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微小RNA(miRNA)-145在脑胶质瘤组织及胶质瘤细胞系中表达变化及对胶质瘤细胞系U251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检测10例胶质瘤组织和瘤周组织以及4种细胞系(人脑胶质细胞株HEB以及胶质瘤细胞系U251、T98和U87)miRNA-145的表达水平。将miRNA-145模拟物、阴性对照序列转染胶质瘤细胞系U251细胞,采用PCR检测U251细胞miRNA-145表达水平,采用MTT法检测U251细胞增殖能力,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U251细胞凋亡。结果与瘤周组织相比,胶质瘤组织miRNA-145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与正常胶质细胞HEB相比,胶质瘤细胞系U251、U87、T98细胞miRNA-145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与阴性对照组相比,miRNA模拟物组U251细胞miRNA-145表达水平明显增高(P0.01),U251细胞增殖能力明显降低(P0.05),U251细胞凋亡水平明显增高(P0.05)。结论胶质瘤组织miRNA-145呈低表达,上调miRNA-145表达能够抑制胶质瘤细胞系U251细胞增殖能力并诱导U251细胞凋亡。这提示miRNA-145有可能成为胶质瘤治疗的靶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结肠癌转移相关基因1(MACC1)表达与胶质瘤干细胞对替莫唑胺(TMZ)耐药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实时定量荧光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测定U87胶质瘤细胞来源的干细胞(GSCsU87)、U251胶质瘤细胞来源的干细胞(GSCs-U251)及U87和U251细胞的MACC1 mRNA、蛋白表达水平。通过实时定量荧光PCR和Western blot检测RNA干扰对MACC1的沉默效应。用流式细胞术和CCK-8方法测定MACC1沉默对TMZ诱导的细胞毒性和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胶质瘤干细胞GSCs-U87和GSCsU251中MACC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增高(均P 0.05)。shRNA-MACC1可以显着抑制MACC1表达(均P 0.05)。用不同浓度的TMZ处理后,与对照组GSCs-U87和GSCs-U251相比,TMZ对MACC1沉默的GSCs-U87和GSCs-U251细胞毒性显著增加,且MACC1沉默的胶质瘤干细胞的凋亡数增高。结论 MACC1基因的沉默可增强TMZ对胶质瘤细胞的凋亡和生长抑制作用,从而增加其对TMZ化疗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Beclin 1与临床胶质瘤病理等级和胶质瘤复发间的关系,探讨其在胶质瘤耐药中的作用和机制. 方法 收集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和南方医院神经外科自2012年4月至2013年4月手术切除的胶质瘤标本53例(WHO分级Ⅰ级7例,复发2例;Ⅱ级9例,复发4例;Ⅲ级11例,复发6例;Ⅳ级9例,复发5例),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胶质瘤标本中Beclin1的表达;体外培养胶质瘤耐药细胞系U251AR和非耐药U251细胞,Western blotting检测细胞中Beclin 1和耐药蛋白P-gP的表达;Western blotting检测双链小分子Beclin 1干扰RNA(siBeclin l)转染U251AR细胞48h后Beclin 1蛋白的表达;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替莫唑胺(TMZ)作用U251、U251AR和U251AR-siBeclin 1后细胞活性;Western blotting检测200μmol/L TMZ作用U251、U251AR和U251AR-siBeclin 1 48 h后Capase-3的表达;吖啶橙染色和Western blotting分别检测干扰Beclin 1表达和HCQ对U251AR细胞自噬小体数量和Capase-3表达的影响. 结果 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Ⅲ、Ⅳ级胶质瘤中Beclin 1阳性细胞数明显高于Ⅰ、Ⅱ级胶质瘤.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Ⅳ级、Ⅱ和Ⅲ级、Ⅰ级中Beclin 1的表达依次降低,Ⅲ、Ⅳ级复发肿瘤Beclin 1的表达量明显高于原发肿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U251AR中Beclin 1和耐药蛋白P-gP的表达量均高于U251细胞.与干扰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比较,转染siBeclin 1 48 h后干扰组Beclin 1蛋白的水平明显下降;在含TMZ(50,100,500和1000 μmol/L)培养基中培养24 h后,U251AR细胞存活率明显高于U251和si-Bec1-U251AR细胞,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0 μmol/L TMZ作用48 h后,U251细胞凋亡蛋白Caspase-3的表达量明显高于U251AR和si-Bec l-U251AR细胞.吖啶橙染色显示在TMZ培养U251AR 48 h后,HCQ和Beclin 1干扰都导致自噬小体形成明显减少,Caspase-3的表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Beclin 1与胶质瘤恶性程度、复发和耐药相关,可能用于胶质瘤恶性诊断和预后评估.Beclin 1在胶质瘤中的耐药功能可能是通过自噬实现的,联合运用TMZ和自噬抑制剂或Beclin 1干扰剂有助于胶质瘤的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胶质瘤U251/替莫唑胺(TMZ)多药耐药细胞株的生物学特性。方法采用TMZ间歇浓度梯度递增法诱导建立胶质瘤多药耐药细胞株U251/TMZ,光镜观察细胞形态,细胞计数计算倍增时间,四甲基偶氮唑蓝法检测耐药指数,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逆转录-PCR法检测多药耐药性1(MDRl)、Bcl-2、多药耐药相关蛋白5(MRP5)、肺耐药相关蛋白1(LRPl)等mRNA表达。结果胶质瘤耐药细胞株U251/TMZ对TMZ、依托泊苷、硫酸长春新碱、环磷酰胺、阿霉素的耐药指数分别为4.39、3.61、2.64、2.00、1.63;细胞周期结果显示U251/TMZ细胞系较U251亲本细胞系G0/G1期和s期明显减少(P〈0.05),GfM期明显增多(P〈0.05);U251/TMZ倍增时间[(14.64+1.98)h1较亲本细胞系u251[(10.26+1.03)h1明显延长(P〈0.05);U251/TMZ耐药细胞株MDRl、Bcl-2、MRP5、LRPl等mRNA表达均较亲本细胞系U251明显上调。结论间歇TMZ浓度递增法可成功建立人脑胶质瘤U251多药耐药系,MDRl、Bcl-2、MRP5、LRPl的表达明显上调可能与耐药性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C1QBP通过调节线粒体功能介导胶质母细胞瘤(GBM)对替莫唑胺(TMZ)的耐受作用。方法 采用MTT法检测GBM细胞系U251及耐受TMZ细胞系U251(U251/TMZ)半抑制指数,采用免疫荧光实验、Western Blot检测U251及U251/TMZ中C1QBP的表达水平,C1QBP过表达转染构建U251/TMZ+OE-C1QBP组,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各组C1QBP的mRNA表达水平,MTT法检测U251/TMZ+OE-C1QBP组半抑制指数,流式检测仪检测各组细胞凋亡水平,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线粒体膜电位变化情况。结果 相比较U251细胞系,U251/TMZ细胞系的半抑制指数以及C1QBP的蛋白表达水平要更高,而转染后的U251/TMZ+OE-C1QBP细胞系的半抑制指数最高,U251、U251/TMZ、U251/TMZ+OE-C1QBP三组细胞系中C1QBP的mRNA表达水平依次增高,细胞凋亡水平依次降低,同时线粒体膜电位表达越来越强。结论 C1QBP的表达水平与GBM对TMZ的耐药性有关,随着C1QBP表达水平的增高,线粒体膜电位即功能增强,同...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AKT2基因在U251细胞株中对替莫唑胺化疗耐药中的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将慢病毒介导的AKT2-shRNA表达载体转染胶质瘤U251细胞。应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法检测RNA干扰AKT2后U251细胞对替莫唑胺敏感性的变化情况。流式细胞仪测定沉默AKT2基因表达后各组细胞凋亡的改变情况。AKT2-shRNA干扰胶质母细胞瘤细胞株U251的AKT2表达,进而采用Western blot实验方法,来进一步分析和评价AKT2与MDR-1、MRP-1、MGMT、bcl-2、caspase-3、P53等相关蛋白表达情况和相互调控关系。结果 CCK8法检测结果计算替莫唑胺对U251细胞的半数细胞抑制浓度(IC50)从U251空白对照组的(39.72±2.41)μg/ml、阴性对照组的(39.43±2.24)μg/ml降到(27.23±1.93)μg/ml,AKT2干扰组U251细胞对替莫唑胺药物的IC50值显著降低。流式细胞仪检测凋亡实验显示,与空白对照的U251细胞[调亡细胞(16.95±1.32)%]和转染阴性对照的U251胶质瘤细胞[调亡细胞(17.93±2.29)%]相比,转染AKT2shRNA的U251细胞中早期、晚期调亡细胞明显增加,总调亡细胞达(38.16±4.83)%,干扰组凋亡水平有显著性增强(P0.05)。AKT2-shRNA干扰U251后其凋亡明显增加,Real-time PCR和蛋白印迹实验结果提示bcl-2、survivin、MGMT明显下调,而caspase-3、PTEN、P53、beclin-1明显上调。结论 AKT2可能参与调控bcl-2、caspase-3、P53、survivin、beclin1等凋亡自噬相关蛋白及DNA损伤修复蛋白MGMT的表达,从而介导胶质母细胞瘤细胞株U251对替莫唑胺化疗抵抗。  相似文献   

7.
目的胶质瘤是最常见的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具有较高的病死率。现有的研究表明miR-106a在多种肿瘤中表达上调,并发挥着致癌性作用,但miR-106a在胶质瘤中的表达和作用却并不清楚。方法不同级别胶质瘤组织和胶质瘤细胞系(T98G,SHG44,U87,U251,U373)内的miR-106a水平通过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RT-PCR)测定。转染miRNA寡聚核苷酸后的U87和U251细胞的增殖能力和细胞周期分别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比色法和流式细胞仪测定,并且通过膜联蛋白/碘化丙啶(annexin V/PI)双染法测定了miR-106a对胶质瘤细胞的凋亡影响。结果miR-106a在胶质瘤组织和胶质瘤细胞系内表达水平相对正常脑组织显著下降,并且miR-106a表达水平与胶质瘤病理级别负相关。胶质瘤细胞转染miR-106a后,可检测到过表达的miR-106a可显著抑制胶质瘤细胞的增殖能力,阻滞细胞周期于G0/G1期,同时诱导胶质瘤细胞凋亡增加。结论 miR-106a可阻滞胶质瘤细胞细胞周期、抑制增殖和诱导凋亡。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敲低微小RNA-155(miR-155)的表达对人胶质瘤细胞系U251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 脂质体介导转染miR-155反义抑制序列(AS-miR-155)下调入胶质瘤U251细胞中miR-155的表达,同时设未转染组和无义序列转染组.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RT-PCR)检测转染后细胞miR-155的表达,四甲基偶氨唑盐(MTT)实验检测转染后细胞增殖活性,流式细胞术(FCM)检测转染后细胞周期变化和凋亡情况.结果 与未转染组和无义序列转染组相比,miR-155 反义抑制序列转染组细胞miR-155表达下降;MTT实验结果显示细胞生长受抑;流式细胞术结果可见细胞出现G0/G1期阻滞,细胞凋亡率增高.结论 反义miR-155可抑制U251胶质瘤细胞生长增殖,促进其凋亡.miR-155可能成为治疗胶质瘤的候选靶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垂体瘤转化基因(PTTG)RNA干扰对胶质瘤细胞对化疗药物敏感性的影响.方法 实验分4组:对照组:对胶质瘤U251细胞不进行任何处理;替莫唑胺(TMZ)组:胶质瘤U251细胞培养基中加入TMZ;PTTG shRNA转染组:PTTG shRNA片段转染胶质瘤U251细胞;PTTG shRNA联合TMZ组:TMZ作用于转染PTTG shRNA片段的胶质瘤U251细胞.MTT法检测细胞生长状况,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MTT结果显示吸光度值在对照组、TMZ组、PTTG shRNA转染组、PTTG shRNA联合TMZ组分别为0.85±0.07、0.58±0.06、0.55±0.07、0.41±0.05,TMZ组、PTTG shRNA转染组、PTTG shRNA联合TMZ组细胞增殖抑制率分别为(31.56±5.51)%、(35.53±4.60)%、(51.49±6.74)%;PTTG shRNA组及TMZ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PTTG shRNA联合TMZ组抑制细胞增殖更明显,与PTTG shRNA组及TMZ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48 h时对照组凋亡率为(6.29±0.78)%,TMZ组为(33.61±4.88)%,PTTG shRNA组为(39.61±4.95)%,PTTG shRNA联合TMZ组为(66.23±7.60)%,PTTG shRNA组及TMZ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PTTG shRNA联合TMZ组的凋亡率较PTTG shRNA组及TMZ组明显增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TTGRNA干扰可以增强胶质瘤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提高化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替莫唑胺(TMZ)和甲泼尼龙(MP)对人胶质瘤细胞系U251放射治疗敏感性的影响,以期为临床优化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经体外传代培养的U251细胞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对照组、放射治疗(R)组、放射治疗+替莫唑胺(R+TMZ)组、放射治疗+甲泼尼龙(R+MP)组、放射治疗+替莫唑胺+甲泼尼龙(R+TMZ+MP)组,分别予以放射治疗(2 Gv/24 h)、替莫唑胺、甲泼尼龙及三者联合治疗。采用磺酰罗丹明B(SRB)比色法、流式细胞术和Western blotting法分析U251细胞增殖率和凋亡率,观察凋亡相关蛋白Bax和Bc1-2表达变化。结果放射线照射联合甲泼尼龙治疗后,U251细胞存活率明显升高(均P=0.000);但经体外培养24和48 h后,三者联合治疗组(R+TMZ+MP组)U251细胞增殖率显著高于放射治疗联合替莫唑胺组(P=0.000)。除对照组外,不同抗肿瘤治疗组U251细胞凋亡率均呈现升高趋势(P=0.000),但放射治疗联合甲泼尼龙组细胞凋亡率显著低于其他各组(均P=0.000)。经放射线照射联合替莫唑胺和三者联合治疗后,U251细胞Bax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00),而放射线照射联合甲泼尼龙和三者联合治疗,Bcl-2蛋白表达水平升高;其中以放射治疗联合替莫唑胺组Bax/Bcl-2比值最高(P=0.000),放射治疗联合甲泼尼龙组最低(P=0.000)。结论甲泼尼龙可以诱导人胶质瘤细胞产生放射抵抗,而替莫唑胺对甲泼尼龙诱导的放射抵抗具有增敏作用。提示:胶质母细胞瘤患者在应用甲泼尼龙减轻放射治疗不良反应过程中所诱导的放射治疗抵抗可通过同时应用替莫唑胺而抵消。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全反式维甲酸(ATRA)对替莫唑胺(TMZ)治疗人脑胶质瘤是否有协同作用。方法用ATRA、TMZ或两药联合分别作用于人脑胶质瘤细胞株U251细胞,细胞划痕法检测各组的细胞迁移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免疫荧光检测CD133细胞阳性率。结果ATRA、TMZ均能抑制U251细胞的迁移,联合用药时迁移抑制更明显。对照组、ATRA组、TMZ组及联合用药组U251细胞凋亡率分别为(6.24±0.81)%、(24.93±4.58)%、(21.36±3.76)%和(54.27±4.83)%,CD133阳性细胞率分别为(7.05±0.27)%、(0.66±0.30)%、(36.32±3.22)%和(4.70±0.52)%。各组间细胞凋亡率和CD133阳性细胞率均有明显差异(P〈0.01)。结论ATRA和TMZ两药均可抑制U251细胞株迁移,促进细胞凋亡;两药联合应用可增强TMZ对U251细胞的化疗效果;其机制可能与ATRA减少CD133阳性细胞率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蒿甲醚对体外培养的人胶质瘤细胞系U251细胞凋亡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机制。方法不同浓度蒿甲醚(25、50、100、200、400、800μmol/L)作用U251胶质瘤细胞,四甲基偶氮唑盐法测定药物抑制率和半抑制浓度(IC50);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的变化和细胞凋亡情况;Hoechst33258荧光染色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结果蒿甲醚对U251细胞生长抑制率随药物浓度增加而显著增加(P〈O.05),同时随药物作用时间延长而显著增加(P〈O.05)。药物作用24、48和72h,其IC50分别为849.28±25.89、518.93±32.83和172.99±6.06μmol/L,三者之间均差异显著(P〈0.05)。经400μmol/L蒿甲醚作用48h,Hochest33258荧光染色可观察到凋亡小体。经400μmol/L蒿甲醚作用24、48、72h,细胞凋亡率分别为(4.55±0.24)%、(12.82±1.88)%和(24.22±2.17)%,三者之间均差异显著(P〈0.05);细胞周期分析显示,随着蒿甲醚作用时间的延长,G0/G1期细胞比例显著增加(P〈0.05),S期和G2/M期细胞比例显著减少(P〈O.05)。结论蒿甲醚能抑制U251细胞生长,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其机制可能为将细胞阻滞在G0/G1期并诱导其凋亡。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替莫唑胺(TMZ)和甲泼尼龙(MP)对人胶质瘤细胞系U251放射治疗敏感性的影响,以期为临床优化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经体外传代培养的U251细胞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对照组、放射治疗(R)组、放射治疗+替莫唑胺(R+TMZ)组、放射治疗+甲泼尼龙(R+MP)组、放射治疗+替莫唑胺+甲泼尼龙(R+TMZ+MP)组,分别予以放射治疗(2Gy/24h)、替莫唑胺、甲泼尼龙及三者联合治疗。采用磺酰罗丹明B(SRB)比色法、流式细胞术和Western blotting法分析U251细胞增殖率和凋亡率,观察凋亡相关蛋白Bax和Bcl-2表达变化。结果放射线照射联合甲泼尼龙治疗后,U251细胞存活率明显升高(均P=0.000);但经体外培养24和48h后,三者联合治疗组(R+TMZ+MP组)U251细胞增殖率显著高于放射治疗联合替莫唑胺组(P=0.000)。除对照组外,不同抗肿瘤治疗组U251细胞凋亡率均呈现升高趋势(P=0.000),但放射治疗联合甲泼尼龙组细胞凋亡率显著低于其他各组(均P=0.000)。经放射线照射联合替莫唑胺和三者联合治疗后,U251细胞Bax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00),而放射线照射联合甲泼尼龙和三者联合治疗,Bcl-2蛋白表达水平升高;其中以放射治疗联合替莫唑胺组Bax/Bcl-2比值最高(P=0.000),放射治疗联合甲泼尼龙组最低(P=0.000)。结论甲泼尼龙可以诱导人胶质瘤细胞产生放射抵抗,而替莫唑胺对甲泼尼龙诱导的放射抵抗具有增敏作用。提示:胶质母细胞瘤患者在应用甲泼尼龙减轻放射治疗不良反应过程中所诱导的放射治疗抵抗可通过同时应用替莫唑胺而抵消。  相似文献   

14.
姜黄素诱导自噬抑制脑胶质瘤U87细胞增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姜黄素对脑胶质瘤U87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10、20、40、60、80μmol/L姜黄素分别处理U87细胞72h后,MTT法检测姜黄素对U87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40μmol/L姜黄素处理前后U87细胞周期和凋亡变化。提取40μmol/L姜黄素处理前后不同时间点U87细胞总蛋白,Westernblot检测自噬相关蛋白LC3的表达。结果姜黄素呈剂量依赖性抑制U87细胞增殖(P0.05),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42.44μmol/L。姜黄素诱导G2-M期细胞周期阻滞,实验组G2-M期细胞比例为(47.71±2.67)%,对照组为(17.96±0.88)%(P0.01);实验组细胞凋亡率为(3.93±0.82)%,对照组为(1.80±0.65)%,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姜黄素给药12、24、48h,LC3-Ⅱ/LC3-Ⅰ比值分别为(0.89±0.004)、(0.93±0.01)、(1.09±0.02),高于对照组(0.76±0.04)(P0.05);3-MA能减弱姜黄素对U87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结论姜黄素通过诱导自噬抑制脑胶质瘤U87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丙酮酸乙酯(EP)对人脑胶质母细胞瘤U251细胞的作用及可能的机制。方法不同浓度EP处理U251细胞后,分别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和平板克隆的方法检测EP对U251增殖及克隆形成能力的影响,并采用Hoechst 33258染色和膜联蛋白V-异硫氰酸荧光素/碘化丙啶(Annexin V-FITC/PI)染色流式细胞术观察细胞凋亡的变化,蛋白印迹法分析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 EP(10、15、20 mmol/L)分别作用8 h、16 h、24 h后均能抑制U251细胞的增殖,且存在显著的剂量-时间效应关系。与对照组相比,EP处理后U251细胞克隆形成能力减弱、细胞凋亡率升高。不同浓度组EP作用U251细胞24 h后HMGB1的蛋白表达水平随药物浓度的增加而降低。结论 EP能明显抑制人脑胶质母细胞瘤U251增殖,并诱导其凋亡,其机制可能与下调HMGB1的表达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一氧化氮(NO)供体药物硝普钠(SNP)对胶质瘤细胞株U251细胞凋亡诱导效应及其机制。方法以0.2、0.5、1.5和2.0mmol/L浓度SNP作用于U251细胞24h,甲基噻唑基四唑法检测U251细胞生长抑制率,Griess法检测其NO含量,流式细胞术检测其凋亡率,免疫印迹法检测SNP作用24h前后B淋巴细胞瘤-2基因(Bcl-2)、天冬氨酸特异性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在U251细胞的表达。结果不同浓度SNP对U251细胞生长均有抑制作用(P〈0.01),且随SNP浓度升高而增强(P〈0.01)。U251细胞内NO含量随SNP浓度升高递增(P〈0.01),并与细胞生长抑制率的呈正相关(P〈0.01)。不同浓度的SNP均能诱导U251细胞凋亡,且随浓度升高而增强(P〈0.01)。随SNP浓度升高U251细胞Bcl-2表达减少,caspase-3表达增加(P〈0.05)。结论SNP可抑制U251细胞生长并诱导其凋亡,其生长抑制效应可能与NO浓度有关,凋亡诱导作用与U251细胞Bcl-2下调和caspase-3上调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过表达的富含亮氨酸重复序列免疫球蛋白样蛋白3(LRIG3)基因对脑胶质瘤细胞系U251和U87的细胞周期、侵袭能力和凋亡的影响。方法将过表达的LRIG3质粒(实验组)和空白质粒(对照组)经慢病毒法感染胶质瘤细胞系U251和U87,筛选稳定细胞株,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Westernblot检测LRIG3表达的变化,碘化丙啶染色后用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周期的变化,TransWell小室法检测细胞的侵袭能力,用免疫组化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各组凋亡细胞。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U251与U87细胞中LRIG3mRNA水平分别上升67.6%和79.9%,蛋白表达水平分别升高62.3%和9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U251细胞中S期与G2/M期细胞数之和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U87细胞与对照组比无明显差异。实验组U251细胞中穿出细胞数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TUNEL染色结果显示对照组U251细胞凋亡率为23.4%,实验组为35.7%;对照组U87细胞凋亡率为20.2%,实验组为39.5%;对照组与实验组间凋亡率均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 LRIG3基因过表达能阻断细胞周期于S期和G2/M期,降低胶质瘤细胞的侵袭能力,加速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三氧化二砷(As2O3)对人胶质瘤U251细胞的生长及端粒酶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倒置显微镜和透射电镜观察As2O3处理后U251细胞形态变化;四甲基偶氮唑蓝比色法观察As2O3对U251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端粒重序列扩增酶联免疫吸附实验(TRAP-ELISA)结合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TRAP-PAGE)银染法检测As2O3处理后U251细胞端粒酶活性变化。结果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到:As2O3处理后的U251细胞逐渐变圆、脱壁,细胞间接触变松,细胞质中颗粒增多,增殖变慢,细胞周围碎片增多;透射电镜下见较多典型凋亡细胞。1~8μmol/LAs2O3明显抑制U251细胞增殖,诱导其凋亡;并使端粒酶活性逐渐下降,该作用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结论 As2O3对人胶质瘤U251细胞株生长具有显著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与As2O3能够抑制U251细胞的端粒酶活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索诱导并建立脑胶质瘤耐放射细胞亚株的体外实验方法,为进一步研究胶质瘤放疗抵抗发生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提供基础。方法以脑胶质瘤U251细胞株为实验对象,通过体外细胞培养,应用60Co射线对脑胶质瘤U251细胞株进行小剂量重复的诱导照射,得到U251耐放射细胞亚株RR-U251。观察RRU251细胞形态的变化;MTT检测其细胞活力,流式细胞仪(FCM)检测其细胞凋亡;集落形成实验检测细胞克隆团形成。结果放射治疗后,RR-U251与U251细胞的相比:细胞增殖活力增强11.5%,迁移能力增强50%,侵袭能力增强87.5%,凋亡率下降69.6%,细胞集落形成率升高88.5%;RR-U251放射敏感性明显下降。结论小剂量重复照射诱导法能较好地建立胶质瘤耐放射细胞亚株RR-U25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