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段妍君 《光明中医》2013,28(3):452-453
《伤寒论》中多处涉及刺灸内容,然少阴病篇中所涉及之三条均未言明刺灸的部位或穴位,使后学者莫衷一是,今本《素问》、《灵枢》、《难经》之旨而析《伤寒论》少阴病篇之刺灸之法,以期使学者能明仲景之学及针药本一家之理。  相似文献   

2.
灸法在《伤寒论》中出现10次,其中太阳病篇关于灸法的论述有4条,即118条、119条、120条、121条;少阴病篇3条,即292条、304条、325条;厥阴病篇3条,即343条、349条、361条。对于灸法的运用,《伤寒论》首先提出其禁用范围,如118条表热实证禁灸,119条虚热证禁灸,120条表证禁用灸法,体现了灸法的慎用或禁用原则。其次,对灸法治疗疾病作了较详的论述。其一,根据灸法具有温阳散寒、  相似文献   

3.
《伤寒论》是我国东汉著名医学家张仲景的一部辨证论治经典著作 ,被后人称为“活人之书”、“方书之祖” ,为历代医家推崇备至、研究不舍。从历代对《伤寒论》研究著作 170 0余部 ,到近现代数千篇论文 ,多侧重经方的研究 ,然对其针灸学术精髓探讨不多 ,现就《伤寒论·太阳病》篇 2 0条针灸条文所阐述的针灸宜忌、立法处方、取穴规律等探析于下 :1 太阳病宜针慎灸观《伤寒论》太阳病篇 178条 ,其中专论火灸 8条、有关温针 5条、针刺 7条。张仲景在本篇中详细地论述了太阳病采用火灸方法导致的热盛内攻、亡阴亡阳等变证 ,对火灸多持否定态度…  相似文献   

4.
《伤寒论》灸法探微413000湖南省益阳市中心医院傅平华《伤寒论》中论述灸的条文虽仅9条,却是经过“勤求古训,博采众方”的精华,其中所反映的针灸学术思想是十分丰富的。本文拟就其灸疗特点,试做如下探讨。一、强调用灸须诊脉:《伤寒论》中及灸法的9条条文中...  相似文献   

5.
你对《伤寒论》179条“若其人大便靶,小便自利者,去桂加白术汤主之。”一节是怎样理解的? 《伤寒论》第179条讨论风湿留着肌肉证的证治。风湿留着肌肉证本属杂病。在《伤寒论》中将其列入太阳病类似证中讨论。目的在于与太阳病相鉴别,加深对太阳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伤寒论》作为一部理法方药兼备的中医临床奠基之作,书中有着丰富的辨证论治内容。其中包含有"阳证宜针""阴证宜灸""热入营血宜刺络放血""针药并用""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等针灸治疗学思想。本文通过对《伤寒论》中涉及针灸治疗内容的学习,总结和探讨针灸疗法在伤寒论中的应用规律,以期对现今临床的诊疗思维和治疗方法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7.
仲景善用灸治,立法严谨,且非常重视灸之宜忌,以防误用。余览《伤寒论》,深感仲景对灸之论,颇具见地,故加以整理,并进行探析。一、阳虚阴盛用灸治  相似文献   

8.
在中医界,一般认为《伤寒论》是论外感病,《金匮要略》是论内伤杂病,此观点已被多数医家所接受。但细读《伤寒论》全文,探究《伤寒论》方证治法,似觉此说法不妥,甚或是错误的。误导了医家对《伤寒论》的正确学习、全面理解和临证应用。有必要对《伤寒论》方证治法中的杂病作深入的探讨和分析,以正视听,准确辨证,灵活运用,提高疗效。1《伤寒论》方证治法中的杂病1.1脾胃虚寒的小建中汤方证第100条“伤寒,阳脉涩,阴脉弦,法当腹中急痛,先与小建中汤。不差者,小柴胡汤主之”。第102条“伤寒二、三日,心中悸而烦者,小建中汤主之。”腹中急痛,心中…  相似文献   

9.
邵经明先生学习《伤寒论》的方法和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邵经明先生一生崇敬仲师,时仲景学说研究颇深.学习<伤寒论>强调熟读原文,有利于加深理解和运用;重视临床辨证施治,擅用"经方",针、灸、药并用治疗哮喘等疑难杂病.  相似文献   

10.
卢世秀  王凡 《河南中医》1996,16(1):11-12
《伤寒论》禁忌初探卢世秀北京首钢总医院门诊部(100041)王凡北京护国寺中医医院(100035)主题词《伤寒论》;禁忌《伤寒论》中明言“不可汗”、“不可下(攻)”、“不可吐”、“不可灸”者有34条、38处,明言“不可与某汤(方)”者有18条、19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伤寒论》针灸理论叙述及临床治疗方法。[方法]采用文献回顾法研究古典医籍《伤寒论》中针灸治疗的理论及临床论述。[结果]张仲景以六经辨证为基础指出:"伤寒三阳经病,实热证居多,宜用针法,三阴经病虚寒证居多,宜用灸法"的针灸施治原则。[结论]张仲景遵六经循辨证,确立了"三阳经病宜针,三阴经病宜灸"的原则对当今学习和运用针灸及至临床各科都仍具重要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12.
《伤寒论》少阳病卧证并治篇原文甚少,但历来对少阳病的病因、病机、病位、病性、病治等问题争议颇多,遂使后学者一时难得其谛。笔者通过教学和临诊实践,对少田病若干问题略有所悟,现小议如下,恳请同道指正。1欲识少阳病当全论合看《伤寒论》少阳病篇仅列原文10条,讲述了少田病的提纲、部分脉证、禁忌、误治变证、变证救治原则及传变、预后、病解时间等。至于治疗,只出现一句“与小柴胡场”,连“小柴胡汤主之”都缺如,这就使后学无从把握少旧病的证治全貌,因而易生疑端与偏见。在《伤寒论》中,阐述小柴胡汤及其类方证治的条文还…  相似文献   

13.
火逆证首见于《伤寒论&#183;辨太阳病脉证并治》第116条:“脉浮,宜以汗解,用火灸之,邪无从出,因火而盛,病从腰以下必重而痹,名火逆也。”另外《伤寒论》中另有12处也记载了火疗变证。张隐庞注日:“火逆者,因火而逆也。”即因误用了灸、熏、熨、烧针、温针等火法而引起的变证。以上诸法中,仅灸法的目的在于温经,其余疗法皆为发汗。而诸法之中,又只有熏法可用于解除轻微的表邪,其余疗法热力则较强,难于掌握出汗的多少、缓急,易助热生火而耗气动血。故《伤寒论》阐述火逆,并非有轻灸之意,而只是告诫临床用灸如用药,要得法才能救疴。  相似文献   

14.
柴瑞震  陈业兴 《河南中医》2012,32(11):1419-1420
《伤寒论》是以病立论,以病统证,以证统方,以方统药,先辨病,后辨证,才用方药治疗.《伤寒论》六病即六大类型疾病的简称,包括了人体脏腑病、经脉病、络脉病、六淫病、营卫病、气血病、津液病等,可见《伤寒论》所论不只限于六经病.而近现代《伤寒论》研究中,概念的混淆使用已经影响了对《伤寒论》理论的正确表述,因此应该及时纠正误解概念,才能重新阐释《伤寒论》.  相似文献   

15.
从《伤寒论》看肺肠相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伤寒论》中虽未明确指出肺与大肠相表里的脏腑关系,但在太阳病与阳明病的论述之中,却对其进行了具体地描述和运用。现从气机升降相因与病气上下相传两方面对《伤寒论》条文中肺病及肠,肠病及肺的体现和运用进行分析。冀于加深和促进对肺肠关系的理解及临床运用。  相似文献   

16.
现代众多医家提倡"针药结合,内外同治",其理念滥觞于《黄帝内经》,成熟于《伤寒论》。文章从针、灸、药的起源,治疗的病位及配合运用等三方面展开阐述,发现针、灸、药所针对的疾病病位有浅深之别,临床有单用与合用之妙,其总体原则在于视病位浅深、病情单纯复杂、邪正虚实而定。仲景匠心独具,灵活化裁,随病证而设,务使针、灸、药三法的施治,精准恰当,吻合病机,以收临床最佳疗效。  相似文献   

17.
胡希恕先生是我国近现代著名的经方家,在国内外中医界拥有着巨大的影响力。本文通过对胡希恕《伤寒论》学术思想进行梳理,归纳为6个方面:一是《伤寒论》源自《汤液经》;二是提出六经八纲理论体系,"六经"的实质是"八纲";三是"病发于阳,病发于阴",《伤寒论》表证"发于阳"者为太阳病,"发于阴"者为少阴病。四是从"津液"、"能量"角度解释仲景脉学;五是温病不是"太阳病",治疗应参阳明外证;六是创新与不足。希望能对大家学习、应用《伤寒论》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8.
朱宝华 《浙江中医杂志》1997,32(10):461-462
并病,指一经症状未解,又见另一经症状,二经症状同时存在。《伤寒论》有未明言,实为并病的条文;亦有明言并病的条文,明言并病的条文又有太阳与少阳并病和二阳并病两种证型。根据临床实践,结合期刊报道和价L科学》有关篇章,现辨析如下,以就正于同道。1太阳与少阳并病经过深入研究,笔者发现《伤寒论》266、267两条意联贯,实为同一病证明确诊断前的一般认识及处理在先,经多种方法较长时间反复诊断性治疗方明确诊断在后。"本太阳病不解,转入少阳",即虽未明言,却很明白的太阳与少阳并病,邪已部分"转入少阳"。根据"伤寒中风,有柴…  相似文献   

19.
戴跃龙  白慧颖  李方洁 《河南中医》2009,29(11):1041-1043
太阳病篇是《伤寒论》主要组成部分。本文从气象角度证实,太阳病是在寒冷气候条件下发生的传染性疾病。《伤寒论》特别是太阳病篇,最初及随后的很长一段时间,是用作传染性疾病的防控的。气化学说是《伤寒论》重要的理论基础,运用气化学说与气象学证据相互结合,能够很好的解释《伤寒论》研究中的许多谜题。当前,从气化角度理解认识《伤寒论》,对于中医药防控传染性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李忠堂 《中医研究》1994,7(1):13-15
对《伤寒论》论下利的病因病机、辩证论治及其治疗原则和主要方剂作了归纳与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