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正>成批烧伤是指同一致伤原因,同时引起10例以上或严重烧伤超过5例者[1]。多由突发事故引起,伤员聚集,常伴有其他损伤,常因人力、物力和技术力量的短缺,易贻误抢救时机,而增加后期治疗的难度。笔者回顾分析本院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吸入性损伤的早期急救、确诊方法 和综合治疗措施,以进一步提高其救治水平.方法 35例危重烧伤患者中,14例因发生吸入性损伤于当地行紧急气管切开术,并随后转入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烧伤科.采用以下措施进行救治:应用气管镜诊断吸入性损伤程度,探取痰痂及坏死脱落黏膜,止血,根据黏膜修复程度指导拔除气管套管(拔管)的时机;人工鼻湿化气道和防治感染;使用化痰药,并定时翻身叩背、振动排痰;雾化表皮细胞生长因子促进黏膜修复.结果 气管镜检查见14例患者吸入性损伤程度分别为中度3例,重度8例,特重度3例.7例于伤后1周内拔管,6例于伤后第2周拔管,1例肺部感染严重者于伤后42天拔管.痰培养11例为无细菌生长,3例发现细菌,其中2例发生肺部感染.治疗过程中用气管镜探取痰痂3次,避免了窒息的发生.所有患者均救治成功.结论 重度吸入性损伤行气管切开越早越好;气管镜有助于准确诊断损伤程度,取出痰痂和坏死黏膜,防止气道阻塞,动态观察气管黏膜的修复,指导拔管时机;人工鼻、黏膜修复药物以及各种促排痰措施的综合应用对治疗吸入性损伤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4.
油船船员成批烧伤的早期救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油船船员成批烧伤早期的救治方法和措施.方法从成批船员烧伤的现场急救、休克期处理、临床特征、入院后治疗等方面,总结6批31例油船船员烧伤患者(船员组)的伤情特征和救治体会,选择同期伤情相似的5批32例非船员烧伤患者(非船员组)进行比较.结果船员组患者中吸入性损伤、眼烧伤和延迟复苏发生率明显高于非船员组.船员组治愈30例,死亡
1例,平均住院日为(49.8±12.7) d;非船员组治愈32例,平均住院日为(47.5±14.2)
d.结论尽管油船船员成批烧伤伤情重,只要组织、治疗方法和措施得当
,仍然可以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特大成批危重烧伤患者35例的成功救治经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介绍一组特大成批危重烧伤患者成功转运救治的经验.方法 2006年5~8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烧伤科主持并参加了一组35例特大成批危重烧伤患者伤后6h急救、空中和陆路长途转运、后续治疗的工作.35例患者均为男性,年龄22.4±8.7(17~46)岁,烧伤面积13.6%±12.9%(4%~75%)TBSA;特重度烧伤3例,重度烧伤29例,轻度烧伤3例;全部患者均有头面部烧伤,32例患者伴有中、重度吸入性损伤,20例伴双手深度烧伤(计39只手).当地医院行15例气管切开,17例四肢切开减张.经充分的转运前准备后,35例患者经4h空中和陆路长途转运,顺利抵达接收地.收入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烧伤科的23例病情相对危重患者中,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1例、特重2例、病重12例,均有不同程度的心、肺、肝、肾功能及凝血功能异常.入院后连续月余予以全方位抢救治疗,先后进行手术48例次.结果 35例患者全部救治成功(包括其他医院的12例),功能及外观恢复满意.结论 本批烧伤患者早期救治延迟,转运路途远,伤情重,并发症多,接诊及救治难度大.救治过程中有以下几点体会:从现场救治、长途转运到后续治疗,应组织得力、分工明确、团结协作;整体治疗应尽量规范统一,强调个体化治疗;尽快处理危及生命的并发症;尽早封闭烧伤创面,从源头上清除感染根源,使用抗炎药物,减轻炎症过度反应.强调营养、代谢和免疫调理、凝血功能障碍的纠正等是本批患者成功救治的关键;重视应用整形美容的原则和技术处理面部和手部等关节部位创面,是功能和外貌恢复良好的保证. 相似文献
6.
7.
成批烧伤病人早期抢救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子群 《中国烧伤创疡杂志》1998,(3):53-54
收治成批烧伤11起共101例,特重度烧伤76例,重度烧伤26例,经全力抢救,仅死亡1例,抢救成功率达99%。作者就病房及抢救物品、药品准备,护理人员分工及质量监控,抢救过程中的注意事项等作详细阐述,肯定了护理工作在抢救成批烧伤病人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9.
目的分析宁蒙周边化工企业成批烧伤患者致伤因素,探讨早期救治方法与应对措施。方法将2007年1月至2011年11月收治的9-21例/批的成批烧伤患者12批共195例,按组织领导,合理分类,行预防性气管切开,全身与局部治疗,手术植皮等方法治疗。深入化工企业对12000余人做自救、逃生、转送的专业知识培训,提出了相应的应对措施。结果本组病例治愈186例(治愈率95.36%);死亡9例(死亡率4.61%)。经过培训的企业发生群体和个体烧伤时,现场均能正确施救与转送。结论对成批烧伤患者早期执行预定救治方案处理.可提高救治成功率,经过专业培训的工人、干部均能在现场正确开展施救与转送,为到院救治赢得了宝贵时间。 相似文献
10.
成批烧伤伤员众多 ,病情复杂 ,护理任务繁重。 2 0 0 1 - 0 6- 2 3某地发生重大火药燃爆事故致 3人当场死亡、2 2人特重烧伤。伤后立即组成临床抢救病区 ,共 5个医疗单位协调近60名护理人员参与抢救 ,如何组织好多为非烧伤专业 ,甚至内科护士尽快了解专科护理 ,以满足抢救工作的要求 ,我们以“统一标准、分组包干、定时检查”为指导 ,合理组织和实施护理工作 ,取得良好的效果。1 临床资料本组 2 2例伤员 ,除 1例年龄为 31岁外 ,其余患者均为 1 9~ 2 4岁青年男性。烧伤程度 :中度 1例 ,重度 2例 ,特重度 1 9例 ,烧伤总面积 1 5 %~ 1 0 0 %… 相似文献
11.
本文浅谈了成批烧创伤救治的经验与教训,分析了我国成批烧创伤急救体系的现状,提出应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成批烧创伤急救体系,通过课程学习与专科基地训练,加强研究与交流等措施,提高我国平战时成批烧创伤救治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两批危重烧伤患者转入院后的早期救治体会 总被引:9,自引:5,他引:9
目的本文介绍2批共13例危重烧伤病人,伤后3~4天经长途转运至我科的早期救治体会.方法
2001年6月27日和2002年6月9日先后收治两批13例伤后3~4天经长途转运入院的烧伤患者,男性4例,女性9例,年龄20~43岁,平均31.1±6.2岁,烧伤总面积74.3%±24.7%,Ⅲ度面积53.7%±31.2%.其中,特重度烧伤10例,烧伤总面积86.0±11.5%,Ⅲ度面63.9±26.3%,合并有重度吸入性损伤4例,中度吸入性损伤6例;重度烧伤3例,烧伤总面积35.3%±10.0%,Ⅲ度面积15.3%±5.0%,均合并有中度吸入性损伤.13例患者都已气管切开,四肢或胸腹部切开减张.13例患者中,有的高热或体温不升;有的心率、呼吸增快;有的腹胀或肠鸣音消失;有的白细胞、血小板低下.13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肝、肾功能、心肌酶和凝血功能异常.结果除2例伤前分别患有心肌炎、慢性肝炎的危重烧伤患者,最终因心肌炎于伤后29天,肝功能衰竭于伤后45天死亡外,其余11例患者全部救治成功.结论成批烧伤转入院后的特点是,伤情重,并发症多,救治难度大.严密组织,责任明确;救治力量前伸机场;入院过程中尽快确定伤情;尽快处理危及生命的并发症;综合治疗措施得当、及时是挽救病人生命的先决条件;重视代谢和凝血功能的调理是后续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3.
14.
烧伤感染病原菌的DNA微阵列检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DNA微阵列检测烧伤感染病原菌的灵敏度和特异度。方法分别采用DNA微阵列法和常规培养分离鉴定法对不同含菌量的菌液进行检测,比较二者鉴定病原菌的灵敏度;采用微阵列法检测经常规方法鉴定明确的烧伤感染病原菌62株,观察二者的阳性符合率和阴性符合率;采用上述两种方法检测103份烧伤创面分泌物标本,观察其符合率。结果与常规方法相比,DNA微阵列检测烧伤创面细菌具有快捷、高通量的优势,鉴定单一菌株的灵敏度比常规方法高10~100倍,鉴定已知菌株与常规方法的阳性符合率和阴性符合率均为100%;在检测103份烧伤创面分泌物时,DNA微阵列除鉴定出常规方法鉴定出的所有菌株外,还检出了一些常规方法未检出的菌株。结论与常规方法相比,DNA微阵列检测烧伤感染常见病原菌的符合率和灵敏度均达到较高水平,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索迟发性小腿全长肌间血管全部坏死而导致除腓肠肌内侧头以外小腿肌肉全部坏死,仅以皮肤、筋膜、胫骨连足的情况下肢体保留和功能重建的方法. 方法 在去除小腿肌肉、肌间血管和腓骨,小腿全长以皮肤筋膜、腓肠肌内侧头、胫骨连接足的情况下,切取健侧小腿胫后动脉顺行岛状皮瓣带蒂转位覆盖患侧小腿4/5长、1/3周径的骨筋膜创伤面,断蒂时完成皮瓣动脉与腓肠肌外侧头轴型肌动脉吻合,小腿创口完全愈合后行踝关节功能位融合和伸趾中立位趾长伸、屈肌腱悬吊固定.结果 通过带血运巨大皮瓣对患肢进行有效覆盖,随着侧支循环的改善,创口愈合,肢体顽固性缺血痛消失,小腿神经感觉逐渐恢复,并重建了小腿承重与行走功能.结论 除腓肠肌内侧头以外全小腿肌肉、肌间血管均坏死被切除时,小腿皮肤、深浅筋膜组织、腓肠肌内侧头肌瓣与胫骨内血供系统在踝以下所构成的网状侧支循环能为患足提供微量血供,延缓足的坏死,但仅凭这一微量血供无法治愈广泛贫血创面和顽固性肢体缺血痛.健侧小腿内侧顺行岛状皮瓣转位覆盖到巨大严重贫血肢体创面后,大大提升了伤肢的成活质量,最终保留了肢体,重建了功能.皮瓣断蒂时的动脉化处理,为患肢重建了一条永久性轴型肢体动脉. 相似文献
16.
先天性小耳畸形合并外耳道、中耳畸形手术方案的选择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先天性小耳畸形合并外耳道、中耳畸形的最佳治疗方案。方法对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整形外科医院外耳再造中心2005年6月~10月305例(332耳)先天性小耳畸形三期法耳廓再造,以及解放军总医院耳鼻喉科1988年12月-2002年7月49例(58耳)先天性中、外耳畸形,外耳道、中耳重建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三期法行耳廓再造效果可靠,外观佳;镫骨底板活动患者外耳道、中耳重建术后听力改善明显。先行外耳道、中耳重建术者,切口瘢痕形成,影响耳廓再造皮瓣,而先行耳廓再造者,外耳道位置易偏差,影响外耳道重建术后外观。结论对先天性中、外耳畸形,有恢复外观和听力要求者,应先根据影像学结果确定外耳道口位置,再行三期法耳廓再造,在第三期修整时,同时进行外耳道、中耳重建,既可保证美观、改善听力,又可减少手术次数,是较理想的手术方案。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通过生物材料的筛选和优化组合及特殊工艺制备新型人工胸壁结构,并探讨其应用于大块胸壁缺损重建的可行性.方法 根据胸壁重建需要,筛选出适宜的可降解高分子生物材料,通过特殊工艺制成三种不同结构的人工胸壁(聚对二氧杂环己酮纤维网、甲壳素纤维增强聚已内酯板、甲壳素纤维增强聚已内酯肋条).建立犬大块胸壁缺损动物模型,应用所研制的人工材料进行动物实验,通过动态观察及组织学检查评价其效果.结果 聚对二氧杂环已酮网重建胸壁与组织结合良好,可有效减轻反常呼吸,网状材料24周内完全降解吸收,被自体再生组织取代,胸壁长期稳定性和胸廓外形满意.甲壳素纤维增强聚已内酯板重建胸壁可获得良好的胸壁固定,肋条可有效防止反常呼吸,同时具有更佳的组织相容性.甲壳素纤维增强聚已内酯材料植入24周无明显变化.结论 聚对二氧杂环已酮网及甲壳素纤维增强聚已内酯材料具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可有效防止反常呼吸,在胸壁重建中各具特点,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湿润暴露疗法治疗面部烧伤50例分析和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MEBT疗法在治疗面部烧伤中的疗效。方法:50例病人全程应用湿润暴露(MEBT/MEBO)治疗。结果:50例病人全部治愈,无一例植皮,疗程短,无瘢痕。结论:MEBT/MEBO治疗面部烧伤,能有效地救治瘀滞带组织,促进创面愈合。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