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
3.
目的 研究五味子Schizandra chinensis藤茎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柱和凝胶色谱以及重结晶等方法,从辽宁产五味子藤茎的8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学分析,鉴定其化学结构.结果 分离得到了1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五味子丙素(Ⅰ)、五味子乙素(Ⅱ)、戈米辛N(Ⅲ)、β-谷甾醇(Ⅳ)、五味子醇乙(Ⅴ)、五味子醇甲(Ⅵ)、黑五味子酸(nigranoic acid,Ⅶ)、南五味子酸(Ⅷ)、5-羟甲基糠醛(Ⅸ)、α-L-正丁基山梨糖苷(Ⅹ)及胡萝卜苷(Ⅺ).结论 化合物Ⅹ为首次从五味子科中分得,化合物Ⅲ、Ⅴ、Ⅶ~Ⅸ和Ⅺ为首次从五味子藤茎中分得. 相似文献
4.
5.
6.
7.
对华中五味子Schistandra sphenanthera藤茎从性状、显微、薄层色谱、吸收光谱等方面进行了鉴定研究,为临床用药及开发利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
9.
五味子藤茎提取物急性毒性试验及对小鼠试验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五味子藤茎提取物的对小鼠急性毒性反应及其对CCl4致小鼠肝损伤动物模型的保护作用。方法:测定最大给药浓度(0.40 g.mL-1),最大体积(0.04 mL.g-1)的2次ig对小鼠最大耐受量(MTD),并采用CCl4致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观察五味子藤茎提取物低、中、高剂量(3.03,4.55,9.09 g.kg-1)对肝损伤小鼠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水平的影响。结果:五味子藤茎提取物对小鼠1次ig MTD为32 g.kg-1.d-1,五味子藤茎提取物各剂量组均能降低小鼠血清ALT,AST水平,与模型组比较,高、中剂量组差异显著(P<0.05,P<0.01)。结论:五味子藤茎提取物毒性较低,对CCl4致小鼠急性肝损伤具有较强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北五味子藤茎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北五味子藤茎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各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并结合化合物的理化性质与波谱数据对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去氢二异丁香酚(dehydrodiisoeugenol)(Ⅰ);Eriobofu-ran(Ⅱ);4,5-Dihydroxy-3-methoxybiphenyl(Ⅲ),Gomisin N(Ⅳ);(+)deoxyschizandrin(Ⅴ);β-谷甾醇(β-Sitoster-ol)(Ⅵ)。结论化合物Ⅰ~Ⅲ为首次从五味子属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初步建立中药枳壳质量控制的模式识别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对收集到的枳壳样品进行指纹图谱分析。运用相关系数计算和基于主成分分析的投影显示法对实验数据进行模式识别研究。结果枳壳指纹图谱分析与化学模式识别结果显示,大部分枳壳药材与江西地道药材成分相近,聚为一类;少数几个样品成分与江西类药材有差异。结论从药材的判别结果来看,多数样品与道地药材成分相近,从传统用药的角度出发,可近似认为它们质量优良,从而初步为枳壳药材质量优劣建立简单、快速的判别方式。 相似文献
12.
车前子综合化学模式识别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运用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法、系统聚类分析法和主成分分析法建立车前子药材的综合化学模式识别方法。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法,紫外检测器,Diamonsil C18柱(4.6 mm×250 mm,5μm),乙腈-0.5%乙酸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建立车前子的HPLC-UV指纹图谱,并以24批药材共有色谱峰峰面积为依据,建立其系统聚类分析方法及主成分分析方法。结果:指纹图谱法可以区别不同品种及产地车前子,系统聚类分析法和主成分分析法分析结果基本一致,但稍有差异。结论:所建立的综合化学模式识别方法可用于车前子的质量控制及品种评价。 相似文献
13.
六味地黄丸的HPLC指纹图谱和模式识别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六味地黄丸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Agilent Zorbax SB C18(250 mm×4.6 mm,5μm),乙腈-水梯度洗脱,柱温:30℃,体积流量:1.0 mL/min,检测波长为236 nm,并利用聚类分析法和主成分分析法分析结果。结果通过聚类分析将不同厂家和批次的25个样品分为3类,不同剂型的六味地黄制剂HPLC指纹图谱存在明显的差异。主成分分析分类结果与聚类分析分类结果一致,经主成分分析,8个共有峰可综合为3个主成分,其累积贡献率达82.844%,马钱苷的相对峰面积为六味地黄丸指纹图谱中影响比较大的指标。结论此方法可较系统地用于六味地黄丸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吴茱萸药材水溶性化学成分的HPLC指纹图谱,并应用系统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建立吴茱萸药材的化学模式识别方法,以期为吴茱萸药材质量控制与品质评价提供参考。方法 色谱柱为Ultimate XB-C18色谱柱(150.0 mm×4.6 mm,3 μm);流动相为乙腈-水(含0.5%醋酸和0.04%磷酸)混合溶液,梯度洗脱;体积流量0.8 mL/min;检测波长为327 nm;进样量10 μL;柱温:25 ℃。结果 34批吴茱萸药材有27个共有峰,相似度在0.945~0.997。聚类分析能对《中国药典》2010年版规定的3种吴茱萸药材进行有效识别,并且从水溶性化学成分上揭示吴茱萸药材的种质远近关系,主成分分析结果与聚类分析结果类似。结论 建立的方法能够成功应用于吴茱萸药材的质量评价与控制及品种识别,可为制定吴茱萸质量评价与控制模式提供新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HPLC-DAD-ELSD指纹图谱的化学模式识别用于黄芪质量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建立黄芪药材的HPLC-DAD-ELSD色谱指纹图谱,采用相似度计算和化学模式识别的方法评价黄芪药材质量. 方法: 采用HPLC-DAD-ELSD串联技术,以Agilent Zorbax ODS C18色谱柱(4.6 mm×250 mm,5 μm),乙腈-0.2%甲酸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0.8 mL· min-1,柱温25℃,进样量10 μL,检测波长280 nm;ELSD汽化室温度110℃,氮气流速3.0 L· min-1.并对黄芪药材指纹图谱进行相似度计算和化学模式识别分析. 结果: 黄芪药材色谱指纹图谱测定方法稳定性、精密度和重复性良好,以18批黄芪药材建立指纹图谱共有模式,黄芪药材相似度均达到0.83,模式识别分析结果与其一致. 结论: 指纹图谱结合化学模式识别分析技术可以有效区分黄芪药材及其相关样品,可用于黄芪药材的质量评价,为药材的全面质量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建立叶下珠HPLC指纹图谱评价体系。方法采用Diamonsil C18(250 mm×4.6 mm,5μm)色谱柱,乙腈-0.2%冰醋酸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70 nm,体积流量1.0 m L/min。测定9个不同产地叶下珠指纹图谱,采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04A版)计算相似度,并用对照品和液质联用技术指认色谱峰。结果建立了叶下珠指纹图谱共有模式,标定了11个共有峰,指认了其中8个主要色谱峰,用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对指纹图谱进行模式识别。结论将指纹图谱和模式识别结合起来对叶下珠进行质量控制是一种有效的评价方法,为叶下珠的全面质量控制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18.
黄芪质量的化学模式识别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目的 建立黄芪质量评价的化学模式识别方法。方法 用甲醇回流提取黄芪中皂苷类成分,以氯仿—甲醇—水(65:30:10)为展开剂,采用双波长薄层扫描法,在λR=390nm,λR=590nm下,对18个产地的黄芪样品进行了定量分析,以黄芪甲苷为指标成分,用系统聚类分析对其进行了化学模式识别研究。结果 蒙古黄芪和膜荚黄芪中的黄芪甲苷含量较高,这与《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0年版将蒙古黄芪和膜荚黄芪列为正品相一致。结论 此方法可用于黄芪质量评价。 相似文献
19.
目的建立祖师麻注射液的HPLC指纹图谱和化学模式识别模型,为祖师麻注射液的质量一致性提供参考。方法祖师麻注射液的分析采用Agilent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0.1%甲酸水溶液-乙腈,梯度洗脱;体积流量1.0 mL/min;检测波长300 nm和254 nm;柱温30℃。采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12版)考察15批祖师麻注射液的相似度,结合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聚类分析(cluster analysis,CA)以及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nt analysis,OPLS-DA)对祖师麻注射液进行整体质量评价。结果祖师麻注射液的HPLC指纹图谱中15批样品相似度在0.882~0.998,通过PCA、CA、OPLS-DA分析,15批样品聚成3类,S1~S8来自同一厂家,聚为2类;S9~S14来自同一厂家聚为1类,并从12个共有峰中确定3个共有峰为祖师麻注射液质量标志物(Q-marker),分别为5、7(祖师麻甲素)、8号峰。结论利用化学模式识别与指纹图谱相结合的方法可快速评定不同厂家不同批次祖师麻注射液的稳定性和一致性,适用于对祖师麻注射液整体质量的评价。 相似文献
20.
化学模式识别方法在中药质量控制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化学计量学是以计算机和近代计算技术为基础的一门新兴交叉学科,在中药鉴别、定性表征、质量控制、组效关系等研究中均具有广泛应用,尤其在中药的质量控制与评价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综述近年来化学计量学中化学模式识别方法,包括2种无监督模式识别方法(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和4种有监督模式识别方法(簇类独立软模式法、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支持向量机、人工神经网络),并从产地、基原、炮制、真伪等多个方面总结了化学模式识别方法在中药质量控制研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