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加强细节管理 降低护理风险   总被引:42,自引:2,他引:42  
目的:探讨加强细节管理以降低护理风险的方法。方法:加强护理人员对护理风险的识别;强化细节管理的理念,以人为本,以细节管理为中心;健全细节管理机制,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建立风险管理网络,加强对现场管理的督导;重视细节服务,创新服务模式。结果:提高了护理人员对护理风险的识别能力,更加重视护理细节管理与细节服务,制定和完善了细节的操作流程,执行时更加科学、规范。结论:加强细节管理有利于降低护理风险,有利于保障病人安全,有利于医疗护理服务安全,有利于护理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精神科实施高危护理风险标准化管理对患者护理安全及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2018年3月—12月选取4个精神科男病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对照组实施精神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高危风险标准化管理,比较两组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较对照组的暴力、自伤自杀发生率明显下降,患者、家属对护士工作满意度明显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外走、跌倒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论在精神科实施高危护理风险标准化管理,可有效降低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提高患者、家属对护士的满意度,从而全面提升精神科专科护理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3.
孙彩娟 《全科护理》2011,(34):3177-3178
[目的]探讨细节管理在骨科病人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方法]通过强化护士细节管理的理念,提供安全的设施与布局,杜绝药物不安全因素,做好高危人员、高危时段、高危病人、特殊操作监督管理,及时检查、发现和有效处理护理服务过程中的各类不安全因素,以加强骨科病人的护理安全管理.[结果] 保障了骨科病人的护理安全,提高了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护理管理水平,增强了护理人员的工作责任心,促进了医患关系和谐,提升了病人满意度.[结论]在骨科病人护理安全管理中应用细节管理,可从根本上减少护理缺陷的发生,促进护理质量的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精神科病人跌倒评估方法及早期护理干预的措施.方法 采用HendrichⅡ跌倒风险模型评估住院精神科病人的跌倒风险,并对病人进行早期护理干预.结果 降低了病人跌倒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对住院精神病人跌倒危险评估和早期实施护理干预措施可以减少病人跌倒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申雁冰  任红芳  郑群玲 《全科护理》2012,10(11):1016-1017
[目的]严格管理精神科高危药品,根据管理中的常见问题提出管理方法,提高护士用药、取药的准确率,确保病人用药安全。[方法]制订高危药品目录,对科室护士进行高危药品知识培训,完善高危药品查对制度,对高危药品进行系统性管理。[结果]实施高危药品规范管理后药品质量明显提高,护理差错为零。[结论]规范管理高危药品能够提高护士对高危药品的风险管理意识,确保病人用药安全,减少护理差错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设计并使用精神科风险防范标识,降低护理风险,提高精神科风险管理效果.方法:针对精神科常见风险类型,用不同颜色和字母的贴纸在护士站病人一览表中进行标识,每班护士均可通过标识了解该病人的风险类型,提供针对性的护理措施.结果:护士更加准确地把握病人的风险因素,实施全面的风险管理措施,降低病房内意外事件的发生.结论:风险防范标识的使用,提高了护士的风险管理效果,具有临床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安全管理方法及实效,保障患者安全。方法:查找并确定病区中的"三高"因素-高危人群、高危时段、高危环节,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并加以严格管理和控制。结果:2008年~2009年本病区只发生了2例一般性护理差错,均为医嘱查对不严造成的给药错误,护理缺陷得到及时纠正与控制,大大降低了护理风险。结论:"三高"管理其实是危机管理,也是细节管理,控制好"三高"即可降低护理风险,保障病区护理安全。  相似文献   

8.
目的:提高护理工作中高危药品管理环节质量,有效降低高危药品管理缺陷发生率。方法:分析4年高危药品相关事件,针对关键环节制作高危药品口袋书,强化高危药品知识培训,多角度信息化预警提示,连续性警示标识转移。结果:实施高危药品系统化管理后,护理用药安全质量明显提高。结论:规范管理高危药品能够提高护理人员对高危药品的风险管理意识,确保病人用药安全,减少护理差错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在ICU综合护理工作中使用细节管理,提高护理质量,保证病人治疗效果及预后,有效避免因护理缺陷、差错、事故而引发的护理纠纷。方法:加强护理人员对护理差错事故的防范意识,强化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加强细节管理,健全细节管理机制,严格执行操作规范,重视细节服务,创新服务模式。结果:通过细节管理在ICU综合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提高了护理人员对护理差错事故的认识,护士更加注重细节服务;制定和完善了细节的操作规程,护士护理病人时更加科学、规范。结论:加强细节管理有利于降低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保障医疗护理安全,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预警管理在精神科临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方法将2010年11月1日至2011年10月30日收治本病区的女性精神疾病(符合CCMD-3诊断标准)患者576例设为实验组,将2009年11月1日至2010年10月30日631例女性精神疾病患者设为对照组。对照组采用精神科常规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以小组工作模式和团队合作的方法在病区实施精神科预警管理,按照“精神科意外事件征兆评估表”进行危险征兆评估,公示预警内容,确定个性化的预防控制计划。结果预警管理后实验组意外发生总数、各类意外发生数均呈明显的下降趋势,实验组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满意度显著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精神科临床护理工作中,应用预警管理模式,能显著降低病人意外事件的发生率,提高病人的满意度,降低病人自身和他人受伤害的风险。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风险管理对肿瘤患者压疮高危人群的实施效果。方法对照组患者按压疮护理常规进行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实施压疮风险管理,即:对护理人员进行压疮相关知识培训,对患者压疮风险因素进行评估与筛查,制订个体化压疮预防护理方案,分层次动态管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压疮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压疮护理质量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肿瘤患者压疮高危人群实施风险管理可以降低压疮的发生率和提高压疮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2.
风险管理在冠心病专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柳 《护理管理杂志》2007,7(9):55-56,58
目的探讨冠心病专科护理风险管理模式,提高护理质量。方法评估冠心病专科护理风险问题,实施安全管理措施,加强风险管理,关注冠心病患者存在的不安全因素。结果护士风险防范意识提高,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减少。结论风险管理为减少护理风险事件的有效管理方法,其结果直接影响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精神科急重症病区护理管理模式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一套适合精神科急重症病区(PICU)的护理管理模式。方法选择2003年4月-2007年3月PICU作为研究对象,将PICU分为2003年4月-2005年3月与2005年4月-2007年3月两组垂直对照,前者为对照组,后者为研究组。对照组护理人员按常规排班制及实施常规工作制度。研究组实施常规排班与弹性排班制相结合的方法,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并在原有基础上制订和健全与PICU相配套的各项规章制度。根据护理质量考核指标,比较两组护理差错发生情况及患者的暴力倾向与暴力行为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护理质量各项检查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满意率研究组较对照组上升了4.39%;护理差错和意外事件发生率研究组较对照组下降了40%;患者暴力倾向和暴力行为的发生例次研究组较对照组分别下降了42.48%和46.07%。结论制订和实施与PICU相适应的一系列规章制度符合PICU的需求,能提升护理质量及满意率,降低护理风险,使有限的人力资源发挥其最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老年病房的护理风险管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徐永能  卢少萍  张月华  黄巧 《现代护理》2007,13(6):1536-1538
目的使护理风险系数降到最低程度,保障病人与护理人员安全。方法通过分析老年病房存在的风险问题,根据老年疾病的特点、护理人员因素、病人自身的因素、环境因素、医源性因素,提出护理风险管理的对策。结果拓宽护理管理者对老年病区风险管理的思路和方法、强化护士的风险意识,促进了医院护理管理质量。结论对危险因素评估;强化法制观念,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制定安全护理管理原则;健全和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实施人文关怀,更新服务理念可以降低护理风险。  相似文献   

15.
目的使护理风险系数降到最低程度,保障病人与护理人员安全。方法通过分析老年病房存在的风险问题,根据老年疾病的特点、护理人员因素、病人自身的因素、环境因素、医源性因素,提出护理风险管理的对策。结果拓宽护理管理者对老年病区风险管理的思路和方法、强化护士的风险意识,促进了医院护理管理质量。结论对危险因素评估;强化法制观念,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制定安全护理管理原则;健全和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实施人文关怀,更新服务理念可以降低护理风险。  相似文献   

16.
翟丽刘一  王秀丽 《现代护理》2006,12(21):2023-2024
目的 加强护理安全管理,减少精神科患者的伤害。方法 从加强职业道德、增强安全意识、运用双向思维、掌握交流技巧、造就和谐病区等方面增进护患关系,杜绝精神科安全隐患。结果 护患关系改善,精神科安全管理更直接、有效。结论 加强护理人员各方面综合素质的培养,建立和谐护患关系,有利于患者朝康复的方向发展,保证精神科患者的安全。  相似文献   

17.
护理行为风险管理的实践   总被引:31,自引:2,他引:31  
目的探讨风险管理在防范医疗纠纷、投诉和满意度中的作用。方法我们对工作中高风险的护理行为制定风险管理制度,并组织全体护士认真学习考核,在护理操作中实施告知制度和意外风险预报制度。管理者随时督导检查评价制度落实情况,不断完善和修订制度。结果实施风险管理1年多来,密切了护患关系,变“家长制”为“理解配合型”的护理模式,降低了纠纷和投诉的发生率,提高了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论在护理行为中实施风险管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科学管理理念,在护士和病人间架起了一座沟通的桥梁,经护患双方共同努力将高风险因素降至最低限度,受益的不仅是病人还有护理人员,达到了降低护理纠纷、投诉发生和提高满意度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风险管理在临床外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及其效果评价。方法将外科住院患者根据住院时间分为对照组( n=468)和观察组( n=436),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风险管理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在护理风险发生率、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方面的差异。结果实施风险管理护理后,患者的护理风险发生率由9.40%降低为3.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149,P<0.01);患者满意度由(85.2±5.9)分提高至(98.3±6.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545,P<0.01)。实施风险管理前后护理质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将风险管理应用到外科护理中可以有效地降低护理风险的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9.
易烜  曹霞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0,16(35):4251-4252
目的 通过分析风险管理在护理工作中所起的作用,有效回避护理风险,降低护理风险的发生率.方法 建立护理安全管理体系,完善护理风险防范预案,加强护理风险监控,培训护士风险防范意识和能力.结果 加强了护患关系,改善和提升了护理质量,使患者满意度明显提高.结论 护理风险管理的实施,对预防护理安全隐患的发生,减少护理差错和护理纠纷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在内科护理中实施风险管理的效果。方法在护理风险管理前后,分别对内科护士及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共调查护士87名,评价护士风险管理意识及护理质量;调查患者风险管理前后患者各98例,比较风险事件发生率、护患纠纷投诉率、护理满意率等指标。结果实施风险管理后,护士的风险管理意识、风险管理态度、风险管理行为及护理质量考核评分分别为(22.4±2.6),(23.5±2.2),(24.5±2.7),(98.47±1.9)分,高于实施前的(15.6±4.8),(13.4±2.7),(13.5±2.8),(88.36±2.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5.725,6.477,7.013,5.467;P〈0.05);实施风险管理后,风险事件、护患纠纷发生率分别为1.02%,0.00%,低于实施前的7.14%,5.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4.327,4.879;P〈0.05),患者满意率由实施前的79.59%升高到98.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732,P〈0.05)。结论实施护理风险管理能提高护士的风险意识及工作质量,有利于减少意外事故,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