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3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探讨mtDNA突变与遗传性耳聋的关系。以及突变家系对氨基糖甙类抗生素(aminoglycoside antibiotic,AmAn)耳毒敏感性差异的原因。方法 调查了12个非综合征型耳聋家系;抽取外周血,提取DNA;PCR扩增线粒体DNA9mitochondrialDNA,mtDNA)目的片段,分别以Alw26Ⅰ、ApaⅠ及XbaⅠ限制性内切酶检测1555^G、3243^G及7445^G点突变,行mtDNA12SrRNA,tRNA^Leu(UUR)、tRNA^Ser(UCN)及16SrRNA基因序列测定。结果 经酶切及测序证实12个家系具有mtDNA突变,形式为:1555^G突变家系10个,7445^G突变家系2个,示发现3243^G突变家系,基因测序显示mtDNA16SrRNA基因6序列变化形式为:2230^G点突变,2230^AG插入,2243^AG插入及2230^AA插入突变,它们在家族性AmAn耳毒敏感性家系中被发现,且呈母系遗传;在AmAn不敏感家系中未被发现,结论 单纯1555^G或7445^G突变家系表现为无诱因的渐进性遗传性耳聋或先天性聋;1555^G或7445^G突变合并16SrRNA基因突变者对AmAn高度敏感,表现为家族性敏感致聋。ⅠⅠ  相似文献   

2.
非综合征型遗传性耳聋两家系线粒体基因突变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母系遗传非综合征型耳聋发病机理及7445^G点突变在这类家系及散发感音神经性耳聋病例中的发生率,为建立相应的基因诊断方法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两个母系遗传非综合征型耳聋家系和14个感音神经性耳聋散发病例;抽外周血标本,从白细胞中提取DNA;聚合酶链反应扩增线粒体DNA(mitochondrial DNA,mtDNA)目的片段,分别以Alw 26Ⅰ、ApaⅠ及XbaⅠ限制性内切酶检测1555^G、3243^G及7445^G点突变;行mtDNA 12S r RNA、tRNA^Leu(UUR)、tRNA^Ser(UCN)基因测序。结果 经酶切检测,两家系中12例为7445^G点突变阳性,其余6例及14例散发病例均为阴性,所有病例1555^G、3243^G点突变均阴性;7445^G点突变呈母系遗传。mtDNA测序显示,所有病例1555^G、3243^G点突变均阴性;酶切显示为7445^G突变阳性病例经基因测序均发现有(nt)7445A→G替换。结论 7445^G点突变在母系遗传非综合征型耳聋家系中有较高的发生率,而在散发病例中发生率很低;7445^G结合1555^G点7突变筛查对这类耳聋的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一个遗传性非综合征型耳聋家系的突变,并探讨缝隙连接蛋白beta2(gap junction protein beta 2,GJB2)基因235delC突变是否会加重线粒体A1555G突变导致的非综合征型耳聋症状。方法对一个母系遗传性非综合征型耳聋核心家系72个成员取外周血提取DNA,经聚合酶链反应扩增后,利用Alw26Ⅰ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及直接测序验证,对其线粒体DNA突变进行研究;利用ApaⅠ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及直接测序验证,筛查核心家系中GJB2基因235delC突变情况,并对GJB2基因235delC和线粒体A1555G突变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在27名母系成员中均发现具有线粒体A1555G突变,呈母系遗传;具有耳聋表型的为21人(77.8%),家族外显率高;所筛查的包括配偶在内的72名个体中,仅3例具有GJB2基因235delC杂合子突变,且均出现在母系成员中,但3例的耳聋表型却不同。结论线粒体A1555G突变是本家系耳聋遗传易感性的基础,在该家系中GJB2基因的235delC杂合子突变未加重线粒体A1555G突变导致的非综合征型耳聋。  相似文献   

4.
目的 对一个非综合征母系遗传耳聋大家系的分子遗传学进行探讨。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 P C R) ,扩增mt D N A 与非综合征耳聋相关位点nt1555 和nt7445 的区域,通过 P C R S S C P, P C R R F L P, P C R 产物克隆序列测定等技术对该家系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 发现该家系中全部患者和4 个母系亲属有mt D N A A1555 G 突变,而家系中正常配偶和对照组(100 名正常个体) 的mt D N A1555 位点均无突变;该家系mt D N A7445 位点无突变产生。结论 提示mt D N A A1555 G 位点突变可能是导致该家系患者致聋的主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线粒体DNA(mitochondrial DNA,mtDNA)12S rRNA基因与中国人非综合征型遗传性耳聋的关系。方法对两个母系遗传性的非综合征型耳聋家系中20名成员及32例散发耳聋患者外周血DNA进行12S rRNA、tRNA^ser(UCN)以及GJB2基因PCR扩增,产物通过限制性片段多态性分析及基因测序,进行突变检测和分析。结果所有研究对象的基因区域均扩增成功。12S rRNA全序列测定发现两家系中所有受检的母系成员(包括12例耳聋患者)均存在nt827A→G转换,并表现为同质性突变。而非母系成员该位点序列正常。32例散发耳聋中有1例A827G突变阳性。未检测到GJB2基因、tRN^ser(UCN) A7445G及12S rRNA A1555G突变。结论再次验证了mtDNA 12S rRNA基因突变在母系遗传性非综合征型耳聋发病中的重要性。首次发现mt DNA 12S rRNA nt827A→G转换是导致两个中国家系耳聋遗传易感性的分子基础。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对一个母系遗传非综合征型耳聋家系进行线粒体DNA(mitochondrial DNA,mtDNA)12S rRNA、tRNA~(Ser(UCN))以及核基因GJB2突变分析,研究mtDNA突变与遗传性耳聋的相关性.方法 临床听力测试以明确诊断,收集非综合征型遗传性耳聋家系中18例母系成员和53名对照(包括6名父系亲属、7名配偶对照和40名当地无关对照)外周静脉血样本,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和测序技术对mtDNA 12S rRNA、tRNA~(ser(UCN))和GJB2基因进行突变分析,并对发现的基因突变进行计算机辅助的二级结构模拟分析.结果 测序结果表明,此家系线粒体DNA 12S rRNA存在mtDNA G709A点突变,该突变未见报道;无tRNA~(Ser(UCN))基因突变;对GJB2突变分析发现4例具有299-300 delAT.计算机分析显示12SrRNA的二级结构中第8、9茎环结构发生改变.结论 家系中8例耳聋患者都具有线粒体12S rRNAG709A位点的突变,该突变在正常人群中具有高度保守性,提示GT09A点突变与母系遗传家系成员的进行性耳聋具有相关性;10例具有G709A突变的母系遗传家系成员未出现耳聋的临床表现,提示G709A点突变可能在其他核修饰基因的协同作用下参与了听力损害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非综合征型耳聋家系患者mtDNA A1555G突变及其临床特征。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核酸内切酶酶切和DNA测序技术对7个非综合征型耳聋家系112个成员的mtDNA A1555G突变进行检测,并分析听力临床资料。结果7个家系中所有受检的母系成员mtDNA A1555G突变均为阳性,突变性质含同质性和异质性二种;非母系成员及配偶该突变为阴性。突变的性质与临床表型的有关。结论mtDNA A1555G突变可导致非综合征型耳聋和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致聋,其突变性质含均质性和异质性两种,且与临床表型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非综合征型耳聋家系患者mtDNA A1555G突变性质及其特点,探索临床表型多样性的分子遗传学基础.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和实时荧光-扩增阻碍突变系统-定量PCR(real time-amplification refractory mutation system-quantitative PCR,RT-ARMS-qPCR)检测7个非综合征型耳聋家系71个成员的mtDNA A1555G突变,并收集、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 7个家系中所有受检的母系成员mtDNA A1555G突变均为阳性,突变性质含同质性和异质性两种;非母系成员及配偶该突变为阴性.7个家系mtDNA A1555G同质性突变的拷贝数与耳聋轻重程度相关(R=0.341,P=0.022);mtDNA A1555G异质性突变的拷贝数与耳聋轻重程度相关(R=0.85,P=0.015).结论 mtDNA A1555G突变可导致非综合征型耳聋和氨基糖甙类抗生素致聋,其突变性质含同质性和异质性两种,且含mtDNA A1555G位点的突变型与野生型的比例与耳聋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一非综合征型耳聋家系的分子病因,为患病家系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和Sanger测序法对4名耳聋患者进行GJB2和SLC26A4基因编码区及侧翼序列测序。结果先证者GJB2基因序列测定为野生型,检出SLC26A4基因c.240delC和c.2168A>G复合杂合突变。先证者父亲检出SLC26A4基因c.240delC杂合突变,先证者母亲检出SLC26A4基因c.563T>C、c.1746delG和c.2168A>G三个杂合突变,先证者妹妹检出SLC26A4基因c.240delC、c.563T>C和c.1746delG三个杂合突变。其中,SLC26A4c.240delC为未见报道的新发框移突变,其余三个突变均为文献已报道的致病突变。结论该家系先证者、先证者母亲及先证者妹妹均为SLC26A4基因复合杂合突变导致的非综合征型耳聋,先证者父亲仅检出单杂合突变。明确基因突变有助于该家系进行遗传咨询和婚育指导,避免聋儿出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一个呈母系遗传的非综合征型耳聋大家系进行线粒体DNA的突变检测。方法收集湖南省一个非综合征型遗传性耳聋家系成员外周静脉血,提取基因组DNA(含线粒体DNA),设计特异性引物对目的片段进行PCR扩增,直接测序检测突变类型。结果测序结果显示,线粒体12S rRNA基因A1555G突变为该家系的致病突变,非母系成员不存在这一突变。结论该家系中部分成员使用氨基糖甙类抗生素后出现耳聋,可能是因为药物与线粒体12S rRNA基因的A1555G突变共同参与了听力损伤过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在江苏淮阴一母系遗传非综合征型耳聋大家系中,寻找线粒体基因组上可能影响1555(A→G)突变表型的其他位点突变。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PCR-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PCR-RFLP)和测序技术。检测了核心分支家系中27名母系成员的线粒体DNA上1555位点和7445位点的碱基变化,进而对该家系2名母系成员的线粒体全基因组和其他25名母系成员线粒体12S rRNA基因MTRNR1和tRNA-Ser^(UCN)基因MTTS1进行了全长测序。结果 再次证明了1555(A→G)突变是该家系成员致聋的分子生物学基础之一;并发现该家系27名母系成员的线粒体基因组中除1555(A→G)突变外,还同时存在有955-960(insC)同质型突变,两突变共分离。另外,新发现一个线粒体DNA突变——7449(insG),但该突变仅在2名母系成员中存在。结论 推测955-960(insC)突变可能通过改变12S rRNA基因的高级结构,并与1555(A→G)突变协同作用,提高了突变携带者对氨基糖甙类药物的敏感性;同时该突变可能也会导致线粒体蛋白质的合成缺陷。从而提高1555(A→G)突变致聋的外显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一个非综合征型遗传性耳聋大家系线粒体DNA(mitoehondrial DNA,mtDNA)突变类型。方法临床听力测试已明确诊断,并收集非综合征型遗传性耳聋分支家系中33人及6例散发聋患者的外周静脉血样本,从白细胞中提取DNA,聚合酶链反应扩增mtDNA目的片段,分别用BsmA I、Apa I及Xba I限制性内切酶检测1555G、3243G和7445G点突变,对相关的扩增片段进行基因测序。结果酶切检测,家系中17例耳聋患者均为1555G点突变阳性,非母系成员及散发聋病例均为阴性。测序结果:6例酶切显示1555G突变阳性病例均发现(nt)1555A→G转换和(nt)961C插入,3243G、7445G点突变阴性。结论在该非综合征型遗传性耳聋大家系中,mtDNA 12SrRNA基因区域A1555G和961insC的双重突变可能共同参与了听力损害的过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线粒体基因tRNALeu(UUR)A3243G突变的糖尿病家系中发病规律.方法 筛选临床疑似线粒体糖尿病家系,采用PCR、DNA直接测序技术对3个家系19例临床疑似线粒体基因突变糖尿病家系进行线粒体基因突变高发区域tRNALeu(UUR)基因的检测.结果 3个家系发现与糖尿病发病有关的突变位点均位于nt3243A→G突变,且家系中大部分患者伴有消瘦、耳聋、β细胞功能低下、发病年龄低的特点.结论 线粒体tRNALeu(UUR)基因3243位点A→G突变可导致糖尿病和耳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