栓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提示:AMI溶栓治疗开始越早疗效越好,尿激酶用量以中等剂量为宜。认为成功的溶栓治疗能挽救濒死的心肌,缩小梗塞面积,改善左室功能。  相似文献   

7.
急性心肌梗塞(AMI)主要治疗目标是抢救缺血心肌,限制和缩小梗塞范围。再灌注疗法,主要是溶血栓疗法、PTCA 和 CABG,可使阻塞的冠脉迅速恢复通畅,从而缩小梗塞范围,是AMI 治疗学的重要发展。但再灌注后出现的某些有害作用,则可能导致梗塞范围扩大,称为再灌注损害,应积极加以预防。  相似文献   

8.
急性心肌梗塞(AMI)的治疗,近年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80年代以来治疗重点已从对恶性心律失常的防治转到旨在尽可能挽救濒死的心肌、缩小梗塞面积及预防再梗塞方面。溶栓治疗、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紧急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CABG)、激光冠脉成形术(CLA)、经皮血管腔内斑块旋切术(ATH)、金属血管支架(Stent)等治疗。使闭塞冠脉再通和/或再灌注,已成为AMI治疗的重要措施。 1溶栓治疗 Dewood等对AMI病人进行早期冠脉造影证实90%的病例有冠脉血栓,并通过CABG进一步证实造影结果。这一发现结束了多年来关于AMI与血栓因果关系的争论,  相似文献   

9.
尽快恢复急性心肌梗死(AMI)梗死相关血管的前向血流,恢复心肌组织灌注可以挽救濒死心肌,缩小梗死心肌面积并降低病死率,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被认为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疗效优于药物溶栓。溶栓后PCI治疗加用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可能会改善心肌血流,我们对此  相似文献   

10.
对急性心肌梗塞(AMI)病人减小梗塞大小是溶栓疗法的中心目的。动物模型证实,最后的梗塞大小,对再灌注前缺血的持续时间极为敏感,如冠脉阻塞后超过2h,心肌很少能被挽救。在人的研究中,治疗前症状持续时间的作用,对引起梗塞的大小,因条件限制而难以测量。已有的资料提示,较晚期再灌注疗法可对某些存活有益,但在治疗超过症状发生后4~6h的病人,很少能挽救梗塞心肌。尚未充分证实梗塞大小如何依赖症状  相似文献   

11.
冠心病介入治疗进展(13)急性心肌梗死的理想再灌注治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病理生理机制 ,急性心肌梗死 (AMI)是由于冠状动脉 (冠脉 )粥样斑块破裂的基础上继发了血栓形成 ,使冠脉管腔急性完全闭塞所致 ,其治疗的关键是尽早给予冠脉血运重建治疗包括溶栓或急诊经皮冠脉介入治疗 (PCI) ,使闭塞的冠脉再通 ,恢复冠脉血流和心肌的再灌注。大规模临床研究结果表明AMI早期 (<6小时 )行急诊PCI(包括支架置入 )能挽救缺血心肌、缩小梗死面积、保护左心室整体和节段收缩功能、预防左心室扩大和重塑、降低病死率和并发症发生率 ,改善近期和远期预后。然而 ,AMI急诊PCI使冠脉再通后 ,约 10 %~ 30 %的患者可并发…  相似文献   

12.
尽快恢复急性心肌梗死(AMI)梗死相关血管的前向血流,恢复心肌组织灌注可以挽救濒死心肌,缩小梗死心肌面积并降低病死率,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被认为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疗效优于药物溶栓.溶栓后PCI治疗加用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可能会改善心肌血流,我们对此临床热点进行研究,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3.
急性心肌梗塞(AMI)病人早期冠脉造影证实,90%病人有血栓存在,这一发现奠定了溶栓治疗的理论基础。据记载1959年Fletcher等首先采用静脉输注溶栓剂治疗AMI.1960年BoyJes等证明局部使用纤溶制剂可迅速溶解大冠脉实验性血栓.1979年Ren-trop等进行冠脉溶栓法治疗AMI取得了显著效果.大量研究证明,溶栓疗法在挽救濒死心肌,缩小梗塞面积,改善左室功能及降低AMI病死率等均有显著疗效,是一种有希望的治疗方法.一、治疗时机、治疗指征与禁忌症治疗时机:冠脉内血栓形成在症状开始3小时内输注溶栓药物最易溶解,早期给溶栓药使左室功能改善,降低病死率。邵氏报道120例AMI患者,其中发病即开始溶栓者22例,再通率100%;4小时内溶栓60例,再通率86%;而4~6小时溶栓者28例,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随着再灌注治疗(溶栓和冠脉介入治疗)在急性心肌梗死(AMI)中的广泛应用,使大量濒死心肌早期获得挽救,缩小梗死面积、缩短病程、明显改善预后。再灌注治疗成功的关键是时间,时间就是心肌,时间就是生命。面对新的治疗形势,如何根据心电图改变尽早做出诊断和分型,如何分析再灌注治疗后AMI的心电图演变及其临床意义,如何防治再灌注损伤等已成为临床面临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5.
急性心肌梗塞(AMI)后,复发性血栓形成可引起新的AMI,也可触发室性心律失常而导致猝死。首次缺血发作时的猝死:急性冠脉阻塞后,如果血流未能迅速恢复或侧支循环无效,则导致心肌坏死;大面积缺血心肌电生理改变可导致室颤和猝死。如果极早期再灌注(自发性或治疗后),则可限制梗塞范围,预后好,否则预后差。这说明,急性缺血时的室颤反映缺血面积大,其预后取决于心肌坏死范围。 AMI范围与预后:急性冠脉阻塞的结局有三种  相似文献   

16.
后再灌注时代难题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思考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20世纪70年代中西医结合以活血化瘀为主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可使急性心肌梗死病死率由单纯西医内科保守治疗的30%下降至13%~16%,但80年代以后,进入梗死相关动脉血运重建、溶栓或经皮冠脉介入(PCI)使闭塞的冠状动脉再通,恢复心肌灌注,从而挽救缺血心肌,缩小梗死面积,保护心室功能,改善病人近远期预后,已成为当今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最有效的方法,AMI的病死率已下降5%~7%,中西医结合治疗AMI的许多优势已风光不在[1].  相似文献   

17.
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急性心肌梗死 (AMI)再灌注治疗的目标是尽早重建那些因梗死相关血管 (IRA)的血栓栓塞而其功能和存活受到严重威胁的心肌组织的血流灌注。IRA正常前向血流的恢复与重建可以挽救那些处于“顿抑”状态下的心肌组织 ,从而保护左室机械功能及对临床终点事件产生有益的影响。实质上IRA开通的有益作用已超越了挽救濒死心肌的作用范畴 ,因为IRA晚期开通并不能改善左室功能 ,但却似乎可以改善患者长期存活。在IRA前向血流恢复至正常的患者中有约2 5 %的患者并没有达到心肌组织水平的再灌注要求 ,因此 ,再灌注治疗的目标不仅要保持心外膜上游…  相似文献   

18.
<正>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于急性心肌梗死(AMI)采用溶栓治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均能够开通梗死相关血管,恢复缺血心肌的血液灌注,抢救濒临死亡的心肌组织,缩小AMI梗死范围。但是,再灌注治疗在恢复冠脉血流的同时也可加重组织损伤,出现心功能不全、心律失常、心肌梗死面积扩大等严重现象。有研究提示,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最多可占心肌梗  相似文献   

19.
根据病理生理机制 ,急性心肌梗死 (AMI)是由于冠状动脉(冠脉 )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后 ,在血小板激活和聚集的基础上有血栓形成 ,致冠脉急性闭塞的结果。因此 ,治疗AMI的关键是尽早实施冠脉血运重建术 ,迅速使闭塞的梗塞相关冠脉(IRCA)再通 ,恢复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临床试验 (TIMI) 3级血流和心肌灌注 ,才能挽救缺血心肌 ,缩小梗死面积 ,保护心室功能 ,从而改善AMI患者的近期和远期预后。目前 ,AMI冠脉血运重建的方法主要是溶栓疗法和经皮冠脉介入治疗 (PCI)。溶栓疗法由于禁忌证 ,仅有 1/3AMI患者适合溶栓 ,冠脉再通率…  相似文献   

20.
<正>急性心肌梗死(AMI)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心血管急症之一,严重威胁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1〕。及时、有效的开通梗死血管以挽救濒死的心肌细胞,实现梗死冠脉再通,以迅速恢复再灌注,防止梗死面积的扩大,缩小心肌缺血范围,最大限度的改善患者心脏功能及其治疗预后是目前临床治疗AMI的关键〔2〕。由于老年AMI患者特殊的病理、生理变化且常合并多种疾病或并发症,对溶栓治疗的危险性增加,因此临床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