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分单刺次髎穴、针刺次髎穴配合其他穴位、针刺次髎穴配艾灸、针刺次髎穴配推拿、针刺次髎穴配中药、针刺次髎穴配耳穴、芳香疗法按摩次髎穴七种方法来对治疗原发性痛经的文献进行总结。次髎穴在治疗原发性痛经中疗效肯定,为次髎穴在临广泛床应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电针次髎对逼尿肌反射亢进的效应及作用机制。方法:成年雌性SD大鼠44只,脊髓横断术后纳入37只,分为假手术组5只、模型组16只、电针组16只。电针组于大鼠出现尿失禁后给予电针双侧"次髎",每日1次,每次2h,共治疗14次。于治疗前后进行尿流动力学检测,于末次治疗后用免疫组化染色法观察骶髓排尿中枢原癌基因c-fos表达的情况。结果:逼尿肌反射亢进大鼠的最大膀胱内压较假手术组升高(P0.05),最大膀胱顺应性降低(P0.05),骶髓排尿中枢c-fos表达增多(P0.05)。治疗后,电针组的最大膀胱内压明显降低(P0.05),最大膀胱顺应性明显升高(P0.05),骶髓排尿中枢c-fos表达较模型组减弱(P0.05)。结论:电针"次髎"穴能抑制脊髓横断大鼠的膀胱活动过度状态,可以降低骶髓排尿中枢c-fos的表达,表明C纤维活动减弱,这可能是电针"次髎"治疗逼尿肌反射亢进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电针次髎/中髎穴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SUI)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50只SD雌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次髎/中髎组、非经穴组、合谷组,每组10只。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大鼠采用双侧卵巢切除+阴道扩张建立SUI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次髎/中髎组大鼠选取“次髎/中髎”穴,非经穴组大鼠选取非经穴,合谷组大鼠选取“合谷”穴,均采用电针疗法,频率2 Hz,疏密波,强度1 mA,每次持续20 min,每日1次,每周连续5天,停2天,干预周期均为4周。正常组、模型组大鼠不给予任何干预措施。干预结束后,记录大鼠尿动力学指标[包括腹压漏尿点压(ALPP)、尿道闭合压(MUCP)]及尿道外括约肌肌电(包括振幅、频率),检测膀胱颈尿道括约肌中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蛋白基因产物9.5(PGP9.5)表达。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ALPP、MUCP,尿道外括约肌肌电振幅、频率,膀胱颈尿道括约肌中PGP9.5、CTGF表达水平明显下降(P<0.01)。与模型组比较,次髎/中髎组大鼠ALPP、MUCP,尿道外括约肌肌电振幅、频率,膀胱颈尿道括约肌中PGP9.5、CTGF表达水平,非经...  相似文献   

4.
本工作试图以下腹部皮肤伤害性刺激引起的大脑皮层诱发电位(EP)为指标,探讨电针刺激穴位与手术切口部位之间在神经中枢是否存在相对的特异性联系,同时为临床寻找更为有效的穴位和适宜的电针刺激参数。现将25只兔的实验结果介绍如下:1.用频率为15赫的电针刺激腰1穴(新部位)或“次髎”穴时,对EP的压抑作用最为明显;“足三里”和“三阴交”穴的作用次之;“曲池”穴和“四白”穴无何影响。实验结果说明,穴位对下腹部皮肤伤害性刺激所引起的大脑皮层EP的影响,在空间上具有相对的特异作用,其机理可能与神经的节段性支配有关。2.在刺激强度不变的条件下,用频率为5、15、40和80赫电针刺激“次髎”穴,结果发现以5和15赫的频率对EP的压抑作用最明显;40赫的作用较差;80赫无何作  相似文献   

5.
兔30只,分为三组。第一组10只,将10%HRP80微升注入“关元俞”,观察其传入神经元的节段分布;第二组10只,将10%HRP80微升注入“膀胱俞”,观察其传入神经元的节段分布;第三组10只,将10%HRP100微升注入膀胱壁内,观察其传入神经元的节段分布。“关元俞”穴位的传入神经元的节段为腰1-骶5脊神经节,“膀胱俞”穴位的传入神经元节段为腰2-骶5脊神经节,膀胱的传入神经元节段为胸12-尾1脊神经节。从上述结果可以证实,膀胱传入神经元节段与“关元俞’、“膀胱俞”两穴位传入神经元节段相互重叠9个节段,即腰2-骶5。这些重叠与交汇的形态学观察证实了当针灸这两穴位时传入神经元将刺激传至脊髓并可经上行束至丘脑进行整合,对膀胱机能进行调整以达到治疗的效果。这些实验可初步用神经解剖学方法阐明针刺“关元俞”、“膀胱俞”治疗泌尿系疾患的机理,也为经穴脏腑相关学说提供了形态学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深刺三阴交/中髎(次髎)对急性尿潴留(acute urinary retention,AUR)大鼠膀胱功能的影响。方法: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深刺三阴交组、深刺中髎(次髎)组,每组10只。均先采用0.9%生理盐水进行膀胱灌注60 min,测定正常状态下膀胱的尿动力学数据,继予0.9%生理盐水进行膀胱灌注造模。造模成功后,正常组、模型组不予针刺治疗,深刺三阴交组、深刺中髎(次髎)组进行针刺。针刺后再次以0.9%生理盐水进行膀胱灌注,观察灌注期间大鼠排尿时膀胱最大压力、排尿间隔时间、排尿时膀胱收缩时间的改变。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排尿时膀胱最大压力下降(P0.01),排尿间隔时间延长(P0.05)。深刺三阴交组,与针刺前相比,排尿时膀胱最大压力升高(P0.01);排尿间隔时间缩短(P0.05);排尿时膀胱收缩时间延长。深刺中髎(次髎)组针刺后干预后,与针刺前相比,排尿时膀胱最大压力升高(P0.01);排尿间隔时间缩短(P0.01);排尿时膀胱收缩时间增加(P0.05)。针刺三阴交与针刺中髎(次髎)针刺后,各组组间相比,大鼠排尿时膀胱最大压力、排尿间隔时间、排尿时膀胱收缩时间未见显著差异(P0.05)。结论:深刺三阴交/中髎(次髎)治疗AUR大鼠主要是通过刺激相关神经节段腧穴从而使AUR大鼠排尿时膀胱最大压力升高、排尿间隔时间缩短、排尿时膀胱收缩时间延长。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次髎穴与关元穴治疗原发性痛经的镇痛特异性。方法将60例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为关元组、次髎组,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法分别记录针刺前即时、针刺留针期间、起针后多时点的即时疼痛指数,并进行比较。结果两组均在针刺后迅速产生止痛作用并持续加强,次髎组优于关元组,且次髎穴临床止痛效能在起针后30 min达到最大峰值。结论次髎穴即时针刺镇痛效果优于关元穴。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水针配合电针次髎穴治疗中风后尿失禁的疗效.方法 将4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对照组单纯针刺百会,中极、关元、三焦俞,膀胱俞、三阴交治疗,留针30 min.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次髎穴水针配合电针治疗,予维生素B12注射液穴位注射,并电针次髎穴.每日1次,15 d为1个疗程,两个疗程后评价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85%,对照组总有效率65%,两组比较疗效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水针配合电针次髎穴治疗中风后尿失禁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针刺不同腧穴对急性尿潴留大鼠膀胱功能的影响。方法: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三阴交组、合谷组、中髎(次髎)组,每组10只。均先采用0.9%生理盐水进行膀胱灌注60 min,测定正常状态下膀胱的尿动力学指标,继予0.9%生理盐水进行膀胱灌注造模。造模成功后,模型组不予针刺治疗,三阴交组、合谷组、中髎(次髎)组进行针刺。观察灌注期间大鼠基础膀胱内压、排尿时膀胱收缩时间、最大逼尿肌收缩压、排尿间隔时间、排尿阈值压、收缩后膀胱内压的改变。结果:与正常基线相比,模型组大鼠基础膀胱内压、收缩后膀胱内压明显升高(P < 0.01),排尿阈值压亦上升(P < 0.05),排尿时膀胱最大压力下降(P < 0.01),排尿间隔时间延长(P < 0.05),但其膀胱收缩时间未见显著差异(P > 0.05);针刺干预后,三阴交组、中髎(次髎)组与针刺前相比,最大逼尿肌收缩压升高(P < 0.01),收缩后膀胱内压减少(P < 0.01),排尿阈值压未见显著差异(P >0.05),排尿时膀胱收缩时间增加(P < 0.05),排尿间隔时间缩短(P < 0.01);两组组间比较,最大逼尿肌收缩压、排尿阈值压、收缩后膀胱内压、排尿时膀胱收缩时间、排尿间隔时间未见显著差异(P > 0.05);合谷组最大逼尿肌收缩压、排尿阈值压、收缩后膀胱内压、排尿时膀胱收缩时间、排尿间隔时间均未见显著差异(P > 0.05)。结论:针刺治疗AUR大鼠主要是通过刺激相关神经节段腧穴中髎(次髎)、三阴交从而使AUR大鼠最大逼尿肌收缩压升高、收缩后膀胱内压减少、排尿时膀胱收缩时间增加、排尿间隔时间缩短,效应具有穴位特异性。  相似文献   

10.
针刺对延髓排尿中枢和膀胱机能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探讨针刺调整膀胱机能的作用机理,我们用压力传感装置和微电极技术,对兔在针刺时的膀胱内压变化和延髓排尿中枢神经细胞的放电反应进行了同步记录和连续观察。结果表明针刺对膀胱机能的影响和调整作用主要是通过它对胱膀排尿反射中枢的兴奋或抑制的调衡作用来实现的;不同穴位在主治功效上的差异也是由于其针刺时在中枢引起的变化不同所致。兹报告如下。实验方法实验用兔43只,其规格要求、麻醉、制动和膀胱内压记录方法同前,再开颅显露延髓,然后将其固定于脑定向仪上,使动物在清醒、麻痹和人工呼吸下进行实验。先  相似文献   

11.
<正> 次髎穴(BL-32)是足太阳膀胱经上的一个主要穴位,其不仅能治疗盆腔脏器的疾病,而且可以电针次髎穴(改良)进行全子宫切除术和剖腹产等,临床用改良次髎穴复合麻醉手术中积累了大量资料,发现其具有镇痛作用。肌肉松驰好、生理干扰小。术后恢复快等优点。然而有关这方面的机制探讨和实验报道甚少,究竟针刺次髎穴通过什么途径、以什么方式达到镇痛和使肌肉松弛的目的?我们应用生理记录的方法发现电针确能使子宫肌肉松驰,肌张力降低,并分析了产生针效的可能途径。本文的目的在于用辣根过氧化物酶(HRP)方法对次  相似文献   

12.
总结高维滨针灸治疗神经源性膀胱的临床经验。结合神经源性膀胱的病因、病位及疾病种类,依据神经解剖、经络辨证,精准选穴。总结4组穴方:针对尿频、尿失禁者,选取足运感区、肾俞、会阳;针对各型尿潴留(尤其是不适合在腰部针刺者)选取中极、曲骨、横骨、大赫;针对各型尿潴留选取中髎、次髎;针对既有排尿困难又有尿失禁者选取中髎、次髎、会阳。标本兼治,重视兼证,巧妙配合电针治疗。施术注重揣穴、合理把握针刺深度及补泻手法。  相似文献   

13.
<正> 诱发心包经感传或针刺心包经“内关”穴对心血管疾患有一定疗效,对失血性休克的状态有所改善,可使血压有一定程度的上升,并在一定时间内保持平稳,这早已为临床治疗所证实,但其机制尚不清楚。本实验通过家兔失血性休克模型,观察:(1)电针刺激“内关”穴和对照“足三里”穴;(2)静脉推注心得安后,针刺“内关”穴;(3)模仿经络感传阻滞法在“内关”穴上方施加一定压强的机械压迫并针刺“内关”穴;(4)切断两侧臂丛神经针刺“内关”穴等对血压的影响及其传出传入途径。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针刺次髎穴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 LPS)致全身重度炎症模型大鼠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及针刺次髎穴对正常大鼠孤束核(nucleus tractus solitarii, NTS)神经元、蓝斑(locus caeruleus, LC)神经元与迷走神经放电频率的影响。方法:将18只体质量230~250 g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次髎组,除正常组外,其余组大鼠腹腔注射6 mg·kg-1 LPS制备全身重度炎症大鼠模型,次髎组分别于造模前后针刺次髎穴30 min, ELISA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及IL-6的水平。将30只体质量300~320 g的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孤束核组、蓝斑组、迷走神经组,所有大鼠均选取左侧次髎穴进行直刺,刺激30s,利用电生理技术记录孤束核、蓝斑、迷走神经神经元细胞放电频率,并采用滂胺天蓝标记所记录神经元的位置。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TNF-α、IL-1β、IL-6水...  相似文献   

15.
《陕西中医》2013,(9):1217-1218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萘哌地尔治疗产后尿潴留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病例60例,采取针刺配合萘哌地尔疗法,萘哌地尔25mg/次,2次/d,选取曲骨、阴陵泉(双)、三阴交(双),次髎穴。结果:治愈42例,有效13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91.66%。结论:针灸配合萘哌地尔治疗产后尿潴留可疏通膀胱气机,通利小便。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针刺吕景山对穴“后溪、列缺”“后溪、束骨”“后溪、列缺、束骨”对椎动脉型颈椎病(CSA)模型兔血浆内皮素(ET)、降钙素相关肽(CGRP)的影响,探讨“吕景山对穴”治疗CSA的部分作用机制。方法 在造模前测定正常家兔血浆ET及CGRP含量,用硬化剂注射法建立兔椎动脉型颈椎病模型,造模成功的40只家兔随机分为A、B、C、D 4组,每组10只,造模成功3 d开始对4组分别给予针刺“后溪、列缺”“后溪、束骨”“后溪、列缺、束骨”和常规饲养不予针刺的处理,针刺每日1次,连续针刺28 d。分别于造模开始前、造模后、针刺(或常规饲养)第7天、第14天、第28天,测定血浆相关因子(ET、CGRP)。结果 CSA造模兔血浆ET和CGRP含量异常;针刺对穴“后溪、列缺”“后溪、束骨”“后溪、列缺、束骨”均可降低血浆ET含量、升高CGRP含量,其中“后溪、列缺”“后溪、束骨”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而“后溪、列缺、束骨”与前2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对穴组方能降低CSA模型兔血浆ET含量;提高CGRP含量,可能通过改善椎动脉痉挛、缺血对CSA起治疗...  相似文献   

17.
针刺单穴、多穴治疗中度痛经止痛作用时效规律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hen SZ  Cong Q  Zhang BF 《中国针灸》2011,31(4):305-308
目的:比较针刺单穴、多穴治疗中度痛经止痛作用的时效规律,为针刺单穴、多穴治疗本病确定最佳留针时间、针刺频次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将63例中度痛经患者随机分为单穴组(31例)和多穴组(32例).在痛经发作时单穴组针刺十七椎,多穴组针刺十七椎、地机、次髎、三阴交,均留针30 min,分别记录针刺前即刻,进针5 min、10 ...  相似文献   

18.
<正> 我们曾在猫上观察到针刺“人中”、“足三里”等穴并引起加压反应时,伴有后胺,小肠、肾及脾等区域血管阻力的明显增高,骨骼肌和皮肤容量血管明显收缩,并伴有瞬膜,瞳孔,膀胱及小肠等植物性效应器官的反射反应。本实验旨在观察,针刺引起加压反应时,心脏血流动力学是否也发生变化。为了阐明针刺加压反应的本质,本实验仍与阻断颈总动脉血流及刺激隐神经引起的加压反应的效应相比较。  相似文献   

19.
针刺具有抗炎、抗痛和抗生理扰乱等特点。有报告针刺能使健康家兔外周血中白细胞发生明显变化。但亦有人持不同意见,认为针刺对机体的影响主要是双向性调节作用。我们的实验亦曾看到:针刺对健康人血压无影响,但对高血压则有降压作用。本实验试图了解机体在正常与病态状况下对同等条件电针刺激的反应以及其间的差别。实验一:电针对健康家兔血中白细胞的影响。方法:成年健康家兔30只,体重2~2.5公斤,雌雄毛色不限。实验前于兔耳经静脉取血制成两个标本,分别计数取平均值作针前对照,二个标本的细胞数误差范围在200个以内。采血后静止5分钟给模拟人“足三里穴”部位针刺,进针深度1公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针刺兔双侧三阴交穴的实验,观察、记录了对血糖浓度变化的影响情况,并对其变化的机理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方法 用体重3—4kg雄性兔6只,自然饮水,分别在电针双侧三阴交前3小时、电针中和电针后3小时从耳缘静脉采血1ml,进行血糖测定。 电针用SD-G型生理多用电刺激仪,频率为30Hz,电压为5V,时间为0.5(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