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正> 临床实践和实验性研究表明:颜面部针刺具有镇痛、抑制内脏牵拉反应和调整内脏功能等特点.当切断和封闭三叉神经(第二支)时,此类效应明显减弱或消失,它提示颜面部针刺镇痛和调整内脏效应是通过三叉神经传入中枢的.文献记载,颜面部痛觉与三叉神经尾侧脊束核有关。我们也曾部分损坏家兔的三叉神经尾侧脊束核,观察过在此核损坏前、后的针刺镇痛效应和内脏调整效应,结果显示:颜面部针刺镇痛和针刺对内脏调整效应有可能通过不同途径传至不同的中枢部位.因而,进一步研究三叉神经一级传入纤  相似文献   

2.
<正> 祖国的医学实践表明,针刺头面部穴位有明显的镇痛效应,且可用于治疗某些疾思。近年来大量的临床资料证明,针刺颜面部穴位既能产生明显的镇痛效应又能抑制内脏牵拉反应;头面部针刺麻醉还能作远隔部位的手术。神经解剖学记载:颜面部痛觉是由三叉神经传入到三叉神经脊束核的。脊束核的尾段内可记录出“痛”细胞放电,这就更加说明三叉神经及其尾侧脊束核与颜面部痛觉有关。  相似文献   

3.
<正> 祖国医学实践证明,头面部刺镇痛和针刺治病效果显著;近年来开展的头面部针剌麻醉也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神经解剖学记载,颜面部痛、温觉是经三叉神经传入到同侧三叉神经脊束核的。电生理学研究表明:在此核的尾段可记录到“痛”细胞放电.可见,三叉神经和三叉神经尾侧脊束核  相似文献   

4.
鉴于三叉神经尾侧脊束核既与颜面部痛觉又与颜面部的针刺镇痛有关这一事实,我们观察了家兔三叉神经脊束核的细胞形态特点,以其为今后深入开展针刺麻醉原理的研究,提供一些形态学的资料。本实验用正常家兔五只,石蜡包埋,连续切片,切片厚25~30微米,硫瑾染色。在镜下观察了各类神经元的形态特点,并测量了细胞的大小。参照家兔菱脑细胞构筑图谱,进行观察和描述。实验结果:家兔的三叉神经脊束核向尾侧与上颈段脊髓后角灰质相连续,向嘴侧与三叉神经感觉主核相连续。三叉神经脊束核的细胞形状  相似文献   

5.
“合谷”穴和口面部联系的解剖学基础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 :用形态学的方法探讨“合谷”穴与口面部的传入联系。方法 :本实验分神经生物素示踪和fos蛋白表达两部分 ,每部分均选用雌性Wistar大鼠 2 4只。将神经束路示踪剂神经生物素分别注射于“合谷”穴区和口面部 ,观察标记纤维在颈段脊髓和低位脑干的分布。电针“合谷”穴和口面部 ,利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 ,观察其二者的传入信息在颈髓和低位脑干诱导的fos样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的分布。结果 :“合谷”穴区的初级传入纤维主要止于颈髓 5~ 8节段 ;来自口面部的初级传入纤维主要止于同侧三叉神经脊束核 ,尚有少量分支直接投射至同侧孤束核和网状结构。电针“合谷”穴的传入信息除主要到达颈部脊髓背角外 ,也可到达孤束核和网状结构 ;而电针口面部的传入信息主要抵达同侧三叉神经脊束核、孤束核和网状结构 ,也可影响到颈髓背角等结构的神经元。结论 :“合谷”穴和口面部均与孤束核有着直接或间接的纤维联系 ,这可能是“合谷”穴和口面部联系的形态学基础。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讨针刺镇痛在中枢神经系统内的作用方式,首先在猫的三叉神经脊束核记到了两类痛敏细胞放电,一为不会聚性的,即只对刺激三叉神经感受野作出反应;一为会聚性的,即不仅对刺激三叉神经感受野起反应,也能对三叉神经支配范围以外的刺激起反应。不会聚性痛敏细胞多集中于三叉神经脊束的背外侧部,会聚性痛敏细胞多集中于三叉神经脊束核的腹内侧部。穴位(颊车、合谷、足三里)电针或刺激坐骨神经均可抑制会聚性痛敏细胞放电,而对不会聚性痛敏细胞放电无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7.
本实验以~3H-etorphine为配基(示踪剂),用放射自显影方法显示鸦片受体在大鼠中枢神经系统内的分布,并观察了针刺对受体分布的影响。根据银颗粒数目,将中枢神经系统内的鸦片受体分布密度分为三个等级:(1)高密度区:脊髓后角胶状质,三叉神经脊髓束核,第四脑室室底灰质,内侧隆起核,弧束核、兰斑、中脑中央灰质、缝际核群,脚间核,缰核,下丘脑内侧核、下丘脑外侧核,下丘脑后核,杏仁核群,纹状体,伏隔核及隔区。(2)中等密度区:脊髓中央管周围灰质,迷走神经运动背核,中间核,舌下神经核,三叉神经感觉核,前庭核群、被盖背核,黑质,上丘,丘脑内侧核,丘脑外侧核,海马。(3)低密度区:脑干网状结构,大脑皮质等。针刺后,上述各核团与~3H-etorphine的结合量均下降。银颗粒减少30%以上的区域有:脊髓后角胶状质,三叉神经脊髓束核,脊髓中央管周固灰质,中脑中央灰质,缝际大核,缝际背核,脚间核,缰核,杏仁核群、伏隔核、兰斑、迷走神经运动背核等。以上这些核团多是痛觉通路的驿站,或在针刺镇痛中起重要作用。我们认为鸦片受体结合的变化可能是针刺镇痛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8.
吴国冀  陈正秋 《针刺研究》2001,26(4):314-320
目前研究比较清楚的痛觉调制通路有 :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 (PAG) -延脑头端腹内侧区 (RVM) -脊髓背角 /三叉神经脊束核通路 ;PAG -伏核 -杏仁核 -缰核 -PAG回路 ;丘脑中央下核 -腹外侧眶皮层 -PAG通路 ;大脑皮层下行抑制通路 :皮层SⅡ -伏核 /缰核 -中缝大核(NRM) -脊髓背角通路 ;皮层SⅡ区 -运动皮层 -丘脑髓板内核群通路 ;皮层SmⅠ区 -尾核 -丘脑束旁核通路 ;下丘脑弓状核 (ARH)痛觉调制通路 :ARH -中缝背核 /蓝斑 /PAG通路 ;ARH -中缝背核 -脊髓背角通路 ;ARH -垂体前叶、中间叶 -丘脑束旁核通路 ;边缘系统 -外侧缰核 -中缝背核 /PAG -NRM/蓝斑 -脊髓背角 /三叉神经脊束核通路 ;痛觉调制的易化通路 :RVM -脊髓背角通路 ;大脑皮层SⅡ -SⅠ通路  相似文献   

9.
针刺镇痛的下行作用途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 现有大量临床及实验材料证明,尾核、丘脑的束旁核、三叉神经脊束核、脊髓背角等核团与针刺镇痛有密切关系。据我们观察,这些核团都接受大脑皮质的传出纤维,即在大脑皮质与核团间存在着直接的下  相似文献   

10.
<正> 本文用HRP方法研究猫上丘向中缝大核及其邻近网状结构(巨细胞网状核、尾侧脑桥网状核)的投射纤维起始细胞的分布。将HRP定位注入9只成年猫的中缝大核及其邻近网状结构(巨细胞网状核、尾侧脑桥网状核)。9只的注射部位都位于从下橄榄核上端平面至上橄榄核中部平面之间的苍白中缝核上部、中缝大核及其一侧邻近的网状结构(巨细胞网状核的头端或尾侧脑桥网状核)。各例均在注射部位的对侧上丘的中、深灰层出现标记细胞,其中以中灰层为主,特别是上丘中  相似文献   

11.
Using transganglionic degenerative methed, we investigated the primary afferentinformation of acupoints of Quanliao (SI 18) and Shibai(ST 2).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largeamounts of degenerative fibers could be found bilaterally in trigeminal spinal nucleus and its tract,trigeminal principal sensory nucleus, trigeminal mesencephalic nucleus and some degenerations couldbe observed ipsilaterally in solitary tract and its nucleus, medullary lateral reticular nucleus, giganto-cellular reticular nucleus and nucleus raphe magnus following transection of infraorbital nerve. A verymoderate degenerative fibers could be identifed in ipsilateral accessory spinal nucleus and spinal reticu-lar nucleus. A few degenerative fibers were seen on the contralateral magnocellular part of caudatepart of trigeminal spinal nucleus by passing through the posterior commissure of canalis centralis.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primary information of acupoints of Quanliao and Shibai could be trans-mittered into the above struc  相似文献   

12.
足三阳经下肢穴位传入纤维向脊髓和延髓的投射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正> 下肢穴位传入纤维大部分经过腰,骶节段后根进入脊髓,足三阳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阳膀胱经和足少阳胆经)在下肢的穴位主要位于下肢的外侧及背侧,其传入纤维主要由骶丛的分支由腰4至骶2节段后根进入脊髓,切断腰4至骶2节段的后根,可取消针刺“足三里”的效应,腰4至骶2节段后根纤维进入脊髓后在中枢投射的部位,能反映出足三阳经在下肢穴区传人纤维向中枢投射的范围,而腰4至骶2节段后根纤维在脊髓和延髓内的投射的研究资料很少,至于到延髓的一些核团如三叉神经脊束核、巨细胞网状孩和小细胞网状  相似文献   

13.
“足三里”穴传入途径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正> “足三里”穴有全身性强壮作用,能“理脾胃”、“和肠消滞”、“通调经络气血作用”,为临床治疗腹腔内脏疾病的要穴,以“肚腹三里留”著称。在针麻手术中,多种外科、妇科手术以“足三里”穴做为体针麻醉的主穴.“足三里”穴完成这么多复杂功能的形态学基础是什么?下面对分布到“足  相似文献   

14.
<正> 自从Terenius及Hughes等人发现脑组织中存在着天然的镇痛物质—内源性吗啡肽以来,学者们注意到该物质与镇痛的关系。临床上看到某些慢性疼痛病人脑脊液中的吗啡样物质的含量减少,用电针治疗后,疼痛缓解,吗啡样物质的含量增加,动物实验发现针刺镇痛后脑组织或其灌流液中吗啡样物质升高,但当用吗啡拮抗剂纳洛酮后,不但阻断了针刺的镇痛作用,且  相似文献   

15.
<正> 近代神经解剖学将脑干中缝的核团命名为中缝核或缝际核(Nuclei raphe)。Tabet等又把猫中缝核分为8个核团。DahIstrom等用荧光组织化学的方法,进一步研究了大白鼠脑干5-羟色胺神经元胞体的分布,并将其分为9群。而且证明中缝核团  相似文献   

16.
<正> 由延髓下端到中脑头端、脑干中缝两旁,有相对集中的中缝核。人、猫、兔和鼠的中缝核,由尾侧向头端均可分成下述八个核团:中缝隐核、中缝苍白核、中缝大核、中缝桥脑核、中央上核、中缝背核、线形中核和线形上核。在中枢神经内,5-羟色胺(5-HT)神经元主要分布在中缝核及其邻近的网状结构内。中缝核的联系相当广泛,共机能是多方面的。近来研究表明,它在针刺镇痛中起重要作用。 (一)损毁或电刺激中缝核对针刺镇痛的影响无论以电针刺激大鼠尾部引起嘶叫反应测痛,还是以刺激大鼠牙髓诱发的皮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