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流行病学研究曾报道衰老相关的认知功能减退与血管危险因素例如高血压和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认为神经退行性变与心血管疾病存在因果关系,至少也存在共同发病因素.阐明老年人中决定认知功能的环境与遗传因素有助于提出减少痴呆症发生率的方法.载脂蛋白E的ε4等位基因是动脉粥样硬化和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同时也与痴呆症和认知功能丧失密切相关.然而,其它心血管危险因素,例如血管紧张素I-转换酶(ACE)可能也参与了认知功能减退的多因素进程.本研究旨在确定ACE基因I(插入)/ D(缺失)多态性对认知功能减退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中心型肥胖、瘦素与血管内皮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心型肥胖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 ,动脉粥样硬化早期存在血管内皮舒张功能异常 ,肥胖患者瘦素水平增高 ,而近年来研究提示瘦素可能也参与了动脉粥样硬化的某些环节  相似文献   

3.
探讨脂联素通过对血管内皮细胞及其产生的一氧化氮对血管内皮的功能产生影响,在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方面起到重要的调节作用;血浆脂联素水平低已逐渐认为是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特定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与不同血管区域动脉粥样硬化的联系可能存在差异,但很少有研究在一个人群中比较多种危险因素与心血管疾病( cardiovascular disease, CVD )表现之间的关联。荷兰阿姆斯特丹医学学术中心血管外科的Stoekenbroek 等研究了传统危险因素包括冠状动脉疾病(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CAD)、缺血性和出血性卒中、腹主动脉动脉瘤(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s, AAA )和外周动脉疾病(peripheral arterial disease, PAD )之间的关联强度。  相似文献   

5.
心率增快是正常人群及心血管疾病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现主要综述心率增快对心血管病理生理的影响,包括其与血管内皮功能、血管顺应性、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再生、心肌损伤及动脉硬化斑块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正>引言心血管疾病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居首位。多个典型的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同时存在,会提高糖尿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但是,其他风险因素也可能很重要,如血小板功能异常。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认知损害与脑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发病前无认知损害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评价认知功能,MRI确定梗死部位和侧别,磁共振血管造影、CT血管造影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确定粥样硬化动脉.结果 共纳入101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其中75例(74.3%)存在认知损害,认知损害组年龄[(54.54±12.59)岁对(64.43±10.37)岁;t=-3.960,P<0.001]以及受教育年限≤6年(50.7%对11.5%;x2=12.257,P<0.001)和脑动脉粥样硬化(89.3%对50.0%;x2=18.137,P<0.001)患者构成比显著高于认知功能正常组.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脑动脉粥样硬化是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认知损害的独立危险因素(优势比1.720,95%可信区间1.005~2.942;P=0.048).MoCA评分与责任血管(r=-0.365,P<0.001)和粥样硬化程度最重血管(r=-0.243,P=0.014)均呈显著负相关.结论 多数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在发病后早期即存在认知损害,且MoCA评分与脑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呈负相关,脑动脉粥样硬化是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认知损害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正>血管疾病和肿瘤之间有着许多共同的危险因素,例如肥胖、糖尿病、高血脂、高血压、吸烟等;同时二者之间还存在一些相同的病理生理过程,例如慢性炎症和氧化应激等。微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就是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反应作用的结果,也是心血管疾病的早期表现之一,那么微血管内皮功能障碍与肿瘤之间是否存在相关性呢?近日的一项研究针对这一问题展开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正血管钙化是高血压、血管老化、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慢性肾病等疾病普遍存在的病理改变,是心血管疾病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的重要因素之一;亦是动脉粥样硬化心血管事件、外周血管病发生的重要危险因子。胎球蛋白A(fetuin-A,FA)是一种主要在肝脏合成并分泌的糖蛋白,广泛存在于血液循环中并发挥多种生物学功能。近年来,有关FA与血管钙化的相关性研究屡见不鲜,现就相关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血管危险因素与老年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密切相关。由血管危险因素引起的老年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严重危害老年人的健康。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和慢性脑低灌注等是影响老年认知功能的重要的血管危险因素。研究血管危险因素与老年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及作用机制,对于老年认知功能障碍的早期诊断和早期干预,具有重要的社会学和医学意义。  相似文献   

11.
血管内皮在保持血管稳定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1],内皮功能随增龄受损并且动脉弹性减低与内皮功能障碍有关[2].血管内皮功能障碍不仅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始动因素,也是心血管危险因子作用的靶器官,因此,保护血管内皮功能成为治疗心血管疾病的新靶点之一.  相似文献   

12.
环境心脏病学作为一门新型学科,已经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2010年5月,美国心脏协会(AHA)更新了2004年公布的有关空气污染与心血管疾病相关性的声明,提出细颗粒物暴露与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存在明确的因果关系,细颗粒物暴露应被视为心血管疾病发病和死亡的一种可改变的危险因素,而且颗粒物暴露与动脉粥样硬化、系统炎症、氧化应激、血栓形成倾向、动脉血压、血管功能状态、心率变异性、心肌缺血或复极异常等相关.  相似文献   

13.
C反应蛋白和心血管疾病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显示,有效控制心血管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吸烟和高血脂,可以显著降低心血管疾病发生的危险。然而,仍有较大比例的心血管疾病患者并无已知的传统危险因素。国内外学者通过对动脉粥样硬化这一心血管疾病主要病理生理机制的研究,以寻找可以更好的评估心血管疾病发生的危险性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14.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伴发血管内皮功能紊乱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与代谢综合征(MetS)各组分密切相关,也是MetS的肝脏表现,两者相辅相成。人们逐渐认识到NAFLD促进代谢紊乱,并进一步关注NAFLD进程中血管内皮功能紊乱,导致动脉粥样硬化(AS)与心血管疾病(CVD)发生率增加。NAFLD被认为可能是AS的独立危险因素,是否可独立预测心血管事件的风险尚存在争议,因此,血管内皮功能在NAFLD发展过程中的变化得到重视。此文就两者之间关系的有关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高同型半胱氨酸(Hcy)血症作为独立心血管危险因素已被广泛认可。高Hcy与促血栓形成状态、氧化应激、炎性反应及血管内皮损伤等密切相关,从而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北美一些国家采用叶酸强化饮食后心血管疾病发病风险明显下降,但近期发表的多个大规模临床研究没能证实心血管疾病患者从Hcy降低中获益。血浆Hcy是否可以作为心血管危险因素进行临床干预尚存在争议。该文对高Hcy血症叶酸干预与心血管疾病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正与其他哺乳动物相比,人类更易患心血管疾病。美国研究人员日前在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杂志上报告,人类祖先的一个基因失活可能是导致人类容易患心血管疾病的"罪魁祸首"。此前研究发现,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血管疾病在其他哺乳动物中极其罕见。例如圈养的黑猩猩也具有与人类相似的危险因素,如高血脂、高血压以及运动不足,但黑猩猩很少患心血管疾病,即便有心脏病发作,也是由  相似文献   

17.
高同型半胱氨酸(Hcy)血症作为独立心血管危险因素已被广泛认可。高Hcy与促血栓形成状态、氧化应激、炎性反应及血管内皮损伤等密切相关,从而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北美一些国家采用叶酸强化饮食后心血管疾病发病风险明显下降,但近期发表的多个大规模临床研究没能证实心血管疾病患者从Hcy降低中获益。血浆Hcy是否可以作为心血管危险因素进行临床干预尚存在争议。该文对高Hcy血症叶酸干预与心血管疾病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正>血管衰老是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年龄因素在心血管疾病发生机制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以动脉粥样硬化为表现的心脑血管疾病,是威胁老年人健康的首要疾病。研究血管衰老,即随着增龄,血管结构和功能发生的特征性重构及其机制,成为医学研究的热点。1血管增龄的结构变化管壁厚度和管径的增龄变化是组成管壁的各层结构发生变化的结果。冠状动脉管壁的年龄改变主要发生在内、中  相似文献   

19.
年龄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英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龄是发生心血管疾病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很显然,随着老年人吸烟,以及患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等儿率的增加,更容易发生心血管疾病。另外有证据显示,即使无其他危险因素,衰老也会引起心血管结构和功能的变化。研究表明,随着时间的推移,衰老的心脏和血管出现了细胞和亚细胞缺陷,更重要的是,即使无明显心血管疾病的人也存在与年龄相关的这些变化,使老年人易患心血管疾病,引起舒张功能障碍和单纯收缩性高血压等常见问题。  相似文献   

20.
低维生素B6血症与动脉粥样硬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 6 0年代发现 ,动脉粥样硬化 (atherosclerosis ,As)的发生与维生素B6的缺乏存在着某种关系[1 ] 。最近的研究资料表明 ,血中维生素B6浓度越低 ,其作为心血管疾病(CVD)独立危险因素的预测值越大 ,血中维生素B6水平的降低已成为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2 4 ] 。低维生素B6血症引起动脉粥样硬化及心血管疾病危险性增加的确切机制尚不十分清楚。本文就其可能的机制加以综述。1 低维生素B6血症与炎症反应过程动脉粥样硬化是心脑及外周血管疾病的病理基础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面 ,局部和全身炎症反应在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