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冠心病由于其发病率高、死亡率高,严重危害着人类的身心健康。近年来,多层螺旋CT以其扫描速度快、损伤性小、时间分辨率及空间分辨率高等优点,使得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multislice spi-ral CT coronaryangiography,MSCTCA)在临床上的运用日渐广泛,为冠心病的诊断提供了新的无创检查方法,但MSCTCA检查的成功与否主要取决于病人检查前及检查中的成功配合和检查后图像的准确处理,而病人的成功配合是确保MSCTA成功的前提[1-2]。本文总结了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的护理体会,旨在探讨MSCTCA检查中护理工作的重要性和特殊性,为MS…  相似文献   

2.
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晓琴 《中外医疗》2009,28(2):131-131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近年来,冠心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冠心病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随着多层螺旋CT的问世,CT在冠状动脉血管成像成为现实,其应用价值己经得到临床科室的认可。本文对28例冠心病患者CT检查中的护理配合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180例行16层CT冠状动脉造影的成功与失败经验,研究护理干预在CT冠状动脉造影中的作用。方法分析我科2008年1月~2009年10月共180例行16层CT冠状动脉造影图像资料。结果 173例优,6例良,1例差,所有例数都很好配合,无1例发生造影剂不良反应,无1例造影剂外渗。结论 CT冠状动脉造影前的准备工作,特别是护理干预工作,对造影成功起重要作用,检查前、检查中耐心、细致的心理疏导和恰当护理措施是达到安全、理想的检查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护理工作在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检查中的重要性。方法:对100例患者进行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检查,并用AW4.0图像工作站进行图像后处理,显示冠状动脉图像。总结检查过程中的护理操作和体会。结果:除5例患者因心率未控制好,影响重做外,其余均获得满意的检查效果,对冠状动脉病变的显示具有较高的准确性,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具有独特的优越性,精心的护理操作配合是取得检查成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5.
于雷  孙欣  王丽娟 《中国医药导刊》2009,11(11):1948-1949
随着多层螺旋CT(MSCT)及心电门控技术的问世,冠状动脉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成为现实,且随着检查例数的增多,检查技术日趋成熟。作为冠脉无创性检查,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笔者于2006年1月~2008年12月应用16层MSCT进行冠脉造影检查,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对其早期诊断有着重要意义.同时近年来,冠心病的发病率有逐年升高的趋势,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用于冠心病的治疗逐年增多,采用影象手段对冠心病的诊断及支架置入术后的评价受到了广泛的重视,尽管导管法冠状动脉造影可用于冠心病的诊断及支架置入术后的评价,但由于其有创性费用高,患者难于接受,所以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术作为一种安全,无创或少创的影象检查方法用于冠心病的诊断和介入治疗后的评价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正>冠状动脉疾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命的常见病,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医疗科技日新月异,CT冠脉造影技术发展迅速,特别是64层CT,以其无创、安全、操作方法简便、易于被患者及家属接受,且各向同性、空间分辨率、时间分辨率不断提高,广泛应用于临床扫描。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扫描技术受多种因素影响,如患者的心率、呼吸、体表运动、扫描中的相互配合等,都直接影响成像效果。因而,如何指导患者、调整患者心理状态,使其配合医生检查,以提高图像质量十分关键。1临床资料我院自2007年3月~2010年3月开展64层螺旋CT冠脉造影共1065例。男669例,女396例;平均年龄51岁;其中临床可疑冠心病440例,心绞痛312例,胸闷116例,气短130例,怀疑心肌梗死25例,置入冠状动脉支架术后42例。  相似文献   

8.
多层CT扫描以其速度快、创伤小、分辨率高等特点,在冠状动脉造影领域已广泛开展应用,为广大冠状动脉疾患的病人提供了方便、快捷、经济的检查通道。在护理配合中,耐心、细致的心理疏导是保障成功的关键;其操作方法简单、易掌握;对管腔狭窄、软斑块、支架术后的情况均有准确的诊断。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300例CT冠状动脉造影病人的护理,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护理配合方法,从而保证扫描的顺利完成。  相似文献   

10.
杨建军  李晓霞  庞小华  牟华明  邵江 《重庆医学》2007,36(11):1069-1071
目的 以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selective X-ray coronary angiography,SCA)为标准,评价16层螺旋CT(16-slice spiral compated tomography,16-SCT)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oronary angiographywith CT,CTA)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价值.方法 21例患者行16-SCT冠状动脉CTA检查后,回顾性重建心电门控轴位图像,并采用容积成像、多平面重建、曲面重建、最大密度投影等后处理方法,对所有冠状动脉及其分支进行重建,统计可供临床评价的管径>2.0mm的冠状动脉段,以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作对照,对比分析其诊断各类冠状动脉狭窄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结果 16-SCT冠状动脉CTA诊断冠状动脉重度狭窄的敏感性为100%,特异性95%,阳性预测值90%,阴性预测值100%;诊断中度狭窄的敏感性为92.9%,特异性75%,阳性预测值72.2%,阴性预测值93.8%;诊断轻度狭窄的敏感性位81.8%,特异性35.7%,阳性预测值52.9%,阴性预测值71.4%.结论 16-SCT冠状动脉CTA可获得较好的图像质量用于诊断冠状动脉狭窄,是一种无创、可靠、有效的冠状动脉CTA方法,可作为一种诊断冠状动脉有无狭窄的非创伤性方法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1.
宋彦春  陶云萍 《中国民康医学》2009,21(14):1632-1633,1652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MSCT)诊断易损斑块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不稳定型心绞痛40例,所有患者均行16MSCT冠状动脉检查,与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比较,对易损斑块的数量、部位及病变程度进行分析.结果:CAG检出病变支数78支,16MSCT检出病变支数支73支.两者相比差别无统计学意义.以CAG为标准,MSCT的敏感度87.2 %,特异性87.5%,准确度93.6%.以CAG为标准,MSCT总的斑块检出率为79.1%;各分支远段的斑块检出率较低;RCA的斑块检出率低于LAD和LCX.结论:16MSCT能对易损斑块做出无创性评价.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胃肠道间质瘤16排螺旋CT表现,提高诊断水平,减少误诊。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手术后并经病理证实的27例胃肠道间质瘤患者的16排螺旋CT表现。结果胃肠道间质瘤发生在胃19例,小肠5例,直肠2例,肠系膜1例;其中恶性17例,潜在恶性5例,良性5例。恶性呈类圆形或分叶状,直径〉5 cm,密度不均,边界不清,增强后不均匀明显强化;潜在恶性瘤体较均匀;良性瘤体呈类圆形,直径〈5 cm,边界清,密度尚均匀,增强后呈均匀强化。结论 16排螺旋CT检查对胃肠道间质瘤的定位、定性诊断具有很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16层螺旋CT在肿瘤样支气管结核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分析肿瘤样支气管结核在16层螺旋CT扫描及其后处理图像中的影像特征,评价16层螺旋CT及其后处理技术在肿瘤样支气管结核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 肿瘤样支气管结核25例,使用东芝16层螺旋CT扫描后进行后处理并行相关数据分析,总结其影像特征.结果 肿瘤样支气管结核在16层螺旋CT上可分为如下4型:(1)支气管腔内结节型;(2)支气管腔内团块型;(3)支气管腔外压迫型;(4)肺门区团块型.其影像学有以下特点:(1)支气管结核所致管壁多为不规则增厚,其管壁外径未见增大,内径缩小;(2)结节、团块样结核灶增强为环形强化;(3)支气管结核病变区与正常支气管界限不清.结论 16层螺旋CT对显示肿瘤样支气管结核的累及范围及影像特点有一定的优势,轴位扫描结合后处理重建图像能显示气管、支气管整体改变,使观察更为直观.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32排螺旋CT(MSCT)评价冠状动脉支架通畅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2010年1月~2012年1月我科行MSCT冠脉成像患者35例作为观察对象,使用美国GE公司Light Prospeed MSCT扫描仪进行扫描,入选病例行MSCT扫描后1周~2个月内均行常规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比较两种方法评价冠状动脉支架通畅的差异性.结果 46枚支架中CAG显示阳性9枚,MSCT显示阳性9枚,两种方法在评价支架通畅率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SCT在冠状动脉成像在评价冠状动脉支架通畅性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MSCTA)成像技术的临床应用效果并分析影响血管图像质量的因素.方法 选择100例(其中13例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复查,3例冠状动脉搭桥术后复查)进行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并分析影响图像质量的因素.结果 100例被检者中35例CT未见异常,65例见冠状动脉各段各分支血管有不同程度的钙化斑块和狭窄(其中10例因心率&gt;80次/min,或因吸气,屏气不好,致使部分三维冠状动脉血管图像显示欠佳,出现阶梯样伪影;11例可疑为心肌桥;3例冠状动脉搭桥术后复查,见搭桥血管形成;13例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复查,见支架管腔通畅,无明显再狭窄现象).结论 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对冠状动脉成像质量好,诊断准确率高,可做为冠状动脉疾病的筛选手段及冠状动脉术后复查首选方法,图像质量受心率、呼吸和对比剂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64层螺旋CT检查冠状动脉成像斑块与冠心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对60例临床确诊的冠心病患者行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检查,获得的数据用64层螺旋CT工作站的后处理技术对冠状动脉成像斑块进行分析,并设20例无冠心病的正常者作对照.结果 结果显示,冠心病患者的冠状动脉斑块数量高于正常组;不同性质斑块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组(ACS)和稳定心绞痛患者组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混合斑块、软斑块和冠心病的危险性呈显著正相关.结论 64层螺旋CT检查可对冠状动脉的斑块成分和形态作出正确检查,并揭示与冠心病危险程度的关联.  相似文献   

17.
高压注射器应用于16层螺旋CT增强扫描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高压注射器的使用方法。方法:对185例患者应用高压注射器进行CT增强扫描。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高质量、高清晰度的图像,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强有力的依据。结论:高压注射器的应用满足了多层螺旋CT对造影剂输注的更高要求,使CT的成像质量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结合16层螺旋CT扫描在肝小血管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常规B超和16层螺旋CT对20例肝小血管瘤(〈30mm)进行对照分析,所有病例均经3-6个月追踪、回访证实。结果20例肝小血管瘤患者B超检出率为100%,B超发现病灶不能定性者2例,平扫有3例未发现病灶,增强扫描检出所有病灶并全部给予定性诊断。结论肝小血管瘤大部分表现为B超高信号、CT平扫低密度,超声检出率优于CT平扫,对超声低回声者往往定性困难,而螺旋CT增强扫描可以准确诊断,二者联合运用能提高对肝小血管瘤的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9.
孙蓓 《中国现代医生》2012,50(25):79-80,82
目的探讨对主动脉夹层患者应用16排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进行影像学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010年1~12月我院收治的24例主动脉夹层患者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16排螺旋CT胸腹联合平扫以及增强扫描,使用MIP(大密度投影)、MPR(多平面重组)、SSD(表面遮盖显示)和VR(容积再现)等方法进行三维重建。结果 24例患者通过16排螺旋CT扫描后显示出9例为Ⅰ型,6例为Ⅱ型,9例为Ⅲ型,MPR和VR都能够显示出患者的真假腔以及假腔内有大小不等的腹壁血栓。结论 16排螺旋CT血管成像的优势在于扫描速度快、无创、空间分辨率提高和时间分辨率的提高,可以在患者一次闭气的情况下完成整个扫描过程。所得成像清晰,为临床诊断提供了详尽的信息。  相似文献   

20.
曹伟  杨小庆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17):2179-2182
目的:我们研究的目的是为了确定16层螺旋CT三期增强后三维重建在确定胆囊癌的CT分期和评价手术可切除性的价值。方法:27例临床和超声检查怀疑胆囊癌的病例,前瞻性分析其16层螺旋CT三期增强表现,这些病例中,有20例做了胆囊癌根治性切除术或姑息手术的患者,包括在本研究中。三维容积重建评价血管的解剖及受侵犯情况,CT分期及可切除性评价与手术病理对照。结果:根据CT表现,8例肿瘤可切除,12例不能切除。术中发现11例肿瘤可切除,9例不能切除,3例CT分期过高,认为不能切除的病例是由于CT误诊十二指肠受浸润。在评价胆囊癌可切除性方面,CT的敏感性72.7%,特异性100%,准确性85%,在肝脏和血管受侵犯方面与CT表现和手术所见完全相关一致,接受根治性胆囊癌切除的患者中发现6例血管变异。结论:三期增强螺旋CT三维重建是一种可靠的分期胆囊癌的影像方法,术前可确定血管的走行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