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报道,通过 PHA 刺激淋巴细胞转化反应和总数 T 细胞 E 玫瑰花试验方法来检测晚期妊娠中毒症病人的细胞免疫功能,以探讨细胞免疫在本病发病中的作用。材料和方法一、PHA 刺激淋巴细胞转化反应(分两组进行)。  相似文献   

2.
体外培养的小淋巴细胞在某些非特异性刺激物如植物血凝素(PHA)或各种特异性抗原的刺激下,能够转化为淋巴母细胞,并且发生分裂现象。淋巴细胞转化为母细胞的转化率,可以用细胞涂片法或同位素掺入法测定。由于这种能转化的小淋巴细胞几乎都是T淋巴细胞,因此淋巴细胞转化试验可以作为了解机体细胞免疫功能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3.
体外细胞免疫测定细胞免疫反应的表现往往并非单纯是 T细胞的作用,而会牵涉到其他免疫细胞,故细胞免疫的检测除针对 T 细胞外,也需要对其他免疫细胞进行检测,以便比较全面地了解体内的免疫状况。1、淋巴细胞转化试验:T 细胞在体外培养时,在培养液中加入特异性抗原或非特异性的促分裂因子(PHA、Con—A 等),T细胞能被激活而发生转化,形成体积较大,代谢旺盛,并能进行分裂的淋巴母细胞。淋转反应与机体的细胞免疫水平有密切关系。PHA 等非特异淋转率反映机体总的细胞免疫情况。特异性抗原的淋转率则可反映机体对该抗原的细胞免疫水平。此法可用于某些慢性传染病免疫功能的测定及癌肿的治疗和预后的判断。治疗效果好者,淋转率上升,缓解期延长;病情恶化者,转化率下降。  相似文献   

4.
外周血 T 淋巴细胞在体外培养时,可以被植物血球凝集素(PHA)所激活,转化为淋巴母细胞。其转化的程度,间接地反映了体内 T 细胞的免疫状态。故目前淋巴细胞转化试验已作为测定机体细胞免疫状态的重要指标,并广泛应用于肿瘤和其它疾病患者细胞免疫水平的测定、予后  相似文献   

5.
<正> 小鼠脾淋巴细胞在致有丝分裂原(Mitogen)刺激下的转化反应,对于研究细胞免疫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实验方法。目前经常使用的植物血凝素(简称PHAHA),刀豆旦白A(简称ConA),葡萄球菌防毒素(简称SEA)等虽均为T细胞之致有丝分裂原,但其对T细胞亚群的作用却各不相同。SEA主要刺激T_1细胞,PHA主要刺激T_2细胞,ConA则可刺激  相似文献   

6.
目前,用来反映细胞免疫的客观指标有近十种,但其中应用最广泛、最经常的是:T细胞水平,外周淋巴细胞总数及迟发超敏性皮试。应用植物血凝素(PHA)刺激淋巴细胞转化试验(简称LTR)及外周淋巴细胞(LC)总数计数来研究恶性肿瘤患者的免疫状态,已有不少报导。为了进一步证明这两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国内外都很重视肿瘤患者的细胞免疫。由于参加细胞免疫的细胞主要是“T”淋巴细胞,而“T”淋巴细胞经植物血凝素(PHA)刺激后可以转变成淋巴母细胞,甚至出现有丝分裂。因此,利  相似文献   

8.
<正> 继1966年Nowell发现植物血凝素(phytohemagglutinin,PHA)能刺激淋巴细胞出现母细胞转化现象之后,Rchrek证明,加入结核菌素或其纯蛋白衍生物(PPD)作为刺激原,进行淋巴细胞体外培养时也出现转化现象。这种淋巴细胞转化反应,与机体的细胞免疫性有密切关系。PHA为非特异性抗原刺激物,应用淋巴细胞在其刺激后的转化指数作为对机体细胞免疫功能的测定已广泛应用于临床;用特异性刺激因子(如结核菌素、病毒、细菌等)进行特异性淋巴细胞转化试验,国外也有报道。Gupta等应用PPD刺激末梢淋巴细胞,以淋巴母细胞转化指数作为结核性脑膜炎诊断的辅助证据。Scott和Welliver等采用纯化呼吸道合胞病毒(RSV)作为刺激原,应用~3H-胸腺嘧啶掺入法进行RSV特异性淋巴细胞转化试验以观察细胞免疫在RSV感染发病机理的作用,说明特异性抗原在体外刺激淋巴细胞转化可用以测定特异性细胞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9.
末梢血T淋巴细胞的体外培养,在特异性抗元或非特异性刺激物(如PHA)的刺激下,可以转化为淋巴母细胞,DNA和RNA合成明显增多。~3H—TdR是DNA合成的前体物,而DNA又是淋巴细胞转化的物质基础。在淋巴细胞培养中投入~3H—TdR,经一定时间孵育后,测定~3H—TdR掺入细胞中多少,客观地从细胞复制DNA能力的大小而精确地判定淋巴细胞转化的程度,以此来测定机体的细胞免疫功能。本文应用同位素掺入法对正常人和部分肿瘤病人作微量血液淋巴细胞转化试验,同时对PHA的体内(皮试)及体外(淋转)试验作比较。  相似文献   

10.
细胞免疫是发生于依赖胸腺的淋巴细胞,它可以被植物血凝素(PHA)所刺激而发生分裂。PHA可促进淋巴细胞中的脱氧核糖核酸(DNA)合成增加,再引起细胞形态变化,这个过程叫做淋巴细胞转化。利用这个特点可以测定细胞免疫功能。胸腺嘧啶脱氧核苷(TdR)是DNA的前体,  相似文献   

11.
近十多年来,由于对淋巴细胞的深入研究,使我们了解到细胞免疫与恶性肿瘤,器官(组织)移植、自身免疫病以及某些传染病的关系非常密切,特别是机体的细胞免疫状态与某些疾病发生发展有着相互作用的关系,引起了人们极大的注意。国内外己广泛采用绵羊红细胞与T淋巴细胞形成自然花环和植物血凝素(PHA)刺激T淋巴细胞转化试验等来检测细胞免疫水平。现己明了E花  相似文献   

12.
本文报道68例正常孕妇进行淋巴母细胞转化试验测定和76例正常孕妇各期进行T 细胞亚群(T_γ及 T_μ细胞)测定结果。1.妊娠各期(早、中、晚)PHA 淋巴母细胞转化试验与非孕妇对照有明显降低。2.正常妊娠的早、中、晚三期之间,PHA 淋巴母细胞转化试验无明显差异。3.正常妊娠期 T 淋巴细胞中带有 IgG Fc 受体的 EA_G 花环%(T_γ细胞)显著增加,而带有IgM Fc 受体的 EA_M花环%(T_μ细胞)则减少.4.正常妊娠各期 T 淋巴细胞总数较非孕妇增加.说明妊娠期细胞免疫受到生理调节的抑制。  相似文献   

13.
PHA(植物血凝素)是仅刺激T淋巴细胞发生母细胞转化的有丝分裂原。PHA皮试法目前在临床上已广泛地用作检测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状态及药物疗效判定的指标。本文则将在正常家兔体内所作的PHA—P皮试反应及其外周血淋巴细胞母细胞转化率的昼夜时辰变化实验结果报导如下:  相似文献   

14.
黄曲霉毒素B_1(AFB_1)能抑制动物细胞免疫系统的功能。使人、猪的淋巴细胞体外转化率降低,猪的淋巴因子分泌减少;抑制小鸡移植物抗宿主反应,迟发型超敏反应以及白细胞趋化能力;还能减少豚鼠形成花环的总T和活性T细胞数。本文报告AFB_1中毒大鼠周围血淋巴细胞在体外被PHA刺激转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对20例健康成人微量周血(0.1ml)标本同时进行PHA刺激淋巴细胞转化试验和酸性非特异性酯酶(ANAE)分型的细胞化学染色。结果显示淋巴细胞转化率与ANAE点型细胞百分率之间呈显著正相关。17%的转化T淋巴母细胞ANAE阳性反应呈局灶性点样型,而83%的转化T淋巴母细胞ANAE阳性反应显著增强,呈弥散样型。提示ANAE总阳性反应是T淋巴母细胞的可靠标志。  相似文献   

16.
<正> 目前,认为负责人体细胞免疫(Cellularimmunity)功能的细胞中最主要的是T淋巴细胞(Thymus dependent Lymphocyte)。根据人体T淋巴细胞在体外经植物血凝素(Phytohemaggletinin简称PHA)非特异性刺激后能转化为淋巴母细  相似文献   

17.
引言用植物血凝素(PHA)作皮肤试验可诱发迟发性超敏反应,无需致敏。尽管其机理还不十分清楚,但癌症病人的PHA反应情况与其预后有关,一般是阳性反应的预后较好,反之较差[1]。在体外PHA是一种致淋巴细胞转化的因子,特别是T淋巴细胞比较敏感。用PHA刺激的体外淋巴细胞转化可作为一个测定T细胞功能的指标[2]。肿瘤病人淋巴细胞的转化率低于对照组的转化率。上述PHA激发的都只是淋巴细胞一般的反应,表明淋巴细胞功能的一个方面,而直接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则更有理论和实际的意义。本实验用微量细胞毒试验来测定肝癌病人和正常人的淋巴细胞在PHA作用下对体外传代的人肝癌细胞系的杀伤力。  相似文献   

18.
大量事实证明抗肿瘤生长的免疫反应以细胞免疫为主,胸腺依赖淋巴细胞(T细胞)、K细胞、巨噬细胞,可能还有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在一定条件下都能破坏瘤靶细胞.细胞在体外培养受植物血凝素(PHA)的刺激可转化成淋巴母细胞,这种淋巴细胞转化率的高低可做为机体细胞免疫功能的客观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9.
由于免疫研究的不断深入,使临床肿瘤免疫工作迅速开展,目前认为机体抗肿瘤生长的免疫反应是以细胞免疫为主,其中胸腺依赖细胞(即T淋巴细胞)起主导作用。我院从1973年开始采用植物血凝素(PHA)激发的淋巴细胞转化试验作为机体细胞免疫的客观指标,观察肿瘤患者在不同时期机体免疫状态的改变,为临床治疗及判断预后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本文采用~3H—TdR掺入法淋巴细胞转化试验,观察慢性胃炎和胃癌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变化,PHA用每毫升40及7微克两种浓度,以刺激指数(SI)表示结果,PHA每毫升40微克时,SI简称为SI_(40),PHA每毫升7微克时,为SI_7。此外本文提出一个指标—浓差指数,即PHA每毫升40微克刺激管内~3H—TdR掺入量(cpm)/PHA每毫升7微克管的cpm的比值,正常人在2左右,一般不超过3,细胞免疫功能下降时,浓差指数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