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曲东锋 《国际脑血管病杂志》2003,11(4)
背景:椎基底动脉区手术难度很大,大多数医院都不开展,并且由于基底动脉发出许多穿支动脉供应脑干,进行扩张也极其危险。 目的:比较椎基底动脉疾病患者单纯内科治疗与内科治疗加椎动脉经皮穿刺腔内血管成形术的疗效。 检索策略:检索了Cochrane卒中组试验资料库(最后检索时间为1997年8月),还与该领域的研究者和球囊导管制造商进行了联系。 相似文献
3.
4.
经皮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颈动脉狭窄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12
目的 探讨经皮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手术方法、适应证及操作技巧。方法 本组 2 2例颈动脉狭窄患者均采用经股动脉入路 ,对颈动脉颈段狭窄者应用自膨式支架进行血管成形 ,对位于颈动脉海绵窦段的狭窄则使用管状支架治疗。结果 2 0例患者术后的颈动脉狭窄段直径较术前扩大 ,达到正常管径的 6 0 %以上 ,2例达到 30 %。 2 2例患者临床缺血体征术后明显改善 ,没有发生并发症。随访 2~ 2 4个月未见脑缺血发作。结论 经皮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简便安全方式之一。但是缓慢及准确的操作仍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经皮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疗效。方法通过导管介入技术,对1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并有相应颈动脉狭窄的病人,用Wallstentz支架进行颈动脉成形术。结果10例病人症状均减轻或消失,即刻DSA显示狭窄程度由术前的85.5%(65%-100%)下降到约19.5%(0~25%),脑内供血改善。术后随访3~10个月,无1例再发生脑卒中和再狭窄。结论经皮血管内支架成行术治疗颈动脉狭窄是一种创伤小、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7.
经皮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高龄颈动脉狭窄患者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 对平均80岁以上的高龄颈动脉狭窄患者进行经皮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的可行性,安全性和效果进行探讨。方法 对18例(年龄76~92岁)单侧颈动脉狭窄和其中1例合并椎动脉狭窄患者经磁共振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确诊,后行经皮颈动脉支架和椎动脉支架血管内成形手术。结果 19例次支架置放均获成功。DSA显示狭窄段的颈动脉直径明显扩大,同侧颅内脑血管循环时间和染色趋于正常。仅1例出现部分运动性失语。随访3~18个月,无1例再发生脑缺血事件;B超复查未见明显支架内再狭窄。结论 对高龄颈动脉狭窄行经皮血管内成形治疗的安全性高,效果可靠。但需重视预防和及时处理围手术期出现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9.
10.
支架置入术治疗颈动脉狭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是缺血性卒中的主要栓子来源 ,并可导致大脑半球低灌注。支架置入术是治疗颈动脉狭窄安全、有效的方法。文章对支架置入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有关问题作了综述。 相似文献
11.
经皮颈动脉支架置入术(carotid artery stenting,CAS)是近年来发展的治疗颈动脉狭窄的新方法,有创伤性小、安全性高的特点,但是术中约有5%~10%脑栓塞发生〔1〕。本文拟回顾分析血管内球囊扩张及支架成形术治疗老年人颈动脉狭窄的疗效。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我院2010年5月到2011年6月老年颈动脉 相似文献
12.
支架置入术治疗颈动脉狭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是缺血性卒中的主要栓子来源,并可导致大脑半球低灌注。支架置入术是治疗颈动脉狭窄安全、有效的方法。文章对支架置入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有关问题作了综述。 相似文献
13.
支架置入术治疗颈动脉狭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总结血管内支架置人治疗颈动脉狭窄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收治颈动脉狭窄患者16例,其中3例进行狭窄预扩,3例使用脑保护装置,共放置自膨式支架18枚。结果:18枚支架均成功置人,术中无严重并发症,1例(6.3%)术后第3天发生非处理血管供血区脑梗死。随访1~8个月,无新发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和脑梗死,末次改良Rankha量表评分平均0.75(0~2)分,所有患者生活均自理。10例患者术后3个月颈动脉彩超复查,均未见再狭窄。结论:支架置人治疗颈动脉狭窄是一种比较安全和可能有效的方法,但亟需设计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观察其长期疗效和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4.
支架置入术治疗颈动脉狭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血管内支架置入治疗颈动脉狭窄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 :收治颈动脉狭窄患者 16例 ,其中 3例进行狭窄预扩 ,3例使用脑保护装置 ,共放置自膨式支架 18枚。结果 :18枚支架均成功置入 ,术中无严重并发症 ,1例 (6 3% )术后第 3天发生非处理血管供血区脑梗死。随访 1~ 8个月 ,无新发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TIA)和脑梗死 ,末次改良Rankin量表评分平均 0 75 (0~ 2 )分 ,所有患者生活均自理。 10例患者术后 3个月颈动脉彩超复查 ,均未见再狭窄。结论 :支架置入治疗颈动脉狭窄是一种比较安全和可能有效的方法 ,但亟需设计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观察其长期疗效和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5.
自1977年Grüentzing首次成功进行经皮穿刺冠脉成形术(PTCA)以来,作为冠状动脉再通的一种较为有效的治疗方法已经广泛使用于临床。许多报告表明初次成功率高,住院并发症少,成形术后心绞痛症状明显减少。然而,成形术后的早期再闭塞和再狭窄是影响治疗效果的二个主要因素。本文就PTCA后的再狭窄问题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6.
本文总结1977年9月~1980年8月美国国立心、肺和血液研究所对美国和欧洲的34个中心应用此法治疗的631例患者的资料,旨在对此法作进一步的评价和研究.方法:(1)股动脉技术:将起搏导管插入肺动脉或右心室作定位用.经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采用Judkins法).冠状动脉成形术前应用阿斯匹林、潘生丁、心得安、硝酸酯及钙拮抗剂.术中应用肝素及硝酸脂(包括冠状动脉内注入硝酸甘油)等.术后用药同术前,并加用华法令.将10.5F导引套管沿0.0965厘米导引钢丝插入股动脉,再将合适的右或左股动脉指引导管送至腹主动脉,将0.154厘米导 相似文献
17.
颈动脉支架置入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现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颈动脉狭窄是卒中的重要原因之一 ,占脑梗死原因的 30 %。颈动脉支架置入术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一种新方法 ,具有创伤小、安全和并发症少等特点 ,并为禁忌颈动脉内膜切除术的患者创造了新的机会。多组临床试验证实 ,其对卒中二级预防的效果与经典的颈动脉内膜切除术相同 ,并且随着保护技术的应用和防止再狭窄技术的成熟 ,介入治疗将在颈动脉狭窄治疗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估颈动脉支架(CAS)置入术在预防糖尿病(DM)合并颈动脉狭窄患者发生脑梗死及改善生活质量的远期效果。方法接受CAS置入治疗的DM合并颈动脉狭窄患者39例,定期随访1~6年。复查颈部血管彩超、头部MRI、头部CT及灌注成像,并对28例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术前、术后第14天、3、6个月进行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评分(NIHSS)、Barthel指数(BI)、修订的Rankin量表(MRS)评分,并与影像学检查结果、发生缺血性脑血管事件进行比较。结果全部患者随访1~6年,平均33个月;3例(7.7%)脑梗死,其中2例脑梗死发生在支架置入同侧,另1例发生在对侧。28例症状性狭窄患者CAS治疗后14 d、3个月NIHSS、MRS评分均较术前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3、6个月BI评分均较术前显著增多(P<0.05)。单因素分析发现,年龄>75岁、高血压史、有两个以上脑血管病危险因素、术后未系统服用抗血小板药物、术前有多次脑梗死病史的患者术后易发生缺血性脑血管事件(P<0.05)。3例(7.7%)术后再狭窄。结论 DM合并颈动脉狭窄患者CAS治疗是安全的,能显著降低患者脑卒中发生风险及改善生活质量。CAS术后中远期再狭窄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19.
颈动脉支架置入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现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颈动脉狭窄是卒中的重要原因之一,占脑梗死原因的30%。颈动脉支架置入术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一种新方法,具有创伤小、安全和并发症少等特点,并为禁忌颈动脉内膜切除术的患者创造了新的机会。多组临床试验证实,其对卒中二级预防的效果与经典的颈动脉内膜切除术相同,并且随着保护技术的应用和防止再狭窄技术的成熟,介入治疗将在颈动脉狭窄治疗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治疗急性心肌梗塞的主要目的,是限制和缩小心肌的进行性坏死范围,急性心肌梗塞早期冠状动脉造影显示供应梗塞区的冠状动脉有阻塞,促使试图再建冠状动脉血流。用导引钢丝、溶血栓药物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使血管再通的方法可使胸痛缓解,S-T 段回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