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Ommaya囊辅助侧脑室穿刺引流术治疗高血压小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8例小脑出血患者行Ommaya囊埋置侧脑室引流术, Ommaya囊穿刺外引流脑脊液。结果28例患者中无1例发生颅内感染。根据患者出院时的GOS评级:预后良好l7例,中残8例,重残1例,死亡2例。结论 Ommaya囊辅助侧脑室穿刺引流术是对常规脑室外引流治疗小脑出血安全、有效的改进方法,能有效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2.
脑室外引流结合储液囊埋植引流术治疗重度脑室内出血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探讨脑室外引流结合储液囊埋植引流术治疗重度脑室内出血(IVH)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6例重度IVH病人行一侧脑室引流术,对侧脑室置入引流管接Ommaya囊埋植于头皮下备用。先行常规脑室外引流1周左右。再拨除脑室外引流管,作Ommaya囊穿刺外引流。结果 26例患者中,25.例有充足的时间引流至脑脊液变清,无1例发生颅内感染。出院时根据GOS评级,预后良好18例,中残6例,重残1例,死亡1例。结论 脑室外引流结合储液囊埋植引流术是对常规脑室外引流治疗重度IVH的安全、有效的改进,能有效减少重度IVH治疗过程中的并发症,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脑室外引流结合Ommaya化疗泵植入治疗脑室内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1例中、重度脑室内出血患者行一侧脑室外引流,对侧脑室置入引流管后,接Ommaya化疗泵埋植于头皮下备用。先行常规脑室外引流1~2周,再拔除脑室外引流管,行Ommaya化疗泵穿刺外引流。结果31例患者中,19例经充分引流至安全拔管,9例待脑脊液正常后行脑室-腹腔分流术,无1例发生颅内感染。出院时GOS评级,预后良好14例,中残11例,重残3例,死亡3例。结论脑室外引流结合Ommaya化疗泵植入引流术治疗中、重度脑室内出血安全、有效,可有效解决和减少并发症,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4.
Ommaya囊联合侧脑室外引流治疗高血压脑室出血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室出血的治疗方法并评价其临床疗效。方法对17例高血压脑室出血患者采用Ommaya囊联合侧脑室外引流并早期注入尿激酶治疗。结果存活14例,死亡3例。有效随访14例,随访时间3-6月,其中恢复良好4例,中残6例,重残3例,植物生存1例。结论Ommaya囊联合侧脑室外引流并早期注入尿激酶治疗高血压脑室出血具有操作简单、并发症相对较少的优点.是治疗高血压脑室出血的一种新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Ommaya囊联合侧脑室外引流治疗脑室内出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脑室内出血(IVH)的治疗方法并评价其临床疗效。方法 40例IVH病例随机分为改良组及传统组。改良组选择在出血相对较多的一侧常规行侧脑室额角穿刺外引流;而在出血相对较少的一侧额角置入Ommaya囊后行囊腔穿刺外引流。脑室外引流5~7 d后,改为仅Ommaya囊穿刺外引流。传统组则行双侧侧脑室普通外引流,5~7 d后结合腰大池置管持续引流血性脑脊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迟发性脑积水、颅内感染发生率及预后情况等。结果两组迟发性脑积水、颅内感染发生率及预后(ADL分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改良组疗效明显优于传统组。结论该项改良技术安全可靠、损伤小、恢复快,能大大降低病死率和伤残率,减少并发症和后遗症,改善预后,优于传统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大剂量尿激酶注入脑室治疗重度原发性脑室出血的效果。方法将65例重度原发性脑室出血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3例)与对照组(32例)。两组均采用双侧脑室穿刺置管引流,治疗组患者每天侧脑室注入尿激酶10万IU,对照组患者侧脑室注入尿激酶2万IU,连续3~7 d。两组患者在侧脑室引流管拔除后均行腰大池置管引流。治疗后每天行头颅CT检查,观察脑室血肿的变化;并观察颅内感染、脑积水发生的状况。结果治疗组脑室血肿消失及侧脑室、腰大池置管引流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均P0.01)。治疗组无1例出现脑积水及颅内感染,对照组出现脑积水7例(21.8%)、颅内感染8例(2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大剂量尿激酶注入脑室治疗重度原发性脑室出血有显著效果,可迅速清除脑室积血,缩短脑室、腰大池置管引流时间,减少颅内感染和脑积水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脑室穿刺引流加Ommaya囊埋置术治疗脑室出血的护理.方法 回顾性总结脑室穿刺引流加Ommaya囊埋置术治疗脑室出血33例围手术期护理.结果 本组术后7天内死亡3例,19例施行Ommaya囊穿刺引流,平均3~5次,每次3~5天.结论 脑室穿刺引流加Ommaya囊埋置术治疗脑室出血是一种安全、可行、简单、有效的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尿激酶辅助治疗对脑室内出血后交通性脑积水的预防作用。方法我院2003—2007年采用单纯侧脑室引流治疗46例自发性脑室出血患者,2007—2011年采用双侧侧脑室引流+脑室内尿激酶纤溶治疗62例患者自发性脑室出血患者,比较2组脑积水发生率。结果单纯侧脑室引流组,置管时间(7.31±2.92)d,术后3周脑积水发生率26.09%;尿激酶辅助治疗引流组置管时间(5.52±2.13)d,术后3周脑积水发生率11.29%,尿激酶辅助治疗引流组效果优于单纯侧脑室引流组(P<0.05)。结论尿激酶脑室内应用治疗自发性脑室内出血,可有效降低交通性交通性脑积水的发生,同时可缩短脑室引流管放置时间。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脑室出血并梗阻性脑积水患者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对临床效果的影响,使脑室出血并梗阻性脑积水的治疗更加个体化、更加合理。方法对不同患者采取保守、出血侧脑室外引流、出血对侧脑室外引流以及双侧脑室外引流治疗患者4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2例患者出血后3个月临床疗效评估,其中正常或神经功能轻度丧失21例,功能中度丧失10例,功能重度丧失3例,持续昏迷3例,死亡5例。结论脑室出血并梗阻性脑积水的治疗应根据病情综合分析,给予个体化治疗。  相似文献   

10.
Ommaya管在脑室出血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Ommaya管在脑室外引流的应用。方法选取15例脑室出血的患者,以Ommaya管进行脑室穿刺外引流,头皮针穿刺Ommaya囊,尿激酶冲洗。结果经10~18d(平均14d)引流后,引流液澄清,CT复查脑室内高密度影消失,试夹管24h临床症状无恶化。15例除1例因再出血死亡,1例植状状态生存外,其余13例病人的病情均得到明显改善。结论应用Ommaya管引流可以延长脑室外引流时间,不易感染,操作简单,病人痛苦少,可重复多次穿刺,可应用于脑室出血的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两种不同纤溶方法治疗脑室系统出血的疗效。方法 76例脑室系统出血患者中,40例采用双侧侧脑室外引流+脑室内纤溶治疗(A组),36例采用双侧侧脑室外引流+终池持续引流+脑室内及鞘内纤溶治疗(B组)。结果 A组脑室出血清除时间为(9.3±3.8)d,B组为(7.6±2.7)d,两者相较相差显著(P0.05)。A组的有效率为57.5%(23/40),B组为80.6%29/36),两者相较相差显著(P0.05)。结论本研究提示脑室系统出血患者同时给予脑室内与鞘内纤溶治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不同方法治疗老年人脑室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神经内镜治疗老年性脑室出血19例,以单纯侧脑室钻孔引流术治疗同类疾病25例为对照组,并相互比较。结果内镜组脑内或(和)脑室内血肿绝大部分清除者(90%以上)者16例,未发现继发出血,术后无颅内感染,术后6个月对患者进行ADL评分,Ⅰ级8例,Ⅱ级5例,Ⅲ级3例,Ⅳ1例,Ⅴ级1例,死亡1例。侧脑室钻孔组引流组仅有4例脑室内血肿大部分清除(60%以下),1例继发出血,术后颅内感染2例。术后6个月对患者进行ADL(glasgow outcome scale)评分比较,Ⅰ级4例,Ⅱ级7例,Ⅲ级4例,Ⅳ5例,Ⅴ级3例,死亡2例。与内镜组相比术后好转优良率低(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内镜治疗老年性脑室出血具有微创、直视、血肿清除及预后好的优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对比分析术中超声引导神经内镜手术和脑室外引流术治疗脑室血肿伴铸型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选取我科2016年5月至2018年11月间脑室血肿伴铸型的患者60例,根据脑室血肿伴铸型的类型分为三型,采取分层数字随机法将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n=30)采取传统的脑室外引流术治疗,实验组(n=30)则采取术中超声引导神经内镜下脑室内血肿清除术,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实验组术后24 h血肿清除率、术后24小时GCS评分、术后6月Barthel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引流管带管时间、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缩短,同时降低死亡率(P<0.05);实验组术区再出血、分流依赖性脑积水、颅内感染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术中超声引导下神经内镜手术治疗脑室血肿伴铸型是安全、有效的,该治疗方案优于脑室外引流术。  相似文献   

14.
脑室外联合腰大池引流治疗脑室出血并发脑积水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总结脑室外联合腰大池引流治疗脑室出血并发脑积水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脑室出血并发脑积水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采取脑室外联合腰大池引流(联合组)16例,采取单纯脑室外引流(单纯组)29例。对两组因脑积水需行脑室-腹腔分流术的病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联合组腰大池引流时间5~25d,平均12d;脑室外引流时间4~18d,平均12d。单纯组引流时间8~24d,平均16d。术后并发颅内感染,联合组1例(6.3%),单纯组3例(10.3%);引流管堵塞或脱落,联合组和单纯组各2例。术后需行脑室-腹腔分流术,联合组3例(18.7%),单纯组10例(34.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脑室外联合腰大池引流是治疗脑室出血并发脑积水安全而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15.
纤溶酶元激活剂在重度脑室内出血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总结纤溶酶元激活剂尿激酶和重组链激酶在脑室内出血治疗中的效果。方法 对30例重度脑室内出血病人行单侧或双侧侧脑室外引流,经引流管注入纤溶剂进行纤溶治疗。结果 30例中,29例引流效果良好。术后第4d脑室积血减少50%以上,术后第7d18例积血基本消失,8例积血减少80%。3例术后术后发生再出血。死亡2例。结论 早期脑室外引流及纤溶治疗重度脑室内出血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对自发性脑室出血手术治疗的疗效分析。方法收集2009年6月至2013年12月我院经CTA筛查的119例自发性脑室出血患者,分为2组:神经内镜手术组(NEG)48例、脑室外引流组(EVDG)71例,手术治疗均在48小时内进行;比较二组不同术式术后6小时颅脑cT,血肿清除率、术后并发症及术后6个月对患者进行ADIL预后分级等治疗效果评估。结果①血肿清除率:NEG明显优于EVDG(p0.01)。②术后片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 2.5%、40.6%。NEG明显低于EVDG(p=0.048)。③术后6月ADI分级:NEG和EVDG术后6个月ADL预后评分恢复良好(ADL.Ⅰ~Ⅲ级)比例分别为:79.17%(38/48)、46.48%(33/71)。NEG术后6月ADL评分明显优于EVDG(p=0.001)。结论神经内镜组手术血肿清除率高、并发症少、预后好,优于脑室外引流手术组。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比分析术中超声引导神经内镜手术和脑室外引流术治疗脑室血肿伴铸型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选取我科2016年5月至2018年11月间脑室血肿伴铸型的患者60例,根据脑室血肿伴铸型的类型分为三型,采取分层数字随机法将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n=30)采取传统的脑室外引流术治疗,实验组(n=30)则采取术中超声引导神经内镜下脑室内血肿清除术,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术后24 h血肿清除率、术后24小时GCS评分、术后6月Barthel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引流管带管时间、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缩短,同时降低死亡率(P0.05);实验组术区再出血、分流依赖性脑积水、颅内感染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术中超声引导下神经内镜手术治疗脑室血肿伴铸型是安全、有效的,该治疗方案优于脑室外引流术。  相似文献   

18.
Huttner HB  Staykov D  Bardutzky J  Nimsky C  Richter G  Doerfler A  Schwab S 《Der Nervenarzt》2008,79(12):1369-70, 1372-4, 1376
Most cases of intraventricular hemorrhage (IVH) occur secondary to spontaneous intracerebral or subarachnoid hemorrhage. The main concern is development of hydrocephalus, which is related to a poor prognosis. Over the last years, several treatment options for IVH have been introduced, but prospective data regarding the efficacy of those therapies (external ventricular drainage, intraventricular fibrinolysis, lumbar drainage, endoscopic hematoma evacuation) do not yet exist. This review focuses on combined therapy using an external ventricular drain and intraventricular fibrinolysis with r-TPA for IVH-associated initial occlusive hydrocephalus. Moreover, a continuing treatment strategy for persistent malresorptive communicating hydrocephalus using lumbar drainage is describ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