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2 毫秒
1.
复发性多发性软骨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复发性多发性软骨炎(Relapsing Polychon-dritis)是一种以全身软骨组织之非特异性炎症为特征的少见疾患。早期多侵及鼻中隔软骨和外耳软骨,亦可累及喉、气管、支气管及周身某关节内的软骨;并常伴有眼部、内耳等非软骨器官的病变,表现为一种经常间歇发作的独特临床综合症。病变软骨初期呈轻度炎症改变,继一次或数次急性发作后软骨变性溶解吸收,而由纤维结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估特异性生活质量调查(disease specific quality of life for children with obstructive sleep apnea 18 items survey,OSA-18)量表及简体中文版儿童睡眠问卷(pediatric sleep questionnair,PSQ)在学龄前打鼾儿童中筛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中的临床实用价值。方法 横断面研究选取141例患者,有打鼾伴张口呼吸问题并在南京市妇幼保健院进行了鼻咽部侧位片和整夜便携式睡眠监测(portable monitoring,PM),根据腺样体大小(A/N比值)及阻塞性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OAHI)、最低血氧饱和度(lowest oxygen saturation,LSaO2)将患者进行分组。由患儿家长填写OSA-18量表及PSQ。比较不同分组患儿的OSA-18量表及PSQ各个维度评分及总分,分析PM和A/N比值与OSA-18及PSQ评分的相关性,并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确定最佳临界点。结果 OSA组及低氧血症组OSA-18总分及各维度评分均高于非OSA组及非低氧血症组,OSA组及低氧血症组PSQ除嗜睡及其他维度,其余各维度评分及总分均高于非OSA组及低氧血症组;腺样体病理性肥大组OSA-18除身体症状及日间功能维度,其余各维度评分及总分均高于腺样体非病理性肥大组,PSQ总分及呼吸评分高于腺样体非病理性肥大组,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N比值与OSA-18除日间功能外其他各维度及总分呈显著正相关,与PSQ总分、呼吸评分呈显著正相关(P<0.05);OAHI与OSA-18总分及各维度呈显著正相关,与PSQ除其他外各维度及总分呈显著正相关(P<0.05);LSaO2与OSA-18总分及各维度评分呈显著负相关,与PSQ总分、呼吸、行为维度呈显著负相关(P<0.05)。PSQ总分评价是否是OSA及是否存在低氧血症的最佳临界点均为6.5分,OSA-18总分评价是否是OSA及是否存在低氧血症的最佳临界点均为46.5分。结论 OSA-18量表及PSQ可作为筛查学龄前儿童OSA、评估缺氧程度及推测腺样体肥大程度的可靠辅助检查。  相似文献   

3.
喉非特异性肉芽肿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喉肉芽肿 (laryngealgranuloma)分为特异性和非特异性两大类 ,前者与结核、梅毒等特异性感染有关 ,后者由非特异性炎症引起。喉非特异性肉芽肿好发于声带后部至披裂区 ,表现为单侧或双侧声带表面光滑的半圆球形肿块 ,呈红色、粉红色或灰白色 ,常见临床症状为声音嘶哑、发声时喉痛及咽喉异物感等〔1〕。近年来 ,随着对其发病原因认识的加深 ,本病的治疗观念和策略发生了较大的变化〔2~ 4〕,综述如下。1 发病原因1 .1   插管性肉芽肿 (intubationgranuloma)由Clausen( 1 932 )首次报道。气管…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非多发性神经内分泌肿瘤(multiple endocrine neoplasia,MEN)ⅡB型多发性黏膜神经瘤(multiple mucosal neuroma,MMN)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 对3例非MEN-ⅡB型MMN的临床表现及病理学特点进行分析.结果 3例非MEN-ⅡB型MMN均为女性,分别为咽喉区2例、舌左缘1例.黏膜丘疹性病变行激光烧灼治疗或局部切除术,术后随访6~20个月均未见复发或伴发其他病变.病理检查见病变组织位于黏膜固有层内,无包膜,表面被覆鳞状上皮,由大小不等、不规则扭曲的神经束组成,无栅栏状排列,少量神经束具有模糊的神经束膜样结构;免疫组化检查显示肿瘤组织弥漫强阳性表达波形蛋白、S-100蛋白、髓磷脂碱性蛋白、CD56、神经纤维细丝蛋白及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而CD34、CD117及上皮膜抗原未见表达.结论 非MEN-ⅡB型MMN诊断前需排除伴发MEN-ⅡB的可能性;由于病变组织位于黏膜组织内呈丘疹样或息肉样外观,因此需从临床及组织学角度与多种病变相鉴别.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高压氧对兔鼻腔手术后黏膜转归的影响。方法 25只合格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取5只为正常对照,余20只创建双侧鼻腔手术模型,随机分为高压氧组和非高压氧组,每组10只,高压氧组术后第5天开始治疗,非高压氧组处于常压环境,术后第3周从两组中随机各取5只动物处死,术后第5周处死剩余动物取鼻腔手术区黏膜观察病理学改变,正常对照组取相同区域黏膜观察。结果 术后3周两组动物黏膜均见上皮受损,纤毛紊乱短小,炎细胞浸润及固有层充血水肿,以中性粒细胞为主,少量淋巴细胞和浆细胞,高压氧治疗组呈散在或小灶性,非高压氧组呈灶性或弥漫性,并可见轻微纤维结缔组织增生;术后5周两组亦见炎细胞浸润,以淋巴细胞和浆细胞为主,少量中性粒细胞,固有层充血水肿消退,可见纤维结缔组织增生,纤毛部分恢复,两组比较,高压氧治疗组较非高压氧组恢复好。结论 高压氧可减轻兔鼻腔术后黏膜炎细胞浸润、纤毛损伤和纤维结缔组织增生,促进黏膜恢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 提高对头颈部血管平滑肌瘤(angioleiomyoma,ALM)的认识。方法 收集并分析20例头颈部ALM的临床、影像、病理及术后随访资料。结果 女性多见,发病年龄平均52.5岁。无痛性肿块13例、鼻塞或(和)反复鼻出血4例、体检意外发现病变3例。B超示呈瘤体内有较丰富散在点状或条状血流信号;MRI示T1WI呈低-等信号,T2WI呈内部为非均质高信号、边缘为环形低信号,增强后明显强化。HE染色示血管壁平滑肌呈束状排列,血管壁增厚,管腔多呈裂隙状。免疫酶标检测示calponin、desmin和SMA阳性表达;部分病例孕激素、雌激素受体阳性表达。所有病例行肿块切除后无复发、恶变及转移。结论 头颈部ALM行B超和MRI检查有助于诊断,组织学检查和免疫酶标检测可明确诊断,性激素可呈阳性表达,手术治疗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7.
鼻内窥镜技术在霉菌性鼻窦炎的诊断及治疗   总被引:22,自引:2,他引:20  
本文总结应用鼻内窥镜技术对40例非变态反应性霉菌性鼻窦炎的诊断、治疗经验,提出较典型的临床早期症状及窥镜所见;结合文献复习,讨论临床症状、体征与本病病理生理间的关系。强调窥镜技术在本病的早期诊断、治疗中可以减少对患者的侵袭性操作,缩短诊断治疗周期,在清除病变组织及霉菌团块后,使病窦建立足够的通气及长期引流通道,彻底改变霉菌菌落赖以生存的微环境,因而避免或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鼻血管周细胞瘤临床的特征及诊治,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减少误诊。方法总结分析1例鼻血管周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病理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该病发病原因尚未明确,临床无特异性,病理特征瘤细胞排列在多数壁薄的血管周围,这些血管常呈典型的鹿角状或珊瑚状。结论该肿瘤临床上发生于鼻腔者罕见,确诊依赖于病理诊断,免疫组化是一种重要的病理诊断手段。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讨对胆固醇肉芽肿性中耳乳突炎的及时诊断和正确处理,回顾性分析了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胆固醇肉芽肿性中耳乳突炎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6例中均有长期或既往中耳炎病史,其中2例呈典型慢性分泌性中耳炎病史,2例为特发性蓝色鼓膜改变,另2例则表现为似原发中耳占位病变。对6例患者均采用了手术治疗,包括鼓室探查及中耳置管、或联合鼓窦开放、单纯乳突切除或根治性乳突切除术,术后追踪1~7年无复发,其中5例术后听力有提高。久治不愈的分泌性中耳炎及蓝色鼓膜是临床诊断的主要依据,对该症应积极采取手术治疗,清除病变建立鼓室乳突的通气引流  相似文献   

10.
头颈部非鳞癌组织端粒酶活性的定量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表明 ,端粒酶在人类恶性肿瘤组织中呈高度表达 ,而在正常细胞呈低表达或无表达 ,提示端粒酶表达在恶性肿瘤的发生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已有报道显示 ,头颈部鳞癌中端粒酶呈普遍表达〔1~ 3〕。然而 ,除少数有关端粒酶在甲状腺腺癌中表达的报道外〔4~6〕,罕见其在头颈部非鳞癌恶性肿瘤组织中表达的报道。本研究用液体闪烁计数法〔3〕,旨在了解端粒酶在头颈部非鳞癌恶性肿瘤组织中的活性 ,探讨端粒酶活性定量检测的临床价值。1 材料与方法  共检测 1 4例头颈部非鳞癌恶性肿瘤患者的组织样本 2 5份 (其中 1 1份取自恶性肿瘤患者的相…  相似文献   

11.
Stewart型恶性肉芽肿病是一种始于鼻部,渐延及面部中线,呈进行性、溃疡性、坏死性病变的疾病。病因尚不明确,临床较少见,预后恶劣。其前驱期临床表现及病理检查缺乏特异性,易发生误诊误治或延误治疗。我们从1995~1997年共诊治6例,早期都曾误诊。有关资料报道如下。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男性5例,女性1例,发病年龄24~61岁、前驱期表现为间歇性鼻塞,水样涕或血性涕等,均以单侧为主。病程3~12月。6例均曾误诊为“慢性鼻炎”,2例曾行下鼻甲激光部分切除术,1例行鼻中隔偏曲矫正术。 在活动期,临床都表现…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真菌球型上颌窦炎的影像学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9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真菌球型上颌窦炎患者的临床和CT、MRI影像学资料。所有患者均行鼻窦CT检查, 其中20例行MRI检查。结果 CT显示上颌窦内或窦口鼻道复合体有典型钙化灶的钙化型76例(77.6%),非钙化型22例(22.4%)。上颌窦壁骨质增生72例(73.5%),其中钙化型56例,非钙化型16例(P >0.05)。骨质破坏46例(46.9%),其中钙化型31例,非钙化型15例(P <0.05)。伴发其他鼻腔鼻窦病变10例(10.2%),分别为鼻腔息肉7例、上颌窦出血坏死性息肉2例、上颌窦癌1例,术前CT未能准确识别。MRI检查20例,病变主体T1WI呈等信号为主,混杂少许高信号或低信号;T2WI呈明显高低不均匀的混杂信号,尤其是特征性低信号的真菌球周围环绕反差明显高信号带“岛征”最具特点。结论 真菌球型上颌窦炎影像学表现多变。CT显示钙化灶和骨质增生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但应避免漏诊伴发疾病,MRI上T2WI呈现“岛征”有助于确诊。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腮腺沃辛瘤(Warthin瘤)的临床、病理及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术后病理证实的24例腮腺Warthin瘤的临床、病理及CT资料。结果24例患者单发16例,多发8例,共38个病灶,其中31个病灶位于腮腺后下象限。病灶多呈高密度圆形、椭圆形结节或肿块,边缘光整,密度均匀或欠均匀,增强后多呈明显强化,且多伴贴边血管征。结论根据腮腺Warthin瘤的发病年龄、性别、部位及影像学表现,诊断时应首先考虑Warthin瘤可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听神经病的病损部位及发病机制。方法 常规检测听神经病患者(10例,20耳)和正常听力者(10例,20耳)的纯音听力及DPOAE,并对结果进行比较和统计学分析。结果 听神经病组20耳中18耳纯音测听呈低频下降型听力损失,另2耳呈鞍型听力曲线,低频(250.500、1000Hz)听力损失一般大于40dB。畸变产物耳声发射均可引出,各频率耳声发射幅值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纯音听力与相应频率耳声发射出现矛盾。结论 听神经病的病损部位可能位于耳蜗传人通路,神经冲动非同步化或同步化受损是听神经病的发病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5.
门晓光  唐增福 《耳鼻咽喉》2001,8(6):347-348
目的:探讨原发于腭扁桃体非霍奇金氏淋巴瘤(non-Hondgkin's lymphoma,NHL)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992年-2000年收治的14例原发于腭扁桃体非霍奇金氏淋巴瘤。全部肿瘤病灶活检,病理确诊。结果;其临床有特征性表现,主要为咽肿痛、颈部肿块、吞咽困难,病变扁桃体早期多以结节型增生,呈外生性生长。治疗主要采用综合治疗,化疗+放疗,手术+放疗。随访3年存活率50.0%。结论:腭扁桃体非霍奇金氏淋巴瘤临床有其特征性,早期确诊为局部活检,免疫组化有助鉴别诊断,治疗上采用综合治疗。早期诊断和尽早化疗是本病患者提高生存期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16.
采用ABC免疫组化法对78例喉癌行回顾性及前瞻性研究,测定喉癌细胞P53蛋白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结合临床病理及随访资料对P53蛋白过度表达在喉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意义进行探讨。结果发现,78例喉癌中35例(44.9%)P53蛋白呈过度表达,并同时存在不同程度的PCNA表达,且两者显著相关;P53蛋白过度表达与临床分期相关,P53蛋白阳性患者多处于临床较晚期;多因素回归分析表明P53蛋白表达及临床分期是明显影响预后的独立指标,P53蛋白阳性或临床晚期者术后3年生存率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17.
应用流式细胞术对鼻腔良恶性病变细胞DNA倍体进行分析,并探讨其与病理学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鼻腔炎症、不典型增生及乳头状瘤的DNA指数(DI)在正常范围,无非整倍体比现;鼻腔良性病变随着组织异型程度加重,DI值呈增加趋势,但各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鼻腔癌DI值明显异常,非整倍体率达57.1%。在35例鼻腔癌中,随着病理分级的升高,其DI值及非整倍体率呈增加趋势。二倍体瘤均为Broder  相似文献   

18.
报告1994-1998年诊治颈动脉球体瘤3例,术前误诊及诊断不明确2例,手术+放射治疗1例,手术切除2例;临床均治愈。指出诊断应有颈动脉球体瘤三主征和B超三征,即颈部非甲状腺肿块包绕颈动脉并见颈动脉壁局限性增厚,管腔受压变窄;肿物位于颈内外动脉分叉部并可见其大小范围;颈内外动脉间距增宽等临床可以诊断。结合彩超及/或DSA和MRI的诊断更佳。治疗上术前行颈动脉压迫训练或缓慢阻断或术时测颈内动脉残压;麻醉可清醒麻醉或清醒麻后全麻。手术先于颈总动脉下放橡皮带或细导尿管,结扎颈我动脉,术时尽量行肿瘤剥离术。术后应注意脑部并发症等。  相似文献   

19.
耳硬化症的治疗通常进行镫骨足板切除术,但是将手术摘出的镫骨从组织病理学上进行研究的报道较少。该作者对经临床诊断为耳硬化症后进行手术搞出的19个镫骨进行了组织学研究。19个镫骨均做成包括两脚断面的半连续石蜡切片,进行HE染色,用光学显微镜和微分显微镜(DIC)进行观察和记录。活动性骨病变3例3耳,病灶呈海绵状,血管增生明显,肉眼所见病变部位呈白色增厚状。非活动性骨增生7例10耳,镫骨底板边缘硬化,由软骨覆盖的镫骨底板前缘全部或部分被骨组织代替,有的病例骨组织多而明显,有的病例镫骨底板边缘附着一部分…  相似文献   

20.
鼻内窦镜技术在霉菌性鼻窦炎的诊断及治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刘铭  刘华超 《耳鼻咽喉》1996,3(5):267-269
本文总结应用鼻内窥技术对40例非变态以应性霉菌性鼻窦炎的诊断、治疗经验,提出较典型的临床早期症状及窦镜所见,结合文献复习,讲课档症状、体征与本病病理生理间的关系。强调窥镜技术在本病的早期诊断、治疗中可以减少对患者的侵袭性操作,缩短诊断治疗周期,在清除病变组织及霉菌团块后,使病窦建立足够的通气及长期引流通道,彻底改变霉菌菌赖以生存的微环境,因而避免或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