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TNP 470是半合成烟曲霉素类似物 ,具有较强的抗血管生成和广泛抗肿瘤活性。我们采用ACHN肾癌细胞株建立肾癌动物模型 ,观察血管生成抑制剂TNP 470的抗肿瘤生长和转移效应。材料与方法 雌性BALB/c nu/nu裸小鼠 ,4周龄 ,平均体重 13.7g。ACHN肾癌细胞株购自美国典型物种保藏中心 (ATCC) ;TNP 470由日本Take da公司馈赠 ;兔抗鼠Ⅷ因子多克隆抗体购自Dako公司。将ACHN肾癌细胞株2 .0× 10 6/0 .2ml接种于BALB/c裸鼠背部皮下 ,将 16只裸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用药组 ,每组 8只 ,第 3d起分别… 相似文献
2.
血管生成抑制剂TNP-470的作用机制及其在肾癌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体瘤生长具有血管生成依赖性。内皮细胞的增生、移动、管道形成是血管生成所必须的步骤,TNP-470通过阻滞内皮细胞增生而抑制新血管形成,从而发挥抗癌作用。研究证实,TNP-470可抑制肾癌生长、转移及新血管形成,在肿瘤早期应用其抗血管生成活性更为明显。并且,血管生成抑制剂和其他方案联合应用是一条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血管新生抑制剂TNP 4 70对ACHN肾细胞癌增殖与凋亡状态的影响。方法 :采用TNP 4 70 (4 0mg·kg-1·0 .2ml-1)皮下注射治疗ACHN肾细胞癌荷瘤裸鼠 ,观察肿瘤生长情况 ,进行细胞增殖与细胞凋亡的研究。结果 :TNP 4 70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 ,ACHN肾癌生长明显减慢 ,肿瘤细胞凋亡指数明显增加 (P <0 .0 1) ,增殖指数无显著变化 (P >0 .0 5 )。肿瘤体积与凋亡指数间存在负相关 (r =- 0 .85 4 0 ,P <0 .0 1)。结论 :TNP 4 70对ACHN肾癌有显著的抑制肿瘤生长作用 ,可能与肾癌细胞凋亡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4.
血管生成抑制剂TNP—470的作用机制及其在肾癌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梅伟 《国外医学:泌尿系统分册》1999,19(3):133-135
实体瘤生长具有血管生成依赖性。内皮细胞的增生、移动、管道形成是血管生成所必须的步骤,TNP-470通过阻滞内皮细胞增生而抑制新血管形成,从而发挥抗癌作用。研究证实,TNP-470可抑制肾癌生长、转移的血管形成,在肿瘤早期应用其抗血管生成活性更为明显。并且,血管生成抑制剂和其他方案联合应用是一条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TNP-470和维甲酸治疗大鼠原发性肝癌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TNP 4 70和维甲酸 (RA)以及两者联合应用对大鼠诱发肝癌的阻断、抑制作用及其副作用。方法 于诱癌第 11周隔日腹腔注射 2 0 .0mg/kg体重TNP 4 70 (TNP组 )、1.5mg/kg体重RA(RA组 )或同时给TNP 4 70和RA(联合组 ) ,并设对照组 ,给药 10次。观察比较各组 ( 7只 )大鼠肝脏形成的≥ 3mm、≥ 5mm结节数和所见最大肝结节的大小。每组 10只用于研究生存时间。在给药前、结束时和给药结束后 2 0d分别记录大鼠的体重。结果 各治疗组大鼠肝切面上≥ 3mm、≥ 5mm的结节数显著均少于对照组 (P <0 .0 5 ) ,联合组显著少于TNP组 (P <0 .0 5 )。各治疗组的平均最大结节体积均显著小于对照组 (P值均 <0 .0 5 ) ,联合组显著小于TNP组(P <0 .0 1)。与对照组比 ,RA组和联合组的生命延长率为 5 5 .8%和 5 4.3 % (P值均 <0 .0 5 ) ,TNP组为 33 .3 % (P <0 .1)。TNP组和联合组在给药结束时体重下降显著 (P <0 .0 5 ) ,减重率达 8.8%和 7.4% ,其他两组体重无显著变化。结论 TNP 4 70、RA可明显减轻化学诱发的大鼠肝硬化和癌变并延缓其发展 ,延长诱癌大鼠的生存时间 ;RA的作用强于TNP 4 70 ,两者联合使用作用增强。TNP 4 70有体重减轻的副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n-3多不饱和脂肪酸(n-3PUFA)对人结肠癌细胞HT.29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应用MTT比色法、细胞的形态学观察(Hochest33258染色)、DNA凝胶电泳、流式细胞技术检测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对HT.29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气相色谱分析的方法检测DHA对HT-29细胞n-3PUFA和n.6PUFA含量及n-6/n-3PUFA比例的影响。结果DHA在体外对HT.29有明显的增殖抑制作用,10、20、40和80mg儿DHA作用24h时的细胞增殖抑制率分别为16.8%、24.7%、50.0%和60.1%。40mg/LDHA作用24、48和72h的细胞增殖抑制率分别为50.0%、69.9%和77.0%:呈现明显的剂量和时间效应关系。荧光染色可观察到细胞核染色质浓集,核浓缩核碎裂.并出现典型的凋亡小体:DNA凝胶电泳呈现特征性的梯形条带(DNALadder):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经DHA处理后HT-29DNA合成前期(G,期)细胞比例较对照组增加(72.1%比51.3%),DNA合成期(S期)细胞比例明显减少(19.9%比38.9%),细胞呈现明显的G,期阻滞;气相色谱分析显示.DHA可以降低HT-29细胞内n-6PUFA而提高n-3PUFA含量,降低n-6/n-3PUFA比率。结论n-3PUFA通过抑制细胞增殖和诱导细胞凋亡来阻遏结肠癌细胞的生长.这种作用的机制可能为降低了细胞的n-6/n-3PUFA的比例。 相似文献
7.
SU6668抑制结肠癌生长和转移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血管生成抑制剂SU6 6 6 8对结肠癌生长和转移的抑制作用。方法建立人结肠癌裸鼠原位种植转移模型。将荷瘤鼠 4 8只随机分为四组 ,每组 12只。种植 1周后开始 ,分别自腹腔注射生理盐水 (对照组 )、5 氟脲嘧啶 (5 Fu组 )、SU6 6 6 8制剂 (SU6 6 6 8组 )、5 Fu与SU6 6 6 8联合应用(5 Fu +SU6 6 6 8组 ) ,每天 1次 ,共用 5周。种植后第 6周末处死动物 ,测量原位肿瘤瘤重、抑瘤率、肿瘤微血管密度 (MVD)、结肠癌细胞凋亡指数 (AI) ,观察癌细胞转移及腹水出现情况。结果对照组、5 Fu组、SU6 6 6 8组、5 Fu +SU6 6 6 8组抑瘤率分别为 0、4 2 6 %、80 9%、87 2 % ;MVD分别为 (13 8± 5 2 )、(12 3± 4 5 )、(2 4± 1 5 )、(0 9± 0 5 ) ;AI分别为 (3 6± 2 4 ) %、(7 1± 5 7) %、(11 9± 3 9) %、(19 9±8 6 ) % ;腹膜转移率分别为 10 0 %、4 5 5 %、16 7%、0 ;肝转移率分别为 75 0 %、36 4 %、16 7%、0。故SU6 6 6 8组、5 Fu +SU6 6 6 8组结肠癌生长和转移受到明显抑制 (P <0 0 5 ) ,尤以 5 Fu +SU6 6 6 8组最明显(P <0 0 5 )。结论SU6 6 6 8对结肠癌生长和转移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与传统腹腔化疗药物联用可起协同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8.
肿瘤血管生成与肿瘤浸润、进展密切相关 ,我们利用膀胱癌动物模型观察血管生成抑制剂TNP 4 70处理后大鼠膀胱肿瘤血管密度 (MVD)的变化 ,探讨抑制肿瘤血管生成在防止大鼠膀胱癌进展中的作用。材料与方法 雄性大白鼠 32只 ,7周龄 ,饲养室每天光照 12h ,多碳水化合物饮食 ,0 .0 5 % 4 羟丁基亚基硝胺(BBN)代饮用水。 2 0周后分为两组 :对照组 16只 ;实验组 16只 ,TNP 4 70 (武田制药工业株式会社提供 ) 30mg(15mg/kg)每周两次腹腔注射。每组分别于 2 1、2 2、2 3、2 4周各处死大白鼠 4只 ,取膀胱癌组织。以CD31作为抗血管内皮细胞抗体… 相似文献
9.
SU5416对结肠癌生长和转移抑制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血管生成抑制因子SU5416对结肠癌生长和转移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人结肠腺癌细胞株SW1116完整组织块裸鼠原位种植,建立类似于临床的结肠癌转移裸鼠模型.分别自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对照组)、氟尿嘧啶(5Fu组)、SU5416制剂(SU5416组)、5Fu与SU5416联合应用(联用组),共用7周.种植后第8周处死动物,测量原位肿瘤瘤重、抑瘤率、肿瘤微血管密度(MVD)、结肠癌细胞凋亡指数(AI),观察肿瘤细胞腹膜、肝、其他脏器转移及腹水情况.结果对照组、5Fu组、SU5416组、联用组的原位肿瘤瘤重分别为(138±0.42)g、(0.71±0.26)g、(0.25±0.13)g、(0.16±0.09)g;抑瘤率分别为0、48.6%、81.9%、88.4%;MVD分别为134±4.9、11.7±4.2、2.6±1.4、0.94±0.5;AI分别为(3.59±2.46)%、(6.81±5.97)%、(12.83±4.56)%、(20.18±8.91)%;腹膜转移率分别为90.9%、46.5%、25.0%、0;肝转移率分别为72.7%、33.3%、16.7%、0.5Fu组、SU5416组、联用组分别与对照组相比,组间结肠癌生长和转移的抑制作用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肠癌的生长和腹膜、肝转移受到明显抑制(P<0.05).结论SU5416通过抗肿瘤血管生成,诱导结肠癌细胞凋亡,对体内结肠癌生长和转移具有强烈的抑制作用,且与传统化疗药物联用可起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0.
TNP-470对胃癌细胞株SGC-7901体外血管生成拟态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目的:研究TNP-470对胃癌细胞株SGC-7901体外血管生成拟态的影响。方法:将培养的SGC-7901细胞分为TNP-470组及对照组,应用克隆形成试验检测细胞增殖活性的变化。Transwell小室检测癌细胞体外侵袭力的变化,体外管状形成试验检测管道形成能力的变化。结果:TNP-470对SGC-7901细胞增殖没有明显抑制作用,可以显著降低SGC-7901细胞的体外侵袭能力,抑制体外管道形成。结论:TNP-470能够抑制SGC-7901细胞的体外血管生成拟态形成。 相似文献
11.
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对胃癌MFC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选择性抑制剂氨基胍(AG)对鼠胃癌MFC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将40只MFC胃癌皮下接种模型小鼠随机分成4组对照组(等体积生理盐水)、丝裂霉素组(MMC,每周注射2次,每次0.7mg/kg)、AG组(150mg·kg-1·d-1)和MMC加AG组。均采用腹腔内注射给药法,持续14d;停药后24h处死动物。应用Greiss反应法测定荷瘤动物血浆中一氧化氮(NO)量;剥离肿瘤,称重并计算抑瘤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肿瘤细胞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TdT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TUNEL)法检测肿瘤细胞的凋亡,透射电镜观察凋亡细胞的超微结构。结果AG显著降低荷瘤小鼠血浆中NO的合成,明显抑制肿瘤的生长,抑瘤率为47.1%,与对照组比较,P<0.01。AG组的肿瘤细胞PCNA表达值为25.2±3.6,MMC加AG组为22.0±3.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82.0±3.6(P<0.01);但凋亡指数未见下降,电镜下亦未见典型的细胞凋亡形态学变化。结论AG通过抑制肿瘤组织中NO的产生而抑制肿瘤生长,但并未促进肿瘤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大肠癌从大肠腺瘤伴轻度不典型增生到重度不典型增生到腺癌发展过程中肿瘤血管生成、细胞增殖、细胞凋亡的变化及其内在联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测定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和微血管密度(MVD),用TUNEL法测定细胞凋亡。结果 (1)从腺瘤到腺癌的发展过程中,细胞增殖水平逐渐增高,细胞凋亡逐渐减少,MVD逐渐增多。而且腺瘤伴轻度不典型增生的肿瘤微血管与腺瘤伴重度不典型增生相比不仅形态上有差异,在数量差异也有显著性。(2)轻度不典型增生腺瘤PCNA与AI呈正相关性。(3)将所有大肠肿瘤作为一组分析,发现MVD与AI具有负相关性。结论 (1)血管生成抑制肿瘤细胞凋亡,促进肿瘤细胞增殖。(2)血管生成开关可能是在腺瘤伴轻度不典型增生向重度不典型增生和腺癌的转化过程中启动的。 相似文献
13.
胃癌组织的细胞凋亡和增殖与其临床分期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细胞凋亡和增殖细胞核抗原的表达与胃癌临床分期的关系。方法利用脱氧核糖核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TUNEL)技术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40例手术切除的胃癌标本中组织细胞的凋亡指数(AI)及增殖指数(PI),分析两者及其比例与胃癌TNM分期的关系。结果胃癌组织中细胞凋亡指数和增殖指数分别为(4.3±1.2)%和(49.8±15.9)%,凋亡/增殖比率为0.11±0.07,与癌周正常黏膜组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随着TNM分期的进展,胃癌细胞的凋亡指数降低,增殖指数升高,凋亡/增殖比率则逐渐下降,其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P<0.01)。结论细胞凋亡的减少和细胞增殖的增多与胃癌的发生发展有明显的关系,两者及其比率可作为进展期胃癌的预后监测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4.
抗血管生成药物Endostatin和SU6668联合氟尿嘧啶对结肠癌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管生成抑制剂Endostatin和SU6668联合氟尿嘧啶(5-FU)对结肠癌生长和转移的抑制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建立人结肠癌裸鼠原位种植转移模型。将60只荷瘤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12只。种植12d后分别自腹腔内注射生理盐水(对照组)、Endostatin(E组)、SU6668(S组)、Endostatin加SU6668(E加S组)、Endostatin加SU6668加5-FU(E加S加F组),1次/d,共4周。种植后第6周末处死动物,测量原位肿瘤瘤重、抑瘤率和肿瘤微血管密度(MVD),观察肿瘤肝腹膜和区域淋巴结转移及腹水出现情况。结果对照组、E组、S组、E加S组、E加S加F组抑瘤率分别为0、64.9%、63.5%、76.4%和88.2%;MVD分别为(18.10±5.65)、(2.75±0.75)、(3.17±0.58)、(0.94±0.42)和(0.36±0.45);腹膜转移率分别为90%、16.7%、25%、0和0;区域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90%、0、0、0和0。E组、S组、E加S组、E加S加F组与对照组相比,结肠癌生长和转移受到明显抑制(P〈0.05);尤以E加S加F组明显(P〈0.01)。结论Endostatin和SU6668联合5-FU具有协同作用,能更有效地抑制结肠癌的生长和转移。 相似文献
15.
Leflunomide对结肠癌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Leflunomide对结肠癌细胞增殖和诱导凋亡作用。方法:实验采用结肠癌细胞株SW260,与不同浓度的Leflunomide药物(0、5、10、20、40、80μg/ml)共同培养,以MTT方法和流式细胞仪技术检测细胞的增殖状态,用TUNEL染色和流式细胞仪技术检测细胞的凋亡。结果:Leflunomide在对结肠癌细胞增殖具有双重影响,即在低浓度下(5μg/ml和10μg/ml)有轻度的促进结肠癌细胞SW620增殖的作用,而提高浓度后(>40μg/ml)则表现为明显的抑制细胞的增殖作用,并随着剂量增加和作用时间延长,抑制作用更为明显,即存在着时相性和量-效依赖性。结论:Leflunomide可抑制结肠癌细胞增殖和诱导凋亡。可能对结肠癌病人有潜在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肌腱损伤后愈合早期细胞凋亡和增殖及相关控制和调控因子的变化.方法 采用15只来亨鸡,横断舣侧长趾浅、深屈肌腱,后行改良Kessler法修复.分别于术后3、7、14和28 d取趾深屈肌腱,以6根正常深屈肌腱作为0d对照组.通过TUNEL法榆测腱细胞凋亡,免疫荧光化学法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on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和凋亡抑制蛋白bcl-2的表达,显微镜下计数荧光阳性细胞并统计分析,同时切片行苏木素染色观察组织反应和计数细胞总数.结果 (1)肌腱术后3、7、14、28 d细胞凋亡均显著高于0 d对照组(P<0.05),其中腱内膜区3 d凋亡细胞数最多,14 d出现明显下降;而外膜区术后各时间点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术后7 d细胞的PCNA蛋白表达较0 d对照组显著上升(P<0.05),14 d达到高峰,28 d和正常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bcl-2的变化趋势与PCNA相同.(4)组织炎症反应术后1周内最明显,14 d和28 d基本消失.结论 肌腱损伤3 d时细胞大量凋亡,增殖细胞很少;细胞增殖在损伤14 d时达到高峰,凋亡下降.bcl-2表达在14 d时达高峰,28 d时降至正常水平. 相似文献
17.
Purpose We investigated the potentiation of combination therapy using tumor necrosis factor (TNF) with TNP-470, a potent angiogenesis
inhibitor.
Methods We evaluated the antitumor effect in vivo against subcutaneous (s.c.) MC38 mouse colon adenocarcinoma tumors in C57BL/6 mice.
The mice were treated with a single bolus injection via the tail vein of 3 or 8 μg rhTNF in 0.5% bovine serum albumin/normal
saline (BSA/NS), or with 0.5% BSA/NS alone as a control, with or without TNP-470 pretreatment, given as 30 or 60 mg/kg × 2
days, s.c. DNA synthesis in human umbilical endothelial cells (HUVEC) was assessed by [3H]thymidine uptake after incubation with TNF, with or without TNP-470.
Results The antitumor effect of TNP-470 pretreatment combined with 3 μg recombinant human (rh) TNF injection resulted in an 80% reduction
of tumor volume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This was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at induced by 3 μg rhTNF alone (P < 0.005). DNA synthesis in HUVEC was inhibited by TNF with TNP-470 in a dose-dependent manner, but there was no enhanced
effect against MC38 in vitro.
Conclusions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combination of the angiogenesis inhibitor TNP-470 and TNF might have a synergistic antitumor
effect on solid tumors in vivo.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小干扰RNA(siRNA)对人结肠癌CaCO2细胞抑制作用。方法 WST-8法和克隆形成抑制研究No.2和No.4PCNAsiRNA对CaC02细胞的作用;碘化丙锭(PI)单染检测细胞周期,Hochest33258染色观察凋亡形态,膜联蛋白(Annexin)V和PI双染测定捅亡百分率。结果 No.2和No.4PCNA siRNA与CaCO2细胞作用,增殖抑制率分别为(72.24±1.01)%和(74.67±3.35)%;克隆形成抑制率均达90%;两种药物转染细胞均出现明显亚二倍体峰,Sub-G1+Go/G1期减少,S+G2/M期增多;siRNA处理组细胞有较多凋亡形态变化;凋亡率随浓度增加而增加,且早期凋亡率持续高于晚期捅亡/坏死率。结论 PCNAsiRNA显著抑制人结肠癌CaCO2细胞增殖及克隆形成;细胞停留于G2/M期,明显诱导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电穿孔技术结合博莱霉素化疗对结肠癌裸鼠移植瘤的抗肿瘤效果,为本疗法的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于裸鼠左前肢皮下接种人结肠癌LoVo单细胞悬液,3周后成功建立结肠癌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40只,随机将其分为电穿孔化疗(B E )组、单纯化疗(B E-)组、单纯电穿孔(B-E )组和阴性对照(B-E-)组,每组10只。动态观察肿瘤大小,治疗第7天处死小鼠并取出皮下肿瘤称重,。并观察其组织学改变。结果:B E 组裸鼠移植瘤体积较其他各组明显缩小(P<0.01),该组1只裸鼠的移植瘤呈完全缓解,部分缓解7只;B-E 和B E-组内各有1只部分缓解,而B-E-组中无一有效。B E 组有效率与其余各组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织学观察也显示B E 组的移植瘤内大片肿瘤细胞坏死、血管损伤和炎细胞浸润。结论:电穿孔化疗可显著增强结肠癌裸鼠皮下移植瘤对化疗的敏感性,疗效明显,有可能成为结直肠癌治疗的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