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炒是“雷公炮制十七法”之一,属火制法范围。据手头资料按使用习惯统计,需要炒后用于临床的常用中药将近500种。炒是中药炮制中广泛应用的方法,也是炮制的基本操作方法。火制法范围中的烫法、炙法的操作与炒法雷同,常有混同现象。如砂烫也叫砂炒;酒炙也称酒炒。“砂炒”、“酒炒”将不列入炒法,而在烫法、炙法中讨论。还有煨法、炮法、煅法中也有部分药物用炒法或者与炒法中某些步骤相同。  相似文献   

2.
<正> 为了适应中医事业发展的需要,进一步统一中药炮制技术标准,提高炮制质量,更好地发挥中药在防治疾病中的作用,淄博市中医药管理局在淄博市中医院举办了“中药炮制示范班”。这次中药炮制示范班的学员,主要来自全市医院的药剂科,进行了为期10天的中药炮制学习示范操作。这次示范的种类有清炒、炒黄、炒焦、炒炭、烫、煅、酒炙、蜜炙、醋炙、盐炙、姜炙等。  相似文献   

3.
水蛭因其具有特殊的腥臭味和不易粉碎的特性,历代多炒炙入药,现在多用滑石粉烫制。笔者参考有关实验研究资料认为,有必要对滑石粉烫制的方法进行改革,兹总结如下。一.滑石粉烫制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95版)和徐楚江主编《中药炮制学》的水蛭炮制项下的滑...  相似文献   

4.
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弄清川芎炮制历史沿革及现代研究方法.以《历代中药炮制资料辑要》一书为线索,查阅南齐至清朝时期本草原著123部,并查阅建国后《中国药典》8部、《全国中药炮制规范》1988年版和地方中药饮片炮制规范17部,对古今文献中所收载的与川芎炮制有关的内容加以归纳、总结和文献循证.川芎炮制历史悠久,历代的炮制方法有洗、去土、去苗芦;切、剉、研;熬、炒、煅、焙、蒸、酒炒、酒洗、酒炙、酒煮、醋煮、醋炒、米泔浸、米泔炒、童便浸、盐水炙等,共29种.其中酒炙法自宋代沿用至今.现代主要应用生品,酒炙亦有.分析了川芎现代炮制研究状况.川芎炮制的规范化、标准化研究有待进一步阐明.  相似文献   

5.
穿山甲为鲮鲤科动物鲮鲤Manis penta-dactyla Linnaeus的鳞甲,临床常用炮山甲(砂烫品)或醋山甲(砂烫醋淬品)治疗痈疽疮肿、风寒湿痹、乳汁不通,并外用止血.然而在我地多次发现某些医疗单位和个人曾使用砂烫盐水淬山甲(下简称盐山甲),即将烫好的山甲珠趁热投入浓盐水中,捞出干燥.此种盐山甲用于临床是否妥当,笔者对此略存疑议,试陈管见. 1.穿山甲炮制用盐水作辅料无理论依据:追溯其炮制历史可以看出,梁代陶弘景在《名医别录》中首先记载:“鲮鲤甲,微寒,主五邪惊啼悲伤,烧之作灰…….”继后宋代出现了“童便浸炙、醋浸炒、蛤粉炒”等炮制方法.到明代其炮制方法已基本健全,缪希雍的《炮制大法》载“或烧、或炮,或酥炙、醋炙、童便炙,或油煎、土炒、蛤粉炒,当各随本方,未有生用者.”清代的炮制文献大都沿用了明代缪氏的观点,如《本草乘雅半偈》载“烧灰,或炙以酥,以醋,以便,或煎以  相似文献   

6.
杜仲的两种炮制方法的比较和改进任连堂王子梅山东省聊城地区中医医院252000杜仲是临床上常用的中药,具有补肝肾、强筋骨、安胎、降血压等多种功效。根据其炮制方法的不同,其名称又有盐杜仲、炒杜仲、杜仲炭之别。杜仲的炮制方法自古就有蜜炙、姜汁炙、麸炒、砂烫...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中国药典》"炮制通则"中"烫"法是否有必要改为"炒"法。方法:通过查阅文献,考证"炒"与"烫"的概念及《中国药典》"炮制通则"中"烫"法改为"炒"法的转变。结果:1963版《中国药典》"通则"首载"烫","烫"与"炒"并列,并沿用至2005版《中国药典》;2010版《中国药典》"通则"将"烫"移至"炒"项下,即取消了"烫"。"沙烫"与"砂炒"的操作没有本质区别,只是一事二名而已。结论:建议规范中医药相关专业术语。  相似文献   

8.
蜜炙黄芪的几种炙法及其炙品的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蜜炙黄芪为常用中药之一,在炮炙上亦颇有讲究,其炙法不同,炙得的炙品质量亦有差异。笔者曾将三种不同炙法所得之炙品进行相互对比,结果表明,各炙品的外观质量与其炙法密切相关。现简述于下:炙法与炙品笔者曾采用的三种炙法所用黄芪、蜂蜜、水的比例均按《湖南省炮制规范》的规定,分别为100:80:15。(一)炒炙法(即传统炙法)取蜂蜜加开水少许放入锅内,待沸腾倒入黄芪饮片,用文火拌炒至蜜吸尽,呈深黄色,不粘手为度,取出冷却,搓散即得。按:此法炙制的炙品蜜水未透心,吸收不完全,表面有蜜痕、焦斑、不光泽;  相似文献   

9.
<正> 杜仲为常用中药之一,其炮制方法较多,历代本草载有“酥炙”、“麸炒”、“盐水润后蒸”、“炒令黑”等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990年版规定为“盐炙”,即“取杜仲块加盐水拌匀、润透,用中火炒至焦黑色,易断丝时取出放凉”。我们经过多次试验对比,发现“盐润砂炒”法最佳,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略谈部分种子及果实类药物清炒改砂烫必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药的炮制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 ,对药物进行特殊的加工处理 ,使之符合治疗需要。由于中药的品种繁多 ,不同性质的药材或不同的用药目的 ,需要有相应的炮制方法。每种方法都有严格的技术要求以保障炮制品的质量。正所谓制药贵在适中 ,不及则功效难求 ,太过则气味反失。炮制是否得当 ,直接关系到药效。总之 ,炮制是保障药物发挥医疗作用的重要措施。1 药物清炒的目的药物炮制的制作方法可分为净选、切制、炮炙和其他方法等。炮炙是指用火制和水火合制处理药物的一种炮制方法。炒和烫是火制的一种处理方法。药物的炒法可以概括为两大类 ,即…  相似文献   

11.
中药在炮制过程中,往往需要加入一些辅料与药物一起共制,使之符合中医临床用药的要求。中药炮制常用的辅料可分为液体辅料和固体辅料两大类。固体辅料有稻米、麦麸、白矾、豆腐、土、蛤粉、滑石粉、河砂,朱砂等。固体辅料在炮制药物中,炒法使用最多,除了白矾、豆腐、朱砂不用炒法外,其余都是用炒或烫,这就是常用的麸炒、米炒、土炒、砂烫、蛤粉烫、滑  相似文献   

12.
邓苏平 《中成药》2006,28(9):I0004-I0005
本院儿科联合中药制剂室采用中西医结合法制备的小儿补血糖浆治疗儿童缺铁性贫血,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1药物制备1.1处方蜜炙黄芪,麸炒白术,茯苓,太子参,砂炒鸡内金,陈皮油,甘草,枸橼酸铁铵,维生素C,硫酸锌。1.2制备工艺取干净的生黄芪,生白术,鸡内金,分别照2000年版药典[1]一部附录ⅡD蜜炙法,麸炒法,砂烫法炮制好。陈皮提取挥发油,备用。取处方用量的炙黄芪,炒白术,茯苓,太子参,炒鸡内金,甘草加水煎煮,第1次加10倍量水,煎煮1h,第2次加8倍量的水,煎煮45min。合并两次煎液,过滤,滤液浓缩至750mL,冷后加枸橼酸铁铵,硫酸锌,维生素C,防腐剂,陈…  相似文献   

13.
蔓荆子炮制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正> 中药蔓荆子味辛苦,性微寒,具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功效,中医常用于偏正头痛,目赤肿痛等症。有关其炮制历史,早在南北朝《雷公炮炙沦》中就有“用酒浸一伏时后蒸”的记载.目前蔓荊子的炮制,多采用炒黄法(中国药典)、酒炒法(厦门)、蒸法(广东),少数地区还有炒焦法、蜜炙法(西安、南京、长沙、重庆)等。关于蔓荊子炮制的现代研究目前未见报道。为此,本文测定了蔓荆子生品、炒黄品、炒焦品的水煎出物、醇浸出物含量,并比较了生品与炒黄制品对小白鼠的镇痛作用。试图对其炮制作用作出初步评价。  相似文献   

14.
中药材的加工炮炙必须根据中药的性能功用以及制剂的不同进行,以达到消除或降低药物毒性或副作用,减少药物的刺激性,改变或缓和药性,增强疗效,方便服用。常用的炮制方法有洗、漂、焙(烘)、烫、炒、煅、炙、蒸、煮等。每一种炮制方法都有其应用范围及操作方法。有的...  相似文献   

15.
枳实作为我国传统中药,历代有多种炮制方法,通过查阅历代本草专著及近20年来枳实炮制相关研究文献,比较《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版及各地饮片炮制规范,对枳实历代炮制方法沿革、现代炮制工艺及炮制过程中成分变化研究、炮制品质量控制和药理作用研究进行综述。历代枳实炮制方法包括净制、切制、清炒(炒黄、炒炭)、固体辅料炒(麸炒、土炒、面炒)、炙制(酒炙、醋炙、姜炙、蜜炙)、烧、蒸、焙、熬、泔浸制、醋制膏等20余种;现代药典和地方炮制规范基本沿用枳实的传统炮制方法,以净制、切制、麸炒为主。枳实炮制工艺研究主要集中于麸炒、软化切制、水炙,枳实经炮制后,挥发油含量下降,成分种类也发生变化,橙皮苷、柚皮苷、辛弗林等成分含量也有下降。枳实炮制品质量控制研究,现主要采用TLC、HPLC法对单个或多个成分进行定性和定量测定。枳实炮制品药理作用研究主要集中于升高血压、对子宫和胃肠道平滑肌作用及黄酮类成分体内转运吸收等方面。今后需进一步阐明枳实炮制前后的物质基础、作用机制,规范其炮制方法,建立专属性质量标准,为后续枳实的炮制研究、资源开发及综合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滇南本草》的炮制法内容丰富多彩,涉及中药炮制的诸多方面,如修治、火制、水火共制等。其炒、焙、煨、煅、炙、烧灰、浸润、蒸、煮、炖等既有传统中药的炮制法,又有民族民间医药的特色,是云南人民用药经验的结晶,值得研究。  相似文献   

17.
<正> 中药黄芩系唇形科植物黄芩的干燥根。按照《炮制规范》加工炮制(炙)后,中医临床常用于清热解毒,泻上焦肺火,除肠中湿热等。中药黄芩主要产于河北、内蒙古、山西、陕西等省区。药材以条粗长,质坚实、色黄,除去外皮者为佳。历史唐代载有切制法:宋代有酒炒,炒焦,姜汁怍饼,煅炭等制法。元、明时代增加了猪胆汁炒、土炒、醋炒法。清代的吴茱萸制,米泔水浸等炮制方法。  相似文献   

18.
中药炮制是一门古老的传统制药技术,是古代医家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它是祖国医学宝贵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中药炮制,历史悠久,早在南北朝时我国就有炮制方面的专著《雷公炮炙论》。作者雷公总结了刘宋时代以前的炮制技术;明代缪希雍撰有《炮炙大法》;清代张仲岩著有《修事指南》等等。历代医家在其著作中也均有关于中药炮制的论述,如著  相似文献   

19.
中药加工炮制的一个重要环节 ,是将原药材预处理软化后 ,切成规格不一、厚薄不同的各种片型 ,以适应继续炮炙和调剂配方以及汤剂的需要。《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以下称《药典》) 1 997年版所载中药 680余种 ,需切成不同规格饮片的有 381种 ,占5 6%。1 饮片的片型规格对炮炙的影响药材经过切片称为饮片 ,又称生片 ,其中有相当部分还需进行炮炙 ,方能配方入药。以《山东省中药炮制规范》(以下称《规范》)为例 :所载根及茎类中药要求切片的 1 1 5种 ,其中 5 1种切片后还需炮炙 ,占44%。如白术切片后 ,根据临床需要有的需要麸炒、土炒、米泔水…  相似文献   

20.
牡丹皮系毛莨科植物牡丹的根皮。临床上用于热入营分所致的出血,多需炒炭后入药。制炭方法多为清炒。《江苏省中药饮片炮制规范》规定用文火炒至表面焦黑色,内心棕黄色,而《中药大辞典》则要求以武火炒至焦黑色为度。我们试以砂烫的方法制备丹皮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一、方法:取净丹皮,用水润透后切成5毫米的厚片,干燥。将中粗河砂置锅内油炙炒至滑利。砂温达180℃左右,改用文火。投入丹皮,不断翻炒至内外表面均呈焦褐色,中间呈棕黄色时取出,迅速筛去河砂,摊开放凉即得表面焦黑色的制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