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寻乳磨牙根管分布及根管初尖锉使用型号,为临床乳磨牙根管治疗中寻找根管及选择合适的根管治疗器械提供参考。方法:选择169颗乳磨牙,记录每颗牙齿根管分布情况及各根管初尖锉的型号,计算各根管可进入指数。结果:上颌第一乳磨牙有3个根管,上颌第二乳磨牙有3个或4个根管,下颌第一乳磨牙有2个或3个或4个根管,下颌第二乳磨牙有3个或4个根管。第一乳磨牙根管可进入指数低于第二乳磨牙相应根管可进入指数。结论:第二乳磨牙较第一乳磨牙根管粗大,治疗器械容易进入,治疗相对容易。  相似文献   

2.
牙齿固连是牙齿萌出异常的一种,多见于乳磨牙。临床上患牙整个牙合 平面低于邻面牙龈的固连牙齿少见。本文报道1例右下颌第二乳磨牙完全固连于牙龈下方并伴有牙合 面深龋。结合相关文献,对该疾病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等方面做相关介绍。  相似文献   

3.
韦梦瑶  胡心怡  李冰  李晅 《口腔医学》2021,41(4):318-322,384
目的 利用CBCT研究上海地区儿童乳磨牙牙根数目及根管系统解剖形态,为临床诊断提供影像学依据.方法 选取167例患者(4~7岁)CBCT扫描图像,测量乳磨牙牙根数目、牙齿长度,分析根管数目和类型,并对相应结果做统计学分析.结果 ①上颌第一乳磨牙牙根中三根占50.30%,双根占47.59%.上颌第二乳磨牙牙根三根检出率99.37%.下颌第一、二乳磨牙牙根以双根居多,分别为91.48%、72.95%.②上颌乳磨牙腭根的牙齿长度较颊根长;下颌第一乳磨牙近、远中根的牙齿长度未见明显差异,下颌第二乳磨牙近中根的牙齿长度较远中根长.③上颌第一乳磨牙根管数目以三根管居多,为97.59%.上颌第二乳磨牙三根管占87.13%,四根管占12.27%.上颌乳磨牙的根管类型为Ⅰ型、Ⅱ型、Ⅲ型和Ⅳ型,以Ⅰ型居多.④下颌第一乳磨牙中三根管占41.96%(近中根管为双根管的占39.10%,远中根管为双根管的占60.90%),四根管为39.75%,双根管18.30%.下颌第二乳磨牙中多为四根管,占83.28%.下颌乳磨牙的根管类型主要是Ⅰ型和Ⅳ型.结论 乳磨牙牙根及根管解剖结构复杂多变、变异率高.上颌第二乳磨牙和下颌第一乳磨牙根管结构变异率较其他牙位高,结合CBCT有利于明确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4.
韦梦瑶  胡心怡  李冰  李晅 《口腔医学》2021,41(4):318-322,384
目的 利用CBCT研究上海地区儿童乳磨牙牙根数目及根管系统解剖形态,为临床诊断提供影像学依据.方法 选取167例患者(4~7岁)CBCT扫描图像,测量乳磨牙牙根数目、牙齿长度,分析根管数目和类型,并对相应结果做统计学分析.结果 ①上颌第一乳磨牙牙根中三根占50.30%,双根占47.59%.上颌第二乳磨牙牙根三根检出率99.37%.下颌第一、二乳磨牙牙根以双根居多,分别为91.48%、72.95%.②上颌乳磨牙腭根的牙齿长度较颊根长;下颌第一乳磨牙近、远中根的牙齿长度未见明显差异,下颌第二乳磨牙近中根的牙齿长度较远中根长.③上颌第一乳磨牙根管数目以三根管居多,为97.59%.上颌第二乳磨牙三根管占87.13%,四根管占12.27%.上颌乳磨牙的根管类型为Ⅰ型、Ⅱ型、Ⅲ型和Ⅳ型,以Ⅰ型居多.④下颌第一乳磨牙中三根管占41.96%(近中根管为双根管的占39.10%,远中根管为双根管的占60.90%),四根管为39.75%,双根管18.30%.下颌第二乳磨牙中多为四根管,占83.28%.下颌乳磨牙的根管类型主要是Ⅰ型和Ⅳ型.结论 乳磨牙牙根及根管解剖结构复杂多变、变异率高.上颌第二乳磨牙和下颌第一乳磨牙根管结构变异率较其他牙位高,结合CBCT有利于明确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5.
韦梦瑶  胡心怡  李冰  李晅 《口腔医学》2021,41(4):318-322,384
目的 利用CBCT研究上海地区儿童乳磨牙牙根数目及根管系统解剖形态,为临床诊断提供影像学依据.方法 选取167例患者(4~7岁)CBCT扫描图像,测量乳磨牙牙根数目、牙齿长度,分析根管数目和类型,并对相应结果做统计学分析.结果 ①上颌第一乳磨牙牙根中三根占50.30%,双根占47.59%.上颌第二乳磨牙牙根三根检出率99.37%.下颌第一、二乳磨牙牙根以双根居多,分别为91.48%、72.95%.②上颌乳磨牙腭根的牙齿长度较颊根长;下颌第一乳磨牙近、远中根的牙齿长度未见明显差异,下颌第二乳磨牙近中根的牙齿长度较远中根长.③上颌第一乳磨牙根管数目以三根管居多,为97.59%.上颌第二乳磨牙三根管占87.13%,四根管占12.27%.上颌乳磨牙的根管类型为Ⅰ型、Ⅱ型、Ⅲ型和Ⅳ型,以Ⅰ型居多.④下颌第一乳磨牙中三根管占41.96%(近中根管为双根管的占39.10%,远中根管为双根管的占60.90%),四根管为39.75%,双根管18.30%.下颌第二乳磨牙中多为四根管,占83.28%.下颌乳磨牙的根管类型主要是Ⅰ型和Ⅳ型.结论 乳磨牙牙根及根管解剖结构复杂多变、变异率高.上颌第二乳磨牙和下颌第一乳磨牙根管结构变异率较其他牙位高,结合CBCT有利于明确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6.
《口腔医学》2013,(9):590-593
目的乳牙根管形态复杂并且不易获得完整的标本,本研究通过CBCT对乳磨牙根管形态进行初步研究。方法本院放射影像科CBCT进行分析,记录上下颌第一乳磨牙,第二乳磨牙的根管形态。结果共检查儿童207例,上颌第一乳磨牙均为三根管形态,上颌第二乳磨牙80.31%为三根管形态,19.18%为四根管,0.51%为五根管,下颌第一乳磨牙二根管,三根管,四根管分别占7.03%,46.62%,46.35%,下颌第二乳磨牙三根管,四根管分别占3.95%,96.05%。结论乳磨牙根管形态相当复杂,临床诊疗过程中需认真探查。  相似文献   

7.
靴形曲在下颌第二磨牙近中移动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某种原因有时需将下颌第二磨牙近中移动 ,目前临床上最常使用弹性牵引[1] 的方法 ,如橡皮链或弹性牵引等 ,此方法容易发生下颌双尖牙的远中移动甚至下颌中线的偏斜 ;容易发生下颌第二磨牙的舌向倾斜、近中倾斜及近中舌向扭转 ;移动速度相对较慢。笔者于临床中用靴形曲近中移动下颌第二磨牙 ,可有效地克服前述不足 ,效果较好。  一、材料和方法1.病例选择 :下颌第一恒磨牙拔除需下颌第二恒磨牙近中移动的患者 12例 ,共 19颗第二恒磨牙 ,下颌平面角均为平均面角或高角病例。其中需双侧下颌第二恒磨牙为弱支抗者 4例 ,包括 2例高角病例 ;…  相似文献   

8.
上海地区替牙期儿童正常合形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研究了83付替牙期正常儿童的牙石膏模型,观察测量其上下颌第二乳磨牙远中末端平面关系、上下颌第二乳磨牙近远中径宽度及其比值、上下颌第一恒磨牙咬合关系。将所得结果与华西医科大学、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对乳牙期正常形态研究的结果比较分析,结论是:替牙期末端平面以双侧近中型居多;末端平面关系与上下颌第二乳磨牙近远中径宽度比值有一定关系;替牙期下颌第一恒磨牙萌出时即有近中移动趋势,有利于建立正常的中性关系。  相似文献   

9.
目的: 调查乳磨牙深龋发生年龄对前磨牙萌出年龄的影响。方法: 选择 2010年入幼儿园的儿童,检查乳磨牙患龋情况至其替牙期结束,建立人群的基线资料和个人口腔健康档案。经过资料整理,于2010—2017年间按照乳磨牙发生深龋的年龄,分为4岁组、5岁组、6岁组、7岁组;与乳磨牙无龋组儿童的调查结果作比较。应用SPSS 20.0软件包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010—2017年间调查994名儿童,其中男528名,女466名;合计调查上颌第一乳磨牙1220颗,上颌第二乳磨牙1307颗,下颌第一乳磨牙1244颗,下颌第二乳磨牙1253颗。4~7岁上、下颌乳磨牙患深龋时,前磨牙的替换时间较无龋组提前(P<0.05);乳磨牙深龋发生年龄越小,前磨牙的萌出时间有越早的趋势,尤其在5岁之前乳磨牙发生深龋时,上、下颌前磨牙的萌出时间较5岁以后发生深龋及无龋组大大提前(P<0.05)。结论: 儿童的龋病预防和干预是关键,尤其是5岁以前儿童乳磨牙的龋坏需及早治疗,以减少对乳恒牙正常替换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预成冠临床应用的远期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认为预成冠修复临床操作简便,效果可靠,易于广泛应用。对于乳磨牙与年轻恒牙,预成冠是一种值得重视的暂时性修复方法。一、材料与方法应用镍铬合金预成冠系列(3M公司)上下颌第一乳磨牙、第二乳磨牙及第一恒磨牙合金预成冠,有关的牙体预备器材与粘结材料。常规...  相似文献   

11.
乳磨牙根管口部形态的增龄变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下颌乳磨牙根管口部形态的增龄变化。方法 选取3-8岁患儿86颗诊断为牙髓炎症的下颌乳磨牙,拍摄X线牙片,失活,揭髓顶,拔髓,清洗根管后,取根管口部形态印像,制作树脂模型,在牙轴与髓室底最高点相交处于方0.5mm-1.0mm处制作两枚切片,用计算机进行分析测量,按年龄分成3组进行研究。结果 下颌第一乳磨牙近中根管口部宽度明显大于过错中根管,第二乳磨牙则相反,X线牙片测量值大于树脂切片测量值,根管口部长度测量显示第一乳磨牙近中根管口小于远中根管口,而第二乳磨牙近远中根管长度近似,下颌第一、二乳磨牙近中根管口面积都小于远中根管,第一、二乳磨牙髓室底厚度都有随年龄增长而增厚趋势,结论 本研究结果对乳牙牙髓和根管治疗,特别对活髓切断术器械选择,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对拔除的已有附着丧失的乳磨牙牙根无菌斑区面积进行测量,结果表明:无菌斑区面积在乳磨牙的近中面宽于颊侧和舌侧之和,其差异有显著性(P<0.001).无菌斑区在下颌乳磨牙面积大于上颌乳磨牙,第二乳磨牙范围大于第一乳磨牙,平均宽度1.75±0.49mm,其  相似文献   

13.
作者从2721例儿童病例中随机选择50张正畸病例的全颌曲面断层 X 线片,选择的标准为:1-两侧第三磨牙牙囊在第1、2或第3发育期。2.一侧下颌第二乳磨牙为正常功能位,第二双尖牙未萌出,无拥挤迹象,恒磨牙未近中移位。3.另一侧下颌第二乳磨牙缺失,缺隙减小。根据病例记录了年龄、性别;双侧第三磨牙发育的程度,第一乳磨牙存在的情况;双侧第三磨牙倾斜的角度。测  相似文献   

14.
正畸治疗中下颌第二磨牙近中倾斜萌出相关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正畸治疗过程中影响下颌第二恒磨牙近中倾斜萌出的因素。方法 选取78例正畸治疗患者,初诊时4个第二磨牙均未萌出,正畸治疗结束时,4个第二磨牙萌出建,且第二磨牙未经治疗。用Logistic回归分析正畸治疗后下颌第二磨牙近中倾斜发生与第三磨牙的牙胚存在与否、是否拔牙、下颌平面角、错类型、下颌牙弓前中段拥挤度、牙弓后段拥挤度和第一磨牙前移量之间的关系。结果 下颌第二磨牙近中倾斜与治疗过程中第一磨牙的前移量密切相关(P<0.001),其它因素排除在外,逐步回归方程为Y=1.153×第一磨牙前移量-2.855。结论 正畸治疗过程中过多前移第一磨牙,易导致第二磨牙近中倾斜。  相似文献   

15.
病例1,女,40岁,以下颌第一前磨牙疼痛就诊,检查见第二前磨牙缺失。X线牙片示第一前磨牙根纵折,第二前磨牙颊舌向埋伏阻生,位于第一磨牙根分叉处,根分叉区根吸收,远中根根折。见图1左。病例2 ,女,18岁,下颌第二乳磨牙滞留就诊,X线牙片见第二前磨牙埋伏阻生,位于第一磨牙近中根下  相似文献   

16.
下颌乳磨牙3根发生情况的X线片分析汪平,文玲英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院(710032)通常下颌乳磨牙均为双根,有的远中根则分为颊,舌两根。现通过临床摄取的下颌乳磨牙口内X线片分析,以了解儿童下颌乳磨牙3个根的发生情况、X线影象表现。1材料和方法收集到4...  相似文献   

17.
老年人下颌磨牙牙根及根管的锥形束CT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利用锥形束CT观察分析老年人下颌磨牙的牙根、根管数目和形态。方法:选择能够配合检查,并在扫描过程中头部保持静止状况的老年人,对其牙齿进行锥形束CT扫描,对扫描图像进行三维重建和选择不同方向的断层观察记录下颌磨牙的牙根和根管。结果:锤形束CT检查老年人166例,下颌磨牙共532颗。下颌磨牙近中根均为单根,远中双根仅发生于下颌第一磨牙,而C形根则仅发生于第二磨牙。近中根以两根管为主在下颌第一磨牙和第二磨牙分别占有95.26%和50.38%;远中根以一根管为主在第一磨牙和第二磨牙分别占有64.60%和56.97%,C形根管的发生率为22.48%。结论:下颌磨牙牙根和根管的变化主要发生在第一磨牙的远中根和第二磨牙的C形根及C形根管。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通过曲面体层片测量分析第一恒磨牙异位萌出倾斜角度与第二乳磨牙牙根吸收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5—2020年于中山市人民医院儿童口腔科就诊的第一恒磨牙异位萌出患儿473例,共计患牙690颗,将其相邻第二乳磨牙牙根吸收程度分为Ⅰ ~ Ⅳ级。测量第一恒磨牙近中倾斜角度,并分析其与第二乳磨牙牙根吸收程度的相关性。结果    上颌第二乳磨牙牙根吸收Ⅱ ~ Ⅳ级的相邻第一恒磨牙倾斜角度依次为(102.2 ± 8.5)、(98.8 ± 8.8)、(92.7 ± 8.5)°,两者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性(r = -0.4,P < 0.05)。下颌第二乳磨牙牙根吸收Ⅰ ~ Ⅳ级的相邻第一恒磨牙倾斜角度依次为(58.5 ± 6.4)、(61.4 ± 8.4)、(61.9 ± 9.4)、(61.7 ± 9.0)°,两者之间无显著相关性(r = 0.1,P > 0.05)。结论    上颌第一恒磨牙异位萌出时,其近中倾斜角度越小,越可能导致并加重第二乳磨牙牙根的异常吸收。  相似文献   

19.
低位咬合是指牙齿在主动萌出后保持静止,而相邻牙齿持续萌出,随着骨骼的生长,牙齿 面低于 平面的现象。低位咬合最常见于儿童,以下颌第二乳磨牙多发。牙齿发生低位咬合的年龄越早,其导致的咬合问题越严重。本文从第二乳磨牙低位咬合的病因和治疗等方面进行阐述,以期为第二乳磨牙低位咬合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微种植钉近中移动下颌第二磨牙关闭第一磨牙缺隙的正畸治疗效果。方法对5例第一磨牙缺失患者使用微种植钉近中移动下颌第二磨牙关闭其间隙。结果矫治后尖牙、磨牙中性关系,前牙覆盖、覆袷正常,后牙袷关系良好,下颌第一磨牙拔牙间隙关闭,第二磨牙近中移动量为11.7mm。疗程为18.5~31.0个月,平均为26.1个月。结论在下颌第一、第二双尖牙间采用微种植钉近中移动第二磨牙,能有效地关闭第一磨牙拔牙间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