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业师林鹤和副主任医师治疗急、慢性肾炎的家传验方,应用于临床,的确效验。药物组成:白花商陆7克,木通7克,车前草9克,水灯芯(鲜)15克。每日一剂,水煎服。兹各举一例,以见一斑。例一、易某某,女,6岁,于1961年10月20日就诊。脸浮肿及下肢足跗浮肿历时六个月余。纳少,口干,口渴饮水,舌苔黄少津,尿黄赤而短,大便紧,脉沉细数。患者病久少治,病情缠绵不愈。尿常规检查:蛋白(+++)、RBC(++)、WBC(++)颗粒管型(+),NPN:38.6mg%。血常规:Hb7g%,WBC4000/mm~3 N80% L20%。诊断为慢性肾炎 相似文献
3.
笔者几年来用民间验方蜈蚣鸡蛋治疗急、慢性肾炎36例,获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治疗方法:蜈蚣一条,生鸡蛋一个。将蜈蚣去头足焙干为末,纳入鸡蛋(先打一小洞)内搅匀,外用湿纸及黄土泥糊住,放灶内煨熟,剥取鸡蛋吃,每日吃一个,7天为一疗程,病不愈隔3天再进行下一疗程。疗效观察:用上方治疗36例,儿童29例,成人7例,年龄最小7岁,最大47岁。病程6个月以内的28例,6个月以上的8例,最短数天,最长2年。用本方治疗前均有浮肿,腰部发痠,食欲不振,精神呆滞等症状,并经西医化验检查,确诊为急、慢性肾炎,方采用本方治疗。治疗中嘱患者休息,减少食盐量,不配 相似文献
4.
5.
目的观察艾滋病(AIDS)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的证候学特点,探讨药物治疗(中西医或西医)对证型的影响。方法观察164例AIDS合并肺部感染患者治疗前后证型的变化,总结AIDS并肺部感染证型变化特点。结果 AIDS合并肺部感染患者治疗后较治疗前痰热壅肺证减少15.3%,痰湿阻肺证减少8.6%,肺肾两亏证增加7.3%,气血亏虚增加2.4%,气阴两虚证增加0.6%,与AIDS合并肺部感染无关证型增加14.0%。结论 AIDS并肺部感染证型有虚有实、虚实夹杂,疾病前期为实多虚少,疾病后期为虚多实少。 相似文献
6.
自1999年以来,我们用柴芪袋泡剂治疗肾性蛋白尿时观察到,该药对肾性蛋白尿有较好的效果,对尿葡萄苷酶及血脂有明显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急、慢性肾炎中医辨治十法海安县人民医院(226600)徐秀兰急性肾炎是一种与溶血件链球菌感染有关的免疫性疾病,它引起肾小球的急性弥漫性病变,急性肾炎误治、失治,调理失宜,病情反复发作持续1年以上不愈者,可成为慢性肾炎。临床上以浮肿、血尿、蛋白尿或血压... 相似文献
8.
9.
慢性肾炎激素撤退过程中中药治疗钩玄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周雄根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1,7(4):63-65
慢性肾炎是临床上的一种常见病 ,目前大多数人认为人类的慢性肾炎是免疫介导的疾病。一般认为免疫是疾病的始发机理 ,在此基础上和某些炎症介质参与下 ,最后导致肾脏损伤和产生临床症状[1] 。正是基于这种认识 ,肾上腺皮质激素 (以下简称激素 )的使用成为慢性肾炎治疗的重要手段。激素的使用可以使部分慢性肾炎病例的病情得到不同程度的缓解 ,但是这种方法又可造成患者对激素的长期依赖 ,而长期依赖激素的结果是下丘脑 垂体 肾上腺皮质 胸腺 (HPAT)轴功能抑制 ,导致垂体、肾上腺皮质储备能力下降 ,同时长期激素的使用又可导致血液的… 相似文献
10.
慢性肾炎中医证候动态变化规律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肾炎中医证候动态存在易变性与多向性、相对稳定性与独立性、可逆性。病因有主因和诱因之分,病位以肾为主,涉及脾、肺、心、肝,病理性质以正虚为主兼夹邪实。影响证候动态变化的因素有体质差异、病邪性质、感邪轻重和药物的正副作用等。 相似文献
11.
12.
13.
肾炎在祖国医学中无此病名,但从症状和发病原因来看,急性肾炎属于水肿病“风水”、“阳水”范围。慢性肾炎属于中医水肿病“正水”、“石水”、“阴水”范围。在治疗上一般采用健脾、补肾、利水、化湿、行气等治疗方法,有的临床收效不显著。笔者于1989年 相似文献
14.
15.
17.
广西地区慢性肾炎中医证型演变规律以及与尿蛋白、肾功能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广西地区慢性肾炎中医证型的分布规律,并探讨其与尿蛋白、肾功能等实验室指标的相关性。方法对140例慢性肾炎患者的一般情况、分期、中医主证和标证型进行统计描述,检测患者的尿蛋白、肾功能(尿素氮(BUN)、血肌酐(SCr)),并分析中医证型与这些实验检查指标的关系。结果 140例慢性肾炎患者本证中,中医证型分布和CKD分期有相关性(P0.001),Ⅰ期和Ⅱ期与脾肾气虚证相关;Ⅲ期与肝肾阴虚型相关,Ⅳ期与脾肾阳虚证相关。标证中,从Ⅰ期进展至Ⅳ期,外感证、湿浊证和瘀血证均逐渐增多,但湿热证则有减少的趋势。肝肾阴虚证和脾肾气虚证患者的尿蛋白、BUN、SCr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与肝肾阴虚证和脾肾气虚证相比较,脾肾阳虚证患者的尿蛋白、BUN、SCr水平明显升高(P均0.01)。结论广西地区慢性肾炎证型演变规律为脾肾气虚-肝肾阴虚-脾肾阳虚,瘀血证和湿浊是最主要的指标。尿蛋白、BUN、SCr水平与脾肾阳虚证可能存在一定相关性,临床上可能作为辨证论治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18.
慢性肾炎病程冗长,迁延多变,属沉疴痼疾,一般植物类药物难以取效,虫类药物无微不入,无坚不破,从中医药理来看具有祛风散邪、清热利湿、活血化瘀、益肾固本之功,现代药理研究亦证明其具有抗变态反应、抗凝、改善微循环、增强免疫力等作用.对其合理的研究使用,有助于慢性肾炎治疗的发展,提升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大骨节病中医证型分布及演变规律。方法:对761例大骨节病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进行临床流行病学研究,运用非参数多个样本比较的K-W秩和检验和Rx2表线性趋势卡方检验的统计方法调查大骨节病不同性别、体重、年龄、病程及临床分度方面的证型分布及演变规律。结果:在761例大骨节病患者中,脾肾阳虚、寒湿阻络型157例(占20.63%),肝肾亏虚、气滞血瘀型214例(占28.12%),痰瘀互结型390例(占51.25%),以痰瘀互结型最多,脾肾阳虚、寒湿阻络型最少;肝肾亏虚、气滞血瘀型和痰瘀互结型患者随着年龄、病程的延长及临床分度的加重,其发生率呈上升趋势。脾肾阳虚、寒湿阻络型患者随着年龄、病程的延长及临床分度的加重,其发生率呈下降趋势;不同中医证型的变化不取决于性别的不同及体重的变化。结论:大骨节病3个证型的分布与性别、体重的关系不大,但与年龄、病程及临床分度密切相关。其中脾肾阳虚、寒湿阻络型大骨节病患者年龄偏小、病程偏短、临床分度偏轻;而肝肾亏虚、气滞血瘀型及痰瘀互结型的患者年龄偏大、病程偏长、临床分度偏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