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龙虎交战针法治疗坐骨神经痛169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詹德琦 《中国针灸》2000,20(8):481-482
将221例坐骨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运用龙虎交战针刺手法治疗组169例,一般针刺手法对照组52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9.4%,对照组84.6%,经过临床疗效观察,二者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提示龙虎交战针刺手法治疗坐骨神经痛优于一般针刺手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IDP)的过程中对治疗前后血浆单胺类物质(NA、5-HT、5-HIAA)含量的影响,探讨治疗LIDP的最佳针刺手法.方法:采用随机单盲实验的方法,将15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按照1∶1∶1的比例分为龙虎交战组、平补平泻组、西药组,每组各50例.其中,龙虎交战组和平补平泻组选取腰部华佗夹脊穴作为针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针刺主穴.采用荧光分光法检测治疗前后外周血单胺类神经递质5-羟色胺(5-HT)、5-羟吲哚乙酸(5-HIAA)、去甲肾上腺素(NA)含量的变化.结果:3组治疗后外周血中NA、5-HT、5-HIAA均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组两两比较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由低到高依次为龙虎交战组、平补平泻组和西药组.结论:龙虎交战针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是疗效更佳的针刺手法.  相似文献   

3.
取腰腿部阿是穴、腰部夹脊穴,患侧环跳、秩边、委中、阳陵泉、承山和昆仑穴,采用滞针法治疗56例根性坐骨神经痛患者,并用常规平补平泻手法针刺上述穴位治疗40例为对照.两组有效率分别为96.4%和90.0%.  相似文献   

4.
龙虎交战针法治疗非特异性下背痛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Zhao F  Cao DB  Yuan YQ  Luo J  Wen YY  Wang Y  Yu J 《中国针灸》2012,32(6):507-510
目的:比较龙虎交战针法与平补平泻针法、中频理疗治疗非特异性下背痛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将90例非特异性下背痛患者随机分为龙虎交战针法组、平补平泻针法组和中频理疗组,各30例。龙虎交战针法组施以龙虎交战针法,平补平泻针法组采用平补平泻针法,均穴取①肾俞、大肠俞、委中、阿是穴,②气海俞、关元俞、昆仑、腰阳关,两组穴位交替使用。中频理疗组于腰部疼痛部位采用中频理疗。各组均每日治疗1次,6次为一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观察各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腰部功能障碍指数评分(ODI)及临床疗效。结果:各组患者治疗后VAS评分、ODI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P<0.01);龙虎交战针法组治疗后以上指标较其他两组降低更明显(均P<0.05)。龙虎交战针法组、平补平泻针法组和中频理疗组临床治愈率分别为30.0%(9/30)、23.3%(7/30)、16.7%(5/30),各组综合临床疗效比较,龙虎交战针法组优于其他两组(均P<0.05)。结论:龙虎交战针法治疗非特异性下背痛较平补平泻针法、中频理疗效果更好,是较好的镇痛针法之一。  相似文献   

5.
黄琳  王蔚  徐致丽 《四川中医》2020,38(2):183-185
目的:观察龙虎交战针法配合自拟地龙活络止痛汤治疗坐骨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坐骨神经痛患者80例,将其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每组40人,对照组予平补平泻针法治疗,治疗组采用龙虎交战针法配合自拟地龙活络止痛汤治疗,10天为1个疗程,每疗程间隔2天,连续治疗2个疗程。观察患者疼痛评分、腰椎功能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疼痛评分及腰椎功能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且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龙虎交战针法配合自拟地龙活络止痛汤对坐骨神经痛患者临床疗效显著,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推荐在临床上扩展应用,旨在为广大坐骨神经痛患者的康复带来新的希望。  相似文献   

6.
方法:将135例中风后肩手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83例,以龙虎交战手法针刺天宗穴。对照组52例,常规取穴采用平补平泻手法。两组患者针后均进行康复训练连续两个疗程。结果:(1)Fugl-meyer运动功能评价,治疗组上肢总积分高于对照组10分左右。(2)治疗后运动神经传导速度的改变亦较明显(P<0.01)。结论:龙虎交战针刺手法可有效缓解肩手综合征所致的疼痛。针灸可促进损伤的神经再生。  相似文献   

7.
坐骨神经痛是指坐骨神经通路及其分布区的疼痛综合征。笔者自1992年以来,以龙虎交战法针刺阳陵泉为主治疗坐骨神经痛87例,取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87例全部为门诊病例,其中男53例,女34例;年龄最小19岁,最大60岁;病程最短1天,最长6...  相似文献   

8.
李宗伟  陈雷 《新中医》2016,48(8):138-139
目的:比较龙虎交战针法与平补平泻针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效果。方法:124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62例。观察组采用龙虎交战针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平补平泻法治疗。2组均治疗3周。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69.4%,对照组51.6%,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颈部残障指数量表(NDI)指数及症状量化评分均有改善,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NDI指数及症状量化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次数要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针灸手法都能够改善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症状,龙虎交战针法在治疗时间、改善症状方面优于平补平泻针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龙虎交战针法治疗非特异性下背痛的红外热像的变化,为临床治疗疗效提供客观依据。方法:运用红外热像技术对龙虎交战针法、平补平泻针法和中频理疗治疗前后下背部皮肤温度的变化进行对照观察。结果:治疗后各组下背部皮肤温度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各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最高温度、最低温度、平均温度、双侧温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龙虎交战针法组与平补平泻针法和中频理疗两组双侧温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红外热像图是一种简便易行、反应灵敏的疼痛疗效评定的客观指标,龙虎交战针法组改善红外热像图优于平补平泻针法组和理疗组,是较好的镇痛方法。  相似文献   

10.
龙虎交战针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临床观察龙虎交战针法与平补平泻针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镇痛效果及腰椎功能的影响,评价龙虎交战针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经腰椎CT确诊患者随机分为2组,其中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取穴相同,分别采取龙虎交战针法和平补平泻针法,每日治疗1次,10次为1疗程,每疗程间隔2~3天,临床观察2个疗程.结果:治疗组在疼痛评分、腰椎功能评分以及综合疗效上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龙虎交战针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龙虎交战和平补平泻两种针法对急性胃脘痛的临床止痛疗效及疗效与作用时间的关系。方法:将60例急性胃脘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龙虎交战针法)与对照组(平补平泻针法)各30例。两组患者都在疼痛发作时开始针刺。观察针刺前后两组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随时间的变化情况,记录针刺前和针刺后5 min、15 min、30 min以及起针后30 min、60 min、120 min6个时间点的VAS数值,比较两组之间的差异。结果:组内比较,两组从针刺5 min至起针后120 min与针刺前比较,VAS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针刺5 min,两组VAS分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针刺15 min、30 min直至起针后120min,两组VAS分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即时针刺疗效都可维持至起针后2 h。结论:两种针刺方法对急性胃脘痛都有一定的即时及远期止痛作用,但龙虎交战组较平补平泻组更具优势,留针30 min即可达到最佳镇痛效果。  相似文献   

12.
饶伟国  高平 《中成药》2015,37(1):236-238
目的观测定宫暖胞丸针药结合治疗寒凝原发性痛经双模拟即时效应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试验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痛经发作时采用定宫暖胞丸配合龙虎交战针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安慰剂配合平补平泻针法。观察针刺即时、针刺中及服药后30 min、90 min镇痛效应,评价疗效。结果本次实验共纳入患者61例。治疗组在总有效率上较对照组有明显优势(P<0.05),且镇痛效应维持时间更长(P<0.05),证实定宫暖胞丸配合龙虎交战针法治疗有效,不仅起到即时镇痛,且有维持效应。结论定宫暖胞丸配合龙虎交战法针药结合,对寒凝型原发性痛经患者,可即时缓解疼痛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龙虎交战针法配合温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例60例,按照随机原则分为2组,其中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龙虎交战针法配合温针灸治疗,对照组采用平补平泻针法治疗,每日治疗1次,10次为一疗程,观察患者疼痛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在疼痛评分及临床疗效上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龙虎交战针法配合温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粗细毫针对坐骨神经痛患者痛阈值的影响。方法: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50例。粗针组选用直径为0.53㎜的针具;细针组选用直径为0.30㎜的针具,2组均取环跳、肾俞、承扶、委中、阳陵泉、承山、悬钟等穴,施以平补平泻。结果:粗针组、细针组治愈率分别为75.00%、65.30%;2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3.75%、87.75%。粗针组疗效优于细针组(P〈0.01)。粗针组痛阈值平均上升幅度优于细针组(P〈0.01)。结论:粗、细毫针针刺治疗坐骨神经痛均能使患者痛阈值升高,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粗针针刺明显优于细针针刺。  相似文献   

15.
针刺治疗坐骨神经痛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采用电针和针刺治疗坐骨神经痛170例进行疗效分析。取环跳、阳陵泉、昆仑为主穴,分别采用电针和针刺补泻手法。结果,电针组110例,有效107例,针刺组60例,有效53例,两组疗效有显著差异,P<0.05,提示电针疗效优于针刺补泻手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透刺配合不同针刺手法治疗顽固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50例顽固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各50例。针刺补法组采用透刺配合捻转补法治疗,针刺泻法组采用透刺配合捻转泻法治疗,平补平泻组采用透刺配合捻转平补平泻法治疗,隔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观察3组临床疗效,比较3组治疗前后Stennert面神经麻痹评分改善情况。结果针刺补法组总有效率88%,针刺泻法组84%,平补平泻组80%,3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疗效相当。3组治疗后Stennert面神经麻痹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下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组间比较显示,针刺补法组与针刺泻法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平补平泻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泻法组与平补平泻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透刺配合不同针刺手法治疗顽固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均有良好的临床疗效,但针刺补法效果优于平补平泻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龙虎交战"针法治疗中风后丘脑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3例丘脑痛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A、B、C3组,每组各21例,A组采用"龙虎交战"手法针刺头部腧穴;B组针刺头部腧穴但不用手法;C组采用普瑞巴林口服治疗。治疗前、治疗后、随访期分别评估1次,以简化Mc Gill疼痛评分量表、血浆β-EP含量和临床总有效率作为疗效评估指标,观察临床疗效。结果:A组总有效率为90.28%,B组为60.90%,C组为70.19%,A组明显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组与C组、B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应用龙虎交战手法加强了对头部腧穴的刺激,较头穴针刺和口服普瑞巴林的疗效更为显著,而口服普瑞巴林疗效优于头穴针刺。结论:"龙虎交战"针法的使用能明显减轻丘脑痛患者的疼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其疗效明显优于单纯头穴针刺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比较龙虎交战和平补平泻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将8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用龙虎交战针刺法(治疗组,n=45)和平补平泻针刺法(对照组,n=37)进行治疗,共治疗24次(2个疗程)。结果治疗组、对照组的治愈率分别为86.66%、62.16%,有效率分别为97.78%、75.67%,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选词阳性项目数、疼痛分级指数感觉分及总分、视觉模拟量表、疼痛强度评分均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PRI情绪分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治疗组疗效和镇痛效果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近10年针刺治疗坐骨神经痛的现代临床文献进行规律性研究,总结针刺治疗坐骨神经痛的主穴配穴、针刺补泻、电针使用、电针波形的选择、疗程情况等。方法:运用计算机数据检索,系统整理(2006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10年间现代临床以针刺治疗坐骨神经痛的相关文献并进行归纳总结。结果:针刺治疗主穴选取频次前8位依次为环跳、委中、阳陵泉、大肠俞、承山、秩边、昆仑、肾俞,针刺配穴选取频次前3位依次为承山、委中和昆仑。针刺补泻最常用平补平泻,电针治疗首选疏密波。临床上针刺治疗坐骨神经痛一般为1~2个疗程,1个疗程大多选择为10天,每个疗程间隔2~3天。结论:针刺治疗坐骨神经痛疗效肯定,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平补平泻手法穴位针刺辅治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椎间孔镜术后残余下肢麻木的效果。方法:7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和研究组各39例。两组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研究组联合平补平泻手法穴位针刺治疗。结果:总有效率研究组高于常规组(P<0.05),总满意率研究组高于常规组(P<0.05)。治疗后与常规组比较,研究组胫、腓神经F波传导速度更快(P<0.05)。治疗后与常规组比较研究组棉签实验、针刺实验、腰椎JOA、GQOL-74评分更高,麻木VAS评分更低(P<0.05)。结论:平补平泻手法穴位针刺可减轻LDH椎间孔镜术后残余下肢麻木症状,改善腰椎功能,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治疗满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