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肛门坠胀是肛肠科常见的症状之一。中医学认为,肛门的正常生理功能依赖于肺气之宣肃、脾之升清、肝气之疏泄、肾气之开阂:若上述脏腑有病,均可引发肛门病变。正如《血证论》中论述:“魂门之病,有由中气下陷,湿热下注者;有由肺经遗热,传于大肠者;有由肾经阴虚,不能润肠者;有由肝经血热,  相似文献   

2.
方剑姗  朱智宇 《光明中医》2022,(17):3113-3115
肛门坠胀是肛肠科疾病的一种常见症状,亦是临床治疗的难点。肛门坠胀病因病机复杂,其临床表现与中医之“后重”“大肠胀”“肛坠”类似。朱智宇教授师从福建省名老中医余天泰,立足“脾肾阳虚、气虚下陷”病机,以“益气扶阳法”为主要治法,以“四逆汤合补中益气汤加减”为主方治疗阳虚型肛门坠胀,在临床上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附验案1则以佐证。  相似文献   

3.
<正>直肠黏膜脱出于肛门外即为脱肛,又称直肠脱垂。轻度脱肛仅在大便时感觉肛门坠胀,且有物脱出,但便后能自行回复。重度者开始大便时直肠即脱出,必须用手托起直肠,以助其回复。脱肛除了与大肠有关外,还与肺、胃、脾、肾脏腑有关。中医认为,肺与大肠相表里,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肾开窍于二阴,主一身之元气。以上脏腑有病变都有可能影响大肠,发生脱肛。脱肛病机不外虚实两端。  相似文献   

4.
肛门坠胀是肛肠科的常见病症,因其病因病机复杂,常反复发作,久治难愈,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肛门坠胀的临床表现与中医之“ 后重” 相似。 谷云飞教授基于“ 气虚下陷则生坠,气滞不通则作胀” 之理论,认为:脾气亏虚,升清不能则肛门下坠;肝气郁滞,气行不通则肛门胀痛。 临证将健脾益气与疏肝行气并重,辅以养心、活血等治法,运用补中益气汤合柴胡疏肝散为主方治疗肛门坠胀,临床疗效显著。 附验案1则以佐证。  相似文献   

5.
肛门坠胀症临床屡见不鲜。痢疾、肠炎患者可以并现;痔瘘手术后经常遇见;肛窦炎、直肠炎患者多以本症主诉;亦有肛坠者,肛门大肠查无阳性体征,责称“肛门神经官能症”。纵览中医文献,本症病机习称云气虚、中气下陷,然补中益气诸方药久服乏效。笔  相似文献   

6.
肛门坠胀是肛肠科的常见疾病,作为一种症状,肛门坠胀也可伴发于多种疾病。其病因非常复杂,常常反复发作,久治难愈,对患者的生理和心理均造成伤害,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肛门坠胀与中医所说"后重"相类,樊志敏教授认为治疗肛门坠胀首先应辨明病因,对症施治;功能性肛门坠胀多见于中老年女性,多与气虚有关,患者平素脾胃虚弱,脾为后天之本,脾虚则元气不足,清阳不升,中气下陷,遂发为本病。因此,对于功能性肛门坠胀的治疗应注重后天之本,运用补法,选用补中益气汤为主方;辅以疏肝行气、活血导滞,取得了一定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7.
肛门坠胀是肛肠科疾病的一大治疗难点,叶师治疗本病症多年,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叶师认为,肛门坠胀的病因病机比较复杂,应从中西医两方面综合加以认识,肛门坠胀的病机虚证多以"脾胃亏虚,中气下陷"为主,实证以湿热下注、气滞血瘀多见,并伴有"肝郁气滞,情志失调"。本病应以辨病注重整体与局部兼顾,治疗则应视病情不同,因人而异,采用中医中药、内治法与外治法(中药熏洗、中药灌肠、硬化剂注射、物理治疗等)相结合,可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肛门坠胀近来正成为肛肠疾病中的常见症状,多表现为肛门部坠胀不适,症状表现形式多样,或晨起稍缓,午后逐步加重,或平卧或休息后症状有所缓解,或便后缓解,或伴见情绪不振、多疑甚至烦躁焦虑等。据统计,肛门坠胀症已占肛肠科发病率的15%。我们给予肛门坠胀患者相关检查,结合病史再进行分类,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9.
肛门坠胀是肛肠科许多疾病的常见症状,也是肛肠病术后常见并发症之一。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肛门坠胀越来越关注。肛门坠胀成因复杂,且有许多不确定的致病因素,其可以单独存在,也可伴发于其他疾病。肛门坠胀在中医学中没有明确的病名,与“后重”类同。在治疗中存在疗效欠佳的问题,且没有形成一个治疗方案。正因为如此,医务工作者都对肛门坠胀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陆新瑜 《陕西中医》2011,32(11):1567-1568
<正>肛门坠胀近来正成为肛肠科的一种常见病,发病中老年女性患者为多,多主诉肛门部坠胀不适,晨起缓,午后逐步加重,平卧或休息后症状有所缓解,伴见绪不振,多疑,甚至烦躁焦虑等一系列症状。治疗上甚棘手。我科以中医理论为指导,采用辨证论治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辨证直肠给中药治疗肛门坠胀症50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贾美华 《辽宁中医杂志》2003,30(10):818-818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劳动强度的下降 ,人群的发病谱发生了变化 ,以肛门坠胀为主症的疾病发生率呈明显上升的趋势。据笔者统计 ,肛门坠胀症已占肛肠科发病率的 15 % ,笔者正视现实 ,采取直肠给药 (辨证方药 )治疗肛门坠胀症 ,初试牛刀 ,取得了显效率 70 %。现将 1年来 ,资料较完整的肛门坠胀症诊治情况 ,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5 0例中 ,男 16例 ,女 34例 ;年龄最小 17岁 ,最大 5 2岁 ,其中 2 1~ 5 0岁 4 5例 ,占 90 % ;病程最短 2个月 ,最长 6年 ,以 1~ 3年为多。初步确定诊断标准 :①临床表现以肛门坠胀为主症 ,有入暮症情加重 …  相似文献   

12.
于丛葛  王秋霖 《中医杂志》2003,44(Z1):248-249
肛门坠胀是肛肠科的疑难病症,病人坠迫难忍,轻则数日数周,重则数月数年,至今缺乏确实有效的治疗方法和药物,笔者采用辨病辨证结合,手术中药结合的方法,取得了一定效果,特此收集整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正肛肠病术后常有肛门坠胀疼痛、出血、水肿等并发症,其中传统的抗炎镇痛治疗对病程较长的患者效果不甚理想。笔者于2012年4月至2013年4月采用针刺联合艾灸治疗肛肠病术后肛门坠胀疼痛32例,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所选病例均为我科门诊或肛肠科住院患者,共计32例,其中男13例,女19例;年龄31~62岁;病程12~50天。本组病例均为痔疮或直肠息肉术后,临床表现为肛门坠胀疼痛,尾椎有压痛。2治疗方法取穴:长强、秩边。操作:嘱患者俯卧位,穴位皮  相似文献   

14.
肛门坠胀是肛肠疾病中最常见症状之一,多见于女性患者,或为肛门病术后后遗症,多与心理异常并存,属中医"后重"范畴.气虚下陷、气滞血瘀、湿滞热结是本病发病的重要因素.利用中药内服法来祛除致病因素,补气升提,疏肝行气活血,清热燥湿,可取得明显效果.现将近12a来各名家治疗肛门坠胀的14个经验方[1-9]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肛门坠胀的病因及治疗方法。方法:对86例肛门坠胀采取辨病辨证的治疗方法,进行疗效观察。结果:痊愈61例,占71%,好转23例,无效2例。结论:辨病辨证论治肛门坠胀类疾病有一定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医海珠玉     
此言胀之属虚属实,病机不同。实胀为浊气不降所致。其或由食滞,或由气郁,或为热结,或为寒凝。总为邪气有余致气壅不降,或因气郁致积滞不行。虚胀由脾胃气虚,中气不运,升降失职,当升者不升,当降者不降,致清浊混处于中,郁而为胀,故治实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肛门坠胀患者在肛肠疾病就诊中逐年增多,因其病因错综复杂,治疗难度大,临床中尚缺乏明确有效的治疗方案,而成为肛肠科的主要疑难病之一。较之西药作用的单一,中医药具有更明显的优势,对近年来中医药治疗模式进行总结分析,以期提高肛门坠胀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8.
<正>肛门坠胀是痔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以局部下坠感、胀痛感、大便不尽感为主要临床表现,严重者可向腰骶部放射,且病情迁延难愈,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因此,有效减轻肛门坠胀程度、减少肛门坠胀发生时间能够极大地缓解患者术后因肛门坠胀引起的不适感,促进伤口恢复,缩短病程,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自拟活血生肌方直肠滴注治疗混合痔术后肛门坠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20例混合痔术后肛门坠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10例)和治疗组(11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自拟活血生肌方直肠滴注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肛门坠胀持续时间、创面愈合时间及治疗前后肛门坠胀评分。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肛门坠胀持续时间和创面愈合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肛门坠胀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后两组比较,治疗组治疗后肛门坠胀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拟活血生肌方直肠滴注治疗混合痔术后肛门坠胀有较好疗效,可有效缓解坠胀及疼痛症状,缩短坠胀时间,促进创口愈合。  相似文献   

20.
肛门坠胀是因某些因素或疾病引起的一种症状,主要表现为患者自觉肛门部下坠不适或有胀满感,因肛门下坠容易引起便意,故排便次数可增多,有时欲便不解,有时里急后重,重者便后坠胀不减。古代医学对此有较多论述,现代医家也有研究。文章对肛门坠胀的病因病机以及临床研究现状做了综述。参考文献22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